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有害气体控制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有害气体控制工程
  • 赵毅,李守信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3307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有害气体控制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1

一、空气污染概述1

二、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2

三、大气污染物的分类3

第二节 大气污染的危害5

一、硫氧化物污染及危害5

二、氮氧化物污染及危害7

三、臭氧层破坏及危害7

四、温室气体的排放及温室效应9

五、微量重金属的污染与危害10

六、大气中的其他气态污染物及危害11

第三节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12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12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3

三、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4

第四节 大气污染控制概况及综合防治16

一、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概况16

二、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18

第二章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20

第一节 吸收过程中的气液平衡20

一、平衡物系的自由度21

二、亨利定律21

三、吸收剂的选择22

第二节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23

一、菲克(Fick)定律23

二、对流扩散23

三、吸收过程的机理25

四、吸收速率方程26

第三节 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动力学30

一、化学吸收中的气液平衡30

二、化学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32

第四节 气体吸收设备38

一、概述38

二、填料塔的结构39

三、板式塔的结构44

四、湍球塔的结构46

五、喷淋塔47

六、喷射鼓泡塔48

七、其他气体吸收器49

第五节 气体吸收计算51

一、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52

二、吸收剂用量的确定53

三、填料塔的有关计算55

四、板式塔的有关计算66

五、湍球塔的有关计算70

第六节 吸收法净化低浓度二氧化碳废气71

一、概述71

二、吸收法治理火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硫71

三、中小型燃煤锅炉脱硫方法72

第七节 吸收法净化氮氧化物废气75

一、概述75

二、吸收法净化氮氧化物废气工艺75

第八节 吸收法净化硫化氢废气77

一、硫化氢治理方法的选择77

二、化学吸收法77

三、物理吸收法79

四、吸收氧化法79

第九节 吸收法净化其他气态污染物81

一、吸收法净化含氟废气81

二、吸收法净化含氯、氯化氢废气及酸雾82

三、吸收法净化含铅及含汞废气83

第三章 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86

第一节 吸附与吸附剂86

一、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87

二、吸附剂87

三、影响气体吸附的因素92

第二节 吸附原理94

一、吸附平衡94

二、吸附速率98

三、吸附剂的脱附与劣化现象100

第三节 吸附设计与选择中的问题101

一、吸附剂的选择101

二、吸附装置的选择102

三、吸附器净化效率的计算与选择108

第四节 固定床吸附过程的计算108

一、固定床吸附器的吸附过程108

二、希洛夫近似计算法110

三、透过曲线计算法112

四、经验估算法117

五、固定床吸附器床层压降估算117

第五节 移动床吸附过程的计算119

一、移动床吸附器直径的计算119

二、移动床吸附器吸附剂用量的计算120

三、移动床吸附器吸附层高度的计算121

第六节 流化床吸附过程的计算123

一、流化床吸附器操作气速的计算124

二、吸附器直径的计算127

三、吸附剂床层高度与吸附器总高度的计算127

四、流化床吸附器设计举例——用活性炭流化床吸附器回收苯蒸气的设计计算127

第七节 吸附法净化有机蒸气129

一、有机蒸气的吸附材料130

二、活性炭的吸附热130

三、吸附法净化有机蒸气的工艺流程132

四、脱附时水蒸气、空气及热量的消耗计算134

第八节 吸附法净化其他气态污染物136

一、低浓度二氧化硫的吸附净化137

二、氮氧化物废气的吸附净化140

三、含氟废气的吸附法净化141

四、恶臭物质的吸附净化142

第四章 催化转化法净化气态污染物145

第一节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45

一、催化剂145

二、催化作用154

第二节 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及动力学方程157

一、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及浓度分布157

二、表面化学反应速度及动力学方程159

三、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方程164

第三节 气-固相催化反应器及工艺系统配置165

一、气-固相催化反应器165

二、气-固相催化反应系统的配置和调控168

第四节 固定床绝热催化反应器的计算171

一、固定床绝热催化反应器催化剂体积的计算171

二、固定床催化反应器压降的计算176

三、固定床催化反应器温升的计算177

四、固定床催化反应器设计的注意事项177

第五节 气态污染物的催化净化178

一、催化转化法净化SO2-废气178

二、催化还原法净化NOx气体181

三、催化燃烧法净化有机废气182

四、催化燃烧法脱臭183

第五章 二氧化硫控制技术185

第一节 燃烧与污染185

一、燃煤与大气污染185

二、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的排放186

第二节 二氧化硫控制技术概述188

一、主要脱硫方法简介188

二、烟气脱硫技术综合评价190

第三节 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191

一、工艺原理191

二、烟气脱硫(FGD)工艺系统192

三、优化双循环湿式石灰石FGD工艺(DLWS)194

第四节 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196

一、工艺原理196

二、喷雾干燥吸收法(SDA)工艺系统197

三、SDA烟气脱硫工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98

第五节 LIFAC脱硫技术199

一、工艺原理199

二、LIFAC工艺系统200

三、与LIFAC相似的直接喷射法(DD)脱硫简介204

第六节 海水烟气脱硫技术205

一、工艺原理205

二、海水FGD工艺系统206

第七节 电子束脱硫技术207

一、工艺原理209

二、EBA烟气脱硫系统209

第八节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211

一、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装置的组成211

二、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装置计算212

三、循环流化床的其他构件212

四、典型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214

五、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特点216

第九节 洁净煤技术217

一、洁净煤技术概述217

二、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217

三、增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218

四、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219

第十节 其他脱硫技术220

一、燃烧前脱硫概述220

二、氨法脱硫技术222

三、钠碱法脱硫技术223

四、粉煤灰(FA)脱硫工艺226

第六章 燃煤电厂氨氧化物控制技术227

第一节 氨氧化物控制技术概述227

一、概述227

二、氮氧化物生成机理228

第二节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230

一、空气分级燃烧231

二、燃料分级燃烧233

三、低氧燃烧233

四、浓淡燃烧234

五、烟气再循环234

六、低NOx燃烧器235

第三节 烟气脱硝236

一、干法脱硝236

二、湿法脱硝239

第四节 联合脱硫脱氮技术241

一、联合脱硫脱氮技术概述241

二、联合脱硫脱氮技术241

三、联合脱硫脱氮技术展望245

第七章 汽车尾气净化技术246

第一节 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概述246

一、概述246

二、汽车排气污染物248

三、汽车排气的控制途径251

第二节 燃料的改进与替代251

一、改进汽油的油品组分和质量251

二、燃料的替代252

三、发展新型动力汽车253

第三节 汽车排气的机内净化253

一、控制汽油蒸气的排放254

二、发展汽油直接喷射技术254

三、实施废气再循环256

四、优化化油器设计256

五、曲轴箱排气的回收256

第四节 汽车排气的机外净化256

一、汽车排气的相外净化概述257

二、汽车排气的三元净化催化剂258

三、三效催化净化工艺流程260

第五节 柴油车的排烟净化261

一、柴油机主要污染物的生成机理261

二、柴油机的污染控制262

参考文献2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