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未来R&D投入配置的理论与实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未来R&D投入配置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吴林海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4354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70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179页
  • 主题词:科研管理-资金-经济效果-经济评价-研究-中国;科学技术-投资-经济效果-经济评价-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未来R&D投入配置的理论与实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绪论1

0.1 研究背景3

0.2 概念界定4

0.3 研究现状6

0.3.1 R&D来源结构7

0.3.2 R&D/GDP7

0.3.3 R&D配置结构8

0.4 研究思路9

0.5 主要内容10

0.6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12

1 R&D与经济增长:理论述评15

1.1 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内生化历程17

1.2 内生经济增长的理论回顾20

1.2.1 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21

1.2.2 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22

1.2.3 琼斯-真野惠里模型24

1.2.4 博兰德-杨模型25

1.2.5 简要评论25

1.3 R&D增长模型28

1.3.1 罗默的知识驱动模型28

1.3.2 格罗斯曼-赫尔普曼模型29

1.3.3 杨模型30

1.3.4 新熊彼特增长模型31

1.3.5 简要评论32

1.4 主要结论33

2 中国R&D投入、配置与经济增长35

2.1 R&D投入及经济增长的统计性描述37

2.2 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39

2.2.1 数据说明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39

2.2.2 协整检验41

2.2.3 误差修正模型42

2.2.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43

2.3 R&D配置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45

2.3.1 研发主体间的R&D配置45

2.3.2 研发阶段间的R&D配置46

2.3.3 灰色关联分析47

2.4 主要结论50

3 R&D投入、配置与政策演化的国际经验53

3.1 R&D投入总量55

3.2 R&D投入强度56

3.3 R&D来源结构59

3.4 R&D配置结构61

3.4.1 R&D投入在执行主体间的配置62

3.4.2 R&D投入在不同研发阶段间的配置64

3.4.3 不同主体在不同研发活动中的配置66

3.5 R&D投入与配置政策的演化67

3.5.1 美国67

3.5.2 日本68

3.5.3 德国70

3.5.4 韩国71

3.6 国际R&D投入与配置的新趋势73

3.7 主要结论76

4 R&D投入配置的主要缺失与未来需求81

4.1 R&D投入明显不足83

4.1.1 R&D/GDP明显偏低83

4.1.2 来源结构呈低水平的均衡状态83

4.1.3 大中型企业R&D投入不足84

4.2 政府R&D投入对企业诱导效应不大85

4.2.1 相关理论85

4.2.2 模型设定88

4.2.3 1991~2005年间的实证结果89

4.3 R&D投入效率偏低且不稳定91

4.3.1 DEA模型92

4.3.2 指标选取与数据采集93

4.3.3 1991~2006年间的实证结果95

4.4 R&D配置明显失衡97

4.4.1 三大主体间配置仍不合理97

4.4.2 三大阶段间配置仍不平衡99

4.4.3 研发主体在不同研发阶段间协同不够100

4.5 R&D投入与配置的未来需求101

4.5.1 支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101

4.5.2 破解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102

4.5.3 促进农业转型102

4.5.4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103

4.5.5 满足社会协调发展103

4.5.6 保障国防与经济安全104

4.6 主要结论104

5 基于战略目标的未来R&D投入与配置分析107

5.1 发展战略目标与预测基础109

5.1.1 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109

5.1.2 预测背景111

5.1.3 相关结论113

5.2 GDP总量与R&D投入总量的预测114

5.2.1 GDP总量预测114

5.2.2 R&D投入总量预测116

5.3 未来R&D投入与配置的理想状态118

5.3.1 R&D投入强度的理想状态118

5.3.2 R&D投入来源结构的理想状态119

5.3.3 R&D配置结构的理想状态120

5.4 主要结论122

6 未来R&D投入与配置的制度安排125

6.1 完善政府加大R&D直接投入的制度安排127

6.1.1 制度安排的预期目标127

6.1.2 预期目标的可行性128

6.1.3 加大政府R&D直接投入的制度安排130

6.2 形成促进和诱导企业R&D投入的制度安排135

6.2.1 预期目标与可行性分析136

6.2.2 诱导企业R&D投入的制度安排137

6.3 协同促进政府直接投入与诱导企业投入的制度安排143

6.3.1 直接与间接政策的比较143

6.3.2 合理界定政府与企业R&D投入的分工146

6.3.3 制度安排中的若干关系146

6.4 优化R&D配置的制度安排149

6.4.1 制度安排的主要目标149

6.4.2 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150

6.5 提升R&D效率的制度安排152

6.5.1 深化完善R&D组织形态153

6.5.2 促进R&D组织形态演化的制度安排156

6.5.3 完善R&D投入配置的监督评价体系161

6.6 主要结论162

参考文献164

后记1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