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国:一个冬天之后的神话 旅德纪实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德国:一个冬天之后的神话 旅德纪实](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1422573.jpg)
- 邱震海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19792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75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德国:一个冬天之后的神话 旅德纪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片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土地(自序)1
第一章 从侏儒到巨人1
一、1990年10月3日:难忘的统一之夜1
狂欢的广场,狂欢的人民1
恶梦醒来是早晨6
分裂的德国并不属于德国人9
二、德国东部:科尔的耻辱与愤慨12
德国东部:蓬头垢面的妇人要重新梳理12
科尔受辱记15
政治家:具有生命危险的职业17
三、一种语言,两种思维18
咖啡厅里竟无人去过东部19
东部街头印象20
小巷深处的即兴采访22
前人民军中尉雷内23
美丽、典雅的柯杜拉27
变化从一年后开始29
四、昔日盟友今何在31
采访莱比锡市长31
哀怨、惆怅的德梅齐埃32
“进口政治家”在东部36
第二章 迟到的世界大国38
一、振聋发聩的总统就职演说38
争总统,各大党互不相让38
质朴的新总统语出惊人41
二、“黑色星期三”:西欧金融市场狂风骤起43
金融风暴突如其来43
丢英镑:变阔的奴仆要奚落昔日的主人46
保法郎:哥哥牵着弟弟的手48
呼风唤雨的德国人49
三、阿登纳与科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巨人50
任期最长,影响最大50
均出生于小公务员家庭51
成才环境天壤别52
职业政治家的生存之道55
科尔铁闻不断57
四、勃兰登堡门前:克林顿难与当年肯尼迪媲美59
肯尼迪:“我是一个柏林人”59
33年后克林顿遭冷遇60
欧洲大陆:美国面临强劲对手61
五、亚洲:德国不再坐失良机64
敏感的地理环境64
德国人如梦初醒65
科尔飞往远东66
全面展开亚洲战略69
第三章 “如果德国人笑了,世界将为之颤抖”72
一、精细的德国人73
什么是国民性格73
238遍称呼博士75
世界名人看德国国民性格76
直线式思维与社会大棋盘80
国民性格与法制化83
可怕的“灰色区域”85
二、再严密的系统也会有漏洞87
系统之间的“真空地带”87
聪明还是愚蠢89
喜欢还是尊敬90
三、精神和人格的双重性--德意志精神世界透视(之一)91
大器晚成的民族91
视野偏窄,仆从精神与“民众正义感”93
普鲁士道德观96
四、德意志:一块特殊的土壤--德意志精神世界透视(之二)99
一石激起千层浪99
从日耳曼人与斯拉夫人说开去102
从“民族运动”到费希特演讲104
好人乎?坏人乎107
第四章 法西斯--一个令人不寒而粟的字眼112
一、正义在哪里113
一战前:法西斯萌芽已经产生114
一战后:思想“万花前”搅乱人心115
希特勒上台:某些西方国家和左派力量的共同错误117
二、难民营燃起熊熊烈火119
霍尔斯维达:排外暴力终于开始119
两个并不成立的逻辑关系121
罗斯托克火光冲天122
默恩和索林根:德国人重又背上十字架123
三、“你们为什么袭击外国人?”--来自东部的报告124
冒险踏上东部之行124
18岁的光头士126
从少先队员和青年团员到新纳粹分子128
四、《青年自由者》周报--知识界的极右精神支柱130
德国的极右报刊和政党130
《青年自由者》试析132
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133
五、“我们是爱国者”--极右政党领导人如是说136
自然风光与民族心理136
“共和党”:爱国主义还是民族主义137
情绪激昂的“共和党”议员140
第五章 德国属于谁--敏感的外国人问题149
一、历史没有忘记150
模糊的“外国人”概念150
多元文化社会和移民社会150
1964年:科隆火车站一幕151
宽容、开放的普鲁士152
解近忧而未能消远虑154
从开放走向保守155
二、“德国不是移民国”157
从左派国际主义到自由主义和绿党158
三、大门为谁开--德国的外国人政策透视164
保守的基民盟165
绿党比社民党更开明166
游移不定的自民党168
等级森严的“居留许可”169
微妙的“安全通道”173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174
四、同处欧洲的法国:相异与相似之处176
法国国籍要素及近代移民潮177
现实的法国人和“浪漫”的德国人178
法国社会的右倾信号180
五、“对不起,我没有护照”--非法入境者在德国182
外国人事务局见闻182
舒尔茨警官的烦恼185
丛察,一个来自秘鲁的女人186
结婚,导出人间悲喜剧188
六、也许该有一份理解189
第六章 历史在敲门191
一、600万犹太人的冤魂192
悲剧这样拉开帷幕193
两个同等优秀的民族196
历史的嘲弄,历史的不公198
二、在联邦十字勋章背后199
卢卑克市新来的神秘人物199
博士突然失踪200
从死亡到新生202
罪人还是功臣203
三、在天使与魔鬼之间205
真实的故事让德国人羞愧205
天使还是魔鬼207
四、“为什么要由我们来背起十字架?”208
50年后的心理煎熬208
哦,老兵211
怎么也丢不开的历史212
第七章 德国模式--社会渐进改良214
从自由主义、早期工会到社会主义216
一、马克思的故乡:工人运动曾经风起云涌216
拉萨尔和马克思218
二、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社会民主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220
和平还是暴力--工人政党的早期发展221
艰难的“自我更新”之路223
今日不再轰轰烈烈225
三、从俾斯麦的安抚到阿登纳的顺水推舟--德国社会福利国家的漫长发展之路226
一张1870年的素描226
俾斯麦时代:最早的社会保险体制227
魏玛共和国:“社会宪法”得到确认229
战后:收获的季节232
四、社会福利国家一瞥235
社会保障的三大原则235
医疗(健康)保险236
失业保险237
养老保险238
从社会救济金说开去239
事故保险239
“企业共同决定权”240
五、下一世纪:德国走向何方243
罢工,又是罢工243
如果每人都愿意放弃一点舒适244
从兴盛走向衰落246
第八章 理想依然不灭--共产党人和左派人士在德国250
一、黑夜里一道耀眼的闪电--德共沉浮记251
在风云激荡中诞生252
从“布尔什维克化”到遭纳粹取缔253
战后:光明稍纵即逝255
曾经激荡的心依然在跳动256
又一次被遗忘259
二、民主社会主义党--德国政坛的新兴力量260
巧妙的政治艺术261
激烈的党内斗争261
东部人民的代言人262
左派势力依然分裂263
三、风雨交加,大浪淘沙265
1991年:梅林研究所已不复存在265
握着我的手,教授的眼里放出了光彩269
幸运的《莱比锡人民报》资料部主任273
1997年:教授的再思考280
四、20年抗争不息--记一位曾被开除公职的共产党人286
三篇报道透露踪迹286
因坚持信念而命运坎坷289
从自己阵营射来的暗箭292
长夜里的一盏灯294
信仰的源泉298
五、两个西部老共产党人303
一对矛盾而又统一的形象303
普通的居室,坚定的信念305
坦诚回首当年311
给人新意的报告会314
一个老地下党员的反思与设想317
第九章 令人闻之色变的“城市游击队”--“红军派”今昔321
一、神秘的苏姗322
警察来敲门322
普恩托血案323
疯狂归于平淡的恐怖分子325
二、6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328
从无序走向有序328
年轻的心在骚动329
干柴上的一粒火星331
“我们要挑衅”333
三、幻想中的信念336
《城市游击队手册》336
游离于现实之外337
四、炸弹,在资本主义的心脏爆炸339
中东受训340
恐怖系列终于开演342
第一代“红军派”在狱中343
第二代“红军派”与’77冲击波”347
斯德哥尔摩使馆的枪声349
最高大检察官命归黄泉351
施莱尔被绑案:惊心动魄的七个星期353
五、一个时代结束了358
8年后枪声又起358
法新分社收到神秘传真361
20年铁窗生涯之后364
第十章 德国的秘密情报系统369
一、我不知道我的“档案袋”里有什么370
“操行鉴定”:不仅记录有无犯罪前科370
一个公开的秘密371
50年代的“无头案”374
“三驾马车”375
二、德国情报系统初瞥375
风光的联邦情报局377
核材料走私案与施密特鲍尔379
三、“我不能去中国”--汉堡宪法保卫局长对我说382
“侧身入行”的情报首脑383
无处不在的情报人员384
“国中之国”387
四、沃尔夫: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秘密情报首脑388
一张令西方情报部门喜出望外的照片390
在红色环境中成长391
从名记者到谍报首脑392
人格魅力倾倒“超级女间谍”394
“双重间谍”:又一枚钉子397
间谍钻进总理府399
“沃尔夫神话”经久不衰404
一、许多年前一个美丽的童话409
第十一章 莱茵河的倒影--德国人如何看中国和中国人409
依然从马可·波罗开始410
从“文化热”到政治宰割412
文化上的渗透和融合414
从不平等走向平等415
二、莱布尼茨、歌德和黑格尔当年这样看中国417
莱布尼茨:系统研究中国文化的第一人417
歌德:以理想主义者的情怀拥抱中国421
充满批评的黑格尔425
三、中国人聪明吗429
从真实的故事讲起430
德国教师看中国学生431
浅谈东西方文化传统之不同433
一切都从教育开始:再也不要耽误了436
四、中国人文明吗438
一点反思438
孔老夫子当羞愧无比439
从不同视角看生活环境的不同441
不应成为托辞443
五、中国人是良好的合作伙伴吗445
德国企业如何进入中国447
投资额为什么上不去450
高素质人才在哪里453
中国轻工产品进入德国市场该注意些什么455
六、不了的中国情(附录)459
初见中国460
任教国立同济大学462
迷人的上海,淳朴的民情463
艰难的“孤岛”和赣州生活465
再见,上海467
中国,心中一块洁白的圣地468
母校情,中国心470
梦魂萦绕,无以遂愿471
后记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