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妇产科专家经验文集 2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德智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13433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397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14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妇产科专家经验文集 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产科1
第一章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1
第一节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类型与持点1
第二节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发病因素2
第三节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早期诊断5
第四节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与胎儿畸形9
第五节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治疗12
第六节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14
第七节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近远期预告16
第八节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胎盘病理20
第九节 临产前如何准确估计胎儿体重22
第二章 胎膜早破24
第一节 胎膜及羊水的生理作用24
第二节 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与预防26
第三节 胎膜早破与难产28
第四节 胎膜早破的诊断30
第五节 胎膜早破的处理33
第六节 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36
第七节 胎膜早破并发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及其处理38
第八节 羊膜腔感染综合征41
第九节 积极防治胎膜早破降低产科并发症44
第十节 胎膜早破的胎盘病理学改变47
第三章 多胎妊娠49
第一节 现代助孕技术和多胎妊娠49
第二节 正确掌握促排卵适应证52
第三节 多胎妊娠的发生率与发生因素54
第四节 多胎妊娠的类型与鉴别55
第五节 多胎妊娠的选择性减胎术57
第六节 多胎妊娠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62
第七节 多胎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处理64
第八节 双胎妊娠与剖宫产65
第九节 双胎输血综合征67
第十节 双胎中一胎儿死亡的监护68
第十一节 多胎妊娠与胎儿畸形70
第十二节 双胎胎儿窘迫的诊断方法72
第十三节 超声诊断多胎妊娠的临床意义74
第十四节 双胎妊娠的胎盘病理76
第十五节 药物诱导排卵与多胎妊娠79
第一节 过期妊娠的概念与诊断83
第四章 过期妊娠83
第二节 过期妊娠的发病因素85
第三节 过期妊娠的产前监护方法和意义87
第四节 过期妊娠的处理91
第五节 过期妊娠并发羊水过少92
第六节 过期妊娠对母儿的影响94
第七节 胎儿过熟综合征96
第八节 过期妊娠的胎盘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97
第九节 羊水粪染的诊断与处理100
第一节 计划分娩的类型及临床意义103
第五章 计划分娩103
第二节 计划分娩的适应证及禁忌证104
第三节 计划分娩的程序106
第四节 宫颈成熟度的判定及促宫颈成熟方法109
第五节 计划分娩对母婴的影响111
第六节 对选择性剖宫产的评价112
第七节 分娩动因研究的进展115
第八节 胎肺发育不全的诊断及治疗117
第九节 声刺激试验及其在胎儿监测中的应用120
第十节 肩难产的诊断及处理123
第十一节 产时镇痛分娩的进展125
第六章 头位难产129
第一节 重视头位难产129
第二节 产程图——产时监护的重要性131
第三节 骨盆倾斜异常的诊断与处理139
第四节 头位难产分娩方式的选择141
第五节 胎头倾势不均143
第六节 头位分娩产程异常的处理145
第七节 胎头位置异常的诊断与处理148
第八节 非药物性促产程进展方法151
第九节 头位难产母儿并发症的防治153
第十节 头位分娩评分法在头位难产诊断中的应用155
第十一节 产科麻醉157
第十二节 持续性枕后位的诊断与处理160
第十三节 外阴切开缝合术的适应证及术式162
第十四节 怎样判断头盆不称165
第十五节 产时如何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胎头位置异常168
第十六节 宫颈水肿的诊断与处理170
第十七节 陪伴分娩的临床意义172
第十八节 胎头高直位的诊断与处理174
第十九节 高张性宫缩乏力的诊断与处理176
第七章 产后出血的诊断与防治178
第一节 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178
第二节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防治180
第三节 剖宫产子宫切口裂开的防治183
第四节 产道血肿的诊断与处理185
第五节 胎盘滞留的预防和处理186
第六节 晚期产后出血的防治188
第七节 凝血功能障碍致产后出血的防治190
第八节 血液病合并妊娠产后出血的防治192
第九节 如何正确评估产后出血量195
第十节 积极防治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病死率197
第十一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199
第十二节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201
第八章 妊娠特发性疾病204
第一节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因诊断与处理204
第二节 妊娠剧吐并发Wernicke脑病和暂时性甲亢206
第三节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断与处理208
第四节 HELLP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处理212
第五节 围产期心肌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214
第六节 产后溶血性尿素症性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216
第七节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与处理218
第八节 死胎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223
第九节 重视妊娠期特发性疾病的诊治225
第十节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病理的研究227
第十一节 娠妊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29
第十二节 孕妇易栓症的处理232
第一节 妊高征和免疫236
第九章 妊高征病因学研究进展236
第二节 妊高征的遗传学病因238
第三节 妊高征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40
第四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妊高征243
第五节 妊高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245
第六节 妊高征与一氧化氮248
第七节 妊高征与抗磷脂抗体251
第八节 妊高征与脂代谢252
第九节 前列腺素失衡与妊高征255
第十节 钙代谢和妊高征256
第十一节 妊高征与微量元素260
第十二节 妊高征与营养261
第十三节 妊高征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变化263
第十章 妊高征并发症及其防治267
第一节 妊高征性心脏病的诊治267
第二节 妊高征与神经系统损害269
第三节 妊高征并发胎盘早剥的诊治270
第四节 妊高征并发DI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272
第五节 HELLP综合征的诊断和处理274
第六节 妊高征与视力障碍276
第七节 妊娠期肾病综合征278
第八节 妊高征并发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防治281
第九节 妊高征与酸碱平衡283
第十节 妊高征并发产后血循环衰竭的防治286
第十一节 妊高征的病理生理变化289
第十一章 妊娠合并症的防治292
第一节 妊娠期心力衰竭的预防及处理292
第二节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处理原则294
第三节 妊娠合并肾炎296
第四节 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97
第五节 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300
第六节 妊娠合并结核病304
第七节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306
第八节 妊娠合并弓形虫病307
第九节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308
第十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变化310
第十二章 胎盘疾病314
第一节 胎盘种植异常的临床诊断与处理314
第二节 胎盘异常种类及与母儿预后的关系315
第三节 B超及彩色多普勒诊断胎盘功能的临床意义318
第四节 胎盘功能的检查方法319
第五节 孕中期药物引产对胎盘的影响322
第六节 植人性胎盘的保守治疗324
第七节 死胎胎盘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327
第八节 胎盘病理检查在诊断围产儿死因中的意义329
第九节 围产期胎盘生理与病理330
第十节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概况334
第十三章 早期新生儿疾病的诊治338
第一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与诊断338
第二节 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诊断与防治340
第三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343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345
第五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认知与防治348
第六节 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351
第七节 新生儿低体温的防治353
第八节 新生儿先天性HCMV感染的早期诊断355
第九节 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治疗358
第十节 早产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361
第十一节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识别与治疗363
第十二节 常见新生儿产伤的诊断与处理365
第十三节 脐血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367
第十四节 新生儿药物治疗的特点368
第十五节 早产儿脑室出血的发病机制371
第十六节 先天性膈疝的产前诊断病理与预后373
第十七节 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体外膜氧合治疗376
第十八节 气管插管的复苏方法及注意事项379
第十四章 宫内感染382
第一节 风疹病毒感染与妊娠382
第二节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妊娠384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妊娠385
第四节 柯萨奇病毒感染与妊娠388
第五节 弓形虫感染与妊娠391
第六节 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妊娠393
第七节 艾滋病与妊娠395
第八节 妊娠期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398
第九节 妊娠期梅毒螺旋体感染400
第十节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对围产儿的影响402
第十一节 细菌性宫内感染与妊娠404
第十二节 病毒感染的胎儿胎盘病理406
第十三节 用多聚酶链反应监测胎儿宫内感染的价值409
第十四节 产科领域的弓形虫感染411
第十五章 妊娠合并生殖器肿瘤415
第一节 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生殖器肿瘤的意义415
第二节 妊娠合并妇科恶性肿瘤的相互影响416
第三节 妊娠合并盆腔肿块的鉴别诊断418
第四节 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420
第五节 妊娠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422
第六节 妊娠合并子宫颈癌的处理423
第七节 滋养细胞肿瘤合并妊娠426
第八节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孕期处理427
第九节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429
第十节 妊娠合并生殖器肿瘤分娩方式的选择430
第十一节 妊娠与妇科肿瘤的免疫学基础431
第十六章 反复自然流产的诊断与治疗438
第一节 遗传因素与反复自然流产438
第二节 内分泌异常与反复自然流产440
第三节 免疫功能异常与反复自然流产443
第四节 全身性疾病与反复自然流产446
第五节 感染因素与反复自然流产448
第六节 生殖道异常与反复自然流产450
第七节 子宫内膜功能异常与反复自然流产452
第八节 中西医结合诊治反复自然流产455
第九节 蜕膜细胞因子网络平衡状态与流产456
第十节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子宫内膜的成熟与容受力458
第十一节 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学研究进展461
第十七章 母婴同室与母乳喂养467
第一节 孕妇营养与母乳喂养467
第二节 母婴同室的意义与管理469
第三节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473
第四节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474
第五节 未成熟儿 低体重儿 疾病儿母乳喂养476
第六节 哪些疾病的产妇不宜母乳喂养479
第七节 乙型肝炎病毒与母乳喂养481
第八节 母乳喂养与新生儿黄疸483
第九节 药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486
第十节 母乳与免疫487
第十一节 母乳喂养的生理基础489
第十二节 人乳中脂肪酸成分的研究492
第一节 产前诊断与胎儿宫内治疗的价值496
第十八章 产前诊断与宫内治疗496
第二节 如何取绒毛及羊水进行产前诊断499
第三节 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502
第四节 孕妇外周血富集分离胎儿细胞进行产前诊断505
第五节 冲洗宫腔收集滋养细胞进行产前基因诊断508
第六节 胎儿性别鉴定及其意义510
第七节 脐带穿刺在产前诊断和宫内治疗中的应用513
第八节 羊膜腔给药进行胎儿宫内治疗516
第九节 经母体给药进行胎儿宫内治疗518
第十节 外科疗法用于胎儿宫内治疗521
第十一节 遗传代谢病的产前诊断与处理523
第十二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526
第十三节 唐氏综合征的非侵入性产前检查529
第十九章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533
第一节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处理533
第二节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所致急腹症的诊断及处理536
第三节 妊娠合并肠梗阻的诊断及处理538
第四节 妊娠合并急性胆道疾病的诊断与处理540
第五节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处理543
第六节 妊娠合并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与处理544
第七节 妊娠合并胃肠道溃疡出血及穿孔的诊断与处理546
第八节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及相互影响549
第九节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处理原则552
第二十章 妊娠与泌尿系统疾病556
第一节 妊娠合并肾盂肾炎的诊断与处理556
第二节 妊娠合并慢性肾炎的诊断与处理558
第三节 妊娠合并多囊肾疾病560
第四节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损害562
第五节 妊娠合并糖尿病贤损害的处理563
第六节 妊娠与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565
第七节 妊娠合并肾盂积水567
第八节 妊娠合并肾结石569
第九节 肾移植术后的妊娠问题571
第十节 妊娠与泌尿系统解剖和功能的关系574
第十一节 肾脏的生理功能及常见的异常表现576
第二篇 妇科580
第一章 小儿与老年妇科疾病的诊治580
第一节 重视小儿与老年妇科疾病的诊治580
第二节 小儿生殖道畸形的诊断与处理582
第三节 孕期应用雌激素对胎儿的近远期影响584
第四节 性早熟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585
第五节 小儿外阴阴道常见疾病的诊治588
第六节 幼女生殖系统肿瘤的特点592
第七节 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及防治593
第八节 老年妇女尿失禁的诊治595
第九节 老年阴道炎及宫腔积脓的诊治597
第十节 老年妇女盆腔肿块的鉴别诊断600
第十一节 老年妇女阴道出血的诊断方法603
第十二节 老年妇女手术的有关问题605
第十三节 老年期精神心理变化与保健607
第一节 老年妇科炎症610
第二章 老年妇科疾病610
第二节 老年妇女泌尿道疾病612
第三节 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防治614
第四节 老年妇科肿瘤617
第五节 老年妇科病人围手术期处理618
第六节 绝经后出血的诊治620
第七节 老年妇女与性623
第八节 老年妇女盆腔超声检查625
第九节 绝经妇女的病理生理变化627
第十节 中老年妇女的内分泌变化631
第三章 女性生殖器畸形634
第一节 处女膜发育异常的诊治634
第二节 阴道横隔的发生临床表现及处理635
第三节 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637
第四节 子宫纵隔的诊断及治疗639
第五节 交通子宫的分类及其对临床的影响640
第六节 残角子宫的诊断与处理644
第七节 条索状卵巢的病因及临床645
第八节 肾上腺生殖综合征的诊治648
第九节 先天性生殖道畸形对妊娠的影响650
第十节 B超检查在女性生殖器畸形中的应用价值652
第十一节 两性畸形的分类及治疗654
第十二节 女性生殖器畸形的发生机制657
第十三节 假两性畸形的遗传致病基础659
第十四节 先天性无阴道的治疗现状与展望661
第四章 外阴疾病665
第一节 外阴尖锐湿疣的诊断与治疗665
第二节 全身性疾病对外阴的影响667
第三节 幼女外阴疾病的诊断与治疗669
第四节 外阴损伤与防治672
第五节 外阴癌癌基因检测及DNA倍体分析的意义674
第六节 外阴肉瘤的诊治677
第七节 外阴癌两种常用术式的比较679
第八节 外阴白色病变的诊断及治疗680
第九节 外阴淋巴流向及其临床意义683
第五章 阴道疾病687
第一节 阴道囊肿及良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687
第二节 阴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处理690
第三节 阴道腺病的诊断与治疗691
第四节 阴道发育异常及其矫治693
第五节 阴道尖锐湿疣的诊断与处理695
第六节 阴道残端出血的原因及处理698
第七节 阴道损伤及其处理700
第八节 阴道瘘的诊治及预防702
第九节 阴道炎病因分类及诊治704
第十节 阴道上皮内瘤变706
第十一节 阴道疾病与阴道手术708
第十二节 阴道的解剖及其生理特点710
第十三节 阴道免疫学712
第十四节 细菌性阴道病诊治进展715
第六章 妇科炎症720
第一节 盆腔炎的诱发因素720
第二节 盆腔炎的诊断与治疗721
第三节 盆腔炎的中医中药治疗724
第四节 盆腔炎的手术治疗725
第五节 盆腔结核的诊断与防治728
第六节 淋菌性盆腔炎的特点与治疗现状731
第七节 输卵管卵巢脓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733
第八节 盆腔炎性包块与盆腔肿瘤的鉴别诊断735
第九节 盆腔和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断和治疗737
第十节 盆腔炎与生育740
第十一节 腹腔镜术在盆腔炎诊治中的应用743
第十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原体的变迁745
第十三节 机会感染的诊治748
第七章 妇科急腹症752
第一节 妇科急腹症诊断的难点与要点752
第二节 急性输卵管炎的病因和诊治754
第三节 出血性输卵管炎757
第四节 子宫穿孔的病因和处理760
第五节 卵巢脓肿的诊断与处理762
第六节 卵巢破裂的诊断与治疗765
第七节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的诊断及处理766
第八节 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诊断及处理769
第九节 盆腔感染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770
第八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773
第一节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诊断773
第二节 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775
第三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777
第四节 腹腔镜激光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79
第五节 电视腹腔镜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中的应用782
第六节 中西医结合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784
第七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785
第八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性变788
第九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学791
第十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796
第九章 闭经802
第一节 闭经的原因及分类802
第二节 激素测定在闭经病因诊断中的意义804
第三节 闭经伴男性化的鉴别诊断806
第四节 闭经-溢乳综合征809
第五节 卵巢早衰及卵巢不敏感性综合征812
第六节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的诊断与治疗814
第七节 染色体异常与闭经816
第八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治疗819
第九节 甲状腺肾上腺疾病及糖尿病与闭经822
第十节 闭经与骨质疏松824
第十一节 闭经的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827
第十二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性闭经829
第十三节 女性内分泌调节轴功能及调控831
第十四节 绝经妇女激素替代疗法的进展833
第十五节 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对早老性痴呆病的影响837
第十章 妇科恶性肿瘤与激素840
第一节 妇科肿瘤与异位激素分泌840
第二节 绝经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性激素分泌843
第三节 妇科恶性肿瘤雌孕激素受体测定的意义844
第四节 卵巢癌的内分泌治疗847
第五节 口服避孕药对预防卵巢癌的价值849
第六节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病理分类激素分泌及临床表现851
第七节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激素分泌855
第八节 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孕激素治疗857
第九节 他莫昔芬与子宫内膜癌860
第十节 激素替代疗法与妇科恶性肿瘤862
第十一节 妇科肿瘤与性激素865
第十二节 肿瘤基因治疗的机制867
第十一章 卵巢癌871
第一节 卵巢癌放射免疫显像的研究871
第二节 卵巢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价值873
第三节 卵巢恶性肿瘤的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研究概况876
第四节 肿瘤细胞减灭术在中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治疗上的价值878
第五节 卵巢癌手术时机的选择879
第六节 卵巢癌细胞减灭术有关肠道手术及并发症的处理881
第七节 卵巢癌的腹腔化疗884
第八节 卵巢癌化疗的耐药和增敏886
第九节 卵巢癌的二次剖腹探查术889
第十节 卵巢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891
第十一节 腹腔镜在卵巢癌诊断及治疗结果判断中的价值892
第十二节 卵巢恶性肿瘤诊治的策略894
第十三节 卵巢组织学与其相应的肿瘤和瘤样病变896
第十四节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进展900
第十五节 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诊治中的应用903
第十二章 妇产科学的性问题907
第一节 要重视妇产科学中的性问题907
第二节 女性各时期面临的性问题909
第三节 女性性反应周期浅析911
第四节 女性性欲异常及处理913
第五节 女性性交困难及防治915
第六节 妇科手术与女性性功能918
第七节 女性性心理障碍及其治疗920
第八节 妊娠分娩及计划生育与性922
第九节 女性性发育异常923
第十三章 性传播疾病926
第一节 女性生殖器淋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926
第二节 淋球菌败血症及播散性淋球菌疾病929
第三节 幼女淋病的诊断与防治931
第四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与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诊治933
第五节 尖锐湿疣的诊断与治疗937
第六节 梅毒的诊断与治疗940
第七节 女性软下疳的诊断与治疗942
第八节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945
第九节 妊娠期梅毒螺旋体感染947
第十节 女性生殖器疱疹的诊断与治疗949
第十一节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与治疗951
第十二节 我国近期性病流行情况及防治对策953
第十三节 常见性传播疾病的实验检查及其进展956
第十四节 艾滋病预防与治疗研究的新进展960
第十五节 我国艾滋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和防治963
第一节 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时卵巢去留问题966
第十四章 残留卵巢疾病966
第二节 卵巢肿瘤手术时卵巢本身的处理967
第三节 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卵巢功能的考虑及取合969
第四节 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971
第五节 残留卵巢综合征973
第六节 卵巢残余物综合征975
第七节 残留卵巢癌及其预后978
第八节 残留卵巢功能脱失及激素治疗981
第九节 生殖周期及内分泌调节983
第十节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临床应用986
第十五章 盆腔疼痛991
第一节 生殖器畸形与盆腔疼痛991
第二节 生殖系统肿瘤引起的盆腔痛993
第三节 生殖系统炎症引起的盆腔痛996
第四节 与月经期有关的盆腔疼痛997
第五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盆腔痛1000
第六节 女性外科疾病引起的盆腔痛1002
第七节 女性内科疾病引起的盆腔痛1004
第八节 盆腔脏器术后引起的盆腔痛1006
第九节 节育术后盆腔痛1008
第十节 慢性盆腔痛的神经生理与神经解剖1011
第十一节 盆腔静脉瘀血症1013
第三篇 计划生育及其他1017
第一章 宫内节育器1017
第一节 置带铜宫内节育器妇女子宫内膜的电镜观察1017
第二节 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技术要求1019
第三节 TCu220C和VCu200宫内节育器的选用及其效果1021
第四节 惰性宫内节育器临床应用评价1023
第五节 带药宫内节育器的类型及临床应用1025
第六节 各种宫内节育器的放置时期和放置时限及随访1028
第七节 宫内节育器的常见副反应并发症及其处理1030
第八节 带器失败的原因和预防1032
第九节 宫内节育器与异位妊娠1035
第十节 宫内节育器的避孕原理1037
第十一节 宫内节育器研究的新进展1039
第十二节 宫内节育器的发展及临床应用1043
第二章 计划生育新进展1046
第一节 甾体避孕药安全性研究进展1046
第二节 免疫避孕研究的进展1048
第三节 长效避孕埋植剂的现状1050
第四节 发展中的屏障避孕法1052
第五节 紧急避孕方法1054
第六节 药物粘堵后输卵管复通的探讨1056
第七节 宫内节育器研究的新进展1058
第八节 药物流产的展望1060
第九节 中期妊娠引产方法的选择1063
第十节 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1065
第十一节 宫腔镜在计划生育中的临床应用1066
第十二节 前列腺素药物的药物动力学与妇产科临床应用1068
第一节 妇科癌症严重化疗反应的支持疗法1072
第三章 妇产科危重病人的支持疗法1072
第二节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支持性治疗1074
第三节 妊娠常见昏迷的识别和支持治疗1076
第四节 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征兆和支持疗法1079
第五节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支持疗法1081
第六节 产后垂体危象的支持疗法1084
第七节 妊娠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支持疗法1085
第八节 妇产科感染性休克的支持疗法1088
第九节 氧疗法在妇产科病人的应用1090
第十节 全胃肠外营养在妇产科的应用1093
第十一节 妇产科危重病人支持疗法的重要性1095
第十二节 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特点1097
第四章 女性心理卫生1102
第一节 青春期女性的心理卫生1102
第二节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卫生及健康教育1104
第三节 分娩期妇女的心理卫生1105
第四节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及防治1107
第五节 哺乳期妇女的心理卫生与乳汁分泌1109
第六节 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卫生1111
第七节 老年妇女心理卫生1112
第八节 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与调适1114
第九节 女性节育措施与心理卫生1116
第十节 性功能障碍妇女的心理卫生1118
第十一节 国际卫生新概念——生殖健康1120
第十二节 寻乐陪伴分娩1124
第五章 妇产科领域综合征1127
第一节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1127
第二节 产后溶血尿毒症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1129
第三节 HELLP综合征的病因及处理1131
第四节 胎儿水肿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1135
第五节 胎儿母亲间输血综合征与胎儿间输血综合征1138
第六节 卵巢类癌综合征1140
第七节 麦格综合征与假麦格综合征的鉴别诊断1143
第八节 白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1146
第九节 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1148
第十节 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和治疗1150
第十一节 宫腔粘连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154
第六章 围生期用药1157
第一节 孕期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1157
第二节 胎儿宫内治疗最新进展1159
第三节 保胎药物的临床应用1162
第四节 妊娠期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1164
第五节 围生期性传播疾病药物的应用1167
第六节 分娩期镇痛药物的应用1170
第七节 哺乳期用药应注意的问题1172
第八节 孕期药物动力学的改变1174
第九节 催产素和安定在产科中的应用1178
第七章 妇产科围手术期处理1180
第一节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1180
第二节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1183
第三节 妇产科手术中大出血的防治1185
第四节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围手术期的处理1187
第五节 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围手术期处理1189
第六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妇产科围手术期处理1192
第七节 糠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1195
第八节 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妇产科疾病围手术期处理1198
第九节 老年妇科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1200
第十节 妇产科术后病人的镇痛1204
第十一节 围手术期的营养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1206
第十二节 妇产科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1209
第四篇 诊断技术及治疗操作1213
第一章 妇产科诊断技术新进展1213
第一节 胎儿镜检查1213
第二节 胎儿宫内缺氧的物理监测1215
第三节 胎儿宫内感染病毒及弓形虫的危害与检测1218
第四节 妇科细针穿刺检查1221
第五节 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的应用1223
第六节 介入技术在妇产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225
第七节 淋巴造影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1227
第八节 宫腔镜及腹腔镜检查1230
第九节 妇科肿瘤标记物的检测1232
第十节 PAPNET计算机辅助细胞学诊断系统的应用价值1235
第十一节 分子生物学研究在妇产科诊断监测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1237
第十二节 新的诊断技术与临床思维1240
第十三节 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方法1242
第十四节 血管性介入技术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诊治中的应用1245
第十五节 全身CT对诊断子宫内膜癌扩散范围的意义1248
第十六节 滋养细胞肿瘤的影像学诊断1250
第一节 卵巢恶性肿瘤保留功能性手术1254
第二章 妇产科保留功能手术1254
第二节 卵巢良性病变的保守性手术1256
第三节 自体卵巢移植术和移位术1258
第四节 输卵管保留功能性手术1260
第五节 子宫肌瘤的保守性手术1262
第六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保留功能的手术1264
第七节 顽固性产后大出血的保守性手术治疗1266
第八节 植入胎盘的保守治疗1268
第九节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1270
第十节 女性生殖器畸形保留功能的手术1273
第十一节 子宫的内分泌功能及作用1275
第十二节 妇产科保留功能手术的临床意义1279
第三章 妇产科急救与监测1281
第一节 妇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治1281
第二节 无创脉率—血氧饱和度监测1284
第三节 漂浮导管在急救中的应用1285
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1288
第五节 中心静脉压在急救中的应用1290
第六节 产科心衰的监测与治疗1292
第七节 产科呼衰的监测与治疗1295
第八节 产科急性肾衰的监测与治疗1297
第九节 产科肝功能衰竭的诊断与治疗1299
第十节 氧供与氧需的生理与病理1301
第十一节 成分输血和非替代性输血在妇产科的应用1304
第四章 妇产科危重病人的监护与处理1307
第一节 产科休克的监护与处理1307
第二节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监护与急救1309
第三节 妊娠合并心律失常的监护与处理1311
第四节 妊娠合并急性呼衰的诊断与急救1312
第五节 妊高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监护和治疗1314
第六节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断与处理1316
第七节 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处理1318
第八节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处理原则1320
第九节 晚期卵巢癌及其并发症的诊治1322
第十节 晚期绒癌的处理1324
第十一节 非妊娠子宫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1326
第十二节 妇产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328
第十三节 重病监护室在妇产科的临床意义及作用1331
第五章 排卵监测与促排卵1334
第一节 B超监测排卵及其临床意义1334
第二节 宫颈粘液评分在监测排卵中的价值1336
第三节 基础体温监测排卵的方法及评价1338
第四节 生殖激素测定在监测排卵中的应用1340
第五节 持续无排卵的发病机制及病因诊断1342
第六节 影响克罗米芬促排卵疗效的因素1344
第七节 溴隐亭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性无排卵1346
第八节 促性腺激素促排卵1349
第九节 GnRH脉冲治疗促排卵1351
第十节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1353
第十一节 正确掌握促排卵适应证1354
第十二节 卵泡发育排卵生理与促排卵治疗1357
第十三节 新助孕技术动态1359
第十四节 促排卵的新方案——GnRH-a和GH的应用1362
第六章 内镜在妇产科的应用1366
第一节 积极稳妥地开展妇科腹腔镜手术1366
第二节 内镜在妇产科的应用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术前准备1367
第三节 腹腔镜诊治术的麻醉及术中监护1369
第四节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及操作要求1370
第五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手术1372
第六节 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诊治中的应用1373
第七节 腹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1375
第八节 附件囊性肿物的腹腔镜手术1377
第九节 腹腔镜二次探查术监护卵巢癌的价值1380
第十节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1381
第十一节 内镜技术在计划生育中的应用1383
第十二节 激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1385
第十三节 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及防治1387
第十四节 宫腔镜手术及其并发症的防治1390
第十五节 阴道镜的临床应用1392
第十六节 腹腔镜检时的生理生化学改变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