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宋建筑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宋建筑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1364906.jpg)
- 郭黛姮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8818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38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468页
- 主题词:建筑史-中国-南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南宋建筑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1
第一节 多民族政权对峙的地理环境1
第二节 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况3
第三节 建筑发展特点8
一、经济的发展所引出的城市与建筑的巨大变革9
二、文化发展带来建筑文化的繁荣10
(一)宋代建筑中所表现的创新精神11
(二)宋代建筑艺术中出现追求哲理内涵的新思潮12
(三)建筑风格追求细腻柔美13
三、多民族政权对峙为佛教建筑发展带来契机14
(一)平面布局丰富多彩14
(二)重视环境塑造14
(三)个体建筑追求宏伟、壮观14
(四)技术水平高超15
四、园林建筑的兴盛15
五、皇室御用建筑发生了变革16
第一章 城市19
第一节 南宋临安21
一、南宋以前的杭州21
(一)建城历史概况21
(二)吴越时代的杭州22
二、南宋行都建设发展概况26
(一)行都建设的演进历程26
(二)开发郊区市镇33
三、临安城市建置特点34
(一)总体布局34
(二)临安城的分区与建置结构34
第二节 宋平江府56
一、平江府城历史沿革56
二、平江府城建筑构成57
(一)政治机构57
(二)礼制建筑59
(三)宗教建筑59
(四)公益建筑59
(五)公共建筑59
(六)商业建筑59
(七)园林建筑59
(八)仓储建筑60
(九)住宅60
(十)军事建筑60
三、平江府城规划特点60
(一)因地制宜选择城址60
(二)外城、子城的城市构成形制62
(三)根据地形、水势规划城市平面和城门位置64
(四)水陆并行的城市交通系统65
(五)水乡城市独特的街坊规划布局67
(六)颇具规模的子城建筑群68
(七)丰富的城市空间景观70
第三节 泉州71
一、泉州的历史沿革72
二、两宋时期泉州城市经济、贸易、交通发展概况73
三、泉州城市的建设概况74
(一)三国至唐代74
(二)五代至宋初76
(三)两宋时期76
四、泉州城市发展的特点77
(一)泉州城改扩建与经济贸易发展相匹配77
(二)泉州城市朝向海边发展78
(三)泉州城市形制的变化反映了城市性质的变化78
(四)泉州商业、手工业在偏于海港的方向发展起来78
(五)泉南蕃坊——外贸港口的标志79
第四节 庆元府79
一、庆元府的历史沿革79
二、庆元府建筑构成81
(一)政治机构81
(二)礼制建筑81
(三)宗教建筑81
(四)公益建筑81
(五)公共建筑81
(六)商业建筑82
(七)园林建筑82
(八)仓储建筑82
(九)住宅82
三、庆元府城总体布局82
(一)政治核心区——子城83
(二)文化园林区84
(三)商贸区及手工业区86
四、城市道路及水系87
五、海外贸易鼎盛时期的城市特点88
第五节 钓鱼城90
一、地理概况90
二、钓鱼城历史沿革91
三、钓鱼城修筑与宋蒙巴蜀之战91
(一)钓鱼城在四川具有重要战略地位92
(二)抗元史实93
四、钓鱼城城防工程及建筑94
(一)城墙与城门94
(二)城内重要建筑95
第二章 南宋宫殿与行宫97
第一节 临安宫殿97
一、临安宫殿营建的历史背景97
(一)皇城与宫殿位置98
(二)临安宫殿的建设沿革100
二、临安宫殿建置与布局103
(一)外朝103
(二)内朝104
(三)东宫106
(四)宫后苑107
(五)其他建筑109
三、临安宫殿的建筑特点110
(一)外朝殿宇精省110
(二)寝居殿宇多有园林设置111
(三)主要殿宇及建筑群配置111
第二节 临安德寿宫118
第三节 南宋建康行宫120
一、建康行宫建设的历史背景120
二、建康行宫规制解析122
(一)朝寝区122
(二)御苑区122
(三)其他建筑123
第三章 南宋皇陵124
第一节 综述124
第二节 各陵建设年代与位置126
一、永思陵126
二、永阜陵127
三、永崇陵127
四、永茂陵127
五、永穆陵128
六、永绍陵128
七、六陵布局浅释128
第三节 南宋陵寝建筑特点133
一、上宫133
(一)外篱及外篱门133
(二)里篱134
(三)内鹊台、红灰墙、棂星门134
(四)殿门135
(五)龟头殿136
二、下宫141
(一)外篱及外篱门141
(二)白灰墙及棂星门141
(三)殿门141
(四)前、后殿142
(五)东、西廊144
第四章 宗教建筑151
第一节 佛教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151
一、南宋佛教发展概况151
二、南宋佛教寺院状况153
(一)寺院数量153
(二)寺院经济153
(三)寺院等第155
第二节 佛教寺院建置特点156
一、寺院建筑布局156
(一)以塔为主体的寺院156
(二)以佛殿为主体的寺院157
(三)七堂伽蓝式寺院157
二、寺院个体建筑161
(一)山门161
(二)佛殿162
(三)佛阁与楼阁162
(四)法堂162
(五)转轮藏163
(六)僧堂163
(七)罗汉院164
三、寺院环境165
第三节 寺院建筑实例166
一、浙江庆元府保国寺166
(一)寺院历史及环境166
(二)佛殿172
(三)净土池183
二、肇庆梅庵大雄宝殿184
(一)梅庵概况184
(二)大雄宝殿185
三、南宋禅宗五山寺院190
(一)临安径山寺190
(二)临安灵隐寺195
(三)庆元府天童寺197
(四)临安净慈寺200
(五)庆元府阿育王寺202
四、南宋禅宗五山寺院建筑特色203
(一)寺院建筑群布局203
(二)寺院前导空间204
(三)寺院个体建筑技术与艺术205
第四节 砖石塔205
一、佛塔发展概况205
二、塔的类型208
(一)楼阁式塔208
(二)密檐式塔211
三、南宋时期江南所存北宋佛塔212
(一)苏州虎丘云岩寺塔212
(二)苏州罗汉院双塔215
(三)苏州瑞光塔218
(四)湖北当阳玉泉寺铁塔223
(五)福州千佛陶塔224
(六)四川宜宾旧州白塔225
(七)安徽蒙城兴化寺塔227
四、南宋时期所建佛塔230
(一)苏州报恩寺塔230
(二)湖州飞英塔232
(三)邛崃石塔239
(四)泉州开元寺双石塔240
第五节 道教建筑243
一、道教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243
二、道观的建置状况244
三、道观布局247
(一)城市道观248
(二)山岳道观249
四、道观中的个体建筑251
(一)祭奉神殿251
(二)斋馆251
(三)藏经殿阁252
(四)法堂、钟楼、斋宫252
(五)客堂253
(六)园圃、山林253
第六节 现存道观中的宋代建筑遗构254
一、苏州玄妙观三清殿255
(一)平面及立面255
(二)结构257
(三)铺作258
(四)其他261
二、四川江油窦圌山云岩寺飞天藏261
(一)形制263
(二)结构特点266
(三)飞天藏表层结构与建筑艺术特征267
三、福建莆田元妙观三清殿274
(一)莆田元妙观历史沿革274
(二)三清殿宋代遗构形制275
第五章 园林建筑279
第一节 南宋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279
第二节 南宋皇家园林282
一、临安皇家园林282
(一)宫后苑283
(二)德寿宫284
(三)集芳园286
(四)聚景园286
(五)屏山园287
(六)延祥园288
二、建康养种园288
第三节 寺庙园林289
一、临安289
(一)灵隐寺290
(二)三天竺寺290
二、建康291
第四节 私家园林297
一、临安297
(一)南园299
(二)水乐洞园、水竹院落、后乐园300
(三)云洞园300
(四)湖曲园301
(五)裴园301
二、吴兴301
(一)南沈尚书园、北沈尚书园302
(二)俞氏园302
(三)赵氏菊坡园303
(四)叶氏石林303
三、平江305
(一)沧浪亭305
(二)乐圃306
四、润州308
(一)砚山园308
(二)梦溪园309
五、波阳310
六、绍兴311
第五节 宋代园林文人化的特点312
一、文人园林的涵义312
二、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313
(一)简远313
(二)疏朗314
(三)雅致314
(四)天然315
第六章 教育建筑317
第一节 教育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317
第二节 学校、书院、贡院319
一、南宋时期的教育体制与学校类型319
二、南宋教育建筑的形制及实例321
(一)宋代学宫建筑的构成321
(二)太学、府、县学之布局324
(三)书院326
(四)贡院327
第七章 居住与市井建筑329
第一节 居住建筑329
一、居住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329
二、宋代村落规划330
(一)村落选址330
(二)村落规划334
三、宋代住宅338
(一)城市型住宅338
(二)郊野农舍342
(三)文人笔下的住宅——三山别业343
(四)西南边陲民居346
第二节 市井建筑347
一、饮食业建筑349
(一)酒肆349
(二)茶肆351
二、服务业建筑352
(一)旅店352
(二)塌坊353
三、商业建筑353
四、娱乐性建筑354
第八章 宋代桥梁357
第一节 梁桥357
一、木梁桥358
(一)木梁木柱桥358
(二)木梁石墩桥359
(三)伸臂木梁桥359
二、石梁桥360
(一)石柱梁桥361
(二)石墩梁桥361
(三)特殊形式的石梁桥370
第二节 拱桥371
一、单孔圆弧石拱桥372
二、单孔折边石拱桥373
第三节 浮桥373
一、浮桥特点373
二、浮桥实例——广济桥374
第九章 建筑艺术与技术376
第一节 建筑艺术发展的影响因素376
一、建筑的审美取向376
二、建筑的艺术风格378
第二节 木构建筑技术与艺术379
一、木构建筑结构类型及体系的发展380
(一)殿堂型抬梁式水平分层体系380
(二)厅堂型抬梁式内柱升高体系383
(三)柱梁作385
(四)抬梁式殿堂、厅堂混合型体系385
(五)具有筒体型结构性质的木构体系386
二、平面柱网387
(一)建筑长宽比例387
(二)减柱或移柱387
(三)柱网与椽架的关系388
三、对木构模数制的运用388
(一)建筑用材等第388
(二)建筑群用材等第389
(三)运用材分?模数的木构架节点389
四、铺作391
(一)从“偷心造”转变为“计心造”391
(二)铺作组合与变异392
五、建筑总体特征396
(一)屋顶396
(二)外檐下檐柱与立面造型的比例关系398
(三)柱梁自身比例造型与技术做法401
六、木装修与家具402
(一)外檐装修402
(二)内檐装修405
(三)家具408
第三节 砖石建筑技术与艺术411
一、砖石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411
二、砖砌体的辅助用材412
三、砖石建筑基础与地基413
(一)普通建筑413
(二)高等级的大型建筑413
四、砖石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414
五、砖石建筑的雕刻装饰415
附录 插图索引423
后记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