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穿透式及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生物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穿透式及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生物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1434012.jpg)
- 张喜宁,夏镇洋 著
- 出版社: 台湾:晓园出版社
- ISBN:9571200433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穿透式及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生物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电子显微镜学1
1-1 电子显微镜学的历史与目的1
绪言1
历史5
1-2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的构造与利用7
构造7
解像力与波长7
1-3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构造与到用13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16
1-4 电子显微镜学样品的制备16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17
第二章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的化学固定法19
2-1 绪言19
化学固定的目的与影响19
化学固定的一般反应20
2-2 影响化学固定的因子21
缓冲液和酸碱度21
张力22
时间长短24
温度24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24
样品大小25
清洗25
2-3 固定步骤25
一般评论25
原处固定法27
灌流固定法28
2-4 化学固定剂的种类29
绪言29
一般固定步骤29
四氧化锇30
与脂质的作用30
与蛋白质的作用33
与碳水化合物的作用33
反应摘要34
四氧化锇的使用34
与四氧化锇合用的缓冲液配方36
(1)Palade(1952)醋酸佛罗那缓冲锇37
(2)Dalton(1955)铬一锇固定剂(1%)39
(3)Millonig(1961b)磷酸缓冲锇(1%)40
(4)Sorensen氏之磷酸缓冲液(Mc Clean及Cook,1952)及锇(1%)41
(5)Kellenberger等氏(1958)醋酸佛罗那缓冲之锇(1%)43
四氧化钌44
醛类之介绍44
戊二醛(戊二酸二醛)45
与蛋白质的作用46
与其他细胞成分的作用47
戊二醛的操作47
丙烯醛49
甲醛(福马林,甲酸—醛)50
(1)Pease(1964)磷酸缓冲之甲醛(10%)52
醛类之缓冲液配方52
醛类摘要52
(2)Sabatini等氏(1962),二甲次砷酸缓冲之戊二醛(5%)53
(3)Holt及Hicks(1961b),S—胶吡啶缓冲之戊二醛(5%)55
(4)Millonig(1961b),磷酸缓冲之戊二醛(10%)60
(5)Gibbs(1962),海产固定剂,醋酸佛罗那缓冲之戊二醛(5%)61
(6)Ramuss(1969),二甲次砷酸盐-蔗糖缓冲之戊二醛(5%)62
(7)Luft(1959),二甲次砷酸盐缓冲之丙烯醛(5%)63
(8)Karnovsky(1965),二甲次砷酸盐缓冲之戊二醛-甲醛(各3%)64
(9)Dawes(1969b),磷酸缓冲之戊二醛-丙烯醛(各3%)65
高锰酸(MnO4)66
(10)Hirsh及Fidorko(1968)同时固定(戊二醛及四氧化锇)66
高锰酸盐之操作67
高锰酸盐用缓冲液配方68
(1)Luft(1956),醋酸佛罗那缓冲之高锰酸盐(0.6%)68
(2)Mollenhauer(1959),未缓冲之高锰酸盐(5%)。69
(3)Dawes及Rhamstine(1967),醋酸佛罗那盐缓冲之高锰酸盐(0.6%)69
(4)Dawes及Rhamstine(1967),海水缓冲之高锰酸盐(0.6%)70
第三章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包埋材料之制备71
3-1 组织操作71
3-2 清洗71
3-3 脱水72
3-4 以水溶性塑胶作脱水剂74
3-5 脱水步骤75
乙醇-环氧丙烷或丙酮-缓慢步骤76
乙醇-环氧丙烷或丙酮-迅速步骤77
丙酮脱水77
无限稀释77
第四章 包埋79
4-1 绪言79
4-2 塑胶之处理80
4-3 渗透81
4-4 胶囊包埋82
4-5 平式包埋86
4-6 颗粒样品包埋(预包埋)87
洋菜预包埋88
牛蛋白素预包埋90
组织培养之三明治式包埋90
易碎样品之包埋90
第五章 塑胶93
5-1 绪言93
5-2 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树酯类)94
一般资料96
塑胶混合物及包埋96
5-3 聚酯树脂(羟基醇类)98
聚酯树脂配方99
(1)Vestopal W(Ryter及Kellenberger,1958)99
(2)Rigolac(Kushida,1960)100
5-4 环氧树脂(环氧乙烷塑胶类)101
环氧树脂类之化学101
(1)Epon及Araldite树脂102
(2)ERL-4206103
硬化剂的化学104
(1)十二烯基丁二酐(DDSA)104
(3)其他的环氧树脂104
(2)Nadic methyl anhydride(NMA)105
(3)Nonenyl succinic anhydride(NSA)105
塑化剂的化学105
(1)二丁基苯二甲酯105
加速剂的化学(催化剂)106
(1)苯二甲胺(BDMA)106
(2)DER 736106
(2)2,4,6 Tris(dimethyl aminomethyl)phenol(DMP-30)107
(3)Dimethyl amino methyl phenol(DMP10)107
(4)二甲基氨基乙醇(DMAE,S-1)107
酸酐-环氧系统之硬化机制108
环氧塑胶的去除109
环氧树脂配方(非水溶性)110
(1)Glauert及Glauert氏之英国Araldite(1958)110
(2)Luft氏之美国Araldite(1961)111
(3)Coulter(1967)氏之Luft氏Araldite之改良111
(5)Cargille氏之美国Araldite(1962)112
(4)Fineran及Bullock(1972)氏之Luft氏Aral-dite之改良112
(6)Luft氏之Epon(1961)113
(7)Coulter氏(1967):Luft氏Epon之改良115
(8)Spurr氏(1969)之低粘度包埋介质115
(9)Mollenhauer氏之Epon-Araldite混合物(1963)116
(10)Freeman及Spurlock氏之Maraglas混合物(1962)117
5-5 水溶性塑胶之包埋119
Durcupan119
(1)Stabbi氏(1960)之纯Durcunan119
(2)Kushida氏(1964)之组合性Durcupan120
(3)Staubi氏(1963)之Durcupan-Araldite步骤121
甲基丙烯酸乙二酯(GMA)121
(1)Leduc及Bernhard氏(1967)之甲基丙烯酸乙二酯122
第六章 样品块之修整与切片刀125
6-1 样品块之修整125
初步修整125
最後修整126
6-2 切片刀127
金属刀129
钻石刀129
钻石刀的使用131
钻石刀的清洁132
玻璃刀133
玻璃刀的制作原理133
玻璃刀的制作135
第七章 切片及超薄切片机141
7-1 原理之考虑141
7-2 超薄切片之劈裂理论142
7-3 切片历史之大要144
7-4 超薄切片机145
7-5 切片148
7-6 切片的处理152
7-7 困难的补救155
第八章 染色(增强对比度)157
8-1 绪言157
8-3 染色步骤162
组织块染色166
切片染色167
铅染色169
铅化合物的反应171
铅染色的步骤172
(2)柠檬酸铅(Venable及Coggeshall,1965)173
(1)氢氧化铅的柠檬酸盐钳合物(Reynolds,1963)173
(3)高浓度的柠檬酸铅174
(4)氢氧化铅的酒石酸钳合物(Millonig,1961a)174
(5)氢氧化铅的环醋酸钳合物(Dalton及Zeigel,1958)175
(6)氢氧化铅的钳合物(Dalton及Zeigel,1960)175
(7)氢氧化铅(Karnovsky,1961)176
(8)氢氧化铅(Watson,1958b)176
(9)氢氧化铅(Converse,私人联系)177
铀氧基染剂177
铀氧基染剂的反应178
铀氧基染色步骤179
(1)组织块染色,醋酸双氧铀(Terzakis,1968)179
(2)切片染色,醋酸双氧铀(Watson,1958a)180
(3)切片染色,硝酸双氧铀(Zobel及Beer,1961)180
(4)双重染色180
磷钨酸染剂181
PTA的反应182
(1)使用PTA的酒精溶液作组织块染色182
(3)PTA-铬酸(Roland等氏,1972)183
(2)使用PTA的酒精溶液作切片染色183
高锰酸盐染剂184
(1)切片染色184
(2)组织块染色184
(3)三重染色(Soloff,1973)184
锇染剂185
(1)四氧化锇185
(2)四氧化锇-碘化锌(Maillet,1968)185
(4)锇-对苯二胺(Ledingham及Simpson,1972)186
(3)与锇结合之染剂(Seligman等氏,1968)186
(5)丙烯酸-四氧化锇(Herbert等氏,1972)187
(6)OTO方法(Hanker等氏,1966;Seli-gman等氏,1966)187
银染剂189
(1)高碘酸-银染色法(Martino及Zamboni,1967)190
(2)高碘酸-铬酸-银染色法(Mowry,1959)191
铁191
(1)胶质的甘油铁胺(Rinehart及Abul-Haj,1951)192
钍193
(1)组织块染色(Ramboug及LeBlond,1967)193
铋194
(1)组织块染色194
(2)切片染色(Revel,1964)194
(2)特殊切片染色195
(3)一般目的之切片染色196
铟196
(1)三氯化铟及阻碍反应(Watson及Aldridge,1961,1963)196
(2)非特殊性铟染剂(Sheffield,1964)197
钒198
(1)硫酸钒198
(2)钼酸钒198
镧198
(1)钉红-四氧化锇(Siew及Wagner,1968)199
钌红199
(2)钌红-细胞外染色(Brooks,1969)200
在放射活性基上金或银的沈淀200
第九章 碳及金属覆膜、铸模及颗粒样品203
9-1 高真空蒸著机203
抽气系统203
钟罩与底盘204
控制器204
计量器204
9-3 金属投影207
9-2 碳的蒸著207
9-4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用之覆膜210
9-5 铸模211
Henderson(1969)的纤维素-醋酸铸模技术214
Wardrop(1974)的湿铸技术215
9-6 颗粒性样品219
碎断219
移置220
整体移置的投影法223
整体移置的负染色法224
(1)以牛血清为底基的磷钨酸染剂225
(2)以淀粉为底基的磷钨酸染剂226
(3)以蔗糖为底基的磷钨酸染剂226
(4)醋酸双氧铀染剂226
(5)蚀刻後环氧树脂切片的负染色226
第十章 厚切片及筛片制备227
10-1 厚切片染色227
(1)甲苯胺蓝228
(2)四甲基蓝—蔚蓝Ⅱ228
(4)结晶紫229
(5)多重染色法(Van Reempts及Brogers,1975)229
(3)碱性品红229
10-2 样品筛片的种类230
10-3 筛片清理231
10-4 塑胶支持膜232
方法Ⅰ.在玻璃上成型235
方法Ⅱ.在水面成型235
方法Ⅲ.在水面成型236
多孔塑胶膜的制备238
方法Ⅰ.塑胶上之碳膜239
10-5 碳支持膜239
方法Ⅱ.云母上之碳膜240
方法Ⅲ.玻璃上之碳膜240
方法Ⅳ.化学方法分裂之石墨膜241
第十一章 样品制备的物理技术243
11-1 绪言243
11-2 低温技术243
冷冻、取代、防冻244
冷冻取代245
冷冻乾燥249
冷冻刻裂与蚀刻251
原理256
11-3 临界点乾燥256
步骤258
第十二章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学的制备技术263
12-1 绪言263
12-2 加速电压的选择264
乾燥、坚固的样品265
细致的组织:脱水及乾燥265
导论265
12-3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的制备265
细致的组织:冷冻乾燥267
细致的组织:临界点乾燥269
未固定,未覆膜的新鲜或冷冻组织270
部分包埋272
刻裂及蚀刻273
染色274
第十三章 摄影学275
13-1 绪言275
13-2 摄影的化学275
曝光276
对比276
13-3 电子记录的理论276
片速与粒性278
解像力与散布函数280
电子检出(DQE)280
电子显微像理论及应用281
13-4 放大率与解像力的决定282
13-5 一般暗房程序282
13-6 负片显影283
软片的显影284
版片或单张片的显影285
13-7 印相片及放大286
13-8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学用之软片294
幻灯机幻灯版片295
柯达电子影像版片295
柯达电子影像软片(4463)296
杜邦可乐娜单张软片297
柯达微粒正片(35mm)297
一般的相纸及处理机297
13-9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之摄影学298
参考文献301
Ⅰ-3 一般供应品公司323
Ⅰ-2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323
附录Ⅰ.商品来源323
Ⅰ-1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323
Ⅰ-4 钻石刀324
Ⅰ-5 玻璃刀制作器324
Ⅰ-6 超薄切片机325
Ⅰ-7 样品筛片325
Ⅰ-8 四氧化锇及其他特殊药剂325
Ⅰ-9 喷覆覆膜机及高真空蒸著机的附件325
Ⅰ-11 临界点乾燥器326
Ⅰ-12 冷冻刻裂及冷冻乾燥装置326
Ⅰ-10 高真空蒸著机326
附录Ⅱ.样品制备程序327
Ⅱ-1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学327
固定327
脱水328
包埋328
样品块修整及筛片制备329
切片及染色329
Ⅱ-2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学329
英中名词对照表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