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滑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滑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28/31438071.jpg)
- 滑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7534814855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955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998页
- 主题词:地方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滑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8
第一篇 区域建置75
第一章 位置 区域75
第一节 地理位置75
第二节 区域沿革75
第二章 建置 政区78
第一节 建置沿革78
第二节 行政区划80
第一节 县城96
第三章 县城乡镇96
第二节 乡镇102
第二篇 自然地理126
第一章 地质126
第一节 地层126
第二节 构造127
第三节 矿藏127
第四节 地震128
第二章 地貌128
第一节 平原故堤区128
第二节 平原平坡区129
第三节 平原洼坡区130
第一节 河渠132
第三章 水文132
第二节 地下水133
第四章 土壤134
第五章 气候135
第一节 日照135
第二节 气温136
第三节 地温136
第五节 霜期137
第六节 风137
第四节 降水137
第七节 灾害性天气139
第六章 植物动物141
第一节 植物141
第二节 动物142
第七章 物候143
第一节 植物节候反应143
第二节 动物节候反应143
第八章 自然灾害144
第一节 水灾144
第三节 雹灾146
第二节 旱灾146
第五节 风灾147
第四节 虫灾147
第三篇 地名149
第一章 命名与涵义149
第一节 以姓氏命名149
第二节 以地理特征和黄河渡口命名149
第三节 以事件和故事传说命名149
第五节 以人命名150
第六节 以墓(冢)命名150
第四节 以自然实体命名150
第七节 以其它命名151
第二章 地名标准化151
第四篇 人口155
第一章 人口概况155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人口155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人口155
第三节 人口构成157
第二章 计划生育159
第一节 机构159
第二节 政策与实效159
第三节 节育措施16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161
第一节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161
第五篇 政党161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党的主要活动168
第三节 党的历次代表会议和历届代表大会172
第四节 组织建设175
第五节 党校教育179
第六节 纪律检查179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180
第二章 国民党组织及其活动182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84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184
第六篇 政权184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184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186
第二章 政府187
第一节 清代 民国政府187
第二节 人民政府192
第三节 干部队伍195
第一节 政协一届一次会议198
第二章 历届政协会议198
第一章 机构198
第七篇 政治协商委员会198
第二节 政协二届一次会议199
第三节 政协三届一次会议199
第四节 政协四届一次会议199
第五节 政协五届一次会议199
第三章 政协活动200
第一节 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200
第二节 发挥优势献计献策200
第四节 委员提案201
第三节 “三胞”工作201
第五节 落实政策202
第六节 整理文史资料202
第八篇 群团203
第一章 工会203
第一节 机构203
第二节 基层工会203
第三节 工会活动204
第一节 机构206
第二节 团的活动206
第二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06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208
第一节 机构208
第二节 妇女活动209
第四章 农民组织211
第一节 饥民会211
第二节 农会211
第五章 工商联合会212
第一节 机构212
第三节 贫协会212
第二节 会务活动213
第九篇 政法214
第一章 公安214
第一节 机构214
第二节 侦查工作214
第三节 治安管理215
第四节 武装警察217
第五节 消防217
第六节 预审217
第二章 检察218
第一节 机构218
第七节 看守218
第八节 基层治安218
第二节 检察工作219
第三章 法院220
第一节 机构220
第二节 法院工作221
第四章 司法222
第一节 机构222
第二节 司法工作222
第一节 烈士褒扬224
第二节 拥军优属224
第一章 优抚224
第十篇 民政224
第三节 群众优待225
第四节 国家救济与补助227
第五节 抚恤229
第六节 疗养234
第二章 救济与福利235
第一节 社会救济235
第二节 社会福利238
第三节 社会救灾240
第二章 驻军过军244
第二节 乡镇武装部244
第一节 古代驻军过军244
第十一篇 军事244
第一章 机构244
第一节 县武装机构244
第二节 近代驻军过军245
第三节 现代驻军过军246
第三章 地方武装248
第一节 明清地方武装248
第二节 民国地方武装248
第一节 征募兵役制250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250
第四章 兵役制度250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251
第五章 民兵251
第一节 民兵组织251
第二节 民兵训练252
第三节 民兵活动252
第六章 历代战事253
第一节 古代战事253
第二节 现代战事263
第一章 红枪会274
第十二篇 会团274
第二章 一心会275
第三章 黄枪会276
第十三篇 农业277
第一章 机构278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278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278
第二章 土地279
第一节 土地概况279
第二节 土地所有制279
第三节 土地利用280
第三章 农作物种植与分布281
第一节 农作物种植281
第二节 农作物分布287
第四章 农业机具288
第一节 耕作机具289
第二节 播种机具289
第三节 排灌机具290
第四节 动力机械290
第五节 植保机具291
第七节 运输机具292
第六节 收打机具292
第五章 农技农艺296
第一节 种植296
第二节 施肥296
第三节 灌溉297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298
第五节 新法栽培299
第六节 除草300
第七节 品种利用300
第八节 士壤改良301
第二章 植树造林303
第一节 用材林303
第十四篇 林业303
第一章 机构303
第二节 防护林304
第三节 经济林304
第四节 四旁植树305
第三章 林业科技307
第一节 科技队伍307
第二节 科技推广307
第十五篇 水利308
第二章 河流与治理309
第三节 卫河管理处309
第一节 古黄河分流工程309
第一章 机构309
第二节 滞洪管理段309
第一节 水利局309
第二节 永利渠 小兴沟 顺天渠310
第三节 卫河311
第四节 金堤河311
第五节 红旗渠312
第六节 黄庄河314
第七节 柳青河314
第九节 贾公河315
第八节 城关河315
第十节 回木沟316
第十一节 长虹渠316
第十二节 主要支沟317
第十三节 河道施工318
第三章 水井319
第一节 砖井319
第二节 机电井320
第三节 压水井323
第四节 井泉工具323
第六节 苦水氟水改造325
第五节 节水工程325
第四章 提灌站326
第五章 滞洪327
第一节 古黄河北金堤滞洪区327
第二节 长虹陂滞洪区327
第三节 白寺陂滞洪区328
第六章 水产328
第一节 自然水产328
第二节 人工水产328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330
第二节 业务管理机构330
第十六篇 畜牧业330
第一章 机构330
第二章 畜禽种类331
第一节 家畜331
第二节 家禽332
第三节 饲草饲料333
第三章 疫病防治333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334
第二节 常见病防治335
第四章 畜禽管理336
第十七篇 乡镇企业337
第一章 管理机构337
第二章 乡镇企业行业338
第一节 工业企业338
第二节 农业企业338
第三节 交通运输企业339
第四节 建筑企业340
第五节 其它企业341
第一节 重点企业344
第三章 重点企业与专业村344
第二节 专业村347
第十八篇 工业349
第一章 机构349
第二章 轻工业349
第一节 造纸印刷工业349
第二节 纺织皮革工业350
第三节 食品工业352
第四节 医药工业354
第一节 电力工业355
第三章 重工业355
第二节 冶金 机械工业-361
第三节 建筑材料工业363
第四节 化学工业363
第五节 煤炭工业364
第四章 企业管理366
第一节 经营管理366
第二节 计划管理366
第四节 财务管理367
第五节 质量管理367
第三节 安全管理367
第十九篇 名优土特产品369
第一章 名优产品369
第一节 道口烧鸡369
第二节 道口锡器370
第三节 黄塔膏药371
第四节 康庄伸筋活络丸372
第五节 城关油纸扇372
第六节 左庄膏药373
第七节 冰堂酒373
第一节 卫香附374
第二节 卫红花374
第二章 土特产品374
第三节 老庙牛肉375
第四节 牛屯大火烧375
第五节 常屯琉璃盆375
第六节 滑县麦黄杏376
第七节 慈周寨桑权376
第二十篇 商业378
第一章 机构379
第一节 商业局379
第四节 物资管理公司380
第五节 医药管理公司380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380
第三节 对外经济贸易公司380
第六节 粮食局381
第二章 国营商业381
第一节 百货381
第二节 针纺织品382
第三节 五金 交电 化工382
第四节 食品383
第六节 糖烟酒386
第七节 蔬菜水产386
第五节 食盐386
第八节 石油387
第九节 医药387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391
第一节 组织与网点391
第二节 收购业务394
第三节 经营业务395
第四章 集体商业397
第五章 个体商业398
第一节 饮食业400
第六章 饮食服务业400
第二节 服务业401
第七章 对外贸易402
第一节 外贸商品收购402
第二节 主要出口商品简介406
第八章 物资407
第一节 物资购进407
第二节 物资供应408
第九章 粮油411
第一节 粮食收购411
第二节 油脂油料收购413
第三节 农村粮食供应413
第四节 城镇粮食供应414
第五节 城镇食油供应416
第十章 市场419
第一节 集贸市场419
第二节 粮油市场420
第十一章 商品调存423
第一节 商品调运423
第二节 商品储存425
第十二章 文明经商427
第二章 公路429
第一节 公路与桥梁429
第一章 机构429
第二十一篇 交通429
第二节 公路建设431
第三节 运输431
第三章 铁路433
第一节 道清铁路433
第二节 道楚铁路433
第三节 苏滑铁路433
第二节 航运434
第一节 航道434
第四章 水路航运434
第四节 新菏铁路434
第三节 码头渡口435
第五章 交通监理435
第一节 车辆注册435
第二节 车辆检验436
第三节 执照发放436
第四节 肇事处理436
第二十二篇 邮电438
第一章 机构438
第一节 邮路439
第二章 邮政439
第二节 邮政工具440
第三节 邮政业务441
第三章 电信442
第一节 电话442
第二节 电报443
第四章 管理443
第一节 行政管理443
第二节 业务管理443
第一章 机构445
第二十三篇 财政445
第二章 财政收支446
第一节 预算收支446
第二节 预算外收支451
第三章 财政管理453
第一节 预算管理453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454
第三节 乡镇财政454
第二节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455
第一节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455
第四章 国债455
第三节 国库券456
第五章 财务管理456
第一节 企业财务管理456
第二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457
第六章 财政监察461
第二十四篇 税务462
第一章 机构462
第二章 税制沿革462
第二节 工商税463
第一节 营业税463
第三章 税收463
第三节 商品流通税464
第四节 工商所得税464
第五节 货物税464
第六节 产品税465
第七节 增值税465
第八节 建筑税465
第九节 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税465
第十一节 印花税466
第十二节 屠宰税466
第十节 国营企业奖金税466
第十三节 车船使用牌照税467
第十四节 牲畜交易税467
第十五节 集市贸易税467
第十六节 文化娱乐税467
第十七节 利息所得税467
第十八节 农业税468
第十九节 房产税468
第六节 纳税检查470
第五节 纳税辅导470
第三节 纳税申报470
第四节 纳税期限470
第一节 纳税登记470
第四章 征收管理470
第二节 纳税鉴定470
第七节 发货票管理471
第二十五篇 金融472
第一章 机构472
第一节 钱庄当铺放帐店472
第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滑县支行473
第三节 中国农业银行滑县支行473
第二章 货币474
第一节 货币沿革474
第四节 中国工商银行滑县支行474
第六节 滑县保险公司474
第五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滑县支行474
第二节 货币流通476
第三章 储蓄477
第一节 城镇居民储蓄477
第二节 农村居民储蓄477
第四章 信贷478
第一节 民间借贷478
第二节 工商信贷479
第三节 农业信贷482
第四节 中短期设备贷款483
第五章 基本建设资金483
第一节 资金管理483
第二节 审计监督485
第六章 信用合作社485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485
第二节 城市信用社487
第七章 保险487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488
第二十六篇 经济管理488
第一章 计划管理488
第一节 市场管理489
第二节 企业登记与监督490
第三节 商标管理491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492
第三章 物价管理492
第一节 物价检查492
第二节 物价调整493
第五章 审计管理496
第六章 计量管理496
第四章 统计管理496
第七章 劳动工资497
第一节 劳动497
第二节 工资福利498
第二十七篇 城乡建设500
第一章 机构500
第二章 市政建设500
第一节 街道500
第二节 供水 排水501
第五节 县城主要建筑502
第三节 供电502
第四节 绿化502
第三章 乡村建设503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506
第一节 房产管理506
第二节 土地管理506
第五章 环境保护507
第一节 污染507
第二节 治理507
第一节 建筑队伍508
第二节 建筑施工508
第六章 建筑队伍与施工508
第二十八篇 人民生活510
第一章 农民生活510
第二章 居民生活513
第三章 职工生活515
第二十九篇 教育516
第一章 机构516
第二章 教育制度516
第三章 学校教育517
第一节 清代教育517
第二节 民国新中国教育518
第三节 教学方式525
第四章 业余教育525
第一节 农民教育525
第二节 职工教育526
第三节 函授电大526
第五章 教师526
第一节 教师队伍526
第二节 教师待遇527
第六章 教育经费528
第二章 科技队伍530
第一节 科学技术委员会530
第二节 科协组织530
第一章 机构530
第三十篇 科技530
第三章 科技普及531
第一节 科技知识宣传531
第二节 科技队伍培养531
第四章 科技成果及运用532
第一节 科研成果532
第二节 科技成果运用532
第二节 科技交流535
第一节 科技情报535
第五章 科技推广535
第六章 地震测报536
第三十一篇 文化537
第一章 机构537
第一节 文化局537
第二节 广播电视局537
第二章 文学537
第一节 文学创作537
第二节 民间文学538
第二节 绘画539
第一节 雕刻539
第三章 艺术539
第三节 摄影540
第四节 书法541
第五节 舞蹈545
第六节 音乐546
第四章 戏剧546
第一节 剧种546
第二节 曲艺549
第五章 电影 广播 电视550
第一节 电影550
第六章 图书 报刊 档案551
第一节 图书551
第二节 广播551
第三节 电视551
第二节 报刊552
第三节 档案553
第七章 文物553
第一节 古遗址553
第二节 古建筑556
第三节 古墓葬558
第四节 碑碣560
第五节 馆藏文物561
第六节 革命纪念地562
第八章 文物保护564
第一节 管理机构564
第二节 文物管理564
第三十二篇 卫生566
第一章 机构566
第一节 卫生行政机构566
第二节 卫生医疗机构566
第一节 中医571
第二章 医疗事业571
第二节 西医572
第三节 医技专业574
第三章 医药575
第一节 中药575
第二节 西药576
第三节 药品管理576
第四章 地方病传染病防治577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577
第二节 流行病防治578
第二节 食品卫生581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581
第五章 卫生保健581
第三节 结核病防治581
第三节 卫生检验582
第四节 妇幼保健582
第五节 老干部保健和公费医疗583
第六节 劳保医疗583
第六章 医学教育583
第一节 乡村医务人员培训583
第二节 院所医务人员培训584
第一节 药政药检管理585
第七章 药政药检管理及中药衡器改革585
第二节 中药衡器改革586
第三十三篇 体育587
第一章 机构587
第二章 体育设施587
第三章 学校体育587
第一节 体育课587
第二节 体育活动588
第四章 群众体育588
第一节 职工体育活动588
第二节 农民体育活动589
第四节 武术活动590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活动590
第五章 运动会591
第三十四篇 宗教595
第一章 道教595
第二章 佛教595
第三章 天主教595
第四章 基督教596
第五章 伊斯兰教597
第三十五篇 风俗598
第一章 婚丧598
第一节 婚礼598
第二节 葬礼599
第二章 时令节日601
第一节 传统节日601
第二节 新节日603
第三章 礼仪605
第一节 社会交际605
第二节 亲属称谓606
第三节 作客习俗606
第四节 喜庆习俗607
第四章 传统禁忌607
第三节 丧葬禁忌608
第一节 日常禁忌608
第二节 婚嫁禁忌608
第五章 陋习609
第一节 娼妓609
第二节 赌博609
第三节 算命609
第六章 衣食住行609
第一节 服饰609
第二节 饮食610
第一节 家庭组合611
第二节 家庭陈设611
第四节 交通工具611
第七章 家庭陈舍611
第三节 房舍611
第八章 社会风尚612
第一节 喜事新办612
第二节 五好家庭612
第三节 热爱集体613
第四节 尊老爱幼613
第六节 拾金不昧614
第七节 舍己救人614
第五节 助人为乐614
第三十六篇 方言615
第一章 声韵调描述615
第一节 声母615
第二节 韵母616
第三节 声调616
第四节 变读异读与合音字618
第二章 音节619
第三章 标音举例623
第一节 谚语623
第三节 儿歌624
第二节 民谣624
第四节 传说625
第四章 特殊词汇标音626
第一节 天文 气象 地理626
第二节 节令 时间627
第三节 植物动物627
第四节 称谓 人品628
第五节 人体动作629
第六节 饮食服饰630
第七节 数词630
第八节 量词631
第三十七篇 人物633
第一章 人物传记633
第二章 人物简介689
第三章 人物表715
第一节 革命烈士名录715
第二节 滑县籍国民党军抗日阵亡将士名录777
第三节 滑县籍党政军正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表788
第四节 市级以上机关命名的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797
第五节 科技人员表802
一、滑县修志述略829
附录829
二、艺文选录830
词赋830
诗歌832
歌谣843
散文846
民间故事850
三、历史文献860
四、历史资料889
五、修志文录891
六、新编《滑县志》编纂始末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