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内燃机油与喷气燃料的电化学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内燃机油与喷气燃料的电化学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0150739.jpg)
- 史永刚,刘绍璞,朱永利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ISBN:978780229724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内燃机-润滑油-电化学分析;内燃机-喷气燃料-电化学分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内燃机油与喷气燃料的电化学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内燃机润滑油的物理与化学特征1
1.1内燃机润滑油的组成1
1.1.1基础油分类1
1.1.2润滑油添加剂5
1.2内燃机油的分类、牌号和规格7
1.2.1国内内燃机油分类7
1.2.2国外内燃机油的分类7
1.3内燃机润滑油的作用及工作条件18
1.3.1润滑油的作用18
1.3.2润滑油的工作条件19
1.4内燃机油的主要性能指标20
1.5我国内燃机润滑油生产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29
1.5.1润滑油生产面临的大环境29
1.5.2加氢技术生产润滑油基础油31
1.5.3生物技术在润滑油中的应用32
1.5.4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润滑油领域的应用33
1.5.5润滑油标准的发展方向33
第2章 润滑油降解理论35
2.1内燃机润滑油的降解行为35
2.2内燃机润滑油的氧化降解机理39
2.3与润滑油降解有关的关键因素44
2.3.1温度45
2.3.2内燃机的工作状态46
2.3.3内燃发动机的设计47
2.3.4低黏度组分47
2.3.5内燃机润滑油降解的物理和化学动力学模型47
第3章 内燃机润滑油行车实验49
3.1内燃机润滑油实验室模拟氧化试验49
3.2行车试验研究50
第4章 润滑油使用寿命分析技术56
4.1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56
4.2凝胶渗透色谱57
4.3 Penn State微氧化试验法58
4.4热分析59
4.5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60
4.6化学发光分析技术61
4.7电化学分析技术61
4.8其他间接测量技术64
第5章 内燃机润滑油使用寿命的电化学快速分析65
5.1内燃机润滑油抗氧化添加剂66
5.1.1发展历史66
5.1.2润滑油抗氧化添加剂的现状67
5.1.3抗氧化添加剂的作用机理69
5.2检测润滑油抗氧化添加剂的目的70
5.3抗氧化添加剂电化学分析技术73
5.3.1线性扫描伏安分析法73
5.3.2抗氧化添加剂残留量的微分脉冲伏安分析法84
5.4润滑油酸值快速分析技术91
5.4.1润滑油酸值的电化学快速分析技术91
5.4.2润滑油酸值的化学法快速分析技术94
5.5润滑油碱值的快速分析技术100
5.5.1润滑油碱值的电化学快速分析技术101
5.5.2润滑油碱值的化学法快速分析技术105
第6章 润滑油判别的电化学分析技术探讨112
6.1概述112
6.2实验113
6.3理论基础113
6.4基于电化学分析数据的润滑油判别的实现116
第7章 喷气燃料及其使用现状121
7.1喷气燃料的化学组成121
7.1.1喷气燃料的元素组成121
7.1.2喷气燃料的烃类族组成122
7.1.3喷气燃料的馏分组成122
7.2喷气燃料的生产厂家及其工艺125
7.3喷气燃料质量与发动机故障的关系128
7.4喷气燃料的性能要求132
7.5喷气燃料的品种、牌号及技术要求135
7.5.1 1号喷气燃料136
7.5.2 2号喷气燃料137
7.5.3 3号喷气燃料142
7.5.4 大比重喷气燃料146
7.6喷气燃料储存和使用中曾出现的质量问题152
7.6.1喷气燃料的高温气相腐蚀152
7.6.2喷气燃料中的絮状物155
7.6.3喷气燃料的颜色安定性158
7.6.4喷气燃料的热氧化安定性159
7.6.5喷气燃料的润滑性和抗磨性162
7.6.6喷气燃料的微生物污染164
7.6.7发动机烟油喷嘴和燃烧室的积炭166
7.6.8喷气燃料与橡胶材料相容性166
第8章 喷气燃料抗氧剂167
8.1概述167
8.2常用抗氧剂的种类与性能168
8.3 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应用171
8.4喷气燃料抗氧剂检测技术现状171
8.4.1液相色谱法172
8.4.2紫外光谱法172
8.4.3 GC/MS法173
8.4.4反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法173
8.4.5液相色谱测定法的不足174
第9章 喷气燃料抗氧剂的电化学分析175
9.1 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微分脉冲伏安特性175
9.2抗氧剂电化学分析测定方法176
9.2.1验证性实验177
9.2.2影响因素179
9.3喷气燃料抗氧剂测定程序184
9.4重复性考察196
9.5实际样品分析200
9.6与现有液相色谱法的比较202
9.6.1原理比较202
9.6.2定量方法比较203
9.6.3影响因素比较203
第10章 喷气燃料中过氧化物的分析205
10.1喷气燃料中的过氧化物205
10.1.1过氧化物的产生205
10.1.2影响氧化的因素208
10.1.3过氧化物对产品质量及使用的影响211
10.2检测理论基础212
10.2.1碘量法212
10.2.2碘量法的反应条件213
10.2.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14
10.3喷气燃料中过氧化物的化学分析216
10.3.1试剂与仪器216
10.3.2准备工作217
10.3.3试验步骤218
10.3.4注意事项219
10.4喷气燃料中过氧化物的电化学分析220
10.4.1仪器、试剂与样品采集221
10.4.2准备工作222
10.4.3校正222
10.4.4样品分析222
10.5 ASTM D 6447与ASTM D 3703方法比较224
10.5.1特点224
10.5.2对照试验225
10.5.3 ASTM D 6447的优点225
附录227
附录A 试验用润滑油及其微分脉冲伏安谱227
附录B 润滑油中抗氧化添加剂残留快速测定方法235
附录C 润滑油碱值快速测定法(电化学分析法)237
附录D 润滑油酸值快速测定法(电化学分析法)239
附录E 喷气燃料抗氧剂电分析化学测定法241
参考文献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