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代思想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代思想史
  • 金春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2728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89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622页
  • 主题词:思想史-研究-中国-汉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代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帛书《黄帝四经》的思想和时代16

一 帛书《黄帝四经》和《老子》思想的关系17

二 帛书关于道、天、理的思想18

三 辩证法思想23

四 刑德思想28

五 刑名法术思想31

六 黄老刑名(法)是一个思想体系33

七 帛书产生的年代36

第二章 汉初黄老思想的政治实质及其在学术领域的影响42

一 汉初黄老思想的政治实质42

二 汉初黄老思想对陆贾、贾谊的影响49

三 韩婴、董仲舒思想中的黄老影响53

四 黄老影响不能夸大58

五 《论六家要旨》对黄老思想的赞誉61

六 黄老思想的退位65

第三章 汉初儒家思想的复起及其儒法融合的特点67

一 陆贾“仁义为本”的思想67

二 贾谊的礼治思想75

三 贾谊对黄老无为思想的批判78

四 贾谊融合儒法的思想特点83

五 贾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及其矛盾86

六 韩婴的儒家思想88

七 汉初儒家思想的特征和历史地位92

第四章 汉代自然科学方法论及其与哲学的相互影响94

一 秦汉自然科学成果94

二 天人相应、天人一体的基本观念98

三 认识论的经验主义与信息思想103

四 系统观念和辩证法思想110

五 哲学与自然科学在内容上的相互渗透115

第五章 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121

一 “天论”及其特点和矛盾122

二 目的论思想剖析130

三 天人感应思想的矛盾及其积极意义138

四 认识论的经验主义与理性因素146

五 形而上学体系和局部的辩证法思想151

六 人性论思想分析155

七 伦理思想的特点159

八 社会政治思想165

九 《公羊春秋》学的基本精神173

十 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地位177

第六章 《淮南子》的思想特点及其政治上的消极倾向180

一 天人对立的消极思想181

二 宇宙图式及自然论思想185

三 人性和人的价值观190

四 认识论193

五 辩证法思想及其对祸福转化的矛盾态度197

六 社会政治思想的特点203

七 《修务训》的儒家思想及其意义210

八 神仙方术思想及思辨因素214

九 《淮南子》思想的评价222

第七章 《史记》在历史观方面的杰出贡献及其反映的时代精神225

一 《史记》与史学传统及孔子《春秋》226

二 究天人之际229

三 通古今之变232

四 人性论的历史观234

五 《史记》与时代精神(《史记》、《汉书》比较)239

第八章 《盐铁论》所反映的汉代中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和孟子思想的崛起245

一 法家思想在武帝时期的实际统治245

二 孟子思想的崛起250

三 汉代思想的两次转折255

四 双方代表的社会阶级利益及“文学”社会政治批评兴起的条件260

第九章 宣成时期今文经学统治地位的确立267

一 阴阳灾异和经学之士的兴起268

二 石渠阁会议与《穀梁春秋》的兴起272

三 礼教向社会的扩大和深入276

四 孟喜、京房易学的灾异思想277

五 刘向《洪范五行传论》的灾异思想281

六 儒学确立统治地位的社会阶级背景282

第十章 孟喜京房易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影响286

一 孟喜易学的卦气思想286

二 京房的阴阳象数易学292

三 京房注《易》的几种方法297

四 《易》与五行的结合298

五 京房易学的影响302

第十一章 谶纬在哀平时期的泛滥及其思想意义305

一 谶纬和政治305

二 谶纬和宗教309

三 谶纬的元气思想和宇宙生成论312

四 “八卦为体”的新观念316

五 谶纬对象数思想的发展318

六 “河图”、“洛书”数图释义322

七 名词定义与象数模式326

八 社会理想330

九 谶纬的评价333

第十二章 《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时代和思想特点334

一 《河上注》非葛洪所作334

二 《河上注》是汉代作品338

三 《河上注》出于西汉343

四 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348

第十三章 《道德指归》的自然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351

一 《指归》的自然思想352

二 生成论与本体论357

三 经验论和思辨因素361

四 社会政治思想366

五 《指归》版本的几个问题369

第十四章 扬雄思想的成功、失败及其经验教训373

一 《法言》的理性精神374

二 《太玄》对《周易》的模仿及其失败381

三 《法言》、《太玄》的经验教训389

四 扬雄思想在汉代和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392

第十五章 刘歆与西汉正统经学的结局395

一 刘歆的经学思想395

二 刘歆与《左传》及《周官》400

三 经学投靠政治的恶果405

第十六章 《白虎通》与两汉神学经学的思想方式409

一 白虎观会议的召开和《白虎通》的产生409

二 《白虎通》的学术性质414

三 关于“三纲”的思想417

四 哲学范畴及其特点419

五 神学、经学的思想方式426

六 白虎观会议的历史命运429

第十七章 王充思想剖析432

一 元气自然论剖析433

二 “实知”、“知实”的理性精神438

三 无神论的经验教训443

四 命定论的逻辑推演450

五 黄老自然思想与儒家伦理思想的矛盾456

六 “定贤”辩论的时代和思想意义458

七 王充哲学提出的两个问题463

八 寒门细族的知识分子代表的典型意义467

九 王充哲学的历史地位471

第十八章 《太平经》的思想特点及其与道教的关系473

一 关于《太平经》成书的情况473

二 神道理论477

三 神学体系的内在矛盾482

四 社会政治思想483

五 谶纬向宗教的转化487

六 《太平经》与方士化的儒生491

七 黄老道与《老子想尔注》496

八 《太平经》何以成为道教经典499

第十九章 汉末经学的衰落与党锢之祸501

一 皇权与士族的矛盾502

二 皇权与宦官506

三 士族反宦官外戚的斗争508

四 党锢之祸与经学的没落511

第二十章 汉末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及其与魏晋思想的联系516

一 王符的社会批判思想516

二 崔寔的社会批判思想523

三 仲长统的社会批判思想526

四 “本末”、“名实”与魏晋思想530

第二十一章 许慎、郑玄、虞翻与两汉经学的终结534

一 《说文解字》与经学535

二 《五经异义》538

三 郑玄的遍注群经539

四 郑玄《易》注的理性因素541

五 引《老》注《易》的开始546

六 虞翻象数易学的特征548

七 儒通互补与汉末风尚552

附录555

一 《月令》图式和董仲舒的目的论及其对宋明理学的影响555

二 董仲舒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572

后记5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