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性能通信网络 原书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性能通信网络 原书第2版
  • (美)Jean Walrand,(美)Pravin Varaiya著;张艳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9445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61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性能通信网络 原书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出版者的话1

专家指导委员会1

译者序1

前言1

第1章 概述1

1.1 通信网络发展史3

1.1.1 电话网络4

1.1.2 计算机网络6

1.1.3 有线电视网络11

1.1.4 无线网络13

1.2 网络要素14

1.2.1 数字化14

1.2.2 规模经济15

1.2.3 网络外部特性16

1.2.4 业务集成17

1.3 网络的发展前景17

1.3.1 Internet18

1.3.2 纯ATM网络19

1.3.3 有线电视19

1.3.4 无线网络19

1.4 小结20

1.3.5 最后的获胜者20

1.5 注释21

习题22

第2章 网络服务与层次体系结构25

2.1 应用26

2.1.1 万维网26

2.1.4 连网游戏27

2.1.5 客户/服务器27

2.2 通信量特性和服务质量27

2.1.3 基于分组的语音以及视频会议27

2.1.2 音频流和视频流27

2.2.1 恒定比特率28

2.2.2 可变比特率29

2.2.3 报文29

2.2.4 其他需求29

2.3 网络服务29

2.3.1 面向连接的服务30

2.3.2 无连接服务30

2.4 高性能网络30

2.4.1 通信量增长30

2.4.2 高性能31

2.5 网络的各种元素31

2.5.1 主要网络元素32

2.5.2 网络元素与服务特性33

2.5.3 举例33

2.6 基本网络机制35

2.6.1 多路复用36

2.6.2 交换39

2.6.3 差错控制42

2.6.4 流控48

2.6.5 拥塞控制49

2.6.5 资源分配49

2.7.1 层次50

2.7 分层体系结构50

2.7.2 层次的实现51

2.8 开放数据网络模型53

2.9 网络体系结构56

2.10 网络瓶颈57

2.11 小结58

2.12 注释59

习题59

第3章 分组交换网65

3.1 OSI模型和IP模型65

3.1.1 第一层:物理层65

3.1.2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66

3.1.3 第二层 2a子层:介质访问控制67

3.1.4 第二层 2b子层:逻辑链路控制68

3.1.5 第三层:网络层69

3.1.6 第四层 传输层70

3.1.7 第五层:会话层71

3.1.8 第六层:表示层71

3.1.9 第七层:应用层72

3.1.10 OSI模型和IP模型总结72

3.2 以太网73

3.2.1 物理层73

3.2.2 MAC75

3.2.3 LLC77

3.2.4 局域网互连78

3.3 令牌环网81

3.3.1 物理层81

3.3.2 MAC82

3.3.3 LLC83

3.4 FDDI83

3.5 DQDB87

3.6 帧中继89

3.7 SMDS91

3.8 小结95

3.9 注释96

习题96

第4章 Internet与TCP/IP网络100

4.1 Internet100

4.2 Internet协议概述101

4.3 Internet协议103

4.3.1 IPv4103

4.3.2 组播IP112

4.3.3 可靠组播113

4.3.4 移动IP113

4.3.5 IPv6114

4.4 TCP与UDP115

4.4.1 应用117

4.4.2 FTP118

4.4.3 SMTP、rlogin/TFTP和HTTP118

4.5 Internet的成功和局限119

4.6 TCP/IP网络的性能120

4.6.1 TCP中的窗口尺寸调整121

4.6.2 对TCP的改进建议122

4.6.3 对IP的改进建议123

4.6.4 排队算法123

4.6.5 标号交换124

4.6.6 对其他协议的改进建议125

4.7 小结127

4.8 注释128

习题128

第5章 电路交换网络133

5.1 电路交换网络的性能134

5.2 SONET137

5.3 密集波分复用145

5.4 光纤到家庭146

5.4.1 光纤环路载波系统147

5.4.2 无源光网络148

5.4.3 无源光子环150

5.4.4 混合方案150

5.5 数字用户线路151

5.5.1 ISDN151

5.5.2 ADSL153

5.6 智能网络156

5.6.1 业务举例156

5.6.2 智能网络体系结构158

5.6.3 功能组件159

5.7 CATV159

5.7.1 布局160

5.7.2 CATV分层网络161

5.7.3 CATV提供的业务162

5.7.4 MPEG163

5.8 小结164

5.9 注释165

习题165

第6章 异步传输模式168

6.1 ATM的主要特征169

6.1.1 面向连接的服务169

6.1.2 固定信元大小171

6.1.3 统计多路复用174

6.1.4 资源分配175

6.2 寻址、信号发送和路由176

6.2.1 ATM寻址176

6.2.2 信号发送177

6.2.3 PNNI路由178

6.3 ATM信元头部结构181

6.3.1 VCI和VPI182

6.3.2 其他字段184

6.3.3 保留的VCI/VPI184

6.4 ATM适配层185

6.4.3 类型3/4186

6.4.1 类型1186

6.4.2 类型2186

6.4.4 类型5187

6.5 管理与控制187

6.5.1 容错管理188

6.5.2 传输和拥塞控制190

6.5.3 网络状态监视和配置190

6.5.4 用户/网络信令192

6.6 BISDN192

6.7 用ATM网络实现互连193

6.7.2 在ATM上实现LAB仿真194

6.7.1 AAL5上的多协议封装194

6.7.3 ATM上的IP195

6.7.4 ATM上的多协议198

6.7.5 ATM上的FR和SMDS198

6.8 小结198

6.9 注释199

习题199

第7章 无线网络201

7.1 简介201

7.1.1 无线网络的历史201

7.1.2 无线通信的前景203

7.1.3 技术难点206

7.2 无线信道207

7.2.1 通路损失208

7.2.2 屏蔽衰减209

7.2.3 多路平直衰减和符号间干涉209

7.2.4 多普勒频移211

7.2.5 干涉211

7.2.6 红外与无线电比较212

7.2.7 无线信道的容量限制212

7.3.1 调制技术213

7.3 链路层设计213

7.3.2 信道编码和链路层重传214

7.3.3 平直衰减的解决措施214

7.3.4 符号间干涉的消除方法215

7.4 信道访问217

7.4.1 多路访问217

7.4.2 随机访问218

7.4.3 频谱规则220

7.5 网络设计220

7.5.1 体系结构220

7.5.2 移动管理221

7.5.4 网际互连222

7.5.3 网络可靠性222

7.5.6 无线网络设计的新模式223

7.5.5 安全223

7.6 今天的无线网络224

7.6.1 蜂窝电话系统224

7.6.2 无绳电话227

7.6.3 无线局域网228

7.6.4 广域无线数据服务228

7.6.5 寻呼系统229

7.6.6 卫星网络229

7.7.1 无线局域网230

7.6.7 其他无线系统和应用230

7.7 未来的系统和标准230

7.7.2 无线自组网231

7.7.3 IMT-2000231

7.7.4 高速数字蜂窝232

7.7.5 固定无线访问232

7.7.6 HomeRF与蓝牙233

7.8 小结233

7.9 注释233

习题234

第8章 网络控制236

8.1.1 概述237

8.1.2 控制方法237

8.1 控制目标和方法237

8.1.3 时间尺度238

8.1.4 举例239

8.1.5 服务质量240

8.2 电路交换网络241

8.2.1 阻塞241

8.2.2 路由最优化243

8.3.1 排队模型245

8.3 数据报网络245

8.3.2 关键的排队结果246

8.3.3 路由最优化247

8.3.4 拥塞控制251

8.4 ATM网络255

8.4.1 控制问题255

8.4.2 确定性的方法256

8.4.3 统计过程263

8.4.4 确定性的过程还是统计性的过程274

8.5 小结276

习题277

8.6 注释277

第9章 网络控制的数学基础280

9.1 马尔可夫链280

9.1.1 概述280

9.1.2 离散时间280

9.1.3 连续时间284

9.2 电路交换网络288

9.2.1 单交换机288

9.2.2 网络290

9.3 数据报网络293

9.3.1 M/M/1队列293

9.3.2 离散时间队列294

9.3.3 Jackson网络297

9.3.4 MMF源的缓冲区占用299

9.3.5 阻塞概率的不敏感性302

9.4 ATM网络303

9.4.1 确定性方法303

9.4.2 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的大偏差306

9.4.3 直线大偏差309

9.4.4 队列的大偏差310

9.4.5 Bahadur-Rao定理313

9.5 小结314

习题315

9.6 注释315

第10章 网络经济学319

10.1 网络服务派生的需求320

10.1.1 信息商品321

10.1.2 区位地租321

10.2 Internet服务提供者322

10.2.1 一个用户需求模型323

10.2.2 经验证据326

10.3 网络计费:理论与实现329

10.3.1 一个资源模型329

10.3.2 经济原理330

10.3.3 实际收费情况331

10.3.4 Internet的脆弱性332

10.4 一套用于Internet 连接的计费及供给系统333

10.4.1 用户经验333

10.4.2 对不同质量的需求334

10.4.3 INDEX计费及供给系统335

10.4.4 INDEX定价与服务供给的灵活性337

10.5 对单一资源的定价337

10.5.1 基于用量的计费339

10.5.2 拥塞费341

10.5.3 成本回收及最佳链路容量343

10.6 ATM服务的定价问题344

10.6.1 关于ATM的资源和服务的一个模型345

10.6.2 收入最大化348

10.7 小结349

10.8 注释350

习题350

第11章 光网络352

11.1 光链路353

11.1.1 发射器353

11.1.2 接收器354

11.1.3 光纤355

11.1.4 副载波复用361

11.2 WDM系统362

11.3 光交叉连接363

11.4 光局域网365

11.4.1 单跳局域网365

11.4.2 多跳局域网367

11.5 光通道与网络368

11.5.1 静态波长分配368

11.5.2 动态波长分配与阻塞370

11.5.3 环网370

11.5.4 层次网状网络371

11.7 注释372

11.5.5 光网络372

11.6 小结372

习题373

第12章 交换375

12.1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375

12.2 时分交换和空分交换378

12.3 模块化交换机设计379

12.4 分组交换384

12.5 分布式缓冲区387

12.5.1 热点的影响390

12.5.2 输入缓冲区391

12.5.3 热点竞争394

12.5.4 组播396

12.6 共享缓冲区396

12.6.1 组播397

12.6.2 排队分析398

12.7 输出缓冲区398

12.7.1 组播399

12.7.2 淘汰式交换机399

12.8 输入缓冲区400

12.8.1 HOL阻塞400

12.8.2 克服HOL阻塞402

12.9 小结403

12.8.3 组播403

12.10 注释404

习题404

第13章 展望全球多媒体网络406

13.1 全球网络的性质406

13.2 技术领域407

13.2.1 体系结构408

13.2.3 信号处理409

13.2.4 应用软件409

13.2.2 连网409

13.3 急待解决的问题410

13.3.1 体系结构410

13.3.2 服务质量411

13.3.3 可移动性413

13.3.4 异构性415

13.3.5 可伸缩性和可配置性416

13.3.6 可扩展性和复杂性管理417

13.3.7 安全性418

参考文献419

索引4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