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音乐文化大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音乐文化大观
  • 蒋菁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2791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32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7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音乐文化大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国乐魂1

一 中国音乐精神3

(一)魂声魄曲 天地乾坤——中国音乐的宇宙品格3

1.律历融通3

2.超越时空4

(二)琴箫合鸣 德昭风淳——中国音乐的伦理内蕴5

1.袭击心灵6

2.修身养性8

3.凝聚群体9

4.沧桑启示11

(三)浓浓血脉 悠悠乡情——中国音乐的民俗本真12

1.生命呼唤12

2.鲜活个性13

3.乐而忘忧14

4.祈福求利15

(四)源深流温 百川汇融——多文化、多哲思的互渗互补16

1.儒、道、释之于音乐文化16

2.宗法文化、巫史文化之于音乐文化18

3.汉族文化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之于音乐文化19

二 中国音乐的艺术特征20

(一)出乎自然 融乎自然——中国音乐的音特征与节拍特征20

1.参差音序:音律与音阶20

2.循声就势:乐音概念上的自然主义21

3.弯曲之音:无处不在的音腔22

4.重叠之声:特异复调23

5.空灵飘动:散节拍的位置24

6.柔性万分:模糊思维的产物26

(二)“行”中有乐“为”系佳音——中国音乐的行为特征27

1.“细叶谁裁”:创作行为27

2.江涛推浪:传承方式30

3.手舞足蹈:综合方式32

4.观演之间:参与方式33

三 中国音乐的审美构成36

(一)隔岸观花 雾里藏情——含蓄美36

1.芳甸杂英:内韵外意36

2.栽花之术:创构手法38

3.育葩土壤:存在背景39

4.脉似根同:融通效应41

(二)情外魅力 神秀独钟——形式化42

1.形繁味多42

2.经典之美45

(三)“动”握灵秀“变”为本体——动态形式感47

1.韵味:波状动感形式47

2.浪谷波峰:对比动态感形式48

四 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发展51

(一)论音乐理性光辉——先秦诸子音乐观及其审美意识51

1.“以他平他谓之‘和’”:“和”“同”之辨中的音乐审美观52

2.好乐无荒 乐与政通:师旷的音乐思想53

3.审乐知政 知其兴衰:季札的音乐评论及其审美观54

4.协于天地 以奉五声:桥和、子大叔的音乐思想56

5.乐从和 益于教:单穆公、伶州鸠的音乐审美观58

6.尽善尽美 乐而不淫: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59

7.仁声感人 与民同乐:孟子的音乐美学思想61

8.道法自然 大音希声: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62

9.无乐出大美 无言而心悦: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62

10.据“三表”论“非乐”:墨子的音乐美学思想64

11.美善相乐 心有征如: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65

(二)承先秦两汉一宗——《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66

1.“感于物而动”66

2.“情动于中,故形于声”68

3.“德成而上,艺成而下”68

4.“德音”之乐为美69

5.“惟君子能知乐”70

(三)兼儒道重构礼乐——两汉音乐美学思想71

1.不失天情 致和为美:《淮南子》的音乐美学思想71

2.制礼作乐 情和民乐:董仲舒的音乐美学思想72

3.情以感之 教以化之:音乐的雅俗问题73

4.审美达意 雅琴为德:汉代琴乐美学思想74

(四)创新说锋颖精密——嵇康的《声无哀乐论》74

1.嵇康音乐观产生的基础74

2.《声无衣哀乐论》剖析76

3.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77

(五)重审美乐政相论——魏晋至唐音乐美学思想79

1.音乐审美的日益自觉79

2.唐代歌舞会乐活动中产生的音乐审美意识81

3.乐征盛衰 教化和情: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82

(六)尚真情琴学多论——宋明音乐美学思想82

1.乐崇雅和 化人教民:宋明儒家论乐83

2.审音辨志 清微淡远:宋明琴论中的音乐美学思想85

(七)析琴乐诸况归“和”——《溪山琴况》琴乐审美意识86

1.《琴况》之“和”86

2.《琴况》之“静”与“清”87

3.琴乐诸况之联系88

4.《琴况》之审美意境89

(八)释礼乐属意琴论——清代音乐美学思想91

1.音律为和 自求威仪:王夫之的音乐美学思想91

2.古今、雅俗和地域音乐之论的思想92

3.诠释《乐记》 编创琴歌:汪绂的音乐美学思想92

4.辨古今雅俗 求意境淡和:清代琴论中的音乐美学思想93

第二编 声俱万象95

一 中国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97

(一)音乐与汉语汉字97

1.神奇秘谱:文字记谱法97

2.形固声变:演变方式99

3.北道南旖:南北风格101

4.心领神会:语言结构行为105

(二)音乐与民俗107

1.乐与俗通108

2.劳作歌声110

3.巫祭乐风113

4.人生礼乐116

(三)音乐与宗教120

1.道教音乐121

2.佛教音乐126

3.儒家音乐128

4.洞经音乐130

(四)音乐与哲学130

1.气象充宇:宇宙本体131

2.生命直沉:心性论133

3.大音希声:接受理论134

4.有机苍穹:价值论136

(五)音乐与气138

1.声气相通139

2.琴气相谐140

3.以意行气142

4.心静神定143

(六)音乐与美学144

1.自成一家:音乐文化美学145

2.大相径庭:比较音乐美学148

3.心照神交:音乐完形心理美学分析150

(七)音乐与人154

1.生命的沉醉 人格的沉醒155

2.游乐境 体神韵157

(八)音乐与文化交流159

1.古音融合160

2.西乐东渐162

3.异国情调163

4.师夷之技168

二 中国音乐与中国其他艺术169

(一)音乐与书法169

1.点线成曲:线形韵味169

2.寓意无穷:完形心理解析170

3.节奏视听:时空形态174

4.德厚流光:艺术风格176

(二)音乐与舞蹈178

1.身形动律:文化中的乐舞178

2.舞乐风采:风格特色181

3.内聚调和:民族个性182

(三)音乐与绘画185

1.墨俱五色:色彩美185

2.平面装饰:装饰美187

3.动点画空:透视美189

4.以形写神:构图美191

(四)音乐与建筑193

1.礼乐建制:社会结构特征194

2.曲线虚空:意象特征195

3.平面舒展:结构组合特征197

4.天然契合:自然生态特征199

(五)音乐与文学203

1.历史沿流:创作模式203

2.点睛之墨:音乐标题205

3.扯不断 理不乱:词与曲207

4.同声相应:结构异同214

第三编 乐史长河217

一 先秦音乐219

(一)舞乐同源 亘古绝响——原始乐舞与乐器219

1.初民的狂欢节:图腾歌乐219

2.太古的遗音:远古乐器221

3.无声的蓄积:多元文化的交融223

(二)崇信神灵 享乐无度——商代乐舞224

1.巫风漫漫224

2.淫东靡靡225

3.金石错采交辉226

4.默然中的开启228

(三)帝业颂歌 不绝乐脉——西周的雅乐与音乐教育229

1.礼乐:奇伟的想象230

2.宫墙内的乐教231

3.“乐坛”八音232

4.乐舞的和谐畅想233

(四)浪漫情怀 文野辉映——周代的民间音乐与文人的加工创造233

1.乡音的风韵234

2.新声四起 率直情真234

3.风骚:驰骋百世的奇音235

4.才思横溢的乐论236

(五)礼崩乐坏 靡风日盛——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贵族音乐238

1.礼崩乐坏的悲鸣238

2.诗言志 宴唱和239

3.疾迷纵情的乐风239

4.礼乐最后的辉煌240

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243

(一)桑榆野趣 集于一酿——来自民音间的宫廷及王侯遗族音乐244

1.乐府盛衰迹244

2.汉乐四品录245

3.百戏流韵生辉247

4.相和、清商一脉248

(二)愤世嫉俗 放荡不羁——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音乐的独立249

1.与沉默律理的对话249

2.奔涌的生命华章250

3.琴音的心志251

4.独树一帜的《声无哀乐论》252

(三)丝路繁花 异族风情——西域及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253

1.舞乐腾飞的前奏253

2.南北夷音的风姿255

3.中原音乐的文化气度256

4.佛法梵音的中国化257

三 隋、唐、五代音乐258

(一)盛唐宴乐 彻达宫阙——宫廷音乐活动259

1.恢宏的燕乐259

2.绚丽的歌舞大曲262

3.深宫的音乐机构264

4.旁落的哀叹266

(二)山野吟咏 庙堂说唱——被文人加工与宗教利用的民间音乐267

1.山歌闻《竹枝》267

2.说唱演变文269

3.歌舞现雏戏270

(三)声情并茂 词曲同工——上升时期庶族的音乐活动271

1.乐满翰墨场271

2.文人与妓乐273

3.诗乐·琴音·古韵274

4.会通前贤的哲思276

四 宋元音乐277

(一)勾栏瓦舍 市井俗声——市民音乐的兴起277

1.都市的聚艺277

2.箫鼓丝竹的繁荣279

(二)古风崇尚 弥漫宫廷——宋代的宫廷音乐280

1.忧患中的开掘280

2.重铸雅乐古风281

(三)此长彼短 音律弥繁——宋、元文人音乐285

1.杂言出新韵285

2.萧然得声外289

3.散曲畅酒脱290

(四)南北相推 遂成动势——杂剧与南戏291

1.氍毹演世情291

2.南戏的勃兴295

五 明清音乐297

(一)歌舞吹打 热闹乡里——农民与下层市民的音乐活动297

1.躁动的谣曲297

2.汇进人流的歌舞298

3.南北说唱喧闹市299

4.民俗吹打涌城乡301

(二)腔系纷呈 竞主沉浮——明清的戏曲音乐302

1.四大声腔302

2.名剧璀璨304

3.“乱障”迭起306

(三)寺院道观 古乐长存——宗教对民间音乐的利用、保存与反作用307

1.道观传古律307

2.佛寺经呗声309

(四)脱古遁世 复古求雅——明清的文人音乐310

1.鸿儒琴乐310

2.古谱传百世312

3.新法密率:朱氏奇举313

(五)虚张声势 强弩之末——明清宫廷音乐活动315

1.赢弱雅调315

2.礼乐的残梦316

六 近现代音乐317

(一)洋洋西水 淼淼渐进——西乐移入317

1.传统的失落317

2.蒙童西歌319

3.“体用”的震荡321

4.文化的际会323

(二)广袤沃土 新路开拓——新音乐、新理论之探索325

1.新乐流漫326

2.移花接木332

3.学理的思索334

(三)长川古泽 绵延不绝——传统的继续337

1.古器传今声337

2.隔世乡音情341

3.百戏的升沉345

(四)海峡彼岸 命脉相连——台湾近现代音乐348

1.日据时期和光复后的音乐教育348

2.柔情媚语入歌来349

3.本土顾眷350

4.寻求新音351

(五)开放迎新 风起云涌-八九十年代乐海浪潮353

1.新潮再起353

2.西涛回响359

3.上下求索361

4.创造的召唤364

5.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367

(六)纵观环宇 翘首未来——审高与展望370

1.新的整合370

2.开敞的世界371

3.千年的厚重373

4.世纪之交的挑战376

第四编 地孕天成379

一 汉族音乐的区域特色381

(一)山重水复 万千异彩——汉族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与综述381

1.东域神韵出华夏:文化区划背景381

2.多娇江山蕴风流:地理背景381

3.沉沉史脉情未眠:古代文化背景383

4.语乐同源亘古然:语言背景385

(二)齐鲁燕赵 北地乡音——东北部平原音乐文化内区387

1.平川万里尽炊烟:地理文化背景387

2.悠悠小调唱怡然:音乐的体裁、源流与分布388

3.铮铮北地爽利音:音乐特色393

(三)关东风情 艳谐生趣——东北部平原音乐文化外区397

1.关外沃野关内情:地理文化背景397

2.林莽声歌处处春:音乐的体裁与特点398

(四)秦风惨烈 晋曲怡然——西北高原音乐文化内区402

1.古风胡音传晋陕:地理文化背景402

2.黄水浇出高原花:晋陕音乐的形成与发展403

3.西北花开放异彩:晋陕音乐的风格特点406

(五)玉关内外 羌汉天合——西北高原音乐文化外区407

1.敦煌晓月祁连雪:历史文化背景408

2.花儿唱罢吟少年:音乐的体裁及特点408

(六)音享天籁 巴蜀情切——西南高原音乐文化内区414

1.滇山青青川水绿:自然、地理、人文生态414

2.西南风动青萍底:音乐文化溯源415

3.锦城丝管日纷纷:四川汉族音乐417

(七)幽山野岭 异味盎然——西南高原音乐文化外区431

1.云贵音乐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431

2.云贵音乐乐种面面观432

3.云贵音乐文化区的风格特点434

(八)南腔北调 刚柔一炉——江淮音乐文化区436

1.粟稻交插音亦然436

2.凤阳花鼓“震颈红”436

3.“说古道今”唱开怀437

4.多源多流出腔韵438

5.悠悠鹊桥架南北439

(九)吴越水乡 曼丽婉曲——江浙平原音乐文化区440

1.堪比天堂美苏杭:地理文化背景440

2.桑麻绿处飘吴音:音乐的体裁、源流与分布442

3.尽倾阴柔缱绻声:吴越音乐特征447

(十)荆楚遗音 奇拙不群——江汉音乐文化区454

1.后来居上 神伟逸而独立:楚乐之源及其他454

2.精彩绝艳 形斑斓而陆离:形式美455

3.五色杂陈 音缤纷而繁饰:音乐色彩区460

4.众乐争艳 芳菲菲而满堂:音乐品种461

5.汪洋恣肆 意迷离而浪漫:楚声美学特征468

(十一)南楚“湘羽”风开一帜——湘音乐文化区469

1.八百洞庭稻米香:地理文化背景469

2.岭葱水绿曲也甜:音乐体裁469

(十二)“吴头楚尾”东西汇融——赣音乐文化区473

1.“上下三里不同音”:地理文化背景474

2.人间哪堪无乐声:风俗活动中的音乐474

3.茶乡处处踏歌声——音乐体裁概况475

(十三)东南一隅 古风长存——闽台音乐文化区479

1.八闽八腔皆佳音:福建传统音乐述要479

2.隔海乐歌一脉牵:台湾省传统音乐述要481

3.南音古韵同胞情:南曲及其唱腔旋法特点482

(十四)南国情趣 百越潜流——粤音乐文化区486

1.于南国岭海区的文化叠置486

2.于巫风歌舞中古意犹存487

3.于茶肆船渡中的自娱娱人492

4.于城乡戏棚中的南腔北调493

5.于古今中外融会中而色彩斑斓495

(十五)北曲南迁 中原遗韵——客家音乐文化区497

1.中原古歌潜南腔:客家山歌及其音调溯源497

2.异彩着色总不同:客家山歌的音调特征和色彩分类500

二 少数民族音乐的区域特色505

(一)伯歌季舞 仪态万千——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观与分类505

1.源远流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简史505

2.繁星点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507

3.仪态万千: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体裁509

4.乐海览胜: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分组512

(二)悠悠兴安 歌声缭绕——东北地区(上)514

1.冰雪林壑狩猎魂:狩猎民族音乐文化515

2.篝火燃处动地情:篝火音乐文化516

3.歌随山野绿无涯:山野之歌517

4.蕴涵深广细细斟:叙事歌曲517

5.神秘虚幻萨满乐:原始宗教音乐518

(三)长白山下 伽耶声声——东北地区(下)519

1.歌里耕耘舞里生:朝鲜族文化背景519

2.民谣“板唱”皆有新:音乐体裁及乐器519

(四)草原牧歌——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522

1.民歌体裁和形式523

2.说唱传情怡志527

3.歌舞风格特色527

4.吹拉弹奏增乐趣528

5.草原民族音乐特色530

(五)丝路歌舞——西北地区(上)532

1.游吟人生:哈萨克族传统音乐文化532

2.弦歌鼓舞:维吾尔族传统音乐文化538

3.帕米尔咏叹:柯尔克孜族传统音乐文化545

4.歌舞明星:塔塔尔族传统音乐文化549

5.河边之花:撒拉族传统音乐文化551

6.兼容并蓄:乌孜别克族传统音乐文化553

7.敕勒遗风:裕固族西部地区传统音乐文化555

8.冰国天籁:塔吉克族传统音乐文化556

9.东胡之声:锡伯族传统音乐文化560

10.“层叠”之乐:新疆的俄罗斯族传统音乐文化563

(六)艺苑奇葩——西北地区(下)565

1.花海览胜:回、东乡及保安族的民间音乐565

2.湟水之歌:土族的民间音乐569

3.祁连之声:裕固族东部地区的民间音乐570

(七)繁花似锦——西南地区(上)571

1.歌海泛舟 风情万种:民歌音乐文化573

2.踏歌动地 铓鼓震天:歌舞音乐文化579

3.竹木交响 音韵悠然:器乐音乐文化586

(八)雪域真情——西南地区(下)591

1.佛门偈歌:宗教音乐591

2.深宫古韵:古典艺术音乐592

3.高原土风:民间音乐594

(九)山地明珠——中南等地区600

1.乐神打起长鼓来:瑶族音乐600

2.“伦考杂花”别样新:壮族音乐602

3.男欢女悦漫“走坡”:仫佬族音乐604

4.“欢条”“欢草”尽欢情:毛南族音乐604

5.“唱哈调”婉丽扑朔:京族音乐605

6.土山土水打溜腔:土家族音乐605

7.“布隆闺”外乐婆娑:黎族音乐608

8.“霞果”硕硕畲乡落:畲族音乐609

9.悠古矿阔高山魂:高山族音乐610

附录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目录概要615

中国主要乐器及乐曲简索628

中国主要说唱品种663

戏曲腔系及主要剧种671

中国主要民间歌舞品种683

中国部分民间音乐乐语689

中国部分民间乐人692

主要参考文献724

跋 关于中国音乐传统价值重估的思考&管建华7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