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格障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格障碍](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1264775.jpg)
- 王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261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人格障碍-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格障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念框架1
第一节 有关人格的描述1
一、气质2
二、性格2
三、人格2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概念和定义3
一、历史发展3
二、相关理论概念3
三、临床概念4
四、美国DSM的看法5
五、正常变异的极端5
六、特定维度的极端6
七、适应失败6
第三节 人格障碍理论7
一、精神分析为基础的理论7
二、行为为基础的理论7
三、认知为基础的理论7
四、神经生物学为基础的理论9
第二章 分类与共病10
第一节 分类概述10
一、诊断标签10
二、诊断标准的数目、特性和形式13
三、诊断阈值14
四、轴Ⅰ和轴Ⅱ诊断14
五、性别与文化的差异15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共病16
一、怪异性人格障碍(A簇)17
二、野蛮性人格障碍(B簇)19
三、依附性人格障碍(C簇)24
四、结论28
第三章 流行病学29
第一节 概述29
一、控制性研究30
二、调查研究31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患病率32
一、A簇人格障碍32
二、B簇人格障碍33
三、C簇人格障碍35
第三节 临床和人口统计学相关因素36
一、临床相关因素36
二、人口统计学相关因素38
第四节 结论40
第四章 生物学基础41
第一节 生物学基础41
一、神经递质功能41
二、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结构相关性46
三、药理学治疗研究48
第二节 遗传学基础49
一、难以确定的显型50
二、研究现状50
三、遗传学方法52
四、性别差异54
五、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56
六、环境对人格功能的影响57
七、识别环境对人格特征变化的影响57
八、结论58
第五章 人生发展基础59
第一节 人格发展的年龄特征59
一、婴儿期60
二、幼儿期60
三、儿童期61
四、少年期61
五、青年期62
六、中年期62
七、老年期63
第二节 依附理论63
一、孩童时期的依附63
二、成人关系中的依附65
三、依附中的个体差异66
四、依附的类型66
五、依附与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68
第六章 社会学基础72
第一节 家庭功能紊乱75
一、父母患精神疾病75
二、家庭破裂76
三、教养方式不良77
第二节 创伤经历78
一、童年性虐待78
二、童年身体虐待和辱骂81
第三节 社会压力81
一、个人的价值观81
二、经历的寻求82
三、自由82
四、爱83
第四节 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84
第五节 对科研及临床工作的启示85
一、对科研工作的启示85
二、对临床工作的启示86
第七章 评估与测量87
第一节 一般测评的运用87
一、问卷的选择88
二、问卷使用的介绍88
三、问卷结果讨论89
第二节 核心测评的运用91
一、症状测评91
二、人际关系测评91
三、人格测评94
第三节 治疗过程测评109
一、过程测评在个体心理治疗中的运用109
二、过程测评在集体心理治疗中的运用109
第四节 临床测评技术的发展及展望111
第八章 支持疗法113
第一节 理论与原则113
一、基础理论113
二、基本原则114
第二节 策略和技术115
一、明确目标115
二、交流115
三、解释116
四、回应116
五、鼓励116
六、建议116
七、合理化116
八、建模117
九、指导和技能训练117
十、发展替代方法和解决问题117
第三节 处理问题117
第四节 实证评价118
第九章 精神分析疗法119
第一节 经验评估120
一、治疗时间及成果124
二、治疗费用的问题126
三、来自经验数据的全面评估126
第二节 技术策略和问题处理127
第三节 评价129
第四节 结果和局限129
第十章 辨证行为疗法131
第一节 治疗的基本原理131
一、治疗中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131
二、辨证行为疗法:总论134
第二节 经验证据136
第三节 辨证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137
一、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生物-社会理论137
二、辨证行为疗法的核心治疗原则138
第四节 有关患者和治疗的假设140
第五节 治疗的步骤和目标140
一、预处理141
二、第1阶段141
三、个别心理治疗142
四、技能训练144
第六节 辨证行为疗法的策略149
一、总观149
二、核心策略:接受和问题解决150
三、风格性的策略159
四、事件管理策略160
第七节 辨证行为疗法中的治疗关系161
一、理论基础161
二、治疗目标162
三、治疗模式162
四、治疗策略162
五、治疗师特征163
第八节 评估的含义163
第九节 启示和禁忌证164
一、预期结果164
二、局限性166
第十一章 集体疗法167
第一节 在人格障碍中的应用167
第二节 集体的设计169
第三节 治疗前准备和早期构造169
第四节 集体内聚力170
第五节 集体规范171
第六节 有关疗效的证据172
一、用于边缘型人格障碍172
二、用于回避型人格障碍175
三、用于混合性障碍176
第十二章 药物治疗178
第一节 边缘型人格障碍179
一、锂盐179
二、抗惊厥药物180
三、纳曲酮182
四、神经阻滞剂182
五、抗抑郁药184
六、ω-3脂肪酸189
第二节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190
第三节 分裂型人格障碍190
第四节 回避型人格障碍191
第五节 相关治疗策略192
一、边缘型人格障碍194
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197
三、分裂型人格障碍197
四、回避型人格障碍198
第六节 讨论198
第十三章 住院治疗200
第一节 部分住院治疗200
一、日间医院200
二、日间照料和支持性治疗201
三、日间治疗203
第二节 边缘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住院治疗原则205
一、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住院治疗205
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住院治疗206
第三节 人格障碍的药物治疗207
一、认知-知觉维度207
二、冲动-攻击维度208
三、情感不稳维度208
四、焦虑-抑郁维度208
第四节 部分住院相关问题209
一、概念问题209
二、工作人员问题210
三、小组治疗中的问题210
四、人格障碍理想的治疗策略211
第十四章 法律问题215
第一节 法医精神病学家的基本任务216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描述方法217
第三节 人格障碍的患病率218
第四节 人格障碍对认知功能和意志行为的影响219
第五节 人格障碍的法律能力评定220
一、刑事责任能力220
二、受审能力和作证能力223
三、其他法定能力225
第六节 人格障碍的犯罪和暴力行为的处理226
第七节 人格障碍与精神损伤227
第八节 权益保护与伦理学问题229
一、非自愿住院和治疗知情同意的能力229
二、伦理学问题230
第十五章 治疗总结232
第一节 对改变框架的理解232
一、问题解析232
二、改变过程233
三、面对问题234
四、进入治疗过程234
五、联合和总结235
第二节 一般治疗策略236
一、建立和保持协作关系236
二、其他注意事项237
参考文献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