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新闻图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新闻图史
  • 丁淦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 ISBN:780652048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160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新闻事业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新闻图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迹象1

第一节 先秦的记史1

第二节 秦汉南北朝的官方传播2

第三节 朝廷官报的兴衰:由唐至清2

第四节 时隐时现的小报5

第二章 外国人来华办报6

第一节 从南洋到广州6

①传教士的尝试6

②洋人社会的外文报刊9

第二节 深入中国10

①领先发展的香港报业10

②后来居上的上海报业12

③外报的扩散与衍变14

第三章 民族报业的开始16

第一节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16

第二节 洪仁玕:资政的设想17

第三节 王韬:借日报立言18

第四节 艰难的尝试19

第四章 文人论政的潮流(上)——维新报刊:以笔为旗22

第一节 康梁的理想与奋斗22

①维新领袖康有为22

②引领报刊风云的梁启超24

第二节 变法与革命中的维新报刊29

①各具特色的舆论阵地29

②戊戌政变后的努力34

第三节 光绪帝的认识与尝试35

第五章 文人论政的潮流(下)——革命报刊:以笔为枪38

第一节 从《中国日报》到“苏报案”38

①海外的舆论表现38

②内地的宣传力量41

第二节 《民报》和一场著名的论战44

第三节 报刊宣传的三大中心45

①上海有个“竖三民”46

②武汉及其《大江报》47

③港穗地区的报刊48

第四节 清廷的管理与控制49

①对报刊报人的迫害49

②目的未能实现的官报50

③相关法规的制定51

第六章 新闻时代的到来53

第一节 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与扭曲53

①体制的确立53

②关于《暂行报律》的风波54

③袁世凯重压下的新闻界55

第二节 政论的喧嚣与喑哑57

第三节 堕落与发展的共存59

第四节 划时代的远生通讯60

第五节 一代名记者62

第七章 新闻事业的黄金时代64

第一节 新文化与启蒙报刊64

①《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64

②新的报刊宣传阵线70

③新旧思潮的激战73

第二节 无产者的声音76

第三节 兴旺的私营报业79

第四节 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80

①倡导自由讨论和新文风80

②四大副刊81

③新闻业务的再改进82

④无线电广播和通讯社83

第五节 新闻有学84

①新闻学研究与著作84

②新闻教育85

第八章 两种新闻体制的成长(上)——共产党政权的宣传系统87

第一节 党报系统的建立87

①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机关报的创办87

②青年团报刊的发展91

③工人报刊的新推进92

第二节 国共合作时的报刊94

①统一战线性质的报刊94

②群众运动发展中的报刊95

③五卅运动中新闻战线的斗争98

第三节 共产党新闻思想的雏形99

第九章 两种新闻体制的成长(下)——内战时期的不同发展101

第一节 国民党的新闻统制101

①国民党的新闻统制思想101

②国民党的新闻统制政策102

③国民党的党营新闻事业网104

第二节 共产党的报刊活动106

①“地下”报刊的斗争106

②人民政权下的新闻事业109

第三节 左翼新闻文化活动116

①从左翼刊物到“记联”的成立116

②鲁迅先生的报刊活动118

第十章 在抗日救亡高潮中121

第一节 救亡报刊的呼喊121

第二节 《申报》的改革与史量才被害123

第三节 大众知音邹韬奋126

①“六刊一报”126

②“韬奋精神”129

③轰动一时的“新生事件”130

第四节 中外记者的报告131

①范长江的西北通讯131

②斯诺《西行漫记》132

第十一章 国难中的遭遇和姿态(上)——不同地区的重重抗争134

第一节 国统区的抗日宣传中心134

①1937年的上海新闻界134

②1938年的武汉新闻界135

③相持阶段的重庆、桂林、香港新闻界137

第二节 《新华日报》:在斗争中出版140

第三节 沦陷区的新闻事业141

①侵略者的奴化宣传141

②“孤岛”上的报刊145

第十二章 国难中的遭遇和姿态(下)——共产党:论持久战148

第一节 延安:革命新闻事业的中心148

①抗战初期的延安报刊148

②《解放日报》的创办151

③新华社的发展152

④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开播153

第二节 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154

①华北抗日根据地154

②华中抗日根据地155

③华南等抗日根据地156

第三节 《解放日报》和整风运动中的新闻改革157

①《解放日报》的改版157

②无产阶级党报理论和新闻理论的大发展158

第四节 抗日根据地来了客人159

①采访根据地的外国记者群159

②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161

第十三章 文人论政的终结(上)——国民党新闻事业的最后表现162

第一节 争夺来的新闻阵地162

第二节 新闻界争取自由的斗争163

第三节 不同报刊的舆论166

第四节 新闻统制的强化以及遭致的反抗168

第五节 “第三条道路”上的报人170

第六节 步步败退的结局171

第十四章 文人论政的终结(下)——共产党新闻体制的日益成熟173

第一节 国统区的报刊斗争173

第二节 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175

①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收缩175

②新华社作用的加强177

③军事宣传报道的发展180

第三节 反“客里空”运动181

第四节 共产党新闻事业的节节胜利183

第十五章 新中国,新的新闻事业186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186

①公营新闻事业网的建成186

②私营新闻机构的消失188

③新闻法制建设的尝试190

④新闻教育事业的重塑190

第二节 在探索中前进的新闻事业191

①可继承的传统191

②请来的苏联经验193

③业务上的努力193

④宣传报道上的成就193

第三节 短暂的新闻改革195

第十六章 共同经历的政治运动199

第一节 大批判的序幕199

第二节 整风与“鸣放”200

第三节 从放“卫星”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202

第四节 一场大劫难的前前后后204

第五节 挫折道路上的点滴成绩210

第十七章 传媒:在改革中发展212

第一节 反思和对真理标准的探求212

第二节 新的机遇与发展214

①各种媒体的全面发展214

②新闻学教育与研究216

③报道的热情与改进218

④传统与原则的确认220

第三节 更新的观念与发展223

①舆论引导与监督223

②管理改革的尝试224

③周末版和都市报的兴起225

④新闻法制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226

第十八章 集团的力量与网络的魅力229

第一节 报业集团的组建229

①报业集团的试点229

②试点的扩大230

③报业集团成员的大量增加232

第二节 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235

①传统媒体与网络“联姻”235

②商业网站争做网络新闻237

③专业新闻网站的出现239

第十九章 在同一国土的不同制度下241

第一节 “一国两制”下的港澳传媒241

①香港:商业天下与政治色彩241

②澳门:小规模的新闻业244

第二节 台湾:“戡乱”与解禁245

①光复前后的报业245

②解禁前后的报业247

③其他新闻事业249

第二十章 少数民族的新闻传播事业252

第一节 文字报刊创始时期252

第二节 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时期253

①初步发展阶段253

②深入发展阶段257

③特殊发展阶段264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繁荣时期265

①民族报刊体系265

②20世纪90年代的新闻报道特点271

③特色鲜明的新闻传播体系272

后记2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