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德经》解玄 老子是西周历史人单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道德经》解玄 老子是西周历史人单逨
  • 孙文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51086477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道家;《道德经》-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道德经》解玄 老子是西周历史人单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道德经》核心问题解谜3

甲 《道德经》是“以德治国”专著3

一、《道德经》中写了些什么3

二、《道德经》反映出的国家结构是二元社会4

三、“以德治国”是《道德经》的主题5

乙 《道德经》中的“圣人”是周古公亶父8

一、《道德经》中“圣人”说了什么8

二、《道德经》中的“圣人”就是周古公亶父10

三、圣人规范了“王德”14

四、“以德治国”符合天道20

五、慎重使用武力25

丙 《道德经》是中华体系文化的基础27

一、文化与体系文化27

二、老子解决了中华体系文化的三项必备条件28

三、中、西两大体系文化的差异与对比41

丁 《道德经》的成书时代43

一、西周社会概况44

二、春秋战国的社会特征46

三、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的社会变迁与对比47

四、《道德经》成书时代讨论48

戊 解开“老子身世”之谜55

一、2000多年来“老子身世”不明的主因55

二、查明“老子身世”的困难与办法57

三、甄别《史记》关于“老子身世”的七种说法60

四、《道德经》中蕴藏着“老子”的大量信息65

五、“逨十鼎”最终揭开“老子身世”之谜72

己 《道德经》的源与流81

一、《道德经》溯源81

二、《道德经》的传承——中华体系文化的形成、发展88

三、探索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文化97

下篇 《道德经》全文解释103

前言103

第一章109

探索与争鸣110

关于帛书《老子》为“非恒道”“非恒名”的问题110

什么是“道”?110

关于“道”,“常道”与“非常道”110

关于“有欲”与“无欲”112

“道”的划时代意义114

第二章115

探索与争鸣117

圣人对待美与丑、善与恶的态度117

关于“圣人”117

关于“行不言之教”117

第三章118

探索与争鸣119

本章的“不尚贤,使民不争……””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119

关于智者或知者120

第四章120

探索与争鸣121

“道冲”或“道中”121

关于“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不同解读122

第五章122

第六章123

探索与争鸣124

“谷神”或“欲神”124

第七章124

探索与争鸣125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是沽名钓誉吗?125

第八章125

探索与争鸣126

何谓“上善若水”?126

第九章127

探索与争鸣127

“恃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的直释127

怎么理解“功遂身退”?128

第十章129

第十一章130

第十二章131

探索与争鸣132

本章的内容是否有所指?132

第十三章132

第十四章133

第十五章134

探索与争鸣136

“士”是什么人?136

第十六章136

探索与争鸣137

老子自述认识世界事物的方法137

第十七章138

探索与争鸣139

“太上、其次等”是否具体有所指139

第十八章139

探索与争鸣140

关于“仁义”140

以“道”治国与以“仁义”、以“智”治国的差别140

第十九章141

探索与争鸣142

关于“绝圣弃智”142

谁是《道德经》中的圣人?142

第二十章143

探索与争鸣145

本章是西周末期君王腐败、王权弱化,众人势力壮大的写照145

第廿一章146

探索与争鸣147

怎样理解“孔德之容”?147

第廿二章147

探索与争鸣148

“曲则全,枉则直”148

第廿三章149

探索与争鸣150

希言自然150

第廿四章150

探索与争鸣151

关于“吹者不立”“跂者不立,跨者不行”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151

第廿五章151

探索与争鸣153

关于“有物混成”?153

什么是“道”?153

老子是不是“宇宙循环论”者?154

是“王法地”还是“人法地”?154

关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54

第廿六章155

第廿七章156

探索与争鸣157

“善行无辙迹”157

第廿八章157

探索与争鸣158

“知其雄,守其雌”老子辩证治国的概括158

为什么本章从三个版本中选择了不同于众的陈光柱本?159

第廿九章160

探索与争鸣161

天下神器161

第三十章161

第三十一章162

第三十二章163

第三十三章164

探索与争鸣165

是“知人者智”还是“知人者哲”165

关于“死而不亡者寿”165

第三十四章166

第三十五章167

探索与争鸣168

关于“乐与饵,过客止”168

第三十六章168

探索与争鸣169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阴谋权术吗?169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169

第三十七章170

第三十八章171

探索与争鸣172

怎么解读“上礼为之而莫能应,则攘臂而扔之”172

老子与孔子“治国之道”的探讨173

“上德不德(得)……下德不失德(得)”的意义174

第三十九章175

探索与争鸣177

关于“得一”177

第四十章177

探索与争鸣178

关于“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178

作者对“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理解178

是“气中以为和”还是“气冲以为和”哪个更接近本章内容?179

“道生一”中“一”指的是什么?179

陈本对本章内容调整的合理性?180

第四十一章180

探索与争鸣181

《建言》说明了什么?181

第四十二章182

探索与争鸣183

“失与得”“损与益”的辩证关系183

第四十三章184

第四十四章185

第四十五章186

探索与争鸣187

另一类的对待统一187

第四十六章187

第四十七章188

探索与争鸣189

老子不是“唯心主义”者189

谁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者189

第四十八章190

探索与争鸣191

有人把“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视为老子主张愚民的理论依据191

第四十九章191

第五十章192

第五十一章193

探索与争鸣194

老子的“生成观”194

第五十二章195

探索与争鸣196

“塞其兑,闭其门”鼓吹不与外界接触,是客观唯心主义吗?196

第五十三章196

第五十四章197

第五十五章198

第五十六章199

探索与争鸣200

白居易没读懂老子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200

第五十七章201

探索与争鸣202

本章是《道德经》“以德治国”或“无为而治”的核心202

第五十八章202

探索与争鸣203

怎么理解“方而不割,廉而不刿”?203

第五十九章204

第六十章205

探索与争鸣205

怎么理解“其鬼不神”205

第六十一章206

第六十二章207

第六十三章208

第六十四章209

第六十五章211

探索与争鸣212

老子主张愚民吗?212

第六十六章212

探索与争鸣213

关于《道德经》传授宫廷权谋之术213

第六十七章214

探索与争鸣216

关于“不敢为天下先”216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的普遍含义216

第六十八章216

第六十九章217

第七十章218

第七十一章219

第七十二章219

第七十三章220

探索与争鸣221

为什么选择陈光柱本,去掉“是以圣人犹难之”?221

第七十四章221

第七十五章222

第七十六章223

第七十七章224

第七十八章225

探索与争鸣226

怎样理解柔弱胜刚强226

第七十九章227

第八十章228

探索与争鸣229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是鼓吹历史倒退复古吗?229

第八十一章229

后记231

附录1:《道德经》中的几个概念233

附录2:专家点评235

附件1:周宣王四十二、四十三年逨鼎与铭文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