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湖泊生态环境与治理 07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理论、方法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湖泊生态环境与治理 07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理论、方法与实践
  • 金相灿主编;胡小贞,王圣瑞,周付春,钟明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46714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湖泊-生态环境-环境管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湖泊生态环境与治理 07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理论、方法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理论与方法3

第1章 我国湖泊水污染现状与趋势3

1.1 我国湖泊基本概况3

1.1.1 我国湖泊的数量、类型和分布3

1.1.2 我国湖泊营养水平3

1.2 我国湖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4

1.2.1 水污染形势严峻,水环境功能降低4

1.2.2 富营养化现象普遍,水华等生态灾变频繁暴发5

1.2.3 湖泊生态系统总体处于不断退化状态5

1.2.4 相当数量的湖泊逐渐由自然状态变成人为控制状态5

1.3 我国主要湖泊污染现状与趋势6

1.3.1 湖泊水质下降明显,部分湖泊水质超Ⅴ类6

1.3.2 湖泊底泥污染严重,成为水质改善重要障碍7

1.3.3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部分湖泊生物多样性下降8

1.3.4 水生植被严重退化,覆盖度下降9

1.3.5 湖滨湿地受到侵占与破坏,湖泊生存空间被蚕食10

1.4 我国主要湖泊的生态安全分析11

参考文献12

第2章 湖泊富营养化表征及其成因15

2.1 湖泊富营养化的概念与内涵15

2.2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表现及危害16

2.2.1 藻型富营养化17

2.2.2 草型富营养化19

2.2.3 草藻结合型富营养化20

2.2.4 非响应型富营养化21

2.3 我国典型富营养化湖泊特征21

2.3.1 湖泊富营养化不同阶段特征21

2.3.2 贫营养湖泊22

2.3.3 中营养湖泊23

2.3.4 藻型富营养化湖泊24

2.3.5 草型富营养化湖泊26

2.4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成因27

2.4.1 自然驱动力27

2.4.2 人为驱动力28

参考文献30

第3章 湖泊流域污染源多元组成与解析33

3.1 湖泊流域污染源组成与结构分析33

3.1.1 湖泊流域污染源概述33

3.1.2 湖泊流域污染源分类33

3.1.3 湖泊流域污染物入湖途径37

3.2 湖泊流域污染源的特殊性及解析38

3.2.1 湖泊流域污染源的特殊性38

3.2.2 湖泊流域污染源解析38

3.2.3 湖泊污染源类型特征43

3.3 新的污染来源:低污染水与内负荷43

3.3.1 低污染水及其重要性44

3.3.2 低污染水治理工作的推动45

3.3.3 内负荷及其重要性45

参考文献47

第4章 湖泊绿色流域与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理论50

4.1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50

4.2 湖泊绿色流域建设的概念与内涵52

4.3 湖泊绿色流域建设的主要内容54

4.3.1 流域污染源系统治理工程体系54

4.3.2 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修复体系57

4.3.3 湖泊水体生境改善体系59

4.3.4 流域管理与生态文明构建体系60

参考文献61

第5章 湖泊水环境承载力与计算63

5.1 湖泊水环境承载力的本质与特征及其重要性63

5.1.1 湖泊水环境承载力的本质与特征63

5.1.2 湖泊水环境承载力重要性63

5.2 湖泊水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64

5.3 湖泊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65

5.3.1 湖泊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步骤65

5.3.2 基于水质-污染源响应关系的湖泊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66

5.3.3 基于湖泊零维模型的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71

5.4 湖泊水环境承载力实例研究72

5.4.1 抚仙湖73

5.4.2 星云湖73

5.4.3 杞麓湖76

5.4.4 长寿湖77

参考文献78

第6章 基于承载力的流域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80

6.1 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的原则和指导思想80

6.1.1 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的原则80

6.1.2 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的指导思想81

6.2 产业结构调查分析与基于承载力的环境问题解析82

6.2.1 流域产业结构调查分析82

6.2.2 基于承载力条件下的环境问题解析83

6.3 布局与调整模式及实践探索83

6.3.1 区位优势与资源条件分析83

6.3.2 流域产业综合发展功能区划与控污减排措施制定指导方针83

6.3.3 抚仙湖-星云湖流域产业布局与调整实践探索85

参考文献99

第7章 污染源治理的流域工程体系构建100

7.1 污染源治理的流域性工程100

7.1.1 流域污染源类别100

7.1.2 流域污染源治理的工程体系内容101

7.2 流域主要陆源治理工程102

7.2.1 点源污染治理工程102

7.2.2 面源污染治理工程109

7.3 湖泊内源与内负荷控制工程118

7.3.1 湖泊泥源及内负荷控制工程118

7.3.2 湖泊藻源及内负荷控制工程120

7.3.3 湖内水生植物生物量调控工程121

7.3.4 湖内养殖污染控制工程122

7.3.5 湖内旅游污染控制工程123

7.3.6 湖内船舶污染控制工程123

7.4 “不可控源”的管理123

参考文献124

第8章 低污染水处理和净化的体系构建126

8.1 低污染水的概念与类型126

8.2 低污染水特征与治理127

8.2.1 低污染水特征127

8.2.2 低污染水治理的重要性128

8.2.3 低污染水治理难点129

8.3 流域低污染水治理体系构建130

8.3.1 总体思路130

8.3.2 低污染水水量及分布调查130

8.3.3 低污染水输送特征分析131

8.3.4 流域低污染水处理净化体系方案131

8.4 低污染水治理的关键技术132

8.4.1 关键技术132

8.4.2 技术选用原则与组合137

8.5 洱海流域低污染水控制案例139

8.5.1 低污染水来源与分布139

8.5.2 低污染水治理总体布局与思路142

8.5.3 低污染水治理对策146

参考文献148

第9章 入湖河流整治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150

9.1 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修复的概念与内容150

9.1.1 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修复的概念150

9.1.2 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修复的内容150

9.2 入湖河流小流域系统整治与分区治理152

9.2.1 总体思路152

9.2.2 河流沿程污染分析152

9.2.3 主要环境问题分析152

9.2.4 确定重点153

9.2.5 分区治理153

9.3 清水产流区的保护与污染防治155

9.3.1 清水产流区概况与特征155

9.3.2 治理思路155

9.4 清水利用与养护区的污染防治157

9.4.1 产业结构调整157

9.4.2 污染源工程治理157

9.4.3 低污染水治理158

9.5 湖滨区清水入湖的保障158

9.5.1 湖滨带生态修复与保护159

9.5.2 缓冲带生态建设与保护163

9.6 入湖河流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案例170

参考文献172

第10章 湖泊水体生境修复与水质改善173

10.1 湖泊水体生境及其组成要素173

10.1.1 湖泊水体生境的概念及内涵173

10.1.2 湖泊水体生境要素173

10.2 湖泊水体生境修复理论与思路175

10.2.1 主要相关理论175

10.2.2 修复原则180

10.2.3 思路与目标181

10.2.4 恢复所需时间181

10.3 湖泊水体生境修复的主要内容182

10.3.1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182

10.3.2 湖内水质改善184

10.3.3 湖泊内负荷控制186

10.3.4 湖泊水生态系统管理190

参考文献191

第11章 湖泊流域管理与保障体系建设193

11.1 我国的湖泊流域管理193

11.1.1 我国湖泊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93

11.1.2 对湖泊及其流域管理的再认识195

11.2 湖泊流域综合管理196

11.2.1 ILBM的含义及主要内容196

11.2.2 ILBM的应用199

11.2.3 ILBM的发展200

11.3 湖泊生态安全评估方法及其在流域管理中的应用200

11.3.1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估的意义200

11.3.2 湖泊生态安全评估的主要步骤201

11.3.3 生态安全评估方法应用204

11.4 湖泊流域管理保障体系205

参考文献206

下篇 案例与实践209

第12章 抚仙湖水环境保护案例209

12.1 抚仙湖及其流域概况209

12.1.1 抚仙湖自然环境概况209

12.1.2 抚仙湖社会经济概况209

12.2 抚仙湖水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209

12.2.1 水环境污染现状209

12.2.2 水污染发展趋势212

12.2.3 湖泊营养状态213

12.2.4 湖泊及其流域主要环境问题214

12.3 抚仙湖污染负荷及其分布216

12.3.1 主要污染源类型216

12.3.2 污染负荷量计算216

12.3.3 主要污染物入湖途径219

12.4 水环境承载力计算及目标削减量221

12.4.1 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条件221

12.4.2 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221

12.4.3 抚仙湖污染物目标削减量222

12.4.4 污染防控分布223

12.5 抚仙湖水污染防治总体方案224

12.5.1 总体思路225

12.5.2 总体设计226

12.6 抚仙湖水污染综合治理方案226

12.6.1 抚仙湖水污染防治总量控制目标226

12.6.2 抚仙湖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工程227

第13章 星云湖水污染综合治理案例230

13.1 星云湖及其流域概况230

13.2 星云湖水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231

13.2.1 水环境污染现状231

13.2.2 水污染发展趋势232

13.2.3 湖泊营养状态233

13.3 星云湖污染负荷及其分布234

13.3.1 主要污染源类型234

13.3.2 污染负荷量计算234

13.3.3 主要环境问题237

13.4 星云湖水污染防治总体方案240

13.4.1 总体思路240

13.4.2 总体设计241

13.5 星云湖水污染综合治理方案243

13.5.1 星云湖水污染防治水质及总量控制目标243

13.5.2 星云湖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工程245

第14章 杞麓湖水污染综合治理案例248

14.1 杞麓湖及其流域概况248

14.2 杞麓湖水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249

14.2.1 水环境污染现状249

14.2.2 水污染发展趋势250

14.2.3 湖泊营养状态251

14.3 杞麓湖污染负荷及其分布252

14.3.1 湖泊及流域水环境承载力252

14.3.2 主要污染源类型252

14.3.3 污染负荷量计算253

14.3.4 湖泊主要环境问题255

14.4 杞麓湖水污染治理总体思路与设计257

14.4.1 总体思路257

14.4.2 总体设计257

14.5 杞麓湖水污染综合治理方案258

14.5.1 水污染防治总量控制目标258

14.5.2 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工程259

第15章 洱海绿色流域建设案例265

15.1 洱海及其流域概况265

15.1.1 洱海流域自然环境概况265

15.1.2 洱海流域社会经济概况266

15.2 洱海水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266

15.2.1 水环境现状266

15.2.2 水污染发展趋势267

15.2.3 湖泊营养状态267

15.3 洱海污染负荷及其分布269

15.3.1 主要污染源类型269

15.3.2 污染负荷量计算270

15.3.3 污染负荷空间分布271

15.4 洱海水污染防治总体方案271

15.4.1 总体思路271

15.4.2 总体设计273

15.5 洱海水污染综合治理方案275

15.5.1 洱海水污染防治总量控制目标275

15.5.2 洱海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工程275

第16章 长寿湖水污染综合治理案例279

16.1 长寿湖及其流域概况279

16.1.1 长寿湖流域自然环境概况279

16.1.2 长寿湖流域社会经济概况280

16.2 长寿湖水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280

16.2.1 水环境污染现状280

16.2.2 水污染发展趋势280

16.2.3 湖泊营养状态282

16.3 长寿湖污染负荷及其分布282

16.3.1 主要污染源类型282

16.3.2 污染负荷量计算282

16.3.3 污染负荷空间分布282

16.4 长寿湖水污染防治总体方案284

16.4.1 总体思路285

16.4.2 总体设计285

16.5 长寿湖水污染综合治理方案285

16.5.1 长寿湖水污染防治总量控制目标285

16.5.2 长寿湖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工程2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