图书介绍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第二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第二版
  • 孟繁华,程光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9726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当代文学-文学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第二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当代文学的发生和来源1

二、当代文学发展的特征4

三、当代文学的话语空间7

第一章 “当代文学”界说12

第一节 基本文化方向的确立12

第二节 文化语言的“转译”1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本土化16

第四节 剩余的“多元文化”19

第二章 当代文学“合法性”的建立24

第一节 第一次文代会现场24

第二节 两个报告文本25

第三节 作家身份的确立与危机27

第三章 当代文学的外部资源31

第一节 与俄苏文学的历史渊源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3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制度化40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讨论45

第四章 当代文学的内部制度51

第一节 文化领导权的建立51

第二节 当代文学的组织形式54

第三节 传媒的管理59

第四节 “会议”的意义64

第五章 文学的现代性实验69

第一节 颂歌与狂欢69

第二节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73

第三节 何其芳的《回答》76

第四节 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82

第五节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84

第六章 “双百方针”时代88

第一节 “双百方针”88

第二节 青春写作91

第三节 文学理论批评的讨论94

第七章 激进文学的兴起99

第一节 “两结合”的创作方法99

第二节 《青春之歌》及讨论102

第三节 赵树理现象107

第四节 激进时期的“边缘”文学110

第五节 姚文元现象113

第八章 红色文学的繁荣119

第一节 《红旗谱》、《红日》120

第二节 《红岩》122

第三节 柳青的《创业史》124

第四节 革命历史的传奇化126

第五节 《欧阳海之歌》129

第六节 郭小川现象132

第七节 贺敬之现象135

第八节 戏剧的“现代”转换139

第九节 《千万不要忘记》141

第九章 革命文学的高涨147

第一节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和政治文化147

第二节 “样板戏”美学150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隐秘文学154

第四节 激进文学的全面崩溃158

第十章 当代文学在80年代的“转型”161

第一节 从“十七年文学”到“新时期文学”161

第二节 “中国作协”和“社科院文学所”164

第三节 “文学运动”的式微167

第四节 外国文学翻译与先锋文学思潮170

第十一章 曲折反复的开放年代180

第一节 “伤痕文学”前史180

第二节 人道主义问题讨论和分歧184

第三节 《班主任》与“问题小说”187

第四节 “朗诵热”时代的诗歌191

第十二章 文学对历史叙述的参与199

第一节 四次文代会199

第二节 不同的知青文学202

第三节 “归来者”群体的多样性205

第四节 汪曾祺的出现210

第五节 80年代的“评奖制度”213

第十三章 受“翻译”影响的文学218

第一节 外国文学的翻译与引进218

第二节 朦胧诗出现前的“历史”221

第三节 朦胧诗:在争论中写作224

第四节 先锋话剧与“荒诞派戏剧”232

第十四章 “现代派”的多种姿态237

第一节 “现代派”想象237

第二节 北京作家圈子与两篇小说241

第三节 《山上的小屋》245

第四节 第三代诗人248

第十五章 1985年后的小说(一)254

第一节 小说界的变化254

第二节 “寻根”的理论和创作257

第三节 韩少功、贾平凹的小说261

第四节 阿城、莫言的小说265

第十六章 1985年后的小说(二)270

第一节 先锋小说的出场270

第二节 马原等的小说274

第三节 写实小说的态度277

第四节 《一地鸡毛》、《烦恼人生》和《风景》281

第十七章 90年代文化与文学287

第一节 90年代的文化状况287

第二节 大众文学的概念291

第三节 文化和文学的不同姿态294

第四节 《顽主》和《白鹿原》297

第五节 “改刊”风潮300

第十八章 90年代的文坛308

第一节 女作家与女性文学308

第二节 “60后”作家311

第三节 余华等作家的小说314

第四节 学者散文317

第五节 90年代诗歌321

第十九章 文化市场与文学生产326

第一节 文学策划326

第二节 历史回忆散文329

第三节 “红色经典”的重版332

第四节 长篇小说热335

第五节 王安忆等的小说339

第六节 “70后”作家341

第二十章 新世纪文学345

第一节 评价的分歧345

第二节 整体性的破碎348

第三节 重新发现的乡村351

第四节 被复兴的“传统”357

第五节 中篇小说365

第六节 “新人民性”文学369

第七节 文学批评373

参考文献378

第一版后记382

第二版后记3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