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效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效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456277.jpg)
- 赵铁生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ISBN:7543300591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工效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1一1工效学的命名和定义1
一、工效学的命名1
二、工效学的定义2
§1一2工效学的发展过程3
一、工效学的产生与发展3
二、世界主要国家工效学的发展概况5
§1—3工效学的研究领域9
一、工效学的研究任务和研究范围9
二、工效学的一般研究方法11
三、工效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16
四、工效学与其它科学的关系18
第二章 劳动过程对机体的影响20
与劳动强度20
§2—1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20
一、人体能量的产生机理20
二、作业时氧消耗动态24
§2—2体力劳动时的机体的调节与适应27
一、神经系统调节与适应现象27
二、心血管系统28
三、呼吸系统32
四、排泄系统32
六、脑力劳动与神经紧张型作业的生理变动特点33
五、体温33
§2—3劳动强度等级的划分34
一、能量代谢35
二、劳动强度等级的划分41
第三章 作业能力与产业疲劳46
§3—1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46
一、作业能力动态46
二、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48
§3—2产业疲劳及其测定52
一、产业疲劳52
二、产业疲劳的特点与分类53
三、疲劳的发生机理54
四、测定疲劳的方法55
第四章 提高作业能力和降低疲劳的措施63
§4—1改进操作方法合理应用体力63
一、正确选择作业姿势和体位64
二、合理设计作业中的用力方法67
§4—2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68
一、实际劳动率的确定69
二、轮班制度75
三、休息日制度77
§4—3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77
一、单调感的特点78
二、单调感的克服79
§4—4合理调节作业速率82
一、微气候的若干条件及其测量87
第五章 微气候87
§5—1微气候的若干条件及其相互关系87
二、微气候条件的相互影响90
§5—2人体对微气候条件的感受与评价90
一、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90
二、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95
§5—3微气候条件对人的影响98
一、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98
二、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104
§5—4改善微气候环境提高作业舒适程度的措施108
一、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108
二、低温作业环境的改善113
§6一1光的物理特性115
第六章 环境照明115
§6—2光的基本物理量120
一、相对视敏函数120
二、光通量121
三、发光强度123
四、亮度125
五、照度127
§6—3环境照明及其对工作的影响128
一、照明与疲劳129
二、照明与工作效率131
三、照明与事故132
§6—4环境照明的设计133
一、照明方式134
二、光源选择135
三、避免眩光136
四、照明均匀138
五、亮度分布139
第七章 环境噪声141
§7—1声音与听觉141
一、声音的基本概念141
二、声音的物理度量142
三、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觉146
§7—2噪声及其危害151
一、噪声及其分类151
二、噪声对听力的损伤153
三、噪声对其它生理机能的影响158
四、噪声对心理状态的影响161
五、噪声对语言通讯的影响162
六、噪声对作业能力和工作效率的影响164
§7—3噪声评价指标166
§7—4噪声控制措施172
一、降低噪声源本身噪声173
二、控制噪声传播173
三、个人防护174
四、音乐调节175
二、色彩的三个基本特性176
一、色彩的本质176
§8—1色彩的基本概念176
第八章 色彩调节176
三、色彩混合178
§8—2色彩的表示法180
§8—3色彩对人的影响183
一、色彩对生理的影响183
二、色彩对心理的影响183
§8—4工作场所的色彩调节185
一、工作房间185
二、机器和设备185
三、工作面186
四、安全标志与技术标志186
一、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分类188
第九章 空气污染188
§9—1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来源188
二、主要污染源189
三、空气污染物含量的表示法189
四、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190
五、空气污染的防治192
§9—2粉尘193
一、粉尘及其来源193
二、粉尘的物化特性194
三、粉尘对人体致病作用196
四、粉尘的控制196
一、CO2与换气198
§9—3空气调节198
二、车间空气调节200
第十章 人机系统中人的因素204
§10—1人机系统204
一、人机系统的概念204
二、人机系统的类型205
三、人机系统发展与人的地位206
§10—2人的感知特征209
一、视觉特征209
二、听觉特征225
三、感知特征的比较226
一、简单反应时227
§10一3人对刺激信号的反应时间227
二、对于运动物体的反应时230
三、选择反应时230
四、反应时与其它影响因素231
§10—4人体的形体参数与肢体力量233
一、人体形体参数的获得——人体测量方法233
二、人体形体参数及其换算和使用方法239
三、肢体力量246
第十一章 人机系统设计255
§11一1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255
一、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255
二、人机系统目标的建立与功能分析256
三、人机特性比较与功能分配257
四、人员开发259
五、界面设计261
六、系统的发展和评价262
§11—2作业空间设计263
一、机器设备的布置264
二、坐姿作业空间设计265
三、立姿作业空间设计270
四、坐一立姿作业空间设计274
五、座椅设计277
六、作业空间的调节280
§11—3显示装置的工效学设计281
一、视觉显示装置的分类和功能282
二、设计显示装置时应考虑的工效学问题284
三、显示装置中报警信号设计293
四、仪表盘总体布置的工效学原则294
§11—4控制器的工效学设计297
一、控制器的类型298
二、控制器设计或选择299
三、影响控制器操作的生物力学因素308
第十二章 人一机系统分析311
§12—1连接分析法311
一、连接及表示方法311
二、连接分析的目的311
三、连接分析的步骤312
一、OSD的符号表示316
§12—2运营图法(OSD)316
二、OSD法的应用318
§12—3人员性能基准设定法324
一、TEPPS的符号表示324
二、TEPPS的阶段325
三、TEPPS的方法327
§12—4人类有效度功能分配法328
第十三章 人一机系统评价330
§13—1系统的价值330
一、系统价值的决定因素330
二、提高系统价值332
一、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333
§13—2系统的综合评价333
二、评价程序及内容335
三、具体方法简介337
第十四章 劳动安全与事故346
§14一1“不注意”与事故的关系346
二、“不注意”是“注意”方向的转移347
三、 “注意”的生理与心理机制及外部表现348
四、注意的种类及其特性356
§14—2事故的原因及其防止360
一、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360
二、事故的防止367
主要参考资料381
一、“不注意”不是事故的根本原因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