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中语文疑难解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中语文疑难解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1292219.jpg)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40601140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中语文疑难解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荷塘月色》中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一句话应怎样理解?1
2.《荷塘月色》中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两个比喻应怎样理解?3
3.《荷塘月色》中运用了很多迭词,这对表达文章的思想有什么作用?4
4.《雨中登泰山》为什么着意写雨景?6
5.《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说明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说明的?7
6.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惊心动魄的伟大”这句话是赞扬?还是揭露?9
7.应该怎样理解《记念刘和珍君》中“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的这句话。11
8.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引用陶潜“挽歌”中的四句诗的用意何在?12
9.如何理解《记念刘和珍君》中“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更何况是徒手”这一段话。13
10.《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的“……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这一句话该如何理解?15
11.《药》中的主人公是谁?16
12.如何看《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和他的套子呢?17
13.《伐檀》和《硕鼠》这两首诗是怎样反映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19
14.《伐檀》和《硕鼠》疑难句子解析20
15.《察今》怎样表现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23
16.《察今》第二段译注24
17.《察今》疑难句子解析25
18.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是怎样巧妙地劝说齐王接纳意见的呢?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26
1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质疑27
20.《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中的“嘻”应当作又惊又怒的声音,还是当作苦笑的声音?28
21.《廉颇蔺相如列传》疑难句子解析29
22.《师说》中“君子不齿”这一句话是封建糟粕吗?30
23.《师说》疑难句子解析32
24.《游褒禅山记》的记叙和议论是怎样紧密联系的?33
25.《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其”的汇解和“其”的一般用法36
26.《游褒禅山记》疑难句子解析41
27.《游褒禅山记》第三自然段译注42
28.《赤壁之战》疑难句子解析44
29.《记王忠肃公翱事》选取了两个独立的故事,它们有没有相互关联的地方?45
30.《芙蕖》一文说明的方式有什么特点?45
31.《原君》疑难句子解析46
32.在《土地》一文中,文章材料庞杂,涉及面广,作者是怎样以“土地”为线索,扣紧中心组织材料的?48
33.《樱花赞》一文中说“樱花是日本的骄傲”应如何理解?50
34.《秋色赋》这篇文章的开头、结尾都提到《秋声赋》,这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对揭示文章中心又有什么帮助?51
35.在《一月的哀思》这首长诗中,“车队象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这一句重复多次,有什么作用?52
36.《一月的哀思》中为什么说“报纸是冰冷”的?53
37.《景泰蓝的制作》的作者为什么着意写制作过程?54
38.《拿来主义》一文是怎样论述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拿来”,如何“拿来”,反映了鲁迅对待外国文化的什么态度?55
39.鲁迅在《拿来主义》中为什么要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及“姨太太”等打比方呢?57
40.《祝福》全篇是倒叙结构吗?58
41.应如何评价《祝福》中“我”的形象59
42.祥林嫂被婆家捆回去后,鲁四老爷说:“可恶,然而……”是什么意思?61
43.“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其中“空的”有什么含义?62
44.“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死去”的含义应该怎样理解?62
45.“祥林嫂,你放着罢!”“你放着罢,祥林嫂!”这两句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区别?63
46.《劝学》一文是怎样运用比喻和对比来论证论点的?64
47.《劝学》疑难句子解析66
48.围绕“鸿门宴”的斗争,作者是赞刘抑项,还是赞项抑刘的?68
49.《鸿门宴》疑难句子解释69
50.《琵琶行》诗前小序中说“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白居易果真如此吗?71
51.《琵琶行》是怎样将乐曲描绘得令人如闻其声的?73
52.《琵琶行》疑难句子解析78
53.《雁荡山》的地貌特征是诸峰“皆包在诸谷中”,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一特点的?82
54.如何理解《《五人墓碑记》中的疑问句?84
55.《五人墓碑记》疑难句子解析86
56.《梅花岭记》第三、四段注释和翻译87
57.翻译《病梅馆记》90
58.《病梅馆记》疑难句子解析92
59.《与妻书》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没有全民的解放,就没有个人的自由;个人的幸福应服从革命的要求”这一思想的?93
60.《与妻书》疑难句子解析95
61.《风景谈》第一个画面——“沙漠驼铃”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97
62.在《海市》中,当“我不禁赞叹着说:‘你们的生活真象神仙啊,富足得很!’”时,老宋为什么含笑不回答,却指着远处一带山坡问:“你看那是什么?”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98
63.《云赋》的寓意是什么?99
64.《“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中的一个长句应如何理解呢?101
65.鲁迅在《“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中,为什么在文章开头就把“(梁实秋)自云‘我不生气’的文章”这一点拈出来?104
66.《“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中的“或者还许会得到主子的‘一点恩惠’了。但倘说梁先生意在要得‘恩惠’或‘金镑’是冤枉的,决没有这回事,……”这两句有矛盾吗?105
67.《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忘却”是反语吗?作者为什么提出“不如忘却的好”?106
68.如何理解《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这句话。108
69.唐弢在《琐忆》中怎样表现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的?109
70.在《火刑》中,“火刑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这一句话,表现了布鲁诺一种怎样的思想与精神?110
71.“阿Q”这个形象是应该嘲笑的吗?111
72.《失街亭》中的街亭是马谡丢掉的还是诸葛亮丢掉的?115
73.怎样理解马谡的“三笑”?117
74.怎样理解诸葛亮的“三哭”?119
75.在《守财奴》中,作者对葛朗台太太的评论:“有她那样的一生,才有她那样的死,恬退隐忍,完全是一个基督徒的死,死得崇高,伟大。”应如何理解?120
76.“主妇亡故,孤独的生活”是泼留希金变成“一个鬼,不是人”的根本原因吗?121
77.《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两句所表达的傲视权贵的思想感情同梦境的描写有什么关系?123
78.《梦游天姥吟留别》疑难句子解析124
79.怎样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忍能对面为盗贼”这句话的感情?125
80.如何理解《孔雀东南飞》中“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的这句话?127
81.《孔雀东南飞》中,“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跟前面的“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是否矛盾?129
82.《孔雀东南飞》的结尾是否有迷信色彩?130
83.关于《孔雀东南飞》中“相”字的用法131
84.《孔雀东南飞》中的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的用法133
85.从“汝可去应之”中的“应”字来看刘母这个人物形象135
86.《孔雀东南飞》疑难词句解析137
87。《谋攻》疑难句子解析139
88.《谋攻》第一段译注140
89.贾谊在《论积贮疏》中为什么提出重视农业生产的意见?如何评价重农思想?142
90.《论积贮疏》疑难句子解析143
91.有人说:信陵君目无君主,擅自窃兵符的行为是错误的,这种说法对吗?144
92.侯嬴为什么要自杀?145
93.《信陵君窃符救赵》疑难句子解析147
94.《张衡传》疑难句子解析148
95.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弊在赂秦”吗?149
96.《六国论》疑难句子解析150
97.《游黄山记》疑难句子解析151
98.《游黄山记》“时浓雾半作半止,……止文殊院”译注152
99.在《促织》中,作者安排“问卜得虫”和“小孩魂化促织”这两个幻想情节,是宣扬封建迷信吗?154
100.《促织》疑难句子解析155
101.《内蒙访古》中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怎么一回事?156
102.怎样理解《内蒙访古》中说:“赵武灵王修长城没有挨骂,而秦始皇只是连接和增补秦燕赵的长城却引起民怨沸腾。”157
103.怎样理解《甲申三百年祭》中说的“从李岩方面来看,悲剧的意义尤其深刻。”158
104.为什么说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159
105.《狂人日记》为什么要用日记体来写?161
106.《狂人日记》的小序为什么要用文言来写?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162
107.应怎样理解《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形象?162
108.《项链》中的路瓦栽夫人是个应该批判还是值得同情的形象?164
109.小说题为《柏林之围》,实际上写的并不是“柏林之围”,这是为什么?166
110.《雷雨》中的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的吗?168
111.怎样理解《威尼斯商人》一剧中展现的两个世界?169
112.《窦娥冤》结尾部分临刑时的三个誓愿究竟是封建迷信的色彩,还是浪漫主义的艺术处理?171
113.《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末尾“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是作者意志消沉的表现吗?它与开头的情调是否一致?173
114.怎样理解《庄暴见孟子》中的“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这一句话。174
115.《鱼我所欲也》疑难句子释注176
116.庄子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本意在于宣扬他的消极养生哲学,但我们可以从这故事中得到有积极意义的启发,为什么?177
117.庖丁初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该怎样理解?178
118.《庖丁解牛》疑难句子解析180
119.《庖丁解牛》第三段注释、翻译181
120.《过秦论》的体裁是议论文,但为什么记叙却多于议论?这样写法有什么好处?183
121.《过秦论》铺写九国人多势众,是为了什么?极写陈涉的卑微弱小,又是为了什么?184
122.秦朝的过失,只在“仁义不施”四字,为什么作者一直不说,到结尾才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86
123.《过秦论》疑难句子解析187
124.《过秦论》最后一自然段译注188
125.《订鬼》疑难句子解析190
126.“赋”是一种怎样的体裁?191
127.谈谈《阿房宫赋》中的描写与议论的联系193
128.《阿房宫赋》疑难句子解析194
129.《阿房宫赋》第一段注释翻译196
130.《〈指南录〉后序》疑难句子解析197
131.《左忠毅公逸事》中,作为主考官的左光斗,没有看完全部考卷,就批史可法的考卷为第一,是不是轻率的行为?199
132.史可法痛哭流涕买通狱卒,乔装改扮,冒死探望左光斗,为的是报知遇之恩,而左光斗却声色俱厉责骂史可法,是否不近人情?201
133.文章是以《左忠毅公逸事》为题,可是却记叙史可法的许多言行,这是为什么?202
134.《书博鸡者事》的文章结尾有什么深意?204
135.怎样认识范爱农的“白眼”?205
136.如何认识范爱农之死?206
137.怎样理解“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208
138.辛亥革命前一年,鲁迅与范爱农在故乡又复相见时,为什么说两人相视而笑“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210
139.《山地的回忆》的作者在“河边纠纷”这个情节里描写妞儿三次的笑,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211
140.《书塾与学堂》一文的作者按照什么思路,从哪几个角度描绘了由书塾改良而成的学堂?其意图是什么?212
141.如何理解《书塾与学堂》一文结尾说的“所谓种族、所谓革命、所谓国家等等的概念,到这时候,才隐约地在我脑里扎了一点儿根”?215
142.作者在《雷电颂》中借屈原之口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15
143.郭老在《雷电颂》中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217
144.“歌声”为什么会“象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219
145.《春鸟》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23
146.二诸葛、三仙姑是反面人物吗?225
147.《夜》中的老妇人虽然不识字,但她却看明白那字条。岂但看明白并且看透了里头的意义,懂得了向来不懂得的女儿女婿的心思。不识字怎么会“看明白那字条”,“并且参透了里头的意义”?227
148.“耳际里有孩子撕裂似的哭声,却如同在神怪的空山里一样,幽寂得使血都变冷。”哭声反而使人感到“幽寂”,这是为什么?229
149.《穷人的专利权》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老约翰开头声称“我不是宪章派,从来就不是”,到最后却同意宪章派的说法,这是为什么?230
150.从贾母见到黛玉时哭,凤姐来时笑,宝玉摔玉时哄,可以看出这个“老祖宗”在贾府中处于什么地位?232
151.《我国古代的车马》一文,标题为什么是“古代的车马”,而不是“古代的车和马”呢?233
152.在《灯》一文中,作者插叙两则欧洲古代的传说,这和全文的主旨有什么关系?234
153.《菱角》一文中说:“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真象是讲究‘君臣佐使’的中药方似的,抽出一味就不成其为好药了。”这句话怎么理解?235
154.《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结论部分用神话故事“孙行者对付铁扇公主”和寓言故事“黔驴之技”为例设喻,有什么作用?237
15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最后一段的“脂粉”、“筋骨”、“脊梁”、“状元宰相”和“地底下”等词语各指什么?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238
156.“自信力”是现代汉语常用的词语,而“他信力”、“自欺力”这两个词语是不是鲁迅创造的?239
157.李白在《行路难》这首诗中流露的情绪,是以积极的情绪为主,还是以消极的情绪为主?239
158.对《兵车行》的题意和背景如何理解?241
159.怎样理解曾皙之志?孔子为何特别赞赏他?242
160.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为什么一口回绝,另辟话题,转到“则王乎”的问题?244
161.孟子运用“以羊易牛”的故事,在议论中起了什么作用?245
162.孟子追问宣王的大欲时,为什么要故意先从“吃”、“穿”、“看”、“听”等方面去发问,而不直接一语道破?246
163.在《殽之战》中,蹇叔对未来事态发展的估计的根据是什么?247
164.《殽之战》疑难句子解释249
165.《伶官传序》中的第三、四两个自然段都是写庄宗的先盛后衰的,这样写是否重复?250
166.《伶官传序》写得很有气势,这些气势是用哪些方法表现出来的?251
167.《项脊轩志》是怎样委婉动人地抒发感情的?253
168.《项脊轩志》疑难句子解释255
169.《报刘一丈书》从哪些方面深刻地刻画了三种反面人物的形象?这样写的目的何在?256
170.《复庵记》一文,作者写出复庵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有什么作用?点出这个“东向以迎日出”有什么用?258
171.明朝宦官为乱,作者是反对宦官的,范养民是宦官,作者为什么却要赞扬他?260
172.《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这篇序文中的“痛逝者”,“痛”在什么地方呢?261
173.《娘子关前》的结尾说,作者看见四个巨大的字“还我河山”,又想起夜间的经历,就忍不住落泪,这是为什么?这个结尾在表达中心思想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63
174.《西湖漫笔》一文是怎样写西湖的“绿”的?264
175.《汉堡港的变奏》是怎样用衬托的手法来突出主题的?266
176.《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什么说是艾青的成名之作?从节选部分可以看出什么艺术特色?268
177.《春蚕》主人公老通宝的形象应该怎样认识,有什么典型意义?270
178.在《春蚕》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小轮船在官河里驶过的情形?271
179.《警察和赞美诗》如何运用幽默的语言加强讽刺的效果?272
180.对《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的仙女下凡、落花返枝和结尾的善恶报应的情节应如何理解?275
181.老牛筋赶牛走路拦住了县委书记的汽车,让郑云山在欠条上批了“下一辈子还”等细节描写,应如何理解?276
182.从鲁迅说的“人生识字胡涂始”和“胡涂的来源,是在识字和读书”中,能否得出“人生不识字不读书就不胡涂”的结论呢?278
183.怎样理解“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意境?280
18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什么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名句?281
185.《涉江》这首诗如何运用“引用”、“比喻”的手法表现诗人的形象?282
186.《涉江》这首诗结尾的比喻有什么特点及其深刻含义283
187.《涉江》疑难句子解释284
188.《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节是怎样描写环境、场面和抒发感情的?286
189.《荆轲刺秦王》疑难句子解释287
190.《屈原列传》中“屈原既嫉之……”这个自然段的位置究竟应在哪里?289
191.《屈原列传》疑难句子解释292
192.《谏太宗十思书》为什么文章的开头不直接写出“十思”?295
193.《原毁》第一、二段写古今君子对己待人的态度与命题有何关系?296
194.对《教战守策》提出的“当今生民之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的观点,我们应如何评价?297
195.《祭妹文》的记事选用了哪些材料?这样的材料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299
196.《祭妹文》疑难句子解释302
197.严复的翻译多是意译,《察变》文中插入我国许多典故和传说,这样有什么好处?303
198.如何理解《高祖还乡》的结尾?305
199.《陈州粜米》第一折剧中运用了许多俗语与谚语,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306
“增订本”后记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