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作物制种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作物制种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0133324.jpg)
- 魏照信,陈荣贤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241207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63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486页
- 主题词:作物-制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作物制种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农作物制种概述3
第一节 农作物种子和品种3
一、种子的概念、特点3
二、农作物品种的概念4
三、农作物品种的类型及特点4
第二节 我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和种子工程建设6
一、良种繁育的意义6
二、良种繁育的任务6
三、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的变迁:“四化一供”和“种子工程”6
第三节 良种繁育的程序7
一、农作物种子的级别划分及质量分级8
二、种子质量分级标准8
三、原种生产程序11
第四节 良种繁育的术路线12
一、良种繁育技术路线13
二、良种繁育制度14
第五节 农作物制种的涵义、概念和任务16
一、制种的涵义16
二、制种的概念16
三、农作物制种技术的内容和任务16
四、农作物制种技术与种子学及其他学科的关系17
第二章 农作物制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18
第一节 农作物混杂退化的原因及保纯措施18
一、农作物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18
二、品种防杂保纯的基本措施19
第二节 近亲繁殖和纯系学说在常规制种中的指导作用20
一、近亲繁殖和纯系学说20
二、纯系学说及在制种中的指导作用21
第三节 制种的层性原理23
一、层性原理的概念及意义23
二、层性原理在蔬菜采种管理上的应用24
第四节 杂种优势理论及在杂交制种中的指导作用24
一、杂种优势理论和杂种优势利用24
二、杂种优势势在制种上的利用25
第五节 杂交制种技术路线26
一、人工去雄杂交制种26
二、利用礼花因素杀雄制种26
三、利用标志性状制种26
四、利用自交不亲和性制种26
五、利用雄性不育性制种27
六、利用雌性系制种29
七、利用雌株系制种30
第六节 杂交制种技术环节30
一、土地准备和隔离条件30
二、规格播种31
三、田间管理33
四、调节父母本花期34
五、清杂去劣35
六、杂交授粉35
七、收获留种36
八、质量控制管理36
第三章 农作物制种基地建设38
第一节 制种基地的自然条件选择38
一、气候条件38
二、土地条件40
第二节 制种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要求40
一、制种基地的经济条件40
二、制种基地的农民素质41
三、地方各级政府对制种的影响41
四、制种单位的自身建设对制种的影响42
五、农作物制种的组织管理模式42
第三节 制种基地生态环境保护43
一、病虫害发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3
二、制种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44
三、引进危险性制种作物对生态环境的威胁44
四、制种基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5
第二篇 粮食及经济作物制种49
第四章 粮食作物制种49
第一节 小麦制种(彩图1~9)49
一、生物学特性49
一、阶段 发育50
三、花器构造与开花授粉习性50
四、小麦品种分类51
五、制种技术51
第二节 玉米制种(彩图10~24)52
一、生物学特性52
二、品种类型53
三、花器构造和开花结果习性55
四、杂交制种技术56
五、北方地区玉米杂交制种质量控制管理及检验标准62
六、玉米亲本自交系的选育62
七、自交系繁殖和提纯63
第三节 高粱制种(彩图2~26)6565
一、生物学特性65
二、花器构造及开花结实习性66
三、品种类型66
四、杂交制种技术66
第四节 粟类作物制种(彩图27~29)67
一、粟类作物概述67
二、谷子生物学特性68
三、制种技术68
第五节 荞麦制种(彩图30~31)6969
一、生物学特性69
二、花器构造及开花结实习性70
三、制种技术70
第五章 经济作物制种72
第一节 棉花制种(彩图3~39)7272
一、生物学特性72
二、品种类型73
三、分枝和开花授粉习性73
四、蕾铃脱落的原因及预防74
五、抗虫棉的类型74
六、杂交制种技术75
第二节 油菜制种(彩图40~44)77
一、生物学特性77
二、品种类型78
三、阶段发育78
四、分枝与开花习性79
五、常规制种技术79
六、杂交制种技术80
第三节 向日葵制种(彩图45~53)82
一、生物学特性82
二、制种技术83
第四节 亚麻制种(彩图54~56)85
一、生物学特性85
二、制种技术85
第五节 蓖麻制种(彩图5~60)86
一、生物学特性86
二、国内外蓖麻杂种优势利用87
三、杂交制种技术87
第六节 甜菜制种(彩图61~64)88
一、生物学特性88
二、枝型与开花授粉习性89
三、制种技术89
第七节 甜叶菊制种(彩图65~67)90
一、生物学特性91
二、制种技术91
第三篇 蔬菜瓜类制种95
第六章 茄果类蔬菜制种95
第一节 番茄制种(彩图79~97)95
一、生物学特性95
二、花器构造和开花结果习性96
三、品种类型96
四、制种技术97
第二节 辣椒制种(彩图98~116)101
一、生物学特性101
二、花芽分化特点102
三、花器构造及开花结实习性102
四、品种类型102
五、制种技术103
第三节 茄子制种(彩图)117~125107
一、生物学特性107
二、花芽分化和开花结果习性107
三、品种类型108
四、制种技术108
第七章 白菜、甘蓝类蔬菜制种112
第一节 白菜类蔬菜制种(彩图126~138)113
一、白菜品种类型113
二、大白菜生物学特性114
三、种株的开花结实习性115
四、大白菜采种方式115
五、制种技术116
六、白菜类蔬菜自交不亲和系繁殖方法119
七、白菜、甘蓝类十字花科作物制种病虫防治119
第二节 菜?及紫菜?制种(彩图139~143)121
一、生物学特性121
二、品种类型121
三、花芽分化与开花结实习性122
四、制种技术122
第三节 结球甘蓝制种(彩图14~152)123
一、甘蓝品种类型124
二、生物学特性124
三、阶段发育与开花结实习性125
四、甘蓝采种方式125
五、制种技术126
第四节 花椰菜和青花菜制种(彩图153~164)129
一、花椰菜生物学特性129
二、品种类型130
三、阶段发育和开花结实习性130
四、常规制种技术130
五、杂交制种技术133
第五节 芥蓝制种(彩图165~169)134
一、生物学特性134
二、制种技术135
第六节 球茎甘蓝和抱子甘蓝制种(彩图170~173)135
一、球茎甘蓝制种135
二、抱子甘蓝制种136
第七节 芜菁和芜菁甘蓝制种(彩图174)138
一、芜菁制种138
二、芜菁甘蓝制种138
第八章 瓜类作物制种140
第一节 西瓜制种(彩图17~188)140
一、生物学特性140
二、花器构造和开花结果习性141
三、西瓜品种类型141
四、西瓜杂交制种技术142
第二节 黄瓜制种(彩图18~196)144
一、生物学特性144
二、花芽分化及开花授粉习性145
三、杂交制种技术146
第三节 甜瓜制种(彩图197~207)148
一、生物学特性148
二、甜瓜品种分类149
三、杂交制种技术150
第四节 西葫芦制种(彩图208~215)152
一、生物学特性153
二、花器构造和开花结实习性153
三、杂交制种技术154
四、西葫芦杂交制种技术改良155
第五节 南瓜制种(彩图216~226)155
一、生物学特性155
二、品种分类156
二、花器构造和开花结果习性156
三、杂交制种技术156
第六节 冬瓜及节瓜制种(彩图227~231)157
一、生物学特性157
二、花器构造及开花结果习性158
三、制种技术158
第七节 苦瓜制种(彩图232~233)159
一、生物学特性159
二、花器构造及开花结果习性160
三、制种技术160
第八节 瓠瓜制种(彩图23~235)161
一、生物学特性161
二、品种类型162
三、制种技术162
第九节 其它瓜类制种(彩图236~239)163
一、金丝瓜制种163
二、丝瓜制种164
第九章 叶菜类蔬菜制种165
第一节 芹菜制种(彩图240~243)165
一、生物学特性165
二、花器构造和开花结果习性166
三、采种方式166
四、制种技术166
第二节 菠菜制种(彩图244~247)168
一、生物学特性168
二、花器结构及开花授粉习性168
三、采种方式169
四、制种技术169
第三节 莴苣制种(彩图248~264)170
一、生物学特性171
二、花器构造和开花结果习性171
三、采种方式172
四、制种技术172
第四节 芥菜类蔬菜制种(彩图265~276)173
一、类型和品种173
二、叶芥菜制种174
三、根用芥菜制种175
第五节 芜荽制种(彩图277~278)176
一、生物学特性176
二、制种技术176
第六节 茼蒿制种(彩图279~280)177
一、生物学特性177
二、制种技术177
第十章 块根茎类蔬菜制种173
第一节 萝卜制种(彩图281~292)179
一、生物学特性179
二、花器结构及开花授粉习性180
三、采种方式180
四、制种技术180
第二节 胡萝卜制种(彩图293~304)182
一、生物学特性183
二、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183
三、阶段发育特点184
四、胡萝卜采种方式184
五、制种技术184
第三节 马铃薯制种(彩图 30~309)187
一、生物学特性187
二、薯种薯退化原因及防止措施188
三、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188
第四节 牛蒡制种(彩图310~312)190
一、生物学特性190
二、制种技术191
第十一章 豆类制种192
第一节 菜豆制种(彩图313~324)192
一、生物学特性192
二、开花结实习性193
三、制种技术193
第二节 碗豆制种(彩图325~327)194
一、生物学特性194
二、制种技术195
第三节 豇豆制种(彩图328~329)196
一、生物学特性196
二、制种技术196
第四节 大豆制种(彩图330~335)197
一、生物学特性197
二、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198
三、大豆落花落荚原因199
四、常规制种技术199
五、杂交制种技术200
第五节 蚕豆制种(彩图336~339)201
一、生物学特性201
二、花器构造和开花授粉特点202
三、制种技术202
第六节 多花菜豆制种(彩图340)203
一、生物学特性203
二、制种技术204
第七节 绿豆、小豆、瓜儿豆制种(彩图34~344)204
一、绿豆制种204
二、小豆制种205
三、瓜儿豆制种206
第十二章 葱蒜类蔬菜制种208
第一节 大葱制种(彩图345~349)208
一、生物学特性208
二、阶段发育209
三、花器构造和开花授粉习性209
四、制种技术209
第二节 韭菜制种(彩图35~351)210
一、生物学特性210
二、花器构造及开花授粉习性211
三、制种技术211
第三节 大蒜制种(彩图352~356)213
一、生物学特性213
二、蒜种生产技术214
第四节 洋葱制种(彩图357~363)215
一、生物学特性215
二、春化与日照反应215
三、花器构造及开花授粉习性216
四、采种方式216
五、制种技术216
第五节 韭葱制种(彩图364~367)219
一、生物学特性219
二、制种技术219
第十三章 稀特蔬菜制种220
第一节 稀特蔬菜概述220
一、稀特蔬菜的涵义220
二、稀特蔬菜的来源220
第二节 叶菜类稀特蔬菜制种221
一、苦苣制种(彩图368~371)221
二、马齿苋制种(彩图372~375)223
三、香芹制种(彩图376)223
四、落葵制种(彩图377)223
五、番杏制种(彩图378)224
六、山菠菜制种(彩图379)225
七、苋菜制种(彩图380~381)225
八、荠菜制种(彩图382~384)226
第三节 芳香植物制种226
一、薄荷制种(彩图385~387)226
二、紫苏制种(彩图388~389)227
三、罗勒制种(彩图390~392)228
四、茴香制种(彩图393~395)229
五、莳萝制种(彩图396)230
六、孜然制种(彩图397~398)230
七、藿香制种(彩图39~403)231
八、百里香制种(彩404)232
九、香蜂花制种(彩图405)232
十、牛至制种(彩图406~407)233
第四节 葱类稀特蔬菜233
一、沙葱制种(彩图408~411)233
二、楼葱制种(彩图412)234
三、香葱制种(彩图413)235
第五节 花、果菜类稀特蔬菜制种235
一、黄秋葵制种(彩图414~417)235
二、朝鲜蓟制种237
三、酸浆制种(彩图418~421)238
四、龙葵制种(彩图422)239
第四篇 花卉制种243
第十四章 花卉制种概述243
第一节 国内外花卉制种产业发展状况243
一、世界花卉制种产业发展状况243
二、我国花卉制种产业发展状况243
三、我国花卉种质资源对世界园林的贡献244
四、花卉制种的影响因素245
第二节 花卉分类及繁殖方式246
一、花卉的分类及特点246
二、花卉繁殖方式248
三、有性繁殖的授粉方式248
第三节 花卉生长发育特性249
一、花卉生长发育的规律性249
二、春化阶段249
三、光照阶段250
四、花芽分化251
第四节 草本花卉种子特性252
一、种子形态类别252
二、种子成熟采收252
三、种子寿命253
四、花卉种子的休眠254
第五节 花卉育苗的种子处理和营养土配制255
一、种子的播前处理255
二、花卉育苗营养土配制与消毒257
第六节 生长调节剂在花卉制种中的应用259
一、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及使用方法259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注意事项260
第七节 花卉种子加工贮藏260
一、花卉种子的干燥260
二、花卉种子清选260
三、花卉种子贮藏261
第十五章 一年生花卉制种263
第一节 主要一年生花卉制种263
一、万寿菊制种(彩图42~428)263
二、鸡冠花制种(彩图42~435)266
三、矮牵牛制种(彩图436~437)268
四、百日草制种(彩图43~440)269
五、一串红制种(彩图44~444)271
六、波斯菊和留华菊制种(彩图44~448)273
七、麦秆菊和银包菊制种(彩图44~450)274
八、喇叭花类制种(彩图45~456)275
九、香豌豆制种(彩图457)277
十、花烟草制种(彩图45~459)278
十一、猴面花制种(彩图46~462)279
十二、翠菊制种(彩图46~467)280
第二节 常见一年生花卉制种282
一、羽扇豆制种(彩图468)282
二、香雪球和岩生庭荠制种(彩图46~471)283
三、凤仙花制种(彩图47~474)284
四、曼陀罗制种(彩图47~480)285
五、亚麻花制种(彩图48~483)285
六、松叶牡丹制种(彩图48~487)286
七、勋章菊制种(彩图48~491)286
八、凉菊和山卫菊制种(彩图492~493)287
九、黑种草制种(彩图494)288
十、茼麻制种(彩图49~496 )288
十一、白晶菊和黄晶菊制种(彩图497~498)289
十二、古代稀制种(彩图)499289
十三、阿米芹制种(彩图500)290
十四、春黄菊制种(彩图50~502)290
十五、紫茉莉制种(彩图50~504)291
十六、荆芥制种(彩图50~507)292
十七、藿香蓟制种(彩图50~509)293
十八、刺针草制种(彩图51~512)293
十九、琉璃苣制种(彩图51~514)294
二十、旱金莲、金莲花、银莲花制种(彩图51~519)294
二十一、花环菊制种(彩图520~522)296
附件:其它一年生花卉制种简介(彩图523~544)298
第十六章 一、二年生花卉制种300
第一节 主要一、二年生花卉制种300
一、金鱼草制种(彩图545~550)300
二、石竹制种(彩图551~555)302
三、飞燕草制种(彩图55~559)304
四、福禄考制种(彩图560~562)305
五、羽衣甘蓝制种(彩图56~567)307
六、矢车菊制种(彩图56~572 )308
七、金盏菊制种(彩图57~574)309
八、益母草制种(彩图575~577)310
第二节 常见一、二年生花卉制种311
一、矮雪轮和高雪轮制种(彩图578~579)311
二、虞美人制种(彩图580~581)312
三、花菱草制种(彩图58~585)313
四、蛇目菊和金鸡菊制种(彩图58~588)314
五、金光菊制种(彩图589~592)314
六、钓钟柳制种(彩图59~596)315
七、醉蝶花制种(彩图59~598)316
八、轮锋菊制种(彩图59~600)317
九、桂竹香制种(彩图60~605)317
十、彩叶草制种(彩图60~608)318
十一、柳穿鱼制种(彩图60~611)319
十二、婆婆纳制种(彩图61~614)320
十三、卷耳和蜡花制种(彩图61~618)321
十四、飞蓬、小飞蓬制种与控制(彩图61~621)321
附件:其它一、二年生花卉制种简介(彩图622~649)323
第十七章 多年生宿根花卉制种325
第一节 主要多年生宿根花卉制种325
一、天竺葵制种(彩图650~656)325
二、蜀葵制种(彩图657~663)327
三、补血草、勿忘我制种(彩图66~667)329
四、耧斗菜制种(彩图66~671)330
五、毛地黄制种(彩图67~673)331
六、除虫菊制种(彩图67~677)332
七、蓍草制种(彩图67~680)333
八、风铃草制种(彩图681~686)334
九、龙胆制种(彩图68~691)336
十、紫菀制种(彩图69~694)336
十一、松果菊和草原松果菊制种(彩图69~699)337
十二、黄芩制种(彩图7~7)338
十三、柴胡制种(彩图705)339
十四、鸢尾制种(彩图70~708)340
第二节 常见多年生花卉制种342
一、桔梗制种(彩图~2)342
二、长春花制种(彩图71~715)344
三、山梗菜制种(彩图71~719)345
四、水飞蓟、大蓟、小蓟制种(彩图720~722)345
五、荷包牡丹制种(彩图723)347
六、落新妇及珊瑚钟制种(彩图72~725)348
七、一枝黄花制种及控制(彩图72~728)349
八、马兰和马蔺制种(彩图72~730)350
九、马利筋制种(彩图73~732)350
十、银叶菊制种(彩图733)351
十一、石碱花制种(彩图73~736)351
十二、射干制种(彩图737 )352
十三、甘草制种(彩图738~739)353
十四、女娘花制种355
十五、侧金盏花制种(彩图740)355
十六、天人菊制种(彩图741~743)356
十七、唐松草制种(彩图74~745)357
第三节 观赏草类制种357
一、观赏草类含义357
二、观赏草生长发育的环境要求358
三、观赏草繁殖技术358
附表5:常见观赏草类制种技术简介(74~758)359
附表:其它宿根花卉制种技术简介(彩75~794)360
第十八章 温室花卉制种364
第一节 主要温室制种花卉364
一、三色堇制种(彩图79~803)364
二、报春花制种(彩图80~810)366
三、洋桔梗制种(彩图811~814)369
四、瓜叶菊制种(彩图81~816)371
五、紫罗兰制种(彩图81~819)373
六、香石竹制种(彩图82~821)375
第二节 几种不易区分的花卉制种377
一、非洲菊制种(彩图822)377
二、非洲雏菊制种(彩图823)379
三、非洲万寿菊制种(彩图824)379
四、异果菊制种(彩图82~826)380
第三节 常见温室制种花卉381
一、蒲包花制种(彩图82~828)381
二、雏菊制种(彩图82~831)383
三、花毛茛制种(彩图832)386
四、同瓣草制种(彩图833~837)386
第十九章 球根花卉制种389
第一节 主要鳞茎花卉制种389
一、百合花制种(彩图83~839)389
二、郁金香制种(彩图840~842)392
第二节 主要球茎花卉制种394
唐菖蒲制种(彩图843~844)395
第三节 主要块根花卉制种398
一、大丽花制种(彩图84~851)398
二、乌头制种(彩图85~853401
第四节 主要块茎类花卉制种402
仙客来制种(彩图854~857)402
第五篇 牧草及草坪草制种407
第二十章 主要牧草制种407
第一节 牧草制种概述407
一、国内外牧草种子产业发的发展现状407
二、牧草概念及特点408
三、牧草种子休眠及处理409
四、豆科牧草种子的根瘤菌接种411
第二节 多年生豆科牧草制种412
一、苜蓿制种(彩图858)412
二、沙打旺制种(彩图85~860)414
三、红豆草制种(彩图861)414
四、多变小冠花制种(彩图)862415
五、百脉根制种(彩图863)415
第三节 一、二年生豆科牧草制种416
一、箭舌豌豆制种(彩图864)416
二、草木樨制种(彩图86~866)417
三、紫云英制种(彩图86~868)418
四、毛苕子制种(彩图869)418
第四节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制种419
一、无芒雀麦(彩图870~871)419
二、披碱草制种(彩图87~873)420
三、老芒麦制种(彩图874)421
四、扁穗冰草制种(彩图875 )421
五、羊草制种(彩图876)422
第五节 一年生禾本科牧草422
一、燕麦制种(彩图877)422
二、苏丹草制种(彩图878)423
第六节 其它牧草制种424
一、鲁梅克斯(彩图879)424
二、串叶松香草(彩图880~881)425
三、籽粒苋制种(彩图882)426
四、普那菊苣制种(彩图883)426
第二十一章 草坪草制种428
第一节 国内外草坪种子产业现状与发展428
一、国外草坪种子生产现状428
二、我国草坪种子生产的现状428
三、我国草坪种子生产的优势和发展方向429
四、草坪草制种基地选择429
第二节 草坪草概述430
一、草坪草概念及特征430
二、草坪草分类432
第三节 草坪草生长发育432
一、种子萌发出苗432
二、茎、叶的发育及分枝类型433
三、根系发育434
四、花器构造及开花结实习性434
第四节 常见冷季型草坪草生物学特性435
一、羊茅属(Festuca L.)(彩~图884)435
二、早熟禾属(Poa L.)(彩图885)436
三、黑麦草属(Lolium L.)(彩图886)437
四、翦股颖属(Agrostis L.)(彩图887)438
五、苔草属(Carex L.)(彩图888~889)439
第五节 常见冷季型草坪草制种技术440
一、土地准备440
二、播种440
三、田间管理440
四、收获留种442
第六节 其它草坪地被植物制种技术442
一、三叶草制种(彩图890~893)442
二、紫花地丁制种(彩图894)444
三、二月兰制种(彩图895)444
附录1:粮食及经济作物名称对照表446
附录2:蔬菜、瓜类名称对照表448
附录3:花卉和药用植物名称对照表454
附录4:牧草、草坪草及其他地被植物名称对照表460
附录5:生长调节剂用途表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