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五午年中外文化交流史 第3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五午年中外文化交流史 第3卷
  • 李喜所主编;张静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世界知识出版社
  • ISBN:750121495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8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五午年中外文化交流史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文化结构的嬗变1

1.由“西学”到“新学”1

2.文化内在结构的变化5

3.文化部门分类的变化10

二、晚清文化交流的基本特点14

1.“化西为中”14

2.融通与整合21

3.舍本逐末24

1.自西徂东的传教士31

一、晚清时期西方文化传播的发端31

第二章 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31

2.西书的出版和西报的创刊33

3.教会学校的建立39

4.西医的着陆39

二、晚清时期西方文化传播的渐进42

1.五口通商与西学传播的进展42

2.睁眼看世界47

3.引进自然科学的先驱51

4.晚清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56

1.调和中西文化的“中体西用”观60

三、晚清时期西方文化传播的发展60

2.自由为体,民主为用66

3.西学的广泛传播及影响69

四、晚清时期西方文化传播的新阶段75

1.从日本转介西学75

2.民主共和思潮的兴起80

第三章 “广西国之学于中国”86

一、广学会的成立86

1.一脉三会86

2.广学会的机构89

3.广学会的宗旨及经营方式97

4.总干事李提摩太99

二、广学会与西方文化的传播103

1.西学书籍的翻译与出版103

2.《万国公报》及广学会出版的刊物113

3.广学会的赠书与售书123

4.广学会举办的有奖征文126

三、广学会在晚清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128

1.广西国之学,影响变法维新运动128

2.融合中西文化启示社会士人135

一、同文馆的建立与译书141

1.被迫的开明之举141

第四章 晚清的西学东译与汉学西译141

2.总教习丁韪良146

3.同文馆的学生154

4.同文馆的译书157

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近代西方科技的引进161

1.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设立161

2.译书与近代西方科技的引进164

3.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的影响167

三、严复的翻译活动及贡献171

1.精通西方文化的启蒙者171

2.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175

3.信、达、雅的严译风格181

4.严译名著的社会影响188

四、林纾的翻译活动与贡献192

1.译林奇才192

2.风靡于世的林译名著196

3.林译的价值230

五、汉学西传的先驱辜鸿铭235

1.文化怪杰235

2.汉学西传的先驱241

3.与世界友人的文化交往247

1.西人东来的集散地252

一、香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位置252

第五章 香港与中西文化交流252

2.中西文化的交汇地258

二、香港的西式学校260

1.西式学校的创建260

2.西式学校的历史评价272

三、香港与西方文化的播洒276

1.中英文报刊276

2.传教士在港出版的中文图书287

3.《遐迩贯珍》等出版物对西学的介绍289

4.香港西方文化对晚清社会的影响291

1.洪仁玕与香港297

四、《资政新篇》与香港297

2.西方文化对《资政新篇》撰述的影响302

第六章 中美文化交流305

一、中美文化的接触305

1.第一部介绍美国史地的中文著作305

2.林鍼赴美“测海窥蠡”309

二、容闳与西学东渐314

1.赴美留学314

2.耶鲁大学的博士317

3.西学归来的报国之志321

4.容闳在晚清中美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323

1.幼童留美与“美化”327

三、留学生与中美文化交流327

2.留美幼童回国后的文化贡献340

3.赴美留学的热潮344

四、传教士与西学的输入346

1.传教士带来的西学346

2.输入西学的林乐如350

3.李佳白与尚贤堂356

4.教会学校的兴起和发展360

五、译书和报刊366

1.《中国丛报》与中国文化的西传366

2.华花圣经书房与美华书馆370

3.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第一批中文藏书374

第七章 中欧文化交流382

一.中英文化交流382

1.英国的教会学校382

2.墨海书馆384

3.留英学生的派遣388

4.格致书院390

5.科普杂志《格致汇编》394

6.西医在中国的传播398

7.西学传播大师傅兰雅401

1.中法在教育事业上的合作405

二、中法文化交流405

2.王韬的欧洲之行及对法国大革命的介绍408

3.张德彝的法国《述奇》411

4.法国文学的汉译414

5.“达盖尔银版摄影法”的传入417

三、中德文化交流420

1.李希霍芬的中国之行和文化介绍420

2.旅德的中国留学生425

3.德国在华世俗教育427

4.中德文化艺术的相互吸纳432

1.在华的东正教使团435

四、中俄文化交流435

2.中俄互赠书籍438

3.托尔斯泰与中国442

4.普希金与中国446

第八章 中日文化交流451

一、中日文化交流与学习西方451

1.《海国图志》对日本的启蒙451

2.罗森的《日本游记》454

3.太平天国与明治维新458

4.黄遵宪的《日本国志》461

1.留日洪流464

二、留学日本与清末新学大潮464

2.留日学生之前的日书中译468

3.留日学生的译书活动470

4.新词汇的植根474

5.留日学生创办的杂志478

6.留日学生与中日科技交流482

三、日本近代教育对晚清社会的影响486

1.教育方式的改变486

2.教科书新貌488

3.晚清的日本教习491

4.东文学社的创建495

1.《普法战记》在日本的反响499

四、王韬与中日文化交流499

2.王韬与《扶桑游记》501

3.王韬与日本学者的情结505

五、李叔同与中日艺术交流508

1.对引进西洋绘画艺术的贡献508

2.《音乐小杂志》与西洋音乐的介绍510

3.创办春柳社和推广现代戏剧512

第九章 中国与亚、非、拉各国的文化交流517

一、中国与朝鲜的文化交流517

1.共同反抗侵略斗争中的友好文化交流517

二、中国和西亚地区的文化交流519

2.中朝两国文人的艺术交流519

1.王浩然伊斯兰各国之行与回教师范学堂的创立520

2.阿拉伯文献的翻译522

三、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525

1.中国与印尼的语言、文学交流526

2.中国文化对泰国文化的影响529

3.华侨与马来西亚文化533

四、中非文化交流537

1.近代中非关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537

2.晚清中国人对非洲的了解和认识539

3.华工进入非洲及中非文化交流540

五、中国与拉美的文化交流542

第十章 海外的汉学研究546

一、美国的汉学研究546

二、英国的汉学研究551

三、法国的汉学研究554

四、俄国的汉学研究556

五、德国的汉学研究559

六、日本的汉学研究562

附录一:晚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大事年表565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575

后记580

作者简介5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