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https://www.shukui.net/cover/7/31374828.jpg)
- 李天威,任景明,金凤君,刘毅,李彦武 著
-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 ISBN:978751112897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3
一、概述3
(一)工作背景3
(二)工作目标4
(三)工作范围4
(四)工作重点5
(五)技术路线6
二、三大安全的全局性地位突出8
(一)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是事关全局的首要任务8
(二)维护流域生态安全是区域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9
(三)改善人居环境安全是保障民生的基本要求10
三、三大安全的总体态势12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基本特征12
(二)粮食生产安全面临双重压力16
(三)流域生态安全胁迫严重20
(四)人居环境安全形势严峻29
四、三大安全面临的中长期挑战34
(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与情景设定34
(二)粮食生产安全隐患进一步凸显36
(三)流域生态安全水平进一步下降39
(四)人居环境安全压力进一步增大46
五、三大安全战略性保护的总体方案51
(一)战略目标51
(二)思路与原则51
(三)引导发展模式转变53
(四)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55
(五)生态环境战略性保护优先任务56
(六)完善体制机制60
专题一 中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专题67
一、中部地区发展战略地位分析67
(一)国家国土开发重点区域67
(二)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68
(三)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地区68
(四)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与制造业基地69
(五)重要的交通枢纽69
(六)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70
二、中部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特征71
(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占全国比重逐步提高71
(二)工业产值不断增高,是全国重要能源重化工业基地71
(三)农产品产量逐年提高,粮食基地地位基本巩固72
(四)第三产业增加值波动中上升,交通运输业发展较为迅速73
(五)人口规模呈增长态势,初步显现集聚效应74
(六)城镇化快速推进,但处于空间极化的初期阶段77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较大80
(八)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经济分布呈现中心集聚态势82
(九)资源环境效率提升空间较大,产业技术效率空间差异显著84
三、中部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与特征87
(一)资源开发与工业发展特征87
(二)工业重点行业空间分布格局91
(三)产业集聚区发展94
四、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与冲突95
(一)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95
(二)产业布局性矛盾显现96
(三)传统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冲突98
(四)“三化”发展与三大安全的矛盾101
五、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控方案105
(一)构建新型发展模式105
(二)保障粮食安全110
(三)化解布局性矛盾112
(四)破解结构性矛盾114
六、中部地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策建议117
(一)强化国家分类指导功能117
(二)编制城市群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117
(三)统筹工业园区规划117
(四)推进机制体制创新117
(五)制定区域化产业政策118
(六)完善配套支持政策118
(七)提高企业发展门槛118
(八)创新环境治理模式118
专题二 中部地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专题123
一、概述123
(一)工作背景123
(二)评价目标与指标124
(三)评价思路与技术方法125
二、大气环境基本状况及演变趋势134
(一)大气污染物区域输送特征分析134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演变特征136
三、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耦合关系分析145
(一)能源环境耦合关系分析145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及环境效率演变分析146
四、大气环境预测与风险评估151
(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与情景设定151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大气环境质量预测分析152
五、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157
(一)大气环境容量157
(二)现状年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157
(三)情景年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158
六、区域经济与大气环境协调发展调控方案及对策机制162
(一)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城市162
(二)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深入推进污染减排163
(三)优化空间布局,全面提升重点产业资源环境164
(四)建立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区域大气环境治理165
(五)加强人口聚集区中长期大气环境风险的应对166
(六)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减排意识167
专题三 中部地区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专题171
一、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与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关系171
(一)资源环境区位特征171
(二)战略定位与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关系171
二、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和演变趋势173
(一)水资源禀赋及其时空演变规律173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特征180
(三)水环境现状及演变特征187
(四)水环境主要问题识别192
三、区域发展对水资源环境影响预测196
(一)社会经济发展情景预测196
(二)水资源需求预测199
(三)水环境需求预测203
四、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213
(一)水资源承载力213
(二)水环境承载力215
(三)综合承载力评估217
五、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水问题与调控对策218
(一)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水问题218
(二)调控对策219
专题四 中部地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225
一、概述225
(一)背景意义225
(二)研究目标225
(三)研究范围与时限226
(四)研究重点227
二、工作方案与评价方法228
(一)技术路线228
(二)评价方法229
三、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特征248
(一)自然地理区位特征248
(二)社会经济发展特征251
四、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与定位252
(一)生态保护现状252
(二)生态功能重要性特征255
(三)生态系统敏感性特征256
(四)区域生态功能定位258
五、生态系统质量演变趋势及重大问题262
(一)农田面积下降,农产品供给功能受胁迫262
(二)湖泊湿地面积萎缩,生态服务功能下降267
(三)森林面积增加,局部水土流失加剧273
(四)城镇面积扩张,人居环境胁迫增大276
六、区域中长期发展的生态影响与风险评价281
(一)区域中长期发展情景281
(二)区域发展的生态影响关键因子283
(三)区域发展对生态系统格局的影响285
(四)区域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288
(五)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295
七、区域发展的生态优化调控及对策建议302
(一)生态保护与建设中长期目标302
(二)生态保护战略框架与路线304
(三)生态空间管制策略304
(四)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309
(五)保障机制324
附表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