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安科技大学校史 1958-2018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安科技大学校史 1958-2018](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1334227.jpg)
- 周孝德主编;樊建武,陈春林,朱旭风,郭连江,王孝云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464059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999页
- 文件大小:212MB
- 文件页数:10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安科技大学校史 1958-201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西安科技大学的起源、前身及建校基础7
第一篇 创业维艰 曲折发展(1958~1988)17
第一章 学院的筹建和初创发展时期(1958年6月~1966年5月)17
第一节 学院筹建工作17
第二节 建院初期的办学规模与专业设置18
第三节 “教育改革”与“教学革命”探索19
第四节 贯彻《高教六十条》与学院教育事业的初步发展22
第五节 初创时期的组织机构与思想政治工作25
第六节 政治运动和甄别平反工作28
第七节 新校舍建设和第一次搬迁29
第二章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6月~1976年10月)31
第一节 学院“文化大革命”的简要情况31
第二节 第二次迁校——搬迁韩城32
第三节 艰难中恢复办学33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党、团组织状况35
第三章 拨乱反正与新的发展时期(1976年11月~1987年12月)37
第一节 平反冤、假、错案 全面落实党的政策37
第二节 调整组织机构和干部队伍结构39
第三节 整顿教学秩序 进行教学改革40
第四节 实验室建设工作44
第五节 科学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45
第六节 研究生工作47
第七节 函授与其他成人高等教育48
第八节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49
第九节 党组织的建设50
第十节 统一战线工作和民主党派组织52
第十一节 基本建设与后勤保障工作53
第二篇 深化改革 开拓前进(1988~1998)57
第一章 抓教学工作 推教学改革57
第一节 扩大办学规模 提高办学效益57
第二节 调整专业结构 加强专业改造58
第三节 加强教学基础建设 保证教育改革的发展59
第四节 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62
第二章 研究生教育69
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概况69
第二节 基础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改革70
第三节 管理体制和管理措施71
第四节 指导教师队伍72
第五节 研究生培养质量73
第三章 成人教育75
第四章 科研工作78
第一节 制订科技计划和工作方针78
第二节 加强基础研究 培养科研骨干78
第三节 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80
第四节 科研成果及效益81
第五节 校办产业83
第五章 国际合作与交流84
第六章 学科建设87
第一节 学科建设的启动87
第二节 学科内涵建设88
第三节 学科学术带头人与学科群体建设思路89
第四节 学科建设成就90
第七章 师资队伍建设91
第一节 加强思想教育 提高教师理论水平91
第二节 强化业务水平 培养优秀人才92
第三节 引进优秀人才 充实师资队伍92
第四节 完善规章制度 增强竞争意识93
第五节 加强校园文明建设 树立教书育人风尚94
第六节 提高教师待遇 稳定师资队伍94
第八章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96
第一节 党的建设96
第二节 统战、离退工作103
第三节 工会、共青团工作106
第四节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09
第九章 后勤保障工作和基本建设116
第三篇 抢抓机遇 建设知名大学(1998~2008)123
第一章 顺应时代潮流 谱写新篇章123
第一节 正确判断形势 实现规划目标123
第二节 创办临潼校区 创新办学模式128
第三节 适应快速发展 两次顺利更名131
第四节 迎接本科评估 提高教学质量133
第二章 学科建设138
第一节 学科建设概况138
第二节 博、硕士学科点建设历程138
第三节 学科建设规划与发展目标142
第四节 学科建设管理与激励政策143
第五节 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国家重点学科建设144
第六节 学科内涵建设149
第三章 本(专)科教学工作155
第一节 教学理念的发展与更新155
第二节 教学改革与研究157
第三节 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175
第四节 专业建设183
第五节 实验室建设188
第六节 实践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191
第七节 第二课堂(学科竞赛)活动196
第八节 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196
第九节 招生工作199
第十节 图书馆建设和发展201
第四章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3
第一节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本思路和目标203
第二节 研究生招生工作204
第三节 研究生教学工作206
第四节 学位授予工作211
第五节 研究生学生工作215
第六节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工作216
第七节 导师队伍建设217
第八节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220
第九节 研究生教育管理220
第五章 成人继续教育221
第一节 成人教育的办学理念221
第二节 学历教育221
第三节 非学历教育222
第四节 函授站建设及函授站评估222
第五节 专业发展223
第六节 校企合作223
第七节 制度与专业建设224
第六章 科学技术与科学研究225
第一节 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225
第二节 科学技术管理研究机构226
第三节 科研项目与成果227
第四节 科研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233
第五节 学会、协会工作234
第六节 西科产业公司234
第七节 房地产中心236
第七章 师资队伍建设238
第一节 师资队伍发展状况与结构变化238
第二节 师资队伍的发展规划与制度建设240
第三节 以青年教师为重点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42
第八章 对外合作与交流249
第一节 建立关系与中外互访工作249
第二节 合作项目与外聘工作250
第三节 联合培养与留学进修工作251
第四节 外事、外专与外教工作252
第五节 校友会工作254
第九章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255
第一节 党的思想建设255
第二节 党的组织建设256
第三节 领导班子建设258
第四节 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259
第五节 党的宣传工作260
第六节 党的统战工作262
第七节 老干部工作263
第八节 群众团体工作264
第九节 安全稳定工作265
第十章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67
第一节 针对学生思想实际 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67
第二节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271
第三节 制定和实施学生工作考核评估办法272
第十一章 人事制度改革276
第一节 人事制度改革的起步276
第二节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277
第三节 分配制度改革282
第十二章 后勤保障工作和基本建设294
第一节 后勤管理改革294
第二节 基本建设296
第三节 财务管理改革299
第四节 审计工作300
第五节 国资工作301
第六节 附属中学302
第七节 劳动服务公司303
第四篇 强化内涵 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2008~2018)307
第一章 顶层设计307
第一节 战略管理307
第二节 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定位312
第三节 大学章程314
第二章 管理体制315
第一节 隶属关系及共建关系315
第二节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315
第三节 党群组织机构设置316
第四节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317
第五节 学术领导机构317
第六节 校级委员会、领导小组及临时机构319
第七节 院(系)设置327
第八节 教代会(工代会)328
第三章 学科建设330
第一节 概况330
第二节 学科建设规划与发展目标330
第三节 博、硕士学科点建设332
第四节 重点学科建设338
第五节 学科建设管理与激励政策341
第六节 学科内涵建设344
第四章 本(专)科教学工作366
第一节 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更新366
第二节 招生工作367
第三节 专业建设(含课程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及教学名师)368
第四节 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384
第五节 本科教学评估388
第六节 教学改革与研究388
第七节 实践教学396
第八节 第二课堂活动及学科竞赛399
第五章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403
第一节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况403
第二节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本思路和目标404
第三节 研究生招生工作405
第四节 研究生培养及学位授予408
第五节 专业学位工作414
第六节 导师队伍建设417
第七节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422
第六章 继续教育 职业培训 国防生培养424
第一节 继续教育424
第二节 安全监管监察学院(西安)428
第三节 国防生培养430
第七章 科技工作与科技产业435
第一节 概况及科技规划435
第二节 科学技术管理研究机构平台436
第三节 科研项目与经费439
第四节 科研成果及转化441
第五节 科研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442
第六节 科技公司及产业447
第八章 师资队伍建设450
第一节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人才队伍建设政策450
第二节 教师队伍基本情况450
第三节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452
第四节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457
第五节 制度与机制460
第六节 师德师风建设463
第七节 教师培训与发展464
第九章 教育交流与合作467
第一节 各类合作项目467
第二节 联合培养与留学进修工作467
第三节 外事、外专与外教工作468
第四节 我国港澳台地区合作与交流470
第五节 校友会 董事会 基金会471
第十章 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474
第一节 党代会474
第二节 党的组织建设474
第三节 领导班子建设477
第四节 纪委监察工作478
第五节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479
第六节 党的宣传工作481
第七节 党的统战工作485
第八节 共青团工作487
第九节 离退工作490
第十节 工会及其他群众团体工作492
第十一节 安全稳定工作493
第十一章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服务工作495
第一节 学生工作的体制及机制495
第二节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97
第三节 学生日常管理与指导服务499
第四节 学生工作队伍建设502
第十二章 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504
第一节 概述504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504
第三节 分配制度改革506
第十三章 大学文化513
第一节 大学文化建设规划513
第二节 学校精神 校风 校训514
第三节 校徽 校旗 校歌 校庆日515
第四节 文化设施建设516
第五节 校史编纂519
第十四章 教学保障和基本建设520
第一节 实验室建设520
第二节 图书资料建设和发展524
第三节 信息化建设527
第四节 基本建设528
第五节 后勤管理529
第六节 财务管理533
第七节 审计工作535
第八节 资产管理537
第九节 附属中学538
第十五章 人物542
第一节 人物传记542
第二节 人物简介550
第三节 教授及正高职称人员617
第四节 院士校友618
第五篇 学 院篇623
第一章 能源学院623
第一节 学院沿革及概况623
第二节 组织机构624
第三节 师资队伍625
第四节 本(专)科教育627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628
第六节 科学研究631
第七节 学生工作632
第二章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634
第一节 发展历程及学院概况634
第二节 组织机构635
第三节 师资队伍636
第四节 本科教育637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638
第六节 科学研究641
第七节 学生工作643
第八节 文化传承644
第九节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技术培训中心644
第三章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646
第一节 学院沿革及概况646
第二节 组织机构648
第三节 师资队伍649
第四节 本科教育650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651
第六节 科学研究653
第七节 学生工作655
第四章 机械工程学院657
第一节 学院沿革及概况657
第二节 组织机构657
第三节 师资队伍659
第四节 本(专)科教育659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661
第六节 科学研究664
第七节 学生工作665
第五章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668
第一节 学院沿革及概况668
第二节 组织机构668
第三节 师资队伍669
第四节 本(专)科教育671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672
第六节 科学研究676
第七节 学生工作678
第六章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680
第一节 学院沿革及概况680
第二节 组织机构681
第三节 师资队伍682
第四节 本(专)科教育683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685
第六节 科学研究687
第七节 学生工作690
第七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693
第一节 学院沿革及概况693
第二节 组织机构693
第三节 师资队伍694
第四节 本科教育695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696
第六节 科学研究699
第七节 学生工作700
第八章 地质与环境学院703
第一节 学院沿革及概况703
第二节 组织机构704
第三节 师资队伍705
第四节 本(专)科教育706
第五节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708
第六节 科研成果710
第七节 学生工作711
第九章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714
第一节 学院沿革及概况714
第二节 组织机构715
第三节 师资队伍717
第四节 本科教育718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719
第六节 科学研究721
第七节 学生工作723
第十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725
第一节 学院沿革及概况725
第二节 组织机构726
第三节 师资队伍727
第四节 本(专)科教育728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729
第六节 科学研究730
第七节 学生工作732
第十一章 化学与化工学院734
第一节 学院沿革及概况734
第二节 组织机构735
第三节 师资队伍736
第四节 本(专)科教育737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738
第六节 科学研究740
第七节 学生工作741
第十二章 管理学院744
第一节 学院沿革及概况744
第二节 组织机构744
第三节 师资队伍746
第四节 本科教育747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749
第六节 科学研究752
第七节 学生工作754
第十三章 艺术学院756
第一节 学院沿革及概况756
第二节 组织机构757
第三节 师资队伍758
第四节 本(专)科教育759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761
第六节 科学研究762
第七节 学生工作764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767
第一节 学院沿革及概况767
第二节 组织机构768
第三节 师资队伍769
第四节 本(专)科教育770
第五节 学科与研究生教育771
第六节 科学研究774
第七节 学生工作775
第十五章 理学院777
第一节 学院沿革及概况777
第二节 组织机构778
第三节 师资队伍779
第四节 本(专)科教育780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782
第六节 科学研究784
第七节 学生工作785
第十六章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788
第一节 学院沿革及概况788
第二节 组织机构788
第三节 师资队伍789
第四节 本(专)科教育790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791
第六节 科学研究792
第七节 学生工作793
第十七章 继续教育学院796
第一节 学院发展历史沿革796
第二节 学历教育798
第三节 非学历继续教育802
第四节 实习基地和继续教育基地建设803
第五节 历年获得荣誉及担任社会职务804
第十八章 体育部805
第一节 体育部发展历史沿革805
第二节 组织机构808
第三节 师资队伍809
第四节 课程设置811
第五节 体育教学811
第六节 群体竞赛812
第七节 科学研究813
第八节 学生体质检测中心814
第九节 体育场馆与设施815
第十九章 高新学院816
第一节 学院沿革及概况816
第二节 组织机构816
第三节 师资队伍817
第四节 本(专)科教育817
第五节 科学研究818
第六节 学生工作819
第二十章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821
第一节 学院沿革及概况821
第二节 组织机构821
第三节 办学历史沿革822
附录825
附录1大事记(1958年7月~2018年3月)825
附录2西安科技大学章程888
附录3西安科技大学党群机构设置图898
附录4西安科技大学行政机构设置图899
附录5西安科技大学历任校(院)级领导名单900
附录6西安科技大学各院(系)、部、处历任负责人名单903
附录7西安科技大学承担国家级项目统计表(2008~2017)919
附录8西安科技大学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统计表(1978~2017)936
附录9西安科技大学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统计表968
附录10西安科技大学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名单972
附录11西安科技大学高级职称人员名单(1958~2017)975
附录12西安科技大学历年在校学生人数统计表982
附录13学校重要节点时期教职工名单984
参考文献997
后记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