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活美学与当代艺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活美学与当代艺术
  • 刘悦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1903434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生活-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活美学与当代艺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辑 生活美学:中国与全球1

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3

生活美学:全球美学新路标6

生活美学:是什么?不是什么?10

生活美学与当代中国艺术史16

广义与狭义的西方生活美学21

西方生活美学专著五种24

走向生活美学的“生活美育”30

以“生活美育”建成观赏文明34

审美生活:文明素养?文化人权?37

从“艺术终结”到“生活美学”40

第二辑 中国艺术观:当代性转换45

走向“新的中国性”艺术观47

建构“新的中国性”美术观52

生活美学:建树中国美术观的切近之途58

当代需要何种“中国性视觉理论”65

过去需“西体中用”,现在要“中体西用”71

走向生活美学的“新的中国性”艺术76

以“生活美学”革新当代艺术观83

第三辑 美学与艺术:中国化历程89

何谓美学“中国化”91

走上美学研究的“中国化”之路93

融入“全球对话主义”的中国美学97

“美学译文丛书”的复出102

“分析美学”在中国104

“哲学”与“美学”的汉语创生108

“美术”与“艺术”的汉语源流考111

从中国“美学”到“中国”美学115

比较美学、跨文化和文化间美学117

当代全球美学的“文化间性”转向120

在文化间架桥的当代美学124

艺术学:舶来品,还是本土货?128

第四辑 知人论世:对话美学家131

当今艺术理论的“哲学化”——与丹托的对话之一133

丹托的姗姗来迟与恰逢其时136

素描李泽厚141

从“人化”启蒙到“情本”立命——如何盘点李泽厚哲学?146

新版《朱光潜全集》的真正分量151

细读朱光潜中英文手稿印象156

宗白华所践行的“生命风度”159

蔡仪的自然美论与“自然全美”162

王朝闻先生的“家”和“背影”166

王朝闻艺术批评的“土方法”169

追忆城市美学家佩措尔德171

神林恒道的日本生活美学173

第五辑 艺术终结:终结在何处177

如何释读“艺术终结”?——与丹托的对话之二179

终结之后的艺术当代状态——与丹托的对话之三182

艺术终结由谁先提出?——与卡特的对话之一185

艺术终结向哪方发展?——与卡特的对话之二189

艺术终结于何处?193

艺术终结与现代性的终结198

当代艺术理论的“死胡同”202

亲历艺术终结的全球化语境204

第六辑 世界艺术史:全球新视野209

走向文化多元化的“世界艺术史”211

西方艺术史:四种单线叙事模式214

全球艺术格局:单向流动?多元互动?217

谁来撰写全球艺术史有合法性?221

“亚洲现代性”:中日韩的比较与交锋224

东亚学术性何处寻:以韩国当代艺术为例230

艺术的全球化:向左走?向右转?234

国际前卫艺术的“关系主义美学”239

第七辑 当代艺术:当代中国性243

视觉艺术大师来华与中国艺术的嬗变245

《当代中国艺术激进策略》出版248

当代中国艺术的“书法性”表现252

谁在“妖魔”化?妖魔“化”了谁?256

建构“国家艺术体制”的新途259

市场双刃剑穿透当代艺术263

中国艺术家的“身份嬗变”267

库奈里斯贫穷艺术的“中国性”呈现271

解构抽象表现模式,建构“自然呈现主义”277

“上水”“上墨”“上茶”之哲学280

走向影像化的“上善若水”285

不“雕”不“塑”,有“影”有“相”288

数码艺术的“新科技美学”之思294

高科技能否“延展生命”?新媒体如何“恢复美感”?297

从“生活美学”定位公共艺术300

第八辑 门类艺术:影视、舞蹈与设计309

电影媒介:从“现实”还是“世界”出发?311

电影拍摄:不在场却在存留世界313

电影银幕:遮蔽在场与框架结构315

观众与演员:电影内外的“人之要素”317

电影也是“假装的视觉游戏”320

“非人工性”:再看电影与绘画之分323

巴赞的电影本体论:新旧与对错325

反思巴赞的“照相写实主义”327

本体问题转换:电影的边界在哪里?330

作为“移动影像”的电影存在332

作为“大众艺术品”的电影播放336

旧电视本体论:从技术到文化的规定339

以技术本体为基:作为“移动影像”的电视342

媒介融合的挑战:电视“模板”的数位化拓展344

回归到生活本体:趋向“生活美学”的电视346

看电视的生活:在“电视世界”中来存留世界349

设计:在审美自律与社会他律之间352

当代“舞蹈理论”如何生长355

大舞蹈与大美学的本土融合361

“科学之美”与“美的真理”365

结语 走向全球与回归本土的“生活美学”371

一、“生活美学”的缘起与起源371

二、“生活美学”的本土化建构373

三、“生活美学”的全球化贡献377

四、“生活美学”的艺术与文化379

五、“分析美学”的中国开拓者382

后记3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