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析化学 上 化学分析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分析化学 上 化学分析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1469336.jpg)
- 张广强,黄世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750770981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20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析化学 上 化学分析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
第二节 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2
一、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2
二、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2
(一)化学分析2
(二)仪器分析2
三、常量、半微量、微量与超微量分析3
四、例行分析与仲裁分析3
第三节 定性分析简介3
一、有机定性分析和无机定性分析3
(一)有机定性分析3
(二)无机定性分析4
二、分析反应和反应条件4
(一)分析反应4
(二)分析反应的条件5
三、反应的灵敏度和选择性5
(一)鉴定反应的灵敏度6
(二)鉴定反应的选择性7
(三)提高鉴定反应选择性的方法7
四、空白试验与对照试验7
五、分别分析与系统分析8
第四节 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8
一、取样8
二、试样的分解8
(一)溶解分解法9
(二)熔融分解法9
三、定性鉴别9
四、含量测定9
五、数据处理10
第五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10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12
第一节 误差的分类12
一、系统误差12
二、随机误差13
第二节 准确度与精密度13
一、准确度与误差13
二、精密度与偏差14
(一)绝对偏差14
(二)平均偏差与相对平均偏差14
(三)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15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15
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6
(一)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16
(二)减少测量误差16
(三)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随机误差17
(四)检查并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17
第三节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17
一、有效数字17
二、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18
第四节 分析数据的处理19
一、基本概念19
(一)误差的正态分布19
(二)有限次数测量误差的分布--t分布20
(三)置信度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22
二、可疑值的取舍22
(一)Q检验法23
(二)格鲁布斯法23
第五节 差别检验24
一、精密度的差别检验--F检验24
二、t检验法25
(一)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25
(二)两组平均值的比较26
第六节 相关与回归27
一、相关28
(一)相关系数28
(二)相关系数检验28
二、回归29
第三章 重量分析法31
第一节 概述31
第二节 挥发法31
第三节 萃取法33
第四节 沉淀法33
一、试样的称取和溶解33
二、沉淀的制备34
(一)沉淀法对沉淀的要求34
(二)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34
(三)沉淀的纯度及其影响因素37
(四)沉淀的形成与沉淀条件39
三、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与灼烧42
四、沉淀法中的计算44
(一)换算因数的计算44
(二)试样称取量的计算45
(三)沉淀剂用量计算46
(四)分析结果计算46
第五节 应用47
一、药物含量测定47
二、药物纯度检查47
第四章 滴定分析概论49
第一节 概述49
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49
(一)酸碱滴定法49
(二)沉淀滴定法50
(三)配位滴定法50
(四)氧化还原滴定法50
二、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50
三、滴定方式51
(一)直接滴定法51
(二)返滴定法51
(三)置换滴定法51
(四)间接滴定法52
第二节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52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52
(一)直接配制法52
(二)间接配制法53
二、标准溶液的标定53
(一)用基准物质标定53
(二)与标准溶液比较53
三、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54
(一)物质的量浓度54
(二)滴定度55
第三节 滴定分析的计算56
一、滴定分析的计算基础56
二、被测物含量的计算59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62
第一节 概述62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62
一、酸碱质子理论62
(一)质子理论的酸碱概念62
(二)溶剂合质子概念63
(三)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64
(四)共轭酸碱对离解常数的关系65
二、酸碱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布65
(一)酸的浓度、酸度和平衡浓度65
(二)酸碱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布66
三、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68
(一)强酸(强碱)溶液H+浓度的计算70
(二)一元弱酸(弱碱)溶液H+浓度的计算70
(三)多元酸(碱)溶液H+浓度的计算71
(四)两性物质溶液H+浓度的计算72
(五)缓冲溶液H+浓度的计算73
第三节 酸碱指示剂74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74
二、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75
三、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77
四、混合指示剂78
第四节 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79
一、强酸强碱滴定80
二、一元弱酸(碱)滴定82
三、多元酸(碱)滴定86
四、滴定误差88
第五节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90
一、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91
二、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91
第六节 应用示例92
一、直接滴定92
二、间接滴定94
第六章 非水滴定法97
第一节 概述97
第二节 溶剂的物质与作用97
一、溶剂的离解性97
二、溶剂的酸碱性99
三、溶剂的极性100
四、溶剂的拉平效应与区分效应102
第三节 溶剂的分类和选择103
一、溶剂的分类103
二、溶剂的选择104
第四节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105
一、酸碱的电离和离解105
二、冰醋酸中的酸碱平衡105
三、苯溶液中的酸碱平衡106
第五节 非水溶液中酸碱滴定的应用106
一、非水溶液中碱的滴定106
二、非水溶液中酸的滴定111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115
第一节 概述115
第二节 银量法115
一、铬酸钾指示剂法115
(一)原理115
(二)滴定条件116
(三)应用范围117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117
(一)原理117
(二)滴定条件118
(三)应用范围118
三、吸附指示剂法118
(一)原理118
(二)滴定条件119
(三)应用范围120
第三节 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120
一、0.1mol/L AgNO3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20
二、0.1mo1/L NH4SCN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20
第四节 应用实例121
一、中药中无机卤化物和有机氢卤酸盐的测定121
二、有机卤化物的测定122
第八章 配位滴定法124
第一节 概述124
一、配位滴定法124
二、氨羧配位剂124
第二节 EDTA的性质及其配合物125
一、EDTA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平衡125
二、金属-EDTA配合物的分析特性126
第三节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127
一、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127
二、影响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128
(一)酸度的影响129
(二)其它配位剂的影响130
(三)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131
第四节 配位滴定基本原理132
一、滴定曲线132
二、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及滴定可行性判断133
(一)金属离子浓度对滴定突跃的影响133
(二)条件稳定常数对滴定突跃的影响133
(三)用EDTA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条件134
三、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134
(一)缓冲溶液的作用134
(二)配位滴定的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134
第五节 金属离子指示剂136
一、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应具备的条件136
(一)指示剂的作用原理136
(二)金属指示剂必备的条件136
二、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及变质现象137
三、常用金属指示剂137
第六节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140
一、消除干扰离子影响的条件141
二、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措施144
(一)控制酸度消除干扰144
(二)掩蔽干扰离子144
第七节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46
一、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146
二、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146
(一)以ZnO为基准物146
(二)以Zn为基准物147
第八节 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147
一、滴定方式147
(一)直接滴定法147
(二)回滴法147
(三)置换滴定法148
(四)间接滴定法148
二、应用示例149
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51
第一节 概述151
第二节 氧化还原平衡151
一、电极电位与Nernst方程式151
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155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156
四、化学计量点的电位157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157
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158
二、指示剂160
第四节 碘量法162
一、碘量法原理及其特点162
二、滴定条件163
三、指示剂164
(一)I2自身作指示剂164
(二)淀粉指示剂164
四、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65
五、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66
六、应用示例167
第五节 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法简介168
一、高锰酸钾法168
二、重铬酸钾法170
三、溴酸钾法及溴量法171
四、铈量法、亚硝酸钠法、高碘酸钾法173
第六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计算175
第十章 电位法及双指示电极电流滴定法177
第一节 概述177
第二节 电化学电池177
一、原电池和电解(电)池177
二、液接电位178
三、极化179
第三节 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179
一、参比电极179
二、指示电极181
三、复合电极和微电极183
第四节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量183
第五节 直接电位法184
一、氢离子活度的测定184
(一)玻璃电极184
(二)测量原理、方法与仪器186
二、其它阴、阳离子活度的测定188
(一)离子选择电极的基本构造与电极电位188
(二)离子选择电极的分类188
(三)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190
(四)定量分析的条件和方法191
三、直接电位的测量误差193
四、直接电位法测定化学平衡常数193
第六节 电位滴定法194
一、原理及装置194
二、终点(Vep)的确定方法194
(一)利用E-V曲线的性质确定终点Vep195
(二)松下宽函数式的线性滴定图解法196
三、应用示例197
第七节 双指示电极电流滴定法198
一、仪器装置198
二、基本原理198
三、滴定曲线的类型和滴定终点的判断199
四、应用示例200
附表201
参考资料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