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生态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植物生态学 第2版
  • 曲仲湘,吴玉树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13010·0953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植物生态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植物生态学的内容范畴1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节 植物生态学的任务3

第三节 植物生态学的历史和发展4

一、植物生态学的历史前期4

二、植物生态学的建立5

三、植物生态学的新进展6

四、近代我国植物生态学的情况7

第一节 自然环境8

一、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8

第二章 植物的环境8

二、生物圈9

第二节 人工环境11

第三节 环境因子的生态分析12

一、生态因子的分类12

二、环境因子的生态分析13

第三章 植物与光的生态关系15

第一节 光的性质及其变化15

一、太阳光的光谱组成15

二、大气圈中辐射的减弱16

三、地表的光照情况19

四、水体和植物群落中的光照情况21

一、光对植物的生态作用25

第二节 光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植物的生态类型25

二、以光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29

第三节 不同类型植物及植物群体的生物生产量34

一、不同类型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对光的依赖关系34

二、植物群?的生物生产量及其提高途径37

第四章 植?度的生态关系42

第一节 温度及其变化规律42

一、热量平衡42

二、温度变化的规律43

一、昼夜变温与温周期48

第二节 节律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48

二、物候50

第三节 极端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55

一、低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与植物的生态适应55

二、高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与植物的生态适应61

第四节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63

一、温度与植物的分布63

二、温度与引种驯化64

三、积温66

二、水的几种形态及其变化规律?69

一、水的循环和平衡69

第一节 水及其变化规律69

第五章 植物与水的生态关系69

三、群落内的水分状况73

第二节 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植物的生态类型74

一、植物体的水分平衡74

二、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74

三、以水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74

第三节 旱涝对植物的危害及植物的抗性85

一、旱害及植物的抗旱性85

二、涝害及植物的抗涝性88

一、植物的需水量90

第四节 水与植物的产量90

二、水分临界期和最大需水期91

第五节 水污染与植物92

一、水体污染对植物的危害92

二、植物的净化作用93

三、关于污水灌溉问题95

第六章 植物与大气的生态关系97

第一节 空气成分及其对植物的生态作用97

一、二氧化碳和氧的生态作用97

二、植物的净化作用100

二、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103

第二节 大气污染与植物103

一、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和植物的抗性104

第三节 风的生态作用和防风林111

一、风的生态作用111

二、防风林114

第七章 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118

第一节 土壤性质与植物的生态关系119

一、土壤基本物理性质与植物的生态关系119

二、土壤基本化学性质与植物的生态关系124

三、土壤的生物性质与植物的生态关系129

第二节 以土壤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130

一、酸性土植物130

二、盐碱土植物132

三、沙生植物136

第三节 土壤污染与植物139

第八章 植物的生态适应(生活型和生态型)142

第一节 植物的生活型142

一、生活型的概念142

二、生活型的分类143

三、生活型谱146

第二节 植物的生态型147

一、生态型的概念147

二、生态型的类别148

第一节 种群的一般特征152

一、种群的数量和增长152

第九章 植物种群生态152

二、种群的年龄结构156

三、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158

四、邻接效应159

第二节 种间关系162

一、竞争162

二、寄生166

三、共生和附生167

四、种间结合168

五、植物分泌物对种间组合的影响169

一、自然植物种群动态171

第三节 种群动态171

二、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176

六、生态位177

第十章 植物群落的特征180

第一节 植被和植物群落的概念180

第二节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181

一、 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数目?181

二、 种的多度和密度?181

三、盖度184

四、体积和重量186

五、频度187

六、种的结合188

七、优势度190

一、群落的层片结构(生活型组成)191

第三节 群落的外貌和结构191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193

三、群落的水平结构196

四、周期性和群落的季相198

第四节 群落类型的综合特征200

一、种的存在度和恒有度200

二、确限度201

三、群落系数202

第一节 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206

一、植物群落形成的一般作用206

第十一章 植物群落的演替206

二、植物群落形成的过程209

三、植物群落发育的时期210

第二节 植物群落演替的基本类型211

一、 按基质性质和变化趋势而划分的演替类型212

二、 按时间上的发展而划分的演替型?212

三、按决定演替的主导因素而划分的演替类型212

第三节 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21?212

一、 旱生演替系列?212

二、水生演替系列215

三、演替的进展和逆行216

一、森林的采伐演替217

第四节 群落的次生演替217

二、草原的放牧演替219

三、次生演替的一般特点221

第五节 演替的“?极”理论及其它222

第十二章 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222

第一节 植被分类的意义和研究途径222

一、 植被分类的研究途径?222

第二节 植被分布的地带规律性?223

一、植被分布的概念?223

二、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223

三、 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单位和系统?223

二、关于群落分类的几个问题?223

第十三章 生态系统的结构246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概念246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48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251

第十四章 生态系统的功能254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54

一、能源254

二、能量254

三、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257

四、能量流动分析264

五、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271

六、金字塔营养级272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74

一、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274

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类型275

三、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281

四、毒性物质循环288

第十五章 生态系统的平衡291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演替291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衡294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类型297

一、淡水生态系统型298

二、海洋生态系统型299

三、陆地生态系统型301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管理303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304

二、牧场生态系统的管理305

三、林业生态系统的管理306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小结307

第十六章 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309

第一节 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309

第二节 系统分析过程311

第三节 系统分析举例314

主要参考书3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