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不动产登记法研究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不动产登记法研究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1332985.jpg)
- 程啸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2799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929页
- 文件大小:146MB
- 文件页数:954页
- 主题词: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不动产登记法研究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缩略语1
一、法律、法规、规章1
二、司法解释2
第一编 不动产登记基础理论3
第一章 不动产物权变动与登记3
第一节 不动产物权变动概述3
一、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涵义3
二、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类型5
第二节 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7
一、物权的公示与公信原则7
二、不动产登记的转让效力与对抗效力10
三、两类特殊的不动产物权变动与不动产登记的效力20
第三节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21
一、概述21
二、生效法律文书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动24
三、征收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动48
四、继承、受遗赠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动53
五、事实行为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动56
第二章 不动产登记概述58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的涵义与功能58
一、不动产登记的概念58
二、不动产登记的特征60
三、不动产登记的功能62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的类型65
一、权利登记与其他登记65
二、依申请登记、依嘱托登记与依职权登记75
三、主登记与附记登记79
四、本登记与预备登记81
五、设权登记、对抗登记与宣示登记81
第三节 不动产登记的性质82
一、行政行为说83
二、民事行为说86
三、双重属性说87
四、本书的观点88
第三章 不动产登记法概述93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法的概念、类型与法律渊源93
一、不动产登记法的概念与类型93
二、我国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渊源95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法的立法目的与体系结构96
一、不动产登记法的立法目的96
二、不动产登记法的体系结构105
第三节 不动产登记法的基本原则106
一、概述106
二、合法原则108
三、依申请原则109
四、形式合意原则117
五、在先原则119
六、一体登记原则128
第四章 不动产登记的客体134
第一节 不动产的概念与范围134
一、物的涵义134
二、动产与不动产的区分及意义136
三、土地和地上定着物的关系139
四、我国法上不动产的类型140
第二节 不动产单元145
一、不动产单元的意义145
二、不动产单元的要件147
三、确定不动产单元的方法149
第三节 不动产登记能力150
一、不动产登记能力的意义150
二、我国法上具有登记能力的权利的确定152
三、我国法上具有登记能力的不动产权利的类型155
四、我国法上不具有登记能力的权利和事项157
第五章 不动产登记机构160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机构的设置160
一、比较法上的不动产登记机构160
二、我国的不动产登记机构165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的管辖172
一、属地管辖原则172
二、跨行政区域不动产的登记管辖173
三、特殊不动产登记的管辖174
第三节 不动产登记机构的职责176
一、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履行的职责176
二、不动产登记机构不得实施的行为180
第四节 不动产登记员制度181
一、不动产登记员制度的立法例181
二、建立我国不动产登记员制度的意义184
三、我国不动产登记员制度的建立188
第二编 不动产登记簿199
第六章 不动产登记簿概述199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簿的概念、特征与功能199
一、不动产登记簿的概念199
二、不动产登记簿的特征200
三、不动产登记簿的功能203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簿的类型与编制方法204
一、不动产登记簿的类型204
二、不动产登记簿的编制方法210
第七章 不动产登记簿的内容与形式215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簿的内容215
一、不动产登记簿内容的确定标准215
二、不动产登记簿的具体内容218
三、我国不动产登记簿的内容229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簿的形式257
一、纸质登记簿257
二、电子登记簿257
三、电子登记簿的纸质转化259
第三节 不动产登记簿的管理与保存259
一、非依法定程序任何人不得修改登记簿259
二、不动产登记簿的保管与重建260
三、不动产登记簿的移交260
四、不动产登记簿的安全防护措施261
五、不得将不动产登记簿携带出登记机构262
第八章 不动产登记簿的推定力264
第一节 涵义、类型与意义264
一、不动产登记簿推定力的涵义264
二、不动产登记簿推定力的类型270
三、不动产登记簿推定力的产生原因271
四、不动产登记簿的推定力与占有的权利推定规则275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簿推定力的法律效果278
一、《物权法》第16条第1款属于证明责任规范278
二、不动产登记簿推定力的推翻280
第三节 不动产登记簿推定力的适用范围284
一、不动产登记簿推定力适用的主体284
二、不动产登记簿的推定力与夫妻财产共有制286
三、不动产登记簿推定力适用的客体289
第九章 不动产登记簿的公信力293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簿的公信力与动产的善意取得293
一、我国现行法未区分不动产登记簿的公信力与动产的善意取得293
二、德国法上登记簿公信力与动产善意取得的区分295
三、我国法应当区分不动产登记簿的公信力与动产的善意取得303
第二节 登记簿的权利事项错误与不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311
一、不动产登记簿的权利事项错误与非权利事项错误313
二、权利事项错误是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前提316
三、不动产登记簿上权利事项错误是认定善意的基础325
四、小结334
第三节 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334
一、取得人应依交易行为取得不动产物权335
二、受让人须为善意340
三、以合理的价格转让346
四、依法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无须登记的已经交付351
第十章 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查询、保护与利用354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概念与类型354
一、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涵义354
二、不动产登记资料与档案的关系356
三、不动产登记资料的保存期限357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信息的互通共享358
一、不动产登记信息互通共享的意义358
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359
三、不动产登记信息与其他信息的互通共享360
第三节 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查询363
一、不动产登记资料的公开模式363
二、查询不动产登记资料应遵循的原则368
三、政府信息公开与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查询371
四、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查询主体372
五、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查询程序377
第三编 依申请登记的一般程序383
第十一章 不动产登记的申请383
第一节 概述383
一、依申请登记的一般程序383
二、不动产登记申请的性质385
三、不动产登记申请权与不动产登记请求权387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申请的类型388
一、共同申请与单方申请388
二、自行申请与代为申请392
三、共有不动产的登记申请400
四、到场申请403
五、申请的撤回403
第三节 登记申请人405
一、自然人405
二、法人407
三、非法人组织411
第四节 不动产登记的申请材料415
一、申请材料的立法模式415
二、申请材料的具体类型416
三、申请材料的形式要求419
四、因继承或受遗赠而取得不动产申请登记时无须公证420
五、对申请材料真实性的保证422
第十二章 不动产登记的受理423
第一节 概述423
一、受理的意义423
二、受理环节登记机构的审查424
第二节 登记机构的审查与决定425
一、受理环节需要审查的事项425
二、登记机构作出受理与否的决定428
第三节 不动产登记的费用428
一、概述428
二、不动产登记费430
三、不动产权属证书工本费434
第十三章 不动产登记的审查435
第一节 概述435
一、不动产登记机构审查职责的涵义与特征435
二、比较法上不动产登记机构的审查职责436
第二节 关于不动产登记机构审查职责的争论440
一、《物权法》颁布前的不同观点440
二、对《物权法》第12条的不同理解443
三、本书的观点445
第三节 现行法对不动产登记机构审查职责的规定449
一、不动产登记机构的查验450
二、实地查看454
三、调查与公告456
第十四章 不动产登记的完成458
第一节 登簿与不予登记458
一、登簿458
二、不予登记460
三、登记时限464
第二节 登记日465
一、登记日的意义465
二、登记日的确定466
第三节 不动产权属证书与证明468
一、不动产权属证书和证明的概念468
二、不动产权属证书与登记证明的统一469
三、不动产权属证书与登记证明的适用范围471
四、不动产权属证书与登记证明的印制与盖章472
五、不动产权属证书或登记证明补发、换发与作废473
六、不动产权属证书错误的更正474
第四编 权利登记477
第十五章 不动产所有权登记477
第一节 概述477
一、不动产所有权登记的范围477
二、不动产所有权登记的类型479
第二节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486
一、概述486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首次登记488
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转移登记490
四、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变更登记491
五、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注销登记491
第十六章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登记493
第一节 概述493
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概述493
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登记概述504
第二节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505
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首次登记505
二、国有建设用地上的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509
第三节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513
一、概述513
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的情形及申请材料514
第四节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520
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移登记520
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的转移登记523
第五节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534
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注销登记534
二、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540
第十七章 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登记542
第一节 宅基地使用权概述542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与内容542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543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544
一、登记的效力544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与首次登记545
三、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登记与变更登记548
四、宅基地使用权注销登记549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登记550
一、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的首次登记550
二、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的转移登记552
第十八章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登记555
第一节 概述555
一、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类型555
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556
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登记557
第二节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登记558
一、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的首次登记558
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的变更登记561
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的转移登记562
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的注销登记563
第十九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564
第一节 概述564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与特征564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类型566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三权分置568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570
一、概述570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效力572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类型573
四、国有农地使用权及登记576
第二十章 海域使用权登记577
第一节 概述577
一、海域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577
二、海域使用权的取得578
第二节 海域使用权的登记580
一、海域使用权的首次登记580
二、海域使用权的变更登记581
三、海域使用权的转移登记581
四、海域使用权的注销登记582
第二十一章 地役权登记584
第一节 概述584
一、地役权的概念、特征与类型584
二、地役权的法律属性586
三、地役权的期限587
第二节 地役权的登记587
一、地役权的首次登记587
二、地役权的变更登记590
三、地役权的转移登记591
四、地役权的注销登记591
第二十二章 抵押权登记593
第一节 抵押权概述593
一、抵押权的概念与特征593
二、抵押权的类型596
三、抵押权的属性604
第二节 不动产抵押权概述612
一、登记生效要件主义612
二、允许抵押的不动产613
三、禁止抵押的不动产622
四、一并抵押与分别抵押631
五、超额抵押与抵押权登记639
第三节 抵押权登记641
一、抵押权首次登记641
二、抵押权变更登记649
三、抵押权转移登记653
四、抵押权注销登记665
第四节 最高额抵押权登记675
一、最高额抵押权概述675
二、最高额抵押权首次登记686
三、最高额抵押权变更登记689
四、最高额抵押权转移登记691
五、最高额抵押权确定登记694
六、最高额抵押权注销登记700
第五节 在建建筑物抵押权登记701
一、在建建筑物抵押的概念与意义701
二、在建建筑物抵押权与其他制度的关系702
三、在建建筑物抵押中的抵押财产范围708
四、在建建筑物抵押权首次登记710
五、在建建筑物抵押权的变更登记、转移登记与注销登记711
六、在建建筑物抵押权登记转为一般抵押权登记712
第六节 预购商品房抵押权登记714
一、预购商品房抵押的概念714
二、预购商品房抵押与在建建筑物抵押的区别714
三、预购商品房抵押登记的性质716
四、预购商品房抵押登记的申请材料717
五、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转为商品房抵押权首次登记717
第五编 其他登记721
第二十三章 更正登记721
第一节 概述721
一、更正登记的概念与意义721
二、更正登记与其他登记的关系722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簿错误的类型与更正登记724
一、不动产登记簿的权利事项错误与非权利事项错误724
二、不动产登记簿的初始错误与嗣后错误735
第三节 更正登记的类型及要件742
一、概述742
二、依申请更正登记742
三、依职权更正登记749
四、依嘱托更正登记751
第二十四章 异议登记752
第一节 异议登记概念与要件752
一、异议登记的概念与规范目的752
二、异议登记的申请人753
三、异议登记的客体754
四、异议登记不以权利人不同意更正为前提757
第二节 异议登记的效力758
一、比较法的观察758
二、我国法上异议登记的效力759
第三节 异议登记的失效与注销773
一、异议登记的失效773
二、异议登记的注销775
第二十五章 预告登记778
第一节 概述778
一、预告登记的历史演进778
二、预告登记的规范目的780
三、预告登记与其他制度的关系783
第二节 预告登记的性质、功能与客体787
一、预告登记的性质787
二、预告登记的功能790
三、预告登记的客体793
第三节 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797
一、概述797
二、预购商品房及其抵押能否进行预告登记799
三、在建建筑物抵押权登记的性质808
第四节 预告登记的法律效力814
一、预告登记的担保效力815
二、预告登记的顺位效力820
三、预告登记的完全效力822
四、抵押权预告登记与强制执行827
五、抵押权预告登记权利人有无优先受偿权830
第五节 预告登记的构成要件839
一、存在符合要求的预告登记之客体839
二、双方关于预告登记的约定844
三、办理登记846
第六节 预告登记的申请材料847
一、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的申请材料847
二、不动产转移预告登记的申请材料848
三、不动产抵押预告登记的申请材料848
第七节 预告登记的消灭849
一、预告登记转为本登记849
二、预告登记的失效850
第二十六章 查封登记853
第一节 概述853
一、查封的概念与类型853
二、不动产的查封方法854
三、不动产查封的效力857
四、不动产查封的限制861
五、不动产查封的失效864
第二节 查封登记与预查封登记866
一、概述866
二、查封登记870
三、预查封登记875
第六编 不动产登记赔偿责任881
第二十七章 概述881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赔偿责任的涵义与类型881
一、不动产登记赔偿责任的涵义881
二、不动产登记赔偿责任的类型883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机构赔偿责任的性质884
一、比较法上的不同规定884
二、我国法上登记机构赔偿责任的性质886
第二十八章 不动产登记机构的赔偿责任893
第一节 归责原则893
一、比较法上的归责原则893
二、我国法上的归责原则895
第二节 构成要件898
一、存在加害行为898
二、给他人造成损害901
三、具有因果关系903
四、登记机构有过错909
第三节 赔偿责任913
一、赔偿责任的方式913
二、赔偿责任的范围913
三、赔偿责任的减轻914
四、登记机构的追偿权915
第四节 不动产登记赔偿基金916
一、建立赔偿基金的必要性916
二、我国不动产登记赔偿基金的建立917
主要参考文献918
一、中文书籍918
二、德文书籍922
后记924
法条索引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