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 张廷国,郝树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4928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英语-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探究1

1.1 什么是社会语言学1

1.2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与目的3

1.3 社会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6

1.4 社会语言学流派8

1.4.1 菲什曼的语言的社会学流派8

1.4.2 海姆斯的话语文化学流派9

1.4.3 拉波夫的变异学派10

1.5 社会语言学的学科诞生12

1.6 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15

第二章 社会语言学的跨学科属性20

2.1 社会语言学的学科交融性20

2.2 社会语言学诸学派之间的相互关系21

2.2.1 社会语言学与语言的社会学21

2.2.2 微观与宏观社会语言学22

2.2.3 微观与宏观社会语言学的辨析23

2.3 社会语言学与语言和社会25

2.4 社会语言学与语言学26

2.4.1 什么是语言学27

2.4.2 社会语言学与语言学的辨析28

2.5 社会语言学与社会学31

2.6 社会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33

2.6.1 什么是人类语言学33

2.6.2 人类语言学的主要创始人34

2.6.3 人类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关系42

第三章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46

3.1 什么是科学46

3.2 科学研究的目的48

3.3 科学研究的方法50

3.3.1 社会经验50

3.3.2 认知世界的方法——演绎与归纳推理51

3.3.3 科学研究55

3.4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辩证关系56

3.5 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实践应用59

3.5.1 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59

3.5.2 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60

3.6 研究方法与方法论61

3.6.1 研究方法61

3.6.2 研究方法论62

3.7 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特征63

3.7.1 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63

3.7.2 社会语言学的解释性特征64

3.7.3 社会语言学的实证研究特征65

第四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分析比较67

4.1 定性研究67

4.2 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69

4.3 定量研究76

4.4 常用的定量研究的方法77

4.5 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差异79

4.5.1 研究方法的差异79

4.5.2 语料或数据81

4.5.3 研究的方法比较82

4.5.4 研究的假设及研究结果83

4.6 定量与定性研究之整合85

第五章 研究的效度与信度88

5.1 效度分析88

5.1.1 内在效度89

5.1.2 外在效度90

5.1.3 内容效度91

5.1.4 结构效度91

5.1.5 表面效度94

5.1.6 准则效度94

5.1.7 生态效度95

5.1.8 统计效度96

5.2 信度96

5.3 效度与信度的关系97

5.4 内在信度与外在信度的应用99

5.5 检验信度的方法100

5.5.1 重测信度法100

5.5.2 复本信度法101

5.5.3 折半信度法101

5.6 关于信度的计算102

5.7 定性研究中的信度问题103

第六章 课题的假设与抽样分析106

6.1 假设的内涵106

6.2 假设的功能108

6.3 假设及提出假设的方法109

6.3.1 假设的方法110

6.3.2 如何提出假设111

6.4 假设与命题113

6.4.1 命题113

6.4.2 假设与命题的辩证关系114

6.5 研究的抽样及抽样分析116

6.5.1 概率抽样117

6.5.2 非概率性抽样121

6.6 抽样的数量和基本要求125

6.6.1 抽样的数量125

6.6.2 确定样本数量的基本要求127

第七章 IMRAD与研究论文写作129

7.1 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129

7.2 正文的前部分132

7.3 正文部分136

7.3.1 引言137

7.3.2 文献回顾138

7.3.3 研究方法140

7.3.4 研究结果141

7.3.5 结果讨论142

7.3.6 结语143

7.4 正文后部分144

7.5 论文写作的后期工作150

7.6 研究结果的展示151

7.7 参考文献的标注151

7.7.1 芝加哥引文与参考文献格式152

7.7.2 现代语言学会引文与参考文献格式154

7.7.3 美国心理语言学会引文与参考文献格式156

7.7.4 哈佛引文与参考文献格式158

7.7.5 中国通用的引文与参考文献格式160

第八章 问卷调查165

8.1 什么是问卷调查165

8.2 问卷调查的形式167

8.2.1 问卷调查的类别167

8.2.2 问卷调查的结构形式168

8.3 问卷调查中问题的类型170

8.4 问卷调查的设计175

8.4.1 问卷调查的总体运筹176

8.4.2 问卷调查的布局177

8.4.3 问卷的问题设计与排序179

8.5 问卷调查的注意事项180

8.5.1 关于问题的设计180

8.5.2 关于敏感性问题181

8.5.3 问卷调查的试测182

8.6 问卷调查的利弊分析182

8.7 问卷调查的数据处理与结果展示183

8.7.1 问卷调查的数据处理183

8.7.2 问卷调查的结果展示185

8.7.3 撰写调查报告185

第九章 采访190

9.1 什么是采访190

9.2 采访的类型191

9.3 采访的方式193

9.4 采访计划和问题类型199

9.4.1 采访计划199

9.4.2 采访的问题类型200

9.5 采访、提问、回答的技巧201

9.5.1 采访的技巧201

9.5.2 提问的技巧203

9.5.3 回答方式204

9.5.4 回答的语料形式比较206

9.6 采访记录207

9.7 采访资料的分析与报道209

9.7.1 采访分析209

9.7.2 采访报道210

第十章 观察法212

10.1 什么是观察法212

10.1.1 观察法的优势213

10.1.2 观察法的局限性215

10.2 观察的分类216

10.2.1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216

10.2.2 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法218

10.2.3 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220

10.2.4 公开观察与隐蔽观察221

10.2.5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222

10.3 观察设计与观察对象223

10.3.1 观察设计223

10.3.2 观察对象225

10.4 观察的准备与记录226

10.5 运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230

10.6 观察的理论与实践232

10.6.1 研究的背景232

10.6.2 什么是反馈语支持233

10.6.3 研究方法及抽样过程235

10.6.4 研究的结果分析236

10.6.5 相关问题的讨论240

第十一章 社会因素与语言变异243

11.1 语言变异的相关理论探究243

11.1.1 语言变异245

11.1.2 语言变体246

11.1.3 语言变量247

11.1.4 语言风格与语言形式248

11.1.5 语言变异的形式249

11.2 语言交际中的四种维度关系254

11.3 影响语言变异的主要社会因素256

11.3.1 语言与性别256

11.3.2 语言与年龄258

11.3.3 社会阶层与语言258

11.3.4 场景因素260

11.3.5 话题因素260

11.3.6 参与者因素261

11.3.7 身份因素261

11.4 语言变异的研究实践262

11.4.1 研究的目的、价值262

11.4.2 研究的方法、语料263

11.4.3 语言变异的分析结果265

11.4.4 研究的相关发现268

11.4.5 研究结果的讨论269

第十二章 话语与会话分析274

12.1 话语分析274

12.1.1 什么是话语分析274

12.1.2 话语分析的发展275

12.2 话语分析的基本方法277

12.2.1 话语分析的定性研究277

12.2.2 话语分析的定量研究279

12.3 会话分析280

12.3.1 什么是会话分析280

12.3.2 会话分析的发展281

12.4 话语与会话分析的辨析282

12.5 会话语言及结构特征284

12.6 话轮转换的形式286

12.6.1 话轮的构成286

12.6.2 话轮的转换287

12.6.3 毗邻应对289

12.6.4 毗邻应对的应用291

12.6.5 插入序列292

12.7 话轮转换的过程293

第十三章 研究语料的统计分析及语料库的应用298

13.1 关于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298

13.2 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300

13.3 社会网络的调查分析302

13.4 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303

13.5 SPSS在语料分析中的应用304

13.5.1 SPSS概述305

13.5.2 建立数据文件306

13.6 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的关系310

13.6.1 统计方法的界定310

13.6.2 参数与统计量310

13.7 描述性统计分析311

13.7.1 频率311

13.7.2 集中趋势315

13.7.3 离散趋势316

13.8 语料库319

13.8.1 语料库的发展319

13.8.2 语料库的分类321

13.8.3 语料库的应用322

主要参考文献3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