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 下
  • 朱方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3023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政治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

1.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

1.1.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过程1

1.1.2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3

1.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7

1.2 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9

1.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9

1.2.2 社会主义公有制11

1.2.3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15

1.2.4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6

1.3 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7

1.3.1 按劳分配17

1.3.2 其他分配方式18

1.3.3 按劳分配与其它分配形式的关系18

1.3.4 效率与公平18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

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

2.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21

2.1.2 计划与市场23

2.1.3 市场机制27

2.1.4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33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6

2.2.1 经济体制36

2.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38

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41

3.1 市场体系概述41

3.1.1 市场体系的概念和特征41

3.1.2 市场体系的结构划分42

3.1.3 市场体系的主要作用47

3.1.4 几种市场状态描述48

3.2 商品市场50

3.2.1 消费品市场50

3.2.2 生产资料市场51

3.3 要素市场52

3.3.1 金融市场52

3.3.2 劳动力市场57

3.3.3 其它要素市场60

3.4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61

3.4.1 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主要途径61

3.4.2 法规建设63

3.4.3 伦理建设64

4.消费者行为68

4.1 欲望、需要、需求与消费68

4.1.1 基本概念68

4.1.2 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70

4.1.3 消费者需求的决定因素72

4.1.4 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其变化76

4.2 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80

4.2.1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形成80

4.2.2 影响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因素81

4.3.2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使用81

4.3 储蓄和投资84

4.3.1 储蓄84

4.3.2 投资85

4.3.3 储蓄、投资与消费的关系86

5.企业89

5.1 企业的性质89

5.1.1 企业的含义及类型89

5.1.2 企业的地位和作用93

5.1.3 企业内部经济关系94

5.2 企业制度的演变95

5.2.1 简单协作95

5.2.2 工场手工业96

5.2.3 机器大工业96

5.2.4 古典企业与现代企业97

5.3 现代企业制度100

5.3.1 产权制度100

5.3.2 法人制度101

5.3.3 有限责任制度102

5.3.4 公司治理结构102

5.3.5 代理问题104

5.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105

5.4.1 国有企业106

5.4.2 集体企业111

5.4.3 私有制企业112

5.4.4 混合所有制企业113

5.5 企业行为115

5.5.1 成本与收益115

5.5.2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117

5.5.3 经济规模119

5.5.4 企业成长121

6.农业和农村经济124

6.1 农户与农业生产124

6.1.1 农业的地位124

6.1.2 农户125

6.1.3 农业经营方式128

6.2 农业产业化131

6.2.1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生产131

6.2.2 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和类型133

6.2.3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经验和做法134

6.3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136

6.3.1 种植业结构137

6.3.2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139

6.3.3 发展乡镇企业141

6.4 农村城镇化与现代化143

6.4.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143

6.4.2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45

6.4.3 小城镇建设147

6.4.4 农业现代化149

7.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分配151

7.1 国民收入的决定151

7.1.1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151

7.1.2 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153

7.1.3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154

7.1.4 国民收入的核算体系155

7.2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156

7.2.1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156

7.2.2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158

7.3 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160

8.经济增长及其方式170

8.1 经济增长及其制约因素170

8.1.1 经济增长的涵义和度量170

8.1.2 积累与经济增长172

8.1.3 人口与经济增长174

8.1.4 科技教育与经济增长177

8.1.5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180

8.2 经济增长速度、比例和效益182

8.2.1 加快经济增长速度182

8.2.2 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183

8.2.3 经济增长速度和比例184

8.2.4 经济增长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185

8.3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185

8.3.1 经济增长方式的涵义185

8.3.2 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186

8.3.3 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及其成因188

8.3.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可能性192

8.3.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195

8.3.6 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途径196

9.经济发展198

9.1 经济发展的目标198

9.1.1 经济发展的内涵198

9.1.2 经济发展目标体系200

9.1.3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目标203

9.2 产业结构204

9.2.1 产业结构的内涵及产业分类204

9.2.2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207

9.2.3 产业结构的协调与平衡发展210

9.2.4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212

9.3 区域经济结构214

9.3.1 区域概念的界定214

9.3.2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217

9.3.3 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现状与问题218

9.3.4 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原则和途径220

9.4 二元经济与经济发展228

9.4.1 二元经济的特点228

9.4.2 我国二元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31

9.4.3 城乡协调发展232

9.5 可持续发展236

9.5.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36

9.5.2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239

9.5.3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240

10.宏观经济调控243

10.1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及其平衡关系243

10.1.1 社会总供给243

10.1.2 社会总需求244

10.1.3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245

10.2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与手段248

10.2.1 宏观经济调控的模式248

10.2.2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250

10.2.3 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253

10.3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262

10.3.1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总体结构262

10.3.2 健全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263

11.对外经济关系265

11.1 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265

11.1.1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世界市场265

11.1.2 国际分工理论268

11.1.3 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272

11.2 对外贸易274

11.2.1 对外贸易的重要性274

11.2.2 进口与出口277

11.2.3 WTO与中国的对外贸易279

11.3 国际间资金、技术、劳务的流动280

11.3.1 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280

11.3.2 引进技术283

11.3.3 劳务输出285

11.4 国际收支286

11.4.1 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内容286

11.4.2 国际收支的失衡及调节288

11.5 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289

11.5.1 实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对外开放289

11.5.2 逐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290

后记2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