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理遗传与育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理遗传与育种
  • 斐新澍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6119·912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53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5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理遗传与育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遗传学的建立与独立遗传传递规律1

第一节 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及其评价1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及其遗传法则1

目录1

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4

三、孟德尔遗传理论的评价6

第二节 基因互作与复合基因集团的分离8

一、基因互作8

二、复合基因集团的分离12

第三节 性状分离的合分比法则21

第一节 连锁遗传的配子频率32

第二章 连锁遗传的分析与测定32

第二节 连锁强度(交换率)的测定38

一、用F2材料测定基因间的交换率38

二、用F3材料估算交换率51

第三节 基因间存在有互作时交换率的估算53

第四节 性状遗传的统计学鉴定57

第五节 染色单体的分离与基因交换率的关系60

一、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时的分离规律60

二、染色单体交叉的频率64

三、染色单体交叉与交换率的关系66

四、最大交换率70

第三章 数量性状的测量与分析73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与多基因学说73

一、数量性状的特征73

二、多基因学说75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两种基本形式80

第三节 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对数88

第四节 数量性状的测量90

第五节 数量性状的基因分析93

一、群体均数93

二、基因的平均效应97

三、基因间的不同效应98

第六节 自花授粉植物杂种后代的遗传方差103

一、杂种第二代(F2)的遗传方差103

二、F3系统平均值的遗传方差104

三、回交一代的遗传方差总和105

四、杂种上、下代的协方差105

第四章 群体的遗传平衡107

第一节 群体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107

第二节 混交群或随机交配群的特征110

第三节 随机交配群内多位点的基因频率与111

基因型频率的关系111

第四节 完全显性的复等位基因的频率113

第五节 Hardy-Weinberg定律114

第六节 复等位基因和多等位基因群体的平衡119

第七节 遗传平衡的生物学意义122

第八节 近交与群体平衡124

第九节 基因频率的估算125

一、一对等位基因的估算方法125

二、复等位基因的估算方法127

第五章 改变群体基因频率的因素137

第一节 突变137

一、突变与基因频率的关系137

二、基因发生突变后能够保存的概率145

三、同位点循环突变压147

四、有利突变基因的保存概率149

第二节 选择151

一、随机交配群里选择引起基因型频率的改变152

二、突变与选择的联合作用156

三、近交对群体达到平衡的影响157

第三节 遗传漂移158

第四节 迁移161

一、群体有迁移时对基因频率的影响161

二、分群间迁移对基因频率的影响161

三、隔离群间产生迁移对基因频率的影响166

四、迁移与选择的联合作用167

第六章 不同交配系统下的遗传规律170

第一节 近亲交配170

一、自交171

二、回交172

三、兄妹交配174

第二节 不同交配方式对各世代基因型频175

率变化的影响175

第三节 近交系数或亲缘系数191

第四节 理想群的近交系数194

第五节 混交系数或随机交配指数196

第七章 育种上几种有关测定遗传传递力的统计参数198

第一节 亲子代间的相关与回归198

一、亲代与子代表现型的相关与回归198

二、亲代与子代相似性的基因分析206

第二节 配合力210

第三节 遗传率(遗传力、遗传度或遗传力比率)214

第四节 通径系数218

一、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219

二、通径系数的特点221

三、通径系数的遗传学涵义230

四、通径系数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234

一、回归系数与遗传率的关系239

第五节 遗传率与其他统计参数的关系239

二、相关系数与遗传率的关系241

三、通径系数与遗传率的关系241

第八章 杂种优势的基因分析244

第一节 杂种优势的概念244

第二节 基因学说关于杂种优势的两种解释及其评价245

一、有利显性基因说246

二、等位基因相互作用说253

第三节 近来基因学说对杂种优势的看法256

第四节 基因学说对杂种优势的数量分析262

第一节 Fisher等的基因平均显性度及其发展268

第九章 显性度的测定268

第二节 同亲回归分析(CPR)286

一、二级回归286

二、两对独立基因模型289

三、在同亲组内对F1组的方差分析293

第三节 双列杂交法294

一、双列杂交法的基因分析295

二、Vr和Wr的关系298

第四节 相对遗传力的测定方法305

第十章 遗传率估算的原理与方法308

第一节 广义法309

第二节 狭义法315

第三节 回归法和相关法319

第四节 方差分析法321

第五节 遗传率不同估算方法的比较330

第六节 遗传率估算的显著性测验和置信区间的分析334

一、从杂交亲本或F1估算环境方差,以估算广义遗传率334

二、利用方差分析法估算F3系统的广义遗传率336

第十一章 配合力育种的原理和方法340

第一节 配合力育种340

第二节 配合力的测定方法342

一、轮交法342

二、顶交法343

三、多系杂交法344

四、自由授粉法346

第三节 双列杂交法及其类别346

第四节 配合力的数学模型348

第五节 双列杂交设计的统计分析349

第六节 配合力效应值的估算353

第七节 配合力差异的显著性检验356

第十二章 配合力的实例分析363

第一节 双列杂交法的实例分析363

第二节 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的实例分析380

二、不完全双列杂交法(格子方法)387

一、双列杂交法387

第三节 双列杂交法与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的比较387

第十三章 选择的原理及其效果389

第一节 完全选择390

一、隐性个体的原始频率为一定时的选择391

二、未进行选择前隐性个体的原始频率为任意值397

第二节 部分选择407

一、选择系数或选择值407

二、在不同显性度下选择所引起的基因频率的改变408

第三节 在选择下改变基因频率一定量所需代数416

第四节 有利于杂合体(Aa)的选择425

第十四章 选择对杂交育种的作用427

第一节 选择效应428

第二节 选择差与选择强度430

第三节 在人工选择下基因频率的改变434

第四节 遗传进度436

第五节 遗传相关442

第六节 相关遗传率448

第七节 选择指数450

第八节 杂交组合的鉴定标准457

第九节 品种稳定性的测定458

一、稳定性的意义和机理460

二、品种稳定性的测定方法460

三、水稻早熟杂交组合稳定性的测定(一个例子)462

第十五章 遗传距离与典范性状的分析465

第一节 多元统计分析467

第二节 遗传距离的数学分析及其估算469

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典范性状的分析与估算478

第四节 典范性状的间接选择490

一、单个性状的选择491

二、综合性状的间接选择493

三、典范性状的间接选择496

第十六章 植物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501

第一节 近来植物杂交育种的成就502

第二节 近来培育优良品种的动向和原则505

第三节 自花授粉植物育种的程序和方法508

第四节 自花授粉植物杂交育种中的两种512

主要育种方式512

第五节 自花授粉植物世代促进育种法515

一、杂种群体所需植株的数量515

二、单粒种子传代法(SSD法)521

第六节 混合选择法522

第七节 聚合育种法524

第八节 轮回选择育种法525

第九节 定向选择在育种中的效果530

主要参考文献5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