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时空隐喻的内省研究与实验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丰著 著
- 出版社: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60127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认知科学-语言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时空隐喻的内省研究与实验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综述1
第二章 语言的内省研究10
2.1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10
2.2 语言分析法12
2.3 语言研究的内省方法13
2.3.1 认知心理学对内省法的质疑16
2.3.2 语言的认知研究对内省法的挑战22
第三章 原型和范畴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建构32
3.1 原型理论和范畴32
3.1.1 焦点颜色35
3.1.2 原型形状42
3.1.3 有机体和物体的原型43
3.1.4 好/不好的例子和范畴边界46
3.1.5 范畴的内部关系:原型、特征、家族相似性和格式塔51
3.1.6 家族相似性原则52
3.1.7 特征和维度57
3.1.8 范畴的内部结构和格式塔58
3.1.9 范畴、原型、特征和格式塔的认知地位63
第四章 概念隐喻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建构67
4.1 心理意象67
4.2 对隐喻意义语境敏感性的判断69
4.3 身体化的直觉和隐喻推断71
4.4 实验方法并非灵丹妙药73
4.5 身体活动和隐喻解释74
4.6 隐喻和转喻(CTMM)的认知理论77
4.7 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78
4.8 行为主义和反应时间研究82
4.9 手势语研究84
4.10 快速眼动追踪实验85
4.11 事件相关电位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86
4.12 研究前景87
第五章 语言心理表征的实验研究范式89
5.1 词汇识别和命名时间测量90
5.2 记忆测量93
5.3 项目再认测量97
5.4 阅读时间99
5.5 自述测量:列举特征,选择特征103
5.6 理解对后续任务的影响106
5.7 小结110
第六章 语言和空间的实验研究范式111
6.1 可接受性等级评定113
6.1.1 关键的设计问题116
6.1.2 优点和缺点117
6.2 快速确认119
6.2.1 关键的设计问题122
6.2.2 优点和缺点123
6.3 物品摆放任务124
6.3.1 关键的设计问题126
6.3.2 优点和缺点128
6.4 分析空间的任务129
6.4.1 关键性的设计问题130
6.4.2 优点和缺点131
6.5 产出任务132
6.5.1 关键性的设计问题133
6.5.2 优点和缺点134
6.6 综合实验方法134
第七章 时空隐喻——理论建构与研究范式136
7.1 时钟隐喻与时间隐喻136
7.2 时间隐喻的维度140
7.3 认知语法对时间维度的阐释147
7.4 时间隐喻的心理现实性的理论建构150
7.4.1 理论建构150
7.4.2 实验研究范式152
7.5 Boroditsky对隐喻结构理论的验证158
7.5.1 我—动与时间—动隐喻159
7.5.2 实验2164
7.5.3 实验3171
7.5.4 对实验结论的讨论178
第八章 时空概念隐喻体系的多角度研究183
8.1 Gentner的实验183
8.1.1 隐喻体系的跨域转移184
8.1.2 Gentner的结论193
8.2 我—参照点和时间—参照点的心理现实性194
8.2.1 实验1200
8.2.2 实验2202
8.3 Matlock等人对虚构运动的实验研究207
8.3.1 实验1:虚构运动和时间210
8.3.2 实验2:虚拟运动的量值212
8.3.3 实验3:虚拟运动方向213
8.3.4 Matlock等人的结论215
第九章 语言相对论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式218
9.1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218
9.2 研究范式223
9.2.1 来自认知心理学的证据223
9.2.2 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238
第十章 时间隐喻实验研究对语言相对论的视角243
10.1 Boroditsky的实验研究243
10.1.1 实验1245
10.1.2 实验2250
10.1.3 实验3254
10.1.4 Boroditsky的结论257
10.1.5 对Boroditsky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质疑257
10.2 January和Kako对Borditsky研究结论的证伪实验259
10.2.1 复制实验1(Replication attempts:RA 1~6)260
10.2.2 原创实验与复制实验1~4:程序和结果的对比261
10.2.3 第五个和第六个复制实验264
10.2.4 在阐释上有争议的问题265
第十一章 语言和空间推理实验研究对语言相对论的视角267
11.1 空间范畴的跨语言变化267
11.2 实验研究范式273
11.3 Peggy Li和Lila Gleitman的实验研究276
11.3.1 实验1:语言类型分类——人和树测试(Man and Tree Test)277
11.3.2 实验2:空间推理:站成一排的动物280
11.3.3 对非语言和前语言群体的旋转实验287
11.4 对实验结果的讨论290
11.4.1 对歧义的阐释291
11.4.2 文化共享的语言模式292
11.4.3 受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294
11.4.4 地理,凝聚力和向心—离心差异295
第十二章 结论299
12.1 语言观和语言研究范式299
12.2 对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的思考304
12.3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305
12.4 最后的思考309
附录311
参考文献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