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审判制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审判制度史
  • 程维荣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07577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审判制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中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发展规律1

第二节 中国审判思想的演变7

第三节 研究中国审判制度史的意义14

第一章 初具规模的夏商至秦汉审判制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184年)16

第一节 审判制度的初步形成17

一、审判制度的萌芽与神明裁判17

二、夏商时期审判制度的初步形成18

第二节 西周与先秦审判制度19

一、司寇等主要的审判官职20

二、控告及其证据21

三、“五听”与法庭辩论22

四、判决与法律的适用24

五、主要审判原则28

六、上诉与刑罚的执行30

第三节 秦汉审判组织32

一、以廷尉为中心的中央审判机构32

二、郡县制下的地方审判机构34

三、汉代的四级四审与审判管辖35

第四节 秦汉审判的开始36

一、对犯罪的控告36

二、对控告的限制39

三、控告的受理与证据的搜集41

四、逮捕与囚禁43

第五节 秦汉审判的程序44

一、独任、杂治与杂议制度45

二、审讯程序46

三、刑讯方式47

四、审判依据及其适用49

五、读鞫与审判责任52

第六节 秦汉的复审与执行54

一、乞鞫与直诉54

二、死刑的执行55

三、肉刑的改革与其他刑罚57

第二章 战乱割据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审判制度(184—580年)60

第一节 审判机构的变化61

一、中央审判机构与大理寺的产生61

二、地方审判机构与五级五审制63

第二节 规范中的控诉、强制与审理64

一、控诉的提出64

二、侦查、逮捕与囚禁的进行67

三、审理的过程68

四、拷掠的规范化70

一、律的修订与适用71

第三节 法律的适用与判决的进行71

二、令科比等的延续与援引73

三、世族的司法特权75

四、判决的进行78

第四节 上诉与执行制度80

一、上诉与复审80

二、死刑的执行81

三、其他刑罚的执行83

第三章 相对完备的隋唐及五代审判制度(581—959年)87

第一节 互为牵制与监督的审判组织88

一、中央三法司的审判机构88

二、地方审判官员90

三、四级四审与管辖91

第二节 控告、囚禁与审讯91

一、控告的义务与方式91

二、控告的限制与受理93

三、侦查、证据与强制措施95

四、独任、杂治、会审与共议97

五、“据众证定罪”与“直牒追摄”99

六、刑讯的条件与实施100

第三节 审判原则、法条适用与判决程序102

一、《唐律疏议》及其他法律102

二、审判的伦常原则104

三、审判的慎刑原则107

四、民事案件审判原则109

五、律令格式的适用112

六、判决的程序与责任113

第四节 再审与执行程序115

一、上诉、复核与录囚116

二、死刑的执行117

三、其他刑罚的执行119

第四章 民族特征显著的宋辽金元审判制度(960—1367年)121

第一节 宋代审判机构122

一、迭床架屋的中央审判机构122

二、地方审判机构与审级124

第二节 宋代刑事审判程序125

一、控告的提出与限制126

二、审讯与拷掠128

三、法律的适用130

四、关于盗贼的审判原则132

五、判决及其刑事责任133

六、判决的执行134

第三节 宋代民事审判原则136

一、财产纠纷案件的审判原则136

二、婚姻继承案件的审判原则137

第四节 辽金元审判制度139

一、审判依据的变化139

二、审判中的民族压迫141

三、审判中的奴隶制色彩142

四、判决的实施143

五、审判制度的汉化趋势144

第五章 日趋严密繁琐的明清审判制度(1368—1839年)146

第一节 以刑部为中心的司法机构147

一、刑部地位的上升147

二、明代特殊侦缉机构——厂卫149

三、清代中央其他审判机构150

四、地方审判官员与书吏、师爷151

五、审级与“直行勾取”153

第二节 控告、证据、囚禁与讯问155

一、控告的提出155

二、证据与逮捕158

三、法庭的组成159

四、审讯程序与讼师161

第三节 律例的适用与判决163

一、明律、《大诰》与例的适用163

二、清律与例的适用165

三、谋反大逆和杀人罪的量刑原则166

四、斗殴罪与奸罪的量刑原则167

五、侵犯财产罪的量刑原则169

六、官吏犯罪的量刑原则170

七、民事案件的审判原则171

八、判决的进行174

第四节 上诉、会审与执行176

一、上诉与直诉176

二、朝审与秋审178

三、死刑的执行180

四、其他刑罚的执行183

第六章 风雨飘摇中的晚清审判制度(1840—1911年)187

一、领事裁判权的确立188

第一节 领事裁判权与会审公廨的出现188

二、会审公廨的出现190

第二节 清末审判依据的变化192

一、立宪的进行193

二、修律的原则193

三、刑法的修订195

四、民商法的起草196

第三节 清末诉讼法的编纂与审判机构的改革197

一、诉讼法的编纂198

二、审判机构的改革198

第四节 清末审判原则与刑罚体系的变化200

一、新的审判原则的确立200

二、刑罚体系的变化203

三、对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评价204

第七章 传统与西方模式混合的民国审判制度(1912—1949年)206

一、法院体系207

第一节 审判机构207

二、审判管辖209

三、领事裁判权的撤销210

第二节 法官、诉讼参与人及审判准备212

一、法官212

二、诉讼参与人213

三、刑事审判准备215

第三节 第一审程序217

一、起诉的进行217

二、审判的依据219

三、刑民案件的审理原则221

四、刑事审理与判决223

五、民事、人事审理与判决225

六、简易程序、调解与巡回审判229

一、刑事上诉与二审、三审230

第四节 第二审与第三审程序230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232

三、民事上诉与二审233

第五节 抗告、再审与执行程序234

一、抗告程序234

二、再审与非常上诉程序235

三、判决的执行236

第八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的审判制度(1927—1949年)239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审判制度240

一、审判机关与审级240

二、起诉、逮捕与审理241

三、刑事犯罪量刑原则243

四、土地和婚姻纠纷审判原则245

五、判决、上诉与执行247

一、审判机关249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审判制度249

二、起诉、审讯与调解250

三、刑事审判原则253

四、民事审判原则254

五、判决、上诉与执行256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审判制度258

一、审判机构、审级与审判原则259

二、审判程序261

三、判决、上诉与执行263

第九章 确立与探索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判制度(1949—1976年)264

第一节 审判体制的创立与发展265

一、各级人民法院的建立265

二、审判体制的初步发展266

三、1954年人民法院组织法与四级二审制269

四、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制度270

一、镇压反革命运动中的审判原则273

第二节 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刑事与民事审判原则273

二、犯罪团伙与虐待妇女罪的审判原则275

三、“三反”、“五反”中的审判原则277

四、“肃反”运动中的审判原则280

五、对战犯的处理原则281

六、民事审判方针与原则283

第三节 审判工作的挫折与纠偏285

一、扩大化的“反右”中的审判285

二、“大跃进”运动中的审判287

三、60年代前期审判工作的纠“左”288

四、“四清”运动中的审判289

第四节 “文革”对审判制度的破坏及其教训291

一、司法机关与审判原则遭到冲击291

二、冤假错案大量出现293

三、“文革”后期审判工作的初步恢复295

四、“文革”在法制方面的教训296

第十章 新时期迅速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判制度(1977—2000年)299

第一节 审判工作的拨乱反正299

一、复查与平反冤假错案300

二、法制建设的开始实施302

三、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审判304

第二节 新时期的审判体制306

一、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306

二、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制度309

第三节 刑事审判制度312

一、刑事起诉与一审制度312

二、刑事二审、审判监督与执行程序315

三、80年代严厉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斗争317

四、80年代与90年代初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319

第四节 民事审判制度320

一、民事与民诉立法321

二、民事审判方针与原则322

三、民事起诉与一审程序324

四、民事二审与特别程序、执行制度326

第五节 经济与行政审判制度328

一、经济审判方针与制度的实施328

二、经济审判的特点与结果330

三、行政审判立法与方针332

四、行政审判程序333

第六节 90年代审判制度的发展335

一、人民法院的建设335

二、法律的修订与适用337

三、各类案件的审判339

四、反腐败与打击社会丑恶现象的斗争341

第七节 世纪之交的审判及其改革344

一、审判指导思想与机构改革344

二、重大审判活动347

三、审判制度改革(上)349

四、审判制度改革(下)351

附录 香港、澳门、台湾审判制度史354

第一节 香港审判制度史354

一、审判体制的演变354

二、刑民案件审判程序356

三、香港基本法与回归后的审判制度359

第二节 澳门审判制度史360

一、审判体制360

二、审判程序362

三、澳门基本法与回归后的审判制度363

第三节 台湾审判制度史364

一、审判体制的渊源与变化365

二、刑事审判程序366

三、民事与行政审判程序368

后记3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