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理治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物理治疗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9/31397743.jpg)
- 燕铁斌主编;姜贵云,吴军,许建文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6105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71页
- 文件大小:119MB
- 文件页数:592页
- 主题词:物理疗法-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物理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概念1
二、功能训练范畴1
三、物理因子范畴4
四、手法治疗6
第二节 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7
一、运动治疗的作用7
二、物理因子治疗作用8
第三节 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9
一、物理治疗学发展简史9
二、物理治疗师培养11
第二章 关节活动技术15
第一节 概述15
一、关节活动基础15
二、影响关节活动的主要因素17
三、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19
四、关节活动技术的临床应用21
五、关节活动技术注意事项22
六、制动对关节活动的影响22
第二节 上肢关节活动技术23
一、肩部关节23
二、肘部关节25
三、腕部关节27
四、手部关节27
第三节 下肢关节活动技术28
一、髋关节28
二、膝部关节30
三、踝及足部关节31
第四节 脊柱活动技术33
一、解剖及运动学概要33
二、脊柱活动技术36
第三章 体位转移技术37
第一节 概述37
一、定义与分类37
二、基本原则37
三、体位转移方法的选择38
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38
一、床上转移活动38
二、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45
三、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48
四、轮椅与坐厕之间的转移49
五、进出浴缸50
六、被动转移技术51
第三节 四肢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54
一、脊髓不同损伤平面的特点54
二、床上翻身活动55
三、卧位与坐位之间的转换56
四、床上直腿坐位(即长坐位)移动57
五、不同平面之间转移动作训练59
六、被动转移技术62
第四节 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62
一、床上翻身活动及直腿坐位(即长坐位)移动62
二、卧位与坐位之间的转换62
三、不同平面之间转移动作训练62
四、坐轮椅上下马路台阶的训练68
五、被动转移技术69
第五节 脑瘫儿童的体位转移技术69
一、日常活动中的体位转移技术69
二、脑瘫儿童的抱法72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76
第一节 概述76
一、定义与分类76
二、软组织牵伸的解剖生理基础76
三、牵伸的作用78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79
五、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80
六、肌肉牵伸程序82
七、临床应用82
第二节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83
一、肩部肌肉83
二、肘部肌肉87
三、腕及手部肌肉88
第三节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90
一、髋部肌肉90
二、膝部肌肉93
三、踝与足部肌肉94
第四节 脊柱肌肉牵伸技术96
一、颈部肌肉牵伸技术96
二、腰部肌肉牵伸技术97
第五章 关节松动技术99
第一节 概述99
一、基本概念99
二、手法等级100
三、治疗作用101
四、临床应用101
五、操作程序101
第二节 脊柱关节松动技术102
一、颈椎关节102
二、胸椎关节104
三、腰椎关节105
第三节 上肢关节松动技术106
一、肩部关节106
二、肘部关节109
三、腕部关节111
四、手部关节113
第四节 下肢关节松动技术115
一、髋部关节115
二、膝部关节117
三、踝部关节119
四、足部关节122
第六章 肌力训练技术124
第一节 概述124
一、肌肉生理学基本概念124
二、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125
三、肌力下降的原因126
四、训练方法和分类127
第二节 肌力训练的理论基础127
一、基本原理127
二、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128
三、临床应用132
第三节 增强肌力的训练技术133
一、上肢肌群肌力训练方法133
二、下肢肌群肌力训练方法139
三、躯干肌群肌力训练方法143
第四节 核心稳定性训练144
一、概述145
二、核心稳定性的理论体系145
三、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原理147
四、核心稳定性的临床应用148
五、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操作方法149
第七章 牵引技术153
第一节 概述153
一、定义与分类153
二、牵引的生理学效应及其影响因素153
第二节 颈椎牵引154
一、治疗作用154
二、牵引方法155
三、临床应用158
第三节 腰椎牵引159
一、治疗作用159
二、牵引方法159
三、临床应用161
第四节 四肢关节牵引162
一、治疗作用162
二、牵引器具及操作方法162
三、持续皮肤牵引和持续骨牵引163
四、临床应用164
第八章 悬吊技术166
第一节 概述166
一、悬吊技术基础理论166
二、诊断系统168
三、治疗系统168
四、悬吊训练的影响因素170
五、悬吊训练的基本原则170
六、临床应用171
七、悬吊技术的发展简史172
第二节 上肢悬吊训练173
第三节 下肢悬吊训练177
第四节 躯干悬吊训练182
第九章 软组织贴扎技术187
第一节 概述187
一、定义187
二、分类187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188
四、专有名词和术语188
五、基本贴扎技术189
六、临床应用考量190
七、临床应用情况191
第二节 上肢贴扎技术191
一、肩峰下撞击综合征191
二、肩周炎192
三、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193
四、肱骨外上髁炎193
五、肱骨内上髁炎195
六、手腕部腱鞘炎195
七、肩手综合征197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197
一、膝骨性关节炎197
二、膝关节运动损伤198
三、髌骨软骨软化症199
四、踝关节扭伤200
五、跟腱损伤201
六、跟骨骨刺及足底筋膜炎202
七、偏瘫步态203
第四节 躯干贴扎技术205
一、颈椎病常见问题的处理205
二、下背痛的处理209
第五节 头面部贴扎技术211
一、周围性面瘫211
二、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212
第十章 平衡与协调训练213
第一节 概述213
一、平衡213
二、协调216
第二节 平衡功能训练217
一、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217
二、平衡训练的原则217
三、平衡训练方法218
四、特殊的平衡训练——前庭功能的训练223
五、结合新技术的平衡训练223
六、平衡训练的注意事项223
第三节 协调功能训练224
一、影响协调训练的因素224
二、协调训练的基本原则224
三、协调训练方法224
第十一章 步行训练227
第一节 概述227
一、基本概念227
二、步态分析228
三、步行训练的条件233
第二节 步行训练234
一、综合措施234
二、临床步行训练235
三、减重及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244
第三节 步行能力训练248
一、步行能力与能耗248
二、室内步行训练249
三、社区性步行训练253
第四节 常见异常步态矫治训练254
一、常见的异常步态254
二、常见的异常步态矫治训练256
第十二章 神经发育技术259
第一节 概述259
一、神经发育疗法的基本理论259
二、神经发育疗法的共同特点260
三、神经发育疗法的不同特点260
第二节 Bobath技术261
一、概述261
二、基本技术及操作方法263
三、基本的治疗观点265
四、临床应用266
第三节 Rood技术277
一、基本理论277
二、基本技术280
三、临床应用282
第四节 Brunnstrom技术284
一、基本理论284
二、临床应用287
第五节 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289
一、概述289
二、治疗技术290
三、基本运动模式与手法操作294
四、临床应用299
第十三章 运动再学习技术302
第一节 概述302
一、基本概念302
二、基本原理302
三、基本原则304
四、训练方案的制定305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305
一、从仰卧到床边坐起305
二、站起和坐下307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309
第四节 步行功能训练312
第五节 上肢功能训练315
第六节 口面部功能训练319
第十四章 强制性使用技术320
第一节 概述320
一、基本概念320
二、强制性使用技术的特点321
三、发展史323
第二节 临床应用324
一、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324
二、应用范围324
三、注意事项327
四、强制性使用技术的研究进展328
第十五章 心肺功能训练329
第一节 心功能训练329
一、生理基础329
二、训练机制330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330
四、心功能训练的实施330
五、心理康复及康复宣传教育333
第二节 肺功能训练334
一、生理基础334
二、呼吸康复的机制335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336
四、呼吸训练的实施337
五、促进心理康复的放松训练344
六、呼吸康复宣传教育345
第三节 有氧训练346
一、训练机制346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346
三、有氧训练的实施347
第十六章 虚拟现实技术350
第一节 概述350
一、虚拟现实概念350
二、VR系统构成350
三、虚拟现实技术原理351
四、VR关键技术351
五、VR应用352
六、VR在国内外康复领域的应用进展353
第二节 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353
一、概述353
二、虚拟现实的治疗作用354
三、临床应用及疗效355
第三节 国内使用的几种VR仪器设备358
一、跑步机358
二、用于体能训练的虚拟治疗系统358
三、用于临床的虚拟治疗系统简介359
第十七章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360
第一节 概述360
一、康复机器人的概念360
二、康复机器人的设计特征362
第二节 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363
一、概述363
二、训练要素365
三、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其他技术366
第三节 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367
一、概述367
二、训练要素369
三、下肢机器人辅助训练系统370
第十八章 电疗法372
第一节 直流电疗法372
一、概述372
二、单纯直流电疗法374
三、直流电离子导入电疗法377
第二节 低频电疗法380
一、概述380
二、感应电疗法383
三、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385
四、功能性电刺激疗法388
第三节 中频电疗法391
一、概述391
二、等幅中频电疗法393
三、干扰电疗法395
四、调制中频电疗法400
第四节 高频电疗法403
一、概述403
二、短波及超短波疗法406
三、微波疗法410
第十九章 光疗法418
第一节 概述418
一、光的物理学基础418
二、光的基本理化效应419
三、光疗的分类420
第二节 红外线疗法420
一、生物物理学特征420
二、治疗作用421
三、治疗技术421
四、临床应用422
第三节 可见光疗法423
一、生物物理学特征423
二、治疗作用423
三、治疗技术424
四、临床应用424
第四节 紫外线疗法425
一、生物物理学特征425
二、生物学效应426
三、治疗作用427
四、治疗技术428
五、临床应用430
第五节 激光疗法431
一、物理特征431
二、生物学效应432
三、治疗作用432
四、治疗技术433
五、临床应用434
第二十章 超声波疗法436
第一节 概述436
一、超声波性质436
二、超声波的产生439
第二节 治疗作用439
一、生物物理学效应439
二、作用机制441
三、对组织器官的影响442
第三节 治疗技术443
一、设备443
二、治疗方法443
三、临床应用445
第四节 常用超声波综合治疗446
一、超声雾化吸入疗法446
二、超声间动电疗法447
三、超声药物透入疗法448
四、大剂量治疗法448
第二十一章 传导热疗法450
第一节 概述450
一、基本概念450
二、生物学效应和治疗作用451
第二节 石蜡疗法452
一、物理化学特性453
二、治疗作用453
三、治疗技术454
四、临床应用456
第三节 湿热袋敷疗法456
一、治疗作用457
二、治疗技术457
三、临床应用457
第四节 蒸气熏蒸疗法457
一、治疗作用458
二、治疗技术458
三、临床应用458
第五节 其他传导热疗法459
一、地蜡疗法459
二、泥疗法459
三、沙浴疗法460
第二十二章 压力疗法462
第一节 正压疗法462
一、正压顺序循环疗法462
二、体外反搏疗法463
第二节 负压疗法465
一、概述465
二、治疗作用465
三、临床应用465
第三节 正负压疗法466
一、概述466
二、治疗作用466
三、临床应用466
第二十三章 磁疗法468
第一节 概述468
一、基本概念468
二、医用永磁材料的特性469
三、医用磁场分类469
四、磁疗发展史470
第二节 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470
一、生理作用470
二、治疗作用471
第三节 操作技术472
一、静磁法472
二、动磁法473
三、磁处理水疗法475
第四节 临床应用476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476
二、磁场疗法的处方476
三、注意事项477
第二十四章 水疗法478
第一节 概述478
一、水的物理特性478
二、水的生理效应479
三、水的治疗作用479
第二节 分类与设施480
一、分类480
二、设施及设备481
第三节 操作技术482
一、水中运动疗法482
二、水浴疗法484
第四节 临床应用487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487
二、注意事项488
第二十五章 冷疗法与冷冻疗法490
第一节 冷疗法490
一、概述490
二、治疗作用490
三、治疗技术492
四、临床应用493
第二节 冷冻疗法494
一、概述494
二、治疗作用及作用特点495
三、治疗技术495
四、临床应用496
第二十六章 生物反馈疗法498
第一节 概述498
一、基本概念498
二、作用原理499
三、发展简况502
第二节 技术和方法503
一、仪器及电极503
二、训练前准备504
三、训练方法和技巧505
第三节 生物反馈疗法的应用508
一、肌电生物反馈508
二、手指温度生物反馈509
三、血压生物反馈510
四、心率生物反馈510
五、脑电生物反馈511
六、皮肤电生物反馈513
第四节 肌电生物反馈在康复临床中的应用514
一、脑卒中514
二、脊髓损伤519
三、脑瘫519
四、痉挛性斜颈520
五、周围神经失神经支配520
六、骨科疾病520
七、泌尿、生殖系统功能障碍521
八、禁忌证523
九、注意事项523
十、评价与展望524
第二十七章 冲击波疗法525
第一节 冲击波的物理学作用及生物学效应525
一、概述525
二、冲击波的作用原理526
三、物理学基础526
四、生物学效应527
第二节 冲击波的临床应用528
一、对各种疾病的影响528
二、治疗技术530
三、临床应用531
第二十八章 非侵入脑部刺激技术533
第一节 概述533
一、定义533
二、定位533
三、安全性534
第二节 经颅磁刺激技术534
一、概述534
二、治疗原理及作用535
三、治疗技术537
四、临床应用541
第三节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542
一、概述542
二、治疗作用543
三、治疗技术544
四、临床应用546
第二十九章 物理治疗中的循证医学547
第一节 物理因子临床应用的循证医学研究547
一、概述547
二、共性原则选择物理因子疗法研究547
三、个性原则选择物理因子疗法循证研究549
第二节 物理治疗文书552
一、概述552
二、物理治疗单书写要求555
三、物理治疗文书的内容和要求555
四、文书举例556
第三节 循证物理治疗的实践560
一、概述561
二、循证物理治疗的理念561
三、践行循证物理治疗的障碍562
四、循证物理治疗践行的过程564
五、循证物理治疗应用举例565
参考文献568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