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的宗教传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社会的宗教传统](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1277391.jpg)
- 吾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978754263011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宗教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的宗教传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宗教理论与历史一般1
理解信仰问题的主要视角2
一、基于宗教哲学的视角:信仰与理性的区别2
二、基于人类学或社会学的视角:广义的信仰概念5
三、基于高端宗教信仰的视角:狭义的信仰概念7
四、基于亚伯拉罕宗教系统的视角:一神的信仰概念10
五、基于宗教多元论的视角:多元的信仰概念11
六、基于发展的视角:信仰朝低端回归的倾向14
影响信仰性质及其分层的若干基本要素17
一、拯救或解脱目标与道路18
二、从低端信仰出发的思考:功利、神秘、形式诸因素在信仰中的地位21
三、从高端信仰出发的思考:集体、经典、伦理诸因素在信仰中的地位25
四、一神信仰问题30
考量人类精神运动走向的几个宗教视角33
一、“轴心时期”人类的精神运动及其分野33
二、基于宗教的视角:哲学精神路向中精英与大众的疏离38
三、基于宗教特别是犹太宗教的视角:哲学与其他宗教精神路向中无神论与多神论、理性与巫术的结伴而行42
四、基于犹太宗教即宗教革命的视角:其他文明系统中早期信仰的连续性46
第二篇 中国宗教的起源51
中国神灵观念的远古源头——从出土遗存看原始中国人的神灵观念52
一、早期灵魂观念的形成52
二、图腾:从动物崇拜到灵物崇拜54
三、由大而小的祖先崇拜56
四、以太阳为主的天体或天神崇拜58
五、早期与中期的祭祀60
六、晚期或即与青铜时代接壤的祭祀63
中国巫术观念的远古源头——从出土遗存看原始中国人的巫术观念66
一、石和玉的巫术意义66
二、其他葬式的巫术意义68
三、自发的巫术与职业的巫师70
四、巫师专用的“法器”73
五、动物之于巫术控制的意义75
六、占卜活动77
第三篇 中国宗教的成型81
从三代到两汉:中国信仰观念的成型82
一、从“绝地天通”的故事说起82
二、民间信仰85
三、国家宗教88
“命”中注定的中国宗教92
一、从虞夏到商周的占“命”方式92
二、周代的“命”观念与思想的变化95
三、春秋战国时期“命”观念与思想的发展98
四、战国至两汉占“命”的数术化100
五、汉代“命”观念的神秘化103
中国信仰观念成型时期的知识与思想界107
一、战国中期以前的知识与思想界:由迷信而理性107
二、战国中期以后的知识与思想界:由理性而迷信113
三、上述现象背后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120
第四篇 道教、佛教、儒教及民间宗教123
从道佛二教与民间宗教的关系看中国社会的底层信仰——以现有研究为基础的考察124
一、道教与民间宗教124
二、佛教与民间宗教126
三、从道教、佛教与民间宗教的关系看其与原始宗教的关系129
四、包括道教、佛教在内的民间信仰的合理与积极的成分132
也论儒教的历史与形态136
一、引言:考察儒教问题的视角136
二、儒教形成的时间概念137
三、儒教的主要信仰观念140
四、儒教与儒学的两个问题142
五、儒教在宋代以后的新气象:基于宗族共同体的伦理化146
六、儒教伦理的戒律化150
七、儒教伦理的普世性153
道教、儒教与佛教异同之粗析158
一、道教与儒教的异同158
二、道教与佛教的异同162
三、儒教与佛教的异同166
第五篇 中国宗教之基本类型与本质特征171
思考中国宗教本质问题的若干视角172
一、以卡尔·雅斯贝斯为代表的研究:从历史哲学的视角看精神运动的轴心或定型意义172
二、以麦克斯·缪勒、汉斯·昆、秦家懿等为代表的研究:从比较宗教学或宗教类型的视角看中国宗教176
三、以马克斯·韦伯、杨庆堃等为代表的研究:从宗教社会学或宗教性格的视角看中国宗教180
四、以张光直为代表的研究:从人类学或宗教发展的视角看中国宗教184
中国宗教:未曾经历革命及其归宿188
一、宗教:自然历史进程的与革命的188
二、中国未曾发生宗教革命190
三、中国亦未曾接受宗教革命193
四、道教从一开始就是自然宗教的195
五、佛教最终也回归为自然宗教的197
中国宗教:巫术与伦理或理性的对立和共存200
一、引子200
二、巫术的传承201
三、理性和伦理的产生204
四、理性、伦理与巫术的紧张207
五、巫术与理性、伦理的共存212
古代中国宗教的基本精神219
一、中国宗教的基本传统219
二、道教、佛教与儒教中的原始宗教品格223
三、道教与佛教的伦理精神227
四、儒教的伦理精神233
第六篇 中国宗教与巫术的关系239
巫术与中国宗教精神240
一、巫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41
二、中国宗教巫术化之可能244
三、巫术与国家生活247
四、巫术与社会生活250
五、巫术与其他宗教关系之考察、地位之比较253
中国宗教与巫术孑遗——韦伯论中国宗教与巫术的“亲和”关系258
一、中国宗教信仰中的原始巫术孑遗258
二、道教与巫术的关系261
三、儒教与巫术的关系264
四、佛教与巫术的关系267
五、一点感想269
中国宗教的功利主义特征272
一、世俗的功利主义与宗教的功利主义272
二、国家宗教的功利特征273
三、巫术的功利特征275
四、道教的功利特征278
五、佛教的功利特征280
六、民间信仰的功利特征283
第七篇 中国宗教与伦理的关系287
中国宗教伦理薄弱之主要原因288
一、中国宗教不曾经过伦理革命289
二、世俗社会承担伦理问题291
三、佛教与伦理的疏离293
四、道教与伦理的疏离296
论中国宗教集体精神的缺失——结合涂尔干宗教社会学理论所作的考察300
一、涂尔干关于宗教集体的基本论述300
二、中国宗教在集体精神方面的基本问题302
三、延伸问题之一:宗教集体与宗教伦理的关系305
四、延伸问题之二:宗教集体与宗教理想的关系308
试论佛教伦理的种种困境312
一、原始佛教本身的心理学与认识论特征312
二、原始佛教本身以涅槃和解脱作为最高指归314
三、佛教戒律固有的问题315
四、佛教僧团的生活方式与修行方式316
五、佛教的哲学或智慧化趋势317
六、大乘佛教关于“空”的学说318
七、崇拜倾向319
八、巫术倾向320
九、因满足经验诉求而对本质的忽略321
十、中国佛教的功利性倾向322
十一、中国佛教的形式化倾向324
十二、中国佛教的净土趋势所导致的佛法衰微325
普遍伦理如何可能——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的经验及其启示327
一、关于普遍伦理的基本问题327
二、犹太民族:宗教伦理330
三、中华民族:宗族伦理333
四、伦理与法律的统一:伦理实现的保障336
论惩戒观念对于普遍伦理的意义——从古代诸主要宗教与文明的角度考察340
一、印度宗教和伊朗宗教中的惩戒观念340
二、犹太宗教和基督宗教中的惩戒观念343
三、中国宗族或儒教伦理中的惩戒观念346
四、中国道教与佛教伦理中的惩戒观念349
五、启示352
第八篇 作为参照的亚伯拉罕宗教系统357
论普遍必然的宗教与宗教革命358
一、前宗教革命阶段普遍必然的信仰形态358
二、约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伯来人的信仰:未能逾越普遍必然性360
三、宗教革命及其条件363
四、宗教革命的结果366
一神宗教何以可能370
一、一神思想不等于一神宗教371
二、一神教产生之客观或必要条件:“民族共同体的苦难”373
三、一神教产生之主观或充分条件:“先知们的战斗精神”376
四、一神教产生之补充条件:对相邻民族有关资料的利用380
再论一神宗教的起源383
一、一神宗教不可能在原有的普遍必然的生存与信仰形态中产生383
二、一神宗教当然也不可能借助纯粹的思维与思想形式而产生386
三、犹太民族同样不具有一神宗教的先天气质389
四、一神宗教的出现纯粹基于特殊和偶然391
伊甸园:一个只关犹太民族而非人类整体的故事——以《创世记》伊甸园故事为线索解读犹太民族的早期历史396
一、赐予397
二、立约398
三、背叛400
四、放逐与苦难402
余论404
后记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