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艾滋病临床病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艾滋病临床病理学
  • 刘德纯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72423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28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5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艾滋病临床病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3

第一章 人体免疫防御系统与免疫缺陷性疾病3

第一节 免疫防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

一、淋巴系统的结构与免疫功能概述4

二、淋巴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6

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14

四、自然屏障系统16

第二节 免疫活性细胞及抗原呈递细胞18

一、淋巴细胞18

二、抗原呈递细胞24

第三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5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26

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0

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相关疾病32

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病理变化34

第四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35

一、继发性免疫功能损伤的原因与机制36

二、免疫功能损伤的表现39

第二章 艾滋病的命名、诊断标准与分类42

第一节 艾滋病发现的历史回顾42

一、艾滋病的发现与命名42

二、对艾滋病起源的探讨44

三、艾滋病研究的主要进展45

第二节 艾滋病的定义与诊断标准46

一、美国早年的艾滋病定义与诊断标准46

二、WHO和美国CDC制定的艾滋病诊断标准48

三、WHO的艾滋病定义与诊断标准52

四、泛美卫生组织的艾滋病定义53

五、非洲的艾滋病定义53

六、我国艾滋病病例的定义与诊断标准54

第三节 艾滋病的分类与分型56

一、艾滋病临床分类56

二、儿童艾滋病的分类57

三、青年和成人艾滋病分类方案60

第三章 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63

第一节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63

一、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流行情况回顾63

二、20世纪90年代艾滋病流行趋势64

第二节 艾滋病的地理分布66

一、艾滋病传播的地理模式67

二、各大洲艾滋病流行概况68

第三节 艾滋病的人群分布72

一、性别与年龄分布72

二、妇女艾滋病74

第四节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75

一、艾滋病的危险人群与传染源76

二、性传播问题78

三、血液传播80

四、母婴垂直传播83

第五节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与防治85

一、艾滋病在中国大陆的流行情况85

二、我国台港澳地区艾滋病流行情况87

三、艾滋病危险人群及监测情况分析89

四、我国面临艾滋病暴发性流行的严重威胁91

五、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对策和行动93

第四章 艾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97

第一节 对艾滋病病因和起源的探索97

一、关于病毒病因的探讨97

二、艾滋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98

第二节 HIV的生物学特性100

一、HIV的形态与结构101

二、HIV-1的亚型和变异株103

三、HIV的复制与变异105

四、病毒的抵抗力106

一、HIV如何侵袭靶细胞107

第三节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107

二、HIV对淋巴组织的损伤112

三、HIV对非淋巴细胞的损伤114

四、HIV感染与人体的免疫反应115

五、关于艾滋病发病机制的其他观点116

第四节 影响HIV致病作用与艾滋病进展的病理因素118

一、细胞凋亡在艾滋病发病中的作用118

二、HI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120

三、HIV相关的细胞因子121

四、趋化因子及其受体121

六、突变基因和基因产物与艾滋病的关系122

五、Gp120的作用122

七、抗原呈递细胞123

八、联合用药的作用123

九、其他因素124

第五节 HIV感染者的长期存活问题124

一、长期存活的定义与特征124

二、HIV感染的自愈问题127

第五章 艾滋病的病程经过与临床表现129

第一节 艾滋病的进程与分期129

一、HIV感染的进程130

二、阶段分类法及其含义132

三、世界卫生组织对艾滋病临床表现的分类133

一、急性艾滋病毒感染134

第二节 艾滋病进程中的常见表现134

二、艾滋病相关复合征135

三、慢性淋巴结病综合征135

四、进行性体重减轻137

五、持续性发热137

六、慢性腹泻139

七、皮肤表现140

八、艾滋病患者的多系统损害140

一、儿童艾滋病的临床特征141

第三节 儿童与妇女艾滋病141

二、妇女艾滋病的临床特征143

第四节 艾滋病的预后与影响病程进展的因素144

一、影响艾滋病病程进展的因素144

二、艾滋病的死亡原因146

三、艾滋病的治疗与展望146

第六章 艾滋病与机会性感染149

第一节 机会性感染概述149

一、机会性感染发生的条件149

二、艾滋病继发机会性感染的病理学基础150

四、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的流行趋势151

三、机会性感染的一般特征151

五、机会性感染的临床与病理诊断152

第二节 艾滋病相关性病毒感染153

一、巨细胞病毒感染154

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58

三、EB病毒感染160

四、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162

五、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163

六、其他病毒感染164

第三节 细菌感染165

一、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病166

二、艾滋病与结核病172

三、艾滋病与麻风病176

第四节 真菌感染177

一、隐球菌病180

二、曲霉菌病182

三、念珠菌病184

四、组织胞浆菌病185

五、其他真菌感染188

第五节 艾滋病相关的寄生虫病189

一、卡氏肺囊虫病189

二、弓形虫病190

四、粪类圆线虫病194

三、肠道寄生虫感染194

五、利什曼病197

第七章 艾滋病相关的恶性肿瘤203

第一节 艾滋病相关肿瘤概述203

一、艾滋病相关肿瘤的发病情况203

二、艾滋病相关肿瘤的特点204

三、艾滋病相关肿瘤的原因与发生机制206

第二节 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207

一、卡波西肉瘤流行与研究的历史回顾207

二、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的基本特征209

三、临床病理表现与分型210

四、卡波西肉瘤的组织学表现和分型213

五、卡波西肉瘤的发展与演进214

六、卡波西肉瘤的发生机制与有关因素215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18

八、关于卡波西肉瘤本质和起源的探讨219

第三节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221

一、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221

二、霍奇金淋巴瘤225

三、原发性体腔源性艾滋病相关淋巴瘤226

四、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病因与机制的探讨228

一、子宫颈鳞状上皮结构不良与浸润性子宫颈癌230

第四节 艾滋病相关的其他肿瘤230

二、肛门直肠癌231

三、皮肤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232

四、平滑肌肿瘤233

五、艾滋病伴发多种肿瘤234

第八章 艾滋病的诊断途径与方法239

第一节 关于HIV的检测239

一、血清抗体的检测240

二、检测HIV的核酸成分243

四、HIV抗原的检测244

三、病毒的分离与培养244

第二节 免疫防御功能的实验室检查245

一、血液细胞学检查246

二、细胞免疫功能检查247

三、体液免疫功能检查249

四、吞噬细胞及其功能检测250

五、补体系统的检查251

六、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学改变251

七、免疫功能损伤的评价与治疗原则252

第三节 免疫缺陷的临床论断253

一、病史资料的提示253

二、临床表现254

三、体格检查256

五、皮肤试验257

四、影像学检查257

第四节 HIV感染相关的临床指征与实验室标志258

一、临床指征与诊断程序258

二、实验室标志262

第五节 艾滋病的病理学检查与自我防护265

一、病理学检验在艾滋病防治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66

二、艾滋病的病理检查方法及其意义267

三、病理检查操作及注意事项269

四、病理检查中的防护问题271

第一节 艾滋病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概述277

一、艾滋病患者神经损伤的原因和机制277

各论277

第九章 艾滋病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277

二、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与发病情况278

三、艾滋病相关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280

四、诊断的思路与方法282

第二节 HIV对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害285

一、HIV脑炎/AIDS痴呆复合征285

二、白质脑病289

三、空泡性脊髓病与脊髓炎290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会性感染291

一、病毒感染291

四、无菌性脑膜炎291

一、病毒性脑炎和脑膜脑炎292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感染297

三、寄生虫感染301

四、其他病原体感染306

第四节 艾滋病相关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0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07

二、病理变化308

三、临床表现30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310

一、脑血管病变311

第五节 脑血管病变及相关疾病311

第六节 艾滋病相关的周围神经与肌肉病变312

一、周转神经病312

二、脑梗死312

二、肌病与肌炎315

第十章 艾滋病相关的心血管疾病320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概述320

一、心血管疾病的类型与发病情况320

二、艾滋病患者心脏损伤的可能机制321

三、心脏疾病的检查与诊断323

一、心肌炎概述324

第二节 心肌炎与心肌病324

二、弓形虫性心肌炎325

三、心肌病326

第三节 其他心血管疾病327

一、心包炎327

二、心内膜疾病328

三、心脏肿瘤329

四、血管疾病329

第十一章 艾滋病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332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332

一、肺部疾病的类型与发病情况332

二、肺部疾病的临床与病理学表现334

三、艾滋病相关肺病的论断问题335

第二节 卡氏肺囊虫性肺炎33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38

二、病理变化340

三、临床表现341

四、诊断342

第三节 肺部细菌感染345

一、结核病345

二、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病350

三、细菌性肺炎351

第四节 肺部真菌感染353

一、肺曲霉菌病353

二、肺隐球菌病356

三、肺念珠菌病358

四、其他肺真菌病359

一、巨细胞病毒性肺炎360

第五节 肺部病毒感染360

二、其他病毒所致的肺炎361

三、淋巴间质性肺炎363

第六节 肺部寄生虫病364

一、弓形虫性肺炎364

二、肺粪类圆线虫病367

第七节 肺部肿瘤性疾病367

一、卡波西肉瘤368

二、肺恶性淋巴瘤369

三、肺癌369

第十二章 艾滋病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374

第一节 艾滋病相关的消化道疾病概述374

一、消化道疾病的类型与发病情况374

二、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表现377

三、消化道病变的诊断379

第二节 口腔与食管疾病382

一、艾滋病相关口腔病变的分类与诊断383

二、念珠菌病385

三、口腔与食管的病毒感染387

四、口腔毛状黏膜白斑388

五、口腔与食管的肿瘤性疾病390

第三节 胃肠道的机会性感染390

二、细菌感染392

三、肠道寄生虫病394

第四节 艾滋病患者的肝胆与胰腺病变397

一、肝脏病变398

二、胆囊与胆管疾病406

三、胰腺病变407

四、肝胆疾病的诊断与评价408

第十三章 艾滋病对淋巴造血系统的影响412

第一节 淋巴结病412

一、HIV所致的淋巴结病变412

二、淋巴结的机会性感染418

三、淋巴结肿瘤性病变421

第二节 脾脏病变423

一、HIV所致的脾脏病变423

二、脾脏的淀粉样病变423

四、脾脏的机会性感染424

三、脾脏恶性肿瘤424

第三节 胸腺病变425

第四节 骨髓病变426

第五节 血液学病变427

一、贫血427

二、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428

三、血小板减少症429

第十四章 艾滋病相关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432

第一节 艾滋病相关的肾脏疾病432

一、艾滋病相关的肾脏疾病概述432

二、HIV相关肾病433

三、肾实质疾病435

四、体液与电解质异常436

五、急性肾功能衰竭437

第二节 艾滋病相关的生殖系统疾病437

第三节 性传播疾病与艾滋病的关系439

一、梅毒440

二、淋病440

三、软下疳440

六、生殖器沙眼衣原体感染441

七、支原体感染441

四、腹股沟肉芽肿441

五、生殖器念球菌病441

八、生殖器尖锐湿疣442

九、生殖器疱疹443

十、生殖器传染性软疣443

第十五章 艾滋病相关的皮肤黏膜病变445

第一节 艾滋病相关皮肤黏膜疾病概述445

一、皮肤的免疫学功能445

二、HIV感染病人皮肤病的发病学446

三、HIV感染病人皮肤疾病发病特点447

二、真菌感染448

第二节 皮肤感染性疾病448

一、寄生虫感染448

三、细菌感染450

四、病毒感染450

第三节 皮炎及杂类皮肤病452

一、HIV感染病人常见的皮炎452

二、杂类皮肤疾病453

第四节 血管病变453

一、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病变453

二、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454

一、卡波西肉瘤455

第五节 皮肤恶性肿瘤455

二、恶性淋巴瘤458

三、其他肿瘤459

第十六章 艾滋病相关的其他疾病及外科问题461

第一节 内分泌腺病变461

一、肾上腺病变461

二、垂体病变463

三、胰腺内分泌紊乱463

四、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病变463

第二节 眼部相关疾病464

一、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464

三、眼弓形虫病466

二、艾滋病视网膜病变466

四、疱疹病毒性病变467

五、其他感染性疾病467

六、草酸钙盐沉积症468

七、眼部肿瘤468

第三节 耳鼻喉科相关疾病468

第四节 关节疾病469

第五节 艾滋病相关的外科问题470

一、艾滋病患者的外科疾病及处理470

三、外科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472

附录 本书常用名词及缩略语(英汉对照)4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