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分体文学史 诗歌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分体文学史 诗歌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1503053.jpg)
- 赵义山,李修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2960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8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分体文学史 诗歌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诗1
第一章 诗的产生到四言诗——原始歌谣和《诗经》1
第一节 诗的产生:原始歌谣及其他1
一 原始歌谣与劳动节奏1
二 诗与乐及舞的联体共生4
第二节 四言诗与《诗经》的类型和结构程式5
一 《诗经》的成书及其分类5
二 《诗经》的体式:四言诗7
三 《诗经》的结构程式:重章叠咏9
第三节 《诗经》的思想艺术造诣11
一 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11
二 《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18
第四节 四言诗的变迁和式微21
一 四言诗的变迁:石刻文、郊祀歌及其他21
二 五言诗的出现和四言诗的式微22
第二章 辞体、杂言诗及其他——《楚辞》与汉乐府24
第一节 从楚歌到辞体24
一 楚辞起源于楚声、楚歌24
二 楚辞的体制及辞赋之辨27
第二节 屈原与楚辞的思想艺术造诣27
一 哀怨起骚人:屈原的生平及创作27
二 与日月争光的长诗;《离骚》29
三 情致缥缈的《九歌》与满怀孤愤的《九章》31
四 悲秋之祖:宋玉《九辩》及其他33
第三节 从杂言诗到五言诗36
一 古诗的体制:齐言诗与杂言诗36
二 从汉乐府看杂言诗的兴衰36
第四节 汉乐府及其思想艺术造诣37
一 乐府、乐府诗和《乐府诗集》37
二 感表哀乐、缘事而发:汉乐府的写实倾向38
三 悲剧性的《焦仲卿妻》和喜剧性的《陌上桑》41
四 体既轶荡,语复真率:汉乐府的艺术成就45
第三章 五七言古诗的壮大和新体诗运动——八代诗47
第一节 五言诗的崛起和“古诗十九首”47
一 五言诗的诞生及其体制的优长47
二 “古诗十九首”及其时代、作者49
三 两地相思与伤时失志:“十九首”的内容50
四 深衷浅貌,短语长情:“十九首”的造诣53
第二节 五言诗的蓬勃发展:建安、正始、太康诗人54
一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建安诗人54
二 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正始诗人60
三 繁文绮合,时见风力:太康诗人61
第三节 题材开拓和境界提升:陶渊明及六朝诗人的成就64
一 从玄言诗到田园诗:陶渊明的创举64
二 回归自然:陶诗开拓的新境界65
三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陶诗的造诣66
四 极貌写物,穷力追新:谢灵运与山水诗67
第四节 五言诗的律化:新体诗运动69
一 低昂互节,回忌声病:永明体的产生69
二 从清新到绮靡:新体诗与宫体诗70
第五节 五言绝句与南北朝乐府71
一 五言四句体和南朝乐府71
二 北朝乐府与《木兰诗》74
三 文人联句与绝句的产生75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七言诗76
一 七言诗体及文人的早期创作76
二 俊逸鲍参军:文人七言诗的成熟之作76
第四章 古近体诗体大备及创作繁荣——李白和初盛唐诗79
第一节 五言律诗的成立与七言诗的丕变79
一 中国诗史的光辉篇章:唐诗79
二 新制迭出,格律形成:初唐的五言律诗80
三 初唐的七言古诗:四杰体82
四 以孤篇压全唐:《春江花月夜》及其他83
五 与齐梁划清界限:陈子昂84
第二节 山水田园诗与五言近体的升华86
一 “盛唐气象”和唐诗的繁荣86
二 冲谈中有壮逸之气: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87
三 诗中有画,深契禅机:王维的山水诗88
第三节 边塞诗与七古、七绝的发皇92
一 边塞诗及其在盛唐的勃兴92
二 边塞诗的重要体裁;七绝和七古92
三 慷慨激昂,着眼政治;高适《燕歌行》94
四 为西部传神写照:岑参的边塞诗95
五 “七绝圣手”王昌龄及其他97
第四节 盛唐诗的极诣:诗仙李白99
一 时代的动荡与李白的生平99
二 政治、山川、风月:李白诗的题材100
三 无可仿效的天才发抒:李白的造诣102
四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的影响104
第五章 古近体诗的持续繁荣——杜甫和中晚唐诗106
第一节 诗界的开拓和律诗的发皇:诗圣杜甫106
一 离乱中的人生:杜甫的生平106
二 赋到沧桑句便工:杜甫与时事诗107
三 晚节渐于诗律细:杜甫与集体110
四 摅民间疾苦,集诗艺大成:杜甫的影响113
第二节 诗到元和体变新:白居易等中唐诗人113
一 稍厌精华,渐趋谈净:大历诗人113
二 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新乐府115
三 诗到元和体变新:白居易与叙事诗117
四 缠绵的元稹诗及言浅讽深的张王乐府120
五 诗豪刘禹锡与骚人柳宗元121
第三节 追求奇异之美:中唐另类诗人123
一 险性生僻,好为奇崛:韩孟诗派123
二 瑰奇谲怪,惨谈经营:诗鬼李贺125
第四节 唯美诗风与迟暮情怀:李商隐等晚唐诗人126
一 清新俊爽,雄姿英发:杜牧七绝126
二 典丽精工,余味曲包:李商隐及无题诗127
三 亡国之音哀以思:韦庄等唐末诗人129
第六章 古近体诗的另辟蹊径——宋诗132
第一节 从唐音到宋调:宋初诗人创作轨迹132
一 主意与主情:宋诗与唐诗风格大较132
二 从宗唐开始:白体、晚唐体与西昆体133
三 由古淡到雄赡:梅、苏与欧阳修135
第二节 宋诗鼎盛与江西诗派:苏轼等元老派佑诗人136
一 荆公绝句妙天下:王安石的造诣136
二 无一字无来处: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38
三 才思横溢,兴味盎然:苏轼的造诣140
第三节 重大主题与日常题材:陆游与中兴诗人143
一 南渡前期的感喟哀时之作143
二 集中十九从军乐:爱国诗人陆游144
三 陶成瓦砾亦诗材:杨万里的小品诗146
四 偶回光影到桑麻:范成大与《四时田园杂兴》148
第四节 从江湖派到遗民诗149
一 从清空到小巧:江湖派诗人149
二 诗风野逸清瘦的永嘉四灵150
三 烈士的悲号与遗民的哀歌151
第七章 古近体诗的回潮与新潮——元明清及近代诗154
第一节 守成与出新154
一 挑战与机遇并存:元明清诗人的创作处境154
二 江山代有才人出:元明清的诗论与创作155
第二节 从宗宋到学唐:金元诗人156
一 推宗苏黄,亲和宋诗:元好问及金代诗人156
二 近体主唐,古体主选:刘因等元代诗人158
第三节 明代诗人学唐得失及其他160
一 诗必盛唐:明代诗歌的创作主动脉流160
二 涉笔有博大昌明气象:高启与明初诗人163
三 超元越宋,直攀唐人:前后七子及其他163
四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公安派和竟陵派165
第四节 清诗的复兴和诗界革命168
一 南朝清结:吴伟业等“江左三大家”168
二 王士禛“神韵说”及其他171
三 宗宋派诗人:查慎行与厉鹗173
四 袁枚“性灵说”及其他174
五 百样飘零只助才:黄景仁的造诣177
六 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等晚清诗人178
七 融新理想入旧风格:黄遵宪与诗界革命181
中编 诗189
第一章 词的兴起及体式特征189
第一节 燕乐的兴起及特征189
第二节 声诗和“倚声填词”192
第三节 词的牌调194
第四节 词的章法195
一 词的分片195
二 词的发端196
三 词的过片198
四 词的结拍199
第五节 词的句法201
一 词的基本句式202
二 词的特殊句式202
三 词的对仗204
第六节 词的用韵206
第七节 词的分类209
一 令209
二 引210
三 近210
四 慢211
五 小令、中调、长调212
第二章 从民间走向文坛的唐五代词214
第一节 倚声之“椎轮大格”:敦煌词214
一 众生世相,多彩多姿:敦煌词的内容214
二 质朴俚俗,不拘一格:敦煌词的艺术特点216
三 现存最早的词选:《云谣集杂曲子》217
第二节 由诗向词的演变:唐代文人词218
一 唐代文人词的发展阶段218
二 中唐文人词的特点220
第三节 文人词的典范:花间词222
一 《花间集》和花间体223
二 花间鼻祖:温庭筠224
三 花间别调:韦庄226
第四节 词的深化和转折:南唐词228
一 南唐词人的词体观念228
二 词情深化的冯延巳词229
三 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词作230
第三章 五音繁会的北宋词234
第一节 北宋初朝花间词风的延续和新变235
一 花间南唐词风的延续235
二 北宋初朝词风的新变238
第二节 慢词的兴起和柳永俚俗词风240
一 面向下层市民:柳词的题材内容240
二 追求俗趣:柳永词的特色242
三 慢词铺叙,雅俗分流:柳词的贡献和影响244
第三节 苏轼和豪放词风246
一 以诗为词与词人主体意识的强化246
二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扩大词的题材范围248
三 豪放旷达的阳刚之美:苏词的艺术风格250
第四节 词艺深化的北宋中后期词坛252
一 雅俗兼备的黄庭坚词252
二 辞情兼胜的贺铸词254
三 刚柔兼美的贺铸词256
四 典雅精工的周邦彦词258
第四章 继续发展的(南)宋、金词262
第一节 李清照与南渡词人262
一 故国之念:南渡词人的创作262
二 词坛女杰:李清照265
第二节 辛弃疾与辛派爱国词268
一 感时而作的内容268
二 刚柔相济,另造要眇词境的艺术成就270
三 慷慨纵横的辛派词人272
第三节 姜夔与清雅词派275
一 清空骚雅的白石词275
二 以雅乐队入词与诗意的强化: 白石清雅词的贡献278
第四节 主流不彰的宋末词坛280
一 辛派后劲:刘克庄、刘辰翁281
二 以吴文英为代表的密丽词风282
三 以张炎为代表的清疏词风284
第五节 豪放词风的北延: 金朝词坛286
一 金朝词坛的建立和发展286
二 得苏、辛风骨的元好问词289
第五章 走向衰落的元明词291
第一节 中衰词坛两面观291
第二节 渐趋衰微的元词292
一 风向各异的元前期词坛:刘秉忠、白朴等293
二 雅词再度兴起的元后期词坛:虞集、张翥等296
第三节 滑入谷底的明词300
一 绵延余气的前期词:刘基、高启等301
二 纤弱软媚的中期词:陈铎等303
三 革新求变的后期词:陈子龙、夏完淳等人的悲歌305
第六章 再造辉煌的清词308
第一节 春兰秋菊、流光溢彩:清代词坛的中兴盛况308
第二节 百派回流,名家辈出的清前期词坛: 王夫之、陈维崧、 朱彝尊、纳兰性德等310
一 出处各异的清初词人:王夫之、吴伟业等310
二 陈维崧与声势浩大的阳羡词派313
三 朱彝尊与清空醇雅的浙西词派317
四 纯任性灵的纳兰词319
第三节 吟风弄月,蚌病成珠的清中叶词坛:厉鹗、郑燮、张惠言等321
一 浙西词风的盛行:厉鹗、王昶等人的崇尚清空321
二 阳羡词风的余响:郑燮、黄景仁等人的郁勃苍凉323
三 张惠言与常州派词的崛起325
第四节 风雨如海、鸡鸣不已的晚清词坛:龚自珍、王鹏运、秋瑾等327
一 道、咸衰世之词:龚自珍等人的幽愤心歌328
二 同、光之词:文廷式、王鹏运、秋瑾等人的悲情绝唱330
下编 散曲339
第一章 散曲的形成及其体式特征339
第一节 散曲之称名及其体演化339
第二节 曲乐新声和文体风貌的形成342
一 曲乐新声的形成342
二 曲辞通俗自然的文体风貌的形成345
第三节 曲的宫调与曲牌348
第四节 散曲的体式350
一 小令350
二 套数351
三 带过曲352
第五节 曲的衬字与押韵353
一 曲的衬字353
二 曲的押金韵355
第六节 曲的语言与修辞357
一 曲的语言357
二 曲的修辞359
第二章 元散曲的繁荣362
第一节 元散曲的繁荣盛况及时代特征362
一 元散曲的繁荣盛况362
二 叛逆的时代思潮:元散曲的思想特征363
三 俗趣的高扬: 元散曲的艺术特征366
第二节 词曲并行的演化朝367
一 元散曲的发展分期与词曲并行的早期曲坛367
二 首开风气的遗民曲家: 元好问、杜仁杰368
三 以雅从俗的达官显宦曲家:刘秉忠、商挺等371
第三节 元散曲的始盛期:关汉卿、白朴、卢挚等人的风采372
一 滑稽调侃、张扬俗趣:关汉卿、王和卿等勾栏曲家373
二 避世情怀: 居士白朴和卢挚、姚燧等仕宦曲家377
第三章 元散曲的鼎盛与衰落383
第一节 元散曲的鼎盛与豪放、清丽两派之特征383
一 空前绝后的鼎盛状况384
二 豪放、清丽两派之特征385
第二节 马致远、贯云石等人的豪放本色386
一 元代散曲的完冕:马致远及其散曲成就386
二 少数民族的骄傲:贯云石、薛昂夫390
三 豪放派的强大阵容:冯子振、张养浩、睢景臣等393
第三节 张可久、乔吉等人的清丽风韵401
一 位卑才高的多产作家:张可久401
二 披风抹月的圣手:乔吉404
三 清丽派的缤纷羽翼:徐再思、任昱、周文质等406
第四节 元散曲的衰落与元末曲家的创作410
一 豪放派的尾声:刘庭信、汪元亨、杨维桢410
二 清丽派的余波:鲜于必仁、王举之412
第四章 明代散曲的发展与演变415
第一节 冷落萧条的明初曲坛416
一 百年冷落:明初曲坛概观416
二 两位有成就的曲家: 汤式、朱有敦417
第二节 明中叶北派曲家的雄风:康海、王九思、冯惟敏、常伦、李开先等人的曲作420
一 散曲复兴盛况:明中叶曲坛鸟瞰420
二 北曲复兴的功臣:康第和王九思421
三 明代散曲的巨擘:冯惟敏424
四 北派散曲中的猛将:常伦和李开先427
第三节 吸中叶南派曲家的雅丽:陈铎、王磐、沈仕、杨慎、黄峨等人的曲作429
一 江浙曲坛英杰:陈铎、王磐、沈仕430
二 西蜀曲坛伉丽:杨慎、黄峨434
第四节 散曲词化的晚明曲坛:梁辰鱼、沈景、薛伦道、施绍莘等人的曲作437
一 散曲词化的明后散曲坛437
二 香奁体南曲作家的代表:梁辰鱼、沈景等439
三 独树一帜的边塞曲家:薛论道443
四 别具一格的南派曲家:施绍莘446
第五节 明代通俗文艺一绝:时尚小曲448
一 时尚小曲的流行及其精神风貌448
二 刘效祖、冯梦龙等文人曲家的模仿创作450
第五章 清代散曲的衰落454
第一节 黍离悲歌与传统题材并行的清初曲坛455
一 江山易主的悲歌:沈自晋、夏完淳、徐石麒等455
二 清初传统题材的变化:沈谦、朱彝尊等462
第二节 清中叶散曲创作的纷零不振465
一 尚奇求新的曲家:金农、郑燮、徐大椿466
二 清雅复古的曲家:厉鹗、吴锡麒等469
三 豪放本真的曲家:黄图必、赵庆喜等473
第三节 晚清散曲的式微476
一 凌丹陛等人的劝世曲476
二 杨恩寿、易顺鼎等末世曲家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