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光电测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光电测量](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1536068.jpg)
- 何照才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训练教材编辑工作委员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2906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光电测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概述1
1.1.1 光电测量系统的定义1
1.1.2 光电测量系统的作用2
1.2 光电测量系统的分类及其组成4
1.2.1 光电测量系统的分类4
1.2.2 光电测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5
1.3 光电测量系统总体设计的依据和任务8
1.3.1 光电测量系统总体设计的依据8
1.3.2 光电测量系统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9
1.4 光电测量设备的发展简况11
1.4.1 国内光电测量设备的发展简况11
1.4.2 国外光电测量设备的发展现状15
1.4.3 光电测量设备的发展方向22
第2章 光电经纬仪24
2.1 光电经纬仪的主要用途24
2.1.1 弹道测量24
2.1.2 精度鉴定32
2.1.3 实况记录35
2.2 光电经纬仪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35
2.2.1 光电经纬仪的组成35
2.2.2 光电经纬仪的工作原理36
2.3 光电经纬仪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论证39
2.3.1 测角精度39
2.3.2 测距精度47
2.3.3 作用距离48
2.3.4 跟踪系统60
2.3.5 光学系统焦距、通光口径和摄影频率68
2.3.6 自动调光调焦系统69
2.3.7 光电经纬仪的可靠性72
第3章 光电经纬仪技术指标的检测74
3.1 光电经纬仪的室内检测74
3.1.1 主摄影系统的检测74
3.1.2 主摄影机的检测75
3.1.3 调光调焦系统的检测75
3.1.4 轴系误差检测78
3.1.5 跟踪系统检测80
3.1.6 各跟踪测量系统与主镜视轴间的平行差检测81
3.1.7 室内动态测角精度检测85
3.2 光电经纬仪的外场检测86
3.2.1 光电经纬仪单项测角误差的检测86
3.2.2 光电经纬仪动态测角误差的检测88
3.2.3 测距精度检测92
3.2.4 摄影系统作用距离检测95
3.3 可靠性检测99
3.3.1 可靠性检测99
3.3.2 维修性检测102
第4章 弹道相机105
4.1 概述105
4.2 弹道相机的主要用途105
4.2.1 弹道测量105
4.2.2 精度鉴定106
4.3 弹道相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106
4.3.1 干板式弹道相机的基本组成106
4.3.2 干板式弹道相机的工作原理109
4.3.3 实时弹道相机112
4.4 弹道相机主要技术指标分析论证115
4.4.1 测角精度115
4.4.2 干板式弹道相机主距和口径的选取122
4.4.3 拍摄能力125
4.5 弹道相机的检测125
4.5.1 摄影视场检测126
4.5.2 测角精度检测126
4.5.3 作用距离检测131
4.5.4 摄星能力检测131
4.5.5 角分辨率检测132
4.5.6 摄影频率检测132
4.5.7 采样同步精度检测132
4.5.8 角工作范围检测132
4.5.9 瞄准望远镜检测132
4.5.10 光轴不平行度检测133
4.5.11 主距检测133
4.5.12 像面与视轴不垂直度检测133
4.5.13 摄影分辨率检测134
4.5.14 畸变检测134
第5章 实况记录系统136
5.1 实况记录系统的主要设备与用途136
5.1.1 实况记录系统的主要设备136
5.1.2 实况记录系统的主要用途136
5.2 电影望远镜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137
5.2.1 电影望远镜的组成137
5.2.2 电影望远镜的工作原理137
5.3 高速摄影机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139
5.3.1 高速摄影的发展139
5.3.2 高速摄影机的分类140
5.3.3 高速摄影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141
5.4 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论证152
5.4.1 摄影频率152
5.4.2 摄影分辨率159
5.4.3 画幅稳定性167
5.4.4 摄影作用距离168
5.5 主要技术指标的检测原理和方法170
5.5.1 摄影频率的检测170
5.5.2 摄影分辨率的检测171
5.5.3 画幅稳定性的检测173
5.5.4 启动耗片量的检测175
5.5.5 跑片成功率的检测175
第6章 激光测量技术176
6.1 激光测量工作原理176
6.1.1 激光测距原理176
6.1.2 激光跟踪原理179
6.1.3 激光测速原理181
6.1.4 激光成像原理184
6.2 激光测量系统简介188
6.2.1 激光测距机188
6.2.2 激光跟踪系统189
6.2.3 激光雷达190
6.3 主要技术指标论证197
6.3.1 测量距离198
6.3.2 激光发散角204
6.3.3 激光测距精度205
6.3.4 激光测速精度211
6.4 主要技术指标检测方法212
6.4.1 探测能力212
6.4.2 激光发散角214
6.4.3 测距精度214
6.4.4 测速精度216
第7章 红外跟踪测量技术218
7.1 红外测量技术在试验靶场中的主要用途218
7.1.1 目标捕获与自动跟踪218
7.1.2 实时测量弹道219
7.1.3 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219
7.1.4 红外图像实况记录220
7.1.5 红外测量技术在导弹航天试验场应用状况220
7.2 红外测量原理222
7.2.1 红外辐射测角原理222
7.2.2 红外成像跟踪测角原理231
7.2.3 各种测角方式的比较235
7.2.4 红外辐射测量原理236
7.3 红外测量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论证237
7.3.1 红外测量系统的基本构成237
7.3.2 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论证238
7.4 主要技术指标检测方法247
7.4.1 室内检测方法247
7.4.2 野外技术性能指标检测253
第8章 电视测量技术257
8.1 电视测量技术的应用257
8.1.1 电视测量技术的应用257
8.1.2 电视测量技术在靶场测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258
8.2 电视脱靶量测量原理260
8.2.1 一般介绍260
8.2.2 真空摄像器件系统测量原理261
8.2.3 CCD系统测量原理263
8.3 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论证270
8.3.1 概述270
8.3.2 电视视场270
8.3.3 探测距离272
8.3.4 脱靶量测量精度283
8.3.5 关于系统跟踪速度与加速度的确定285
8.4 主要技术指标检测原理及方法287
8.4.1 作用距离检测287
8.4.2 视场检测287
8.4.3 脱靶量测量精度287
8.4.4 跟踪性能检测289
第9章 事后判读处理技术290
9.1 事后判读处理技术的地位和作用290
9.2 判读仪的工作原理290
9.2.1 胶片判读仪工作原理290
9.2.2 干板坐标测量仪工作原理295
9.2.3 视频判读仪工作原理297
9.3 判读仪总体设计的几个问题298
9.3.1 脱靶量测量精度298
9.3.2 点阵读取误帧率298
9.3.3 对胶片的适应能力299
9.3.4 自动化程度299
9.3.5 图像扫描器选择299
9.4 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论证303
9.4.1 胶片判读误差303
9.4.2 磁带判读误差308
9.4.3 判读速度309
9.4.4 判读自动化311
9.4.5 可靠性指标的提出313
9.5 主要技术指标检测原理和方法316
9.5.1 脱靶量测量精度检测316
9.5.2 点阵信息读取正确性检测319
9.5.3 整机可靠性试验319
第10章 光电新技术的应用前景324
10.1 概述324
10.2 数字电视325
10.2.1 数字电视简介325
10.2.2 数字电视测量技术优点及其在靶场应用前景326
10.2.3 高清晰度电视328
10.2.4 高帧频电视329
10.3 二元光学技术329
10.3.1 提高传统光学系统的能力330
10.3.2 提高面阵CCD探测效率331
10.4 激光测量技术应用332
10.4.1 激光测姿332
10.4.2 激光测旋334
10.4.3 激光照明335
10.5 先进的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336
10.5.1 控制技术在光电测量中的应用336
10.5.2 计算机技术应用338
10.5.3 应用前景339
10.6 自适应光学技术340
10.6.1 自适应光学技术简介340
10.6.2 光学自适应技术的应用前景342
10.7 提高靶场光电测量能力与水平的新途径344
10.7.1 几项新技术344
10.7.2 向空基天基方向发展提高靶场光电测量实效348
参考文献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