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1447864.jpg)
- 张佐友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出版社
- ISBN:7200012157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体系1
第一节 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1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
二、资本积累与人口过剩和资本过剩 235
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渊源6
三、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主观条件1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体系16
一、马克思主义是具有现实生命力的科学理论体系17
一、国家政权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 318
二、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19
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21
第三节 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24
一、必须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24
二、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26
三、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8
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32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32
第一节 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及其最高成就32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35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36
第二节 世界的物质性40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40
第六章 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规律 142
一、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142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44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48
四、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50
一、意识的起源52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52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54
二、意识的本质55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57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58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61
第三章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61
一、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61
二、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的科学63
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发展的科学64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66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66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79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86
一、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根本对立8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87
第四章 认识和实践87
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89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90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92
第二节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92
二、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95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98
一、由实践到认识98
二、由认识到实践101
三、实践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03
第四节 真理105
一、真理是客观的105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107
三、检验真理的标准109
四、真理和谬误112
五、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13
第五章 劳动和人类社会的产生116
一、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16
第一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116
二、劳动的基本特征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120
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125
一、社会有机体127
第二节 人类社会及其存在方式127
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存在方式130
第三节 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133
一、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133
二、客体是进入主体活动范围的客观事物137
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139
第一节 社会历史前提与社会基本结构142
二、人类社会的多层结构147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一般规律154
三、科学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169
第七章 人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74
第一节 人的本质174
第二节 人的价值177
一、人的价值的含义和特征177
二、人的价值观念的演变进化180
三、人的价值的实现182
第三节 人的历史作用183
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183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85
三、人民群众与个人的关系188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191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191
二、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96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本质200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200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00
二、商品和货币201
三、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05
一、资本原始积累206
二、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208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209
三、产业革命和生产的商品化、工业化、社会化209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210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210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11
三、资本的本质213
四、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214
五、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215
第四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217
一、资产阶级国体的统一性和政体的多样性217
二、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主要特征218
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趋势220
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与阶级局限性222
第五节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222
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演变的趋势225
第九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228
第一节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扩展和深化228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形成228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扩展和深化230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232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234
一、资本积累及其实质234
三、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238
一、个别资本再生产实现的矛盾241
第三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实现过程中的矛盾241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的矛盾244
第四节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集中爆发249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249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250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252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253
五、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255
第十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垄断阶段258
第一节 私人国内垄断259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259
二、金融资本和金寡头263
三、垄断高额利润及其来源266
四、垄断与竞争268
第二节 私人国际垄断269
一、资本输出及其在国际垄断形成中的作用269
二、金融资本对世界市场和殖民地的垄断271
三、国际垄断利润及其来源274
四、国际垄断和国际竞争275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77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277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实质280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历史局限性284
一、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影响288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的现今形式288
第一节 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288
二、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资本的新发展290
三、国际垄断的新发展295
第二节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制度的新形式和新特点299
一、通过“资本民主化”扩大垄断资本的实力299
二、推行“管理民主化”调节 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301
三、实施“福利制度”缓解社会矛盾302
第三节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304
一、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304
二、“阶级融合”的理论掩盖不了阶级对立的鸿沟307
一、经济运行中发展与停滞两种趋势并存交错308
第四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308
二、各种“救世良方”改变不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311
第五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314
一、“过渡性”来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14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18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318
二、帝国主义的灭亡是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319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和形式320
三、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324
四、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326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328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328
二、社会主义实践在理论上的突破331
第三节 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35
一、过渡时期的必然性和基本任务335
二、无产阶级专政是改造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政治保证337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是一个历史过程338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实践中的多种模式3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342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的设想342
二、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34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51
一、社会主义制度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352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统一性和多样性的体现35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自我发展357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357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361
第十四章 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364
第一节 共产主义是人类的最高理想3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的联系与区别368
第三节 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372
第四节 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同目前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375
后记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