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子数字计算机组成原理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子数字计算机组成原理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1559662.jpg)
- 重庆大学,童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子数字计算机组成原理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计算机存储设备1
1-1概述1
1-1.1存储器的性能指标及基本存取方式1
1-1.2构成存储器的器件和媒体4
1-2磁心存储器5
1-2.1单个磁心存储代码的原理5
1-2.2电流重合法存储器矩阵结构(3D存取方式)6
1-2.3磁心的基本特性9
1-2.3.1矩形性9
1-2.3.2开关时间10
1-2.3.3温度特性11
1-2.4线选法存储器(2D存取方式)11
1-2.5两度半存储器(2(1/2)D)13
1-2.6地址选择(译码)系统15
1-2.6.1二管/线电流译码器15
1-2.6.2四管/线电流译码器16
1-2.7电流重合法(3D3W)存储器举例17
1-2.8磁心存储器的检查21
1-2.8.1磁心存储器的硬件检查21
1-2.8.2磁心存储器的软件检查(程序检查)23
1-2.9.1可靠工作范围26
1-2.9三种结构磁心存储器的性能评价26
1-2.9.2存取速度28
1-2.9.3存储器的价格28
1-3半导体存储器30
1-3.1存储单元电路30
1-3.1.1双极型存储单元电路30
1-3.1.2ECL存储单元31
1-3.1.3 MOS存储单元31
1-3.2存储器芯片(全译码存储单元)35
1-3.3半导体存储器的组成39
1-3.4 MOS存储器举例40
1-3.3.2逻辑字数WL起过每片集成电路上的位数时存储器的构成40
1-3.3.1逻辑字数WL等于每片集成电路上位数的存储器的组成40
1-3.4.1存储器系统负载分析41
1-3.4.2存储器组成42
1-3.4.3存储系统的刷新和控制器48
1-3.5磁心和半导体存储器的性能比较53
1-4只读存储器(ROM)54
1-4.1 MOS掩模编程序只读存储器工作原理54
1-4.1.1存储矩阵56
1-4.1.2位选择电路(纵向选择输出译码)57
1-4.2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PROM)工作原理58
1-4.2.1双极型PROM58
1-4.2.2 MOS型PROM62
1-5.1概述64
1-5磁表面存储器——外存64
1-5.2数字磁记录方式67
1-5.2.1归零制记录方式(RZ)制68
1-5.2.2不归零制记录方式(NRZ)制70
1-5.2.3调频制记录方式72
1-5.2.4调相制记录方式(PM)制77
1-5.3各种记录方式的比较79
1-5.4磁带存储器81
1-5.4.1磁带机所使用的磁带81
1-5.4.2磁带存储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82
1-5.4.3磁带拖带机构84
1-5.4.4带盘驱动机构和磁带缓冲器86
1-5.5磁盘存储器87
1-5.5.1概述87
1-5.5.2磁盘存储器的组成90
1-5.5.3浮动磁头92
1-5.5.4磁头定位及驱动系统93
1-5.5.5塑料软磁盘95
第一章小结及思考题96
第二章存储系统结构98
2-1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98
2-2虚拟存储技术101
2-2.1存储空间的扩充和管理问题101
2-2.2虚拟存储器104
2-2.3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地址空间的扩充与存储管理106
2-2.3.1页地址扩充107
2-3.3.2页——块地址扩充107
2-3.3.3上下界限方式108
2-3多模块交叉存储技术110
2-4相联(联想)存储器112
2-5高速缓冲存储器115
第二章小结及思考题116
第三章输入/输出设备119
3-1概述119
3-2穿孔数据读入装置120
3-2.1纸带输入机120
3-2.1.1纸带输入机的读数机构121
3-2.1.2输纸机构122
3-2.2卡片输入机123
3-3穿孔输出设备126
3-3.1穿孔机构126
3-3.2输纸机构及松纸机构127
3-3.3纸带穿孔机控制逻辑128
3-4打印装置129
3-4.1控制台打字机131
3-4.1.1球形控制台打字机的基本原理131
3-4.1.2键及键盘135
3-4.1.3键盘编码器135
3-4.1.5控制台打字机控制逻辑138
3-4.1.4键码同步脉冲的产生138
3-4.2.1行式印刷机的工作原理141
3-4.2行式印刷机141
3-4.2.2行式印刷机的打印系统142
3-4.2.3行式印刷机的控制逻辑145
3-5数据显示装置149
3-5.1字符显示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50
3-5.2字符发生器152
3-5.3字符显示器举例154
第三章小结及思考题159
4-1引言160
4-1.1外围设备160
第四章外围接口与通道160
4-1.2外围设备和计算机主机相比的主要特点161
4-1.3设备控制器与外围接口161
4-1.4主机与外围设备交换数据的控制方式162
4-1.4.1直接程序控制方式162
4-1.4.2中断控制方式163
4-1.4.3直接访问主存方式(DMA)163
4-1.4.4通道控制方式164
4-1.5外围设备的调度管理165
4-2系统部件之间的通讯167
4-2.1系统连接的方式168
4.2.1.1数据传送通路的连接方式168
4-2.1.2状态/控制信号的连接方式170
4-2.2设备选择171
4-2.2.1独立I/O选择方式171
4-2.2.2和主存统一编址的I/O设备选择方式172
4-2.3通讯联络控制信号174
4-3直接程序控制输入/输出177
4-4中断控制输入/输出方式179
4-4.1中断(Interrupt)179
4-4.2中断控制系统180
4-4.2.1中断控制系统的共同要求和基本结构180
4-4.2.2中断控制逻辑185
4-4.2.3中断响应和返回过程188
4-4.3中断方式输入/输出196
4-5 DMA输入/输出方式200
4-6通道控制输入/输出205
4-6.1通道的类型205
4-6.2通道命令和通道程序208
4-6.3通道工作过程210
4-7外围接口213
4-7.1外围接口的基本类型214
4-7.2并行接口的结构214
4-7.3串行接口的结构217
4-7.4输入/输出接口程序219
第四章小结及思考题220
5-1引言224
第五章系统软件224
5-2语言处理程序225
5-2.1汇编语言和汇编程序226
5-2.1.1指令语句和汇编命令226
5-2.1.2汇编程序228
5-2.1.3宏指令及宏汇编程序232
5-2.2从算法语言源程序到机器代码程序的翻译过程234
5-3编辑程序(Editor)236
5-4输入/输出系统程序238
5-4.1输入/输出执行程序239
5-4.1.1IOT指令和I/O命令239
5-4.1.2 IOX程序241
5-5装入程序(Loader)244
5-5.1绝对装入程序244
5-5.2可重定位(浮动)装入程序244
5-5.3连接装入程序245
5-5.4初始装入程序247
5-6调整程序(Debugging Drogram)251
5-7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253
5-7.1基本概念253
5-7.2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256
5-7.2.1批处理系统257
5-7.2.2分时系统258
5-7.2.3实时系统259
5-7.3人机通讯260
5-7.3.1命令方式260
5-7.3.2程序请求方式261
5-7-4监控程序(Monitor)263
5-7.4.1监控程序的基本功能264
5-7.4.2监控程序的数据库(Data base)264
5-7.4.3监控程序结构267
第五章小结及思考题269
第六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73
6-1前言273
6-2.1存储程序控制设计思想概要278
6-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78
6-2.2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份280
6-3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剖析281
6-3.1从实现信息处理功能的角度对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的剖析281
6-3.2从硬件构造的角度对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的剖析283
6-3.2.1系统级284
6-3.2.2寄存器传送级288
6-3.2.3逻辑线路级290
6-3.2.4电子线路级292
6-3.2.5元器件和设备级292
6-3.3从系统组织的角度看计算机的层次结构293
第六章小结及思考题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