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脑血管急症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柏培,荆国杰,刘庆荣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94931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43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562页
- 主题词:心脏血管疾病:急性病-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脑血管急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第一节 心脑血管急症的概念和研究进展1
心脑血管急症研究的简要回顾1
心脑血管急症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2
心脑血管急症的现代概念2
心脑血管急症的研究进展3
第二节 心脑血管急症危险因素15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16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17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8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20
其他危险因素21
第三节 心脑血管解剖生理特点与病理学进展22
循环系统的解剖及生理特点22
脑动脉系统的解剖及生理特点26
心脑血管急症病理生理研究进展27
第四节 心脑血管急症整体评估与转归41
自然史与疾病转归预后42
循证医学对心脑血管急症评估的影响44
心脑血管急症整体评估46
预后转归研究53
第五节 心脑血管急症预测、防治策略与信息化建设57
心脑血管急症现状与变化趋势57
心脑血管急症预测预报研究59
心脑血管急症防治策略与措施研究62
信息化在心脑血管急症防治中的作用63
心脑血管急症医疗卫生信息管理模式67
第2章 常见心脑血管急症71
第一节 高血压急症71
概述71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学机制73
常见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74
预后77
高血压及其急症的预测研究77
高血压及其急症的防治策略与措施79
第二节 冠心病急症84
概述84
冠心病的病理学机制88
冠心病及其急症的诊疗与预后评估89
冠心病的预后100
常见冠心病急症的预测研究100
常见冠心病及其急症的防治策略与措施104
第三节 脑卒中急症108
概述108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109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断113
预后114
脑卒中的预测研究*114+++第四节 心力衰竭急症120
概述120
心力衰竭的病理学机制123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断124
预后127
心力衰竭的预测研究127
心力衰竭的防治策略与措施127
第五节 心律失常急症129
概述129
心律失常的病理学机制132
常见心律失常急症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断133
预后134
常见心律失常急症的预测研究135
常见心律失常急症的防治措施135
第六节 休克138
概述138
休克的病理学机制141
休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与诊断143
预后145
休克的预测研究146
休克的防治策略147
第七节 昏厥149
概述149
晕厥的病理学机制151
昏厥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断151
预后153
昏厥的预测研究153
昏厥的防治策略与措施153
第八节 病毒性心肌炎急症154
概述154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学机制156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断157
预后159
病毒性心肌炎急症的预测研究160
病毒性心肌炎的防治策略与措施160
第九节 心肌病急症163
概述163
心肌病的病理学机制165
常见心肌病急症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断166
预后168
常见心肌病急症的预测研究168
常见心肌病急症的防治策略与措施169
第十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急症170
概述170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学机制171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断172
预后173
感染性心内膜炎急症的预测研究174
感染性心内膜炎急症的防治策略与措施174
第十一节 心脏肿瘤急症175
概述175
心脏肿瘤的病理学机制176
心脏肿瘤预测研究176
心脏肿瘤急症预测研究178
心脏肿瘤的相关病症分析179
常见心脏肿瘤的诊疗与预后评估179
第十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急症183
概述183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学机制190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断191
先天性心脏病急症预测研究213
先天性心脏病急症的防治策略与措施215
第十三节 主动脉夹层急症220
概述22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理学机制222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断222
预后223
主动脉夹层急症的预测研究224
主动脉夹层急症的防治策略225
第十四节 心搏骤停227
概述227
心搏骤停的病理学机制229
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断230
预后230
心搏骤停的预测研究230
心搏骤停的防治策略与措施232
第3章 心脑血管急症外科研究240
第一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症240
急诊CABG的适应证241
紧急CABG的手术危险因素和禁忌证242
急诊CABG的手术方法242
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外科治疗245
第二节 心脏瓣膜急症248
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引起的瓣膜急症248
二尖瓣狭窄并发急性肺水肿或大量咯血249
感染性心内膜炎性瓣膜急症249
冠心病心肌梗死后的瓣膜急症250
瓣膜病变伴慢性心力衰竭并突然急性发作25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50
创伤性心脏瓣膜急症251
急性人工瓣膜失功能252
第三节 急性化脓性心包炎253
概念253
病因与感染途径253
病理生理253
临床表现254
辅助检查254
治疗254
第四节 闭合性心脏损伤256
定义、分类与流行病学256
危险因素与损伤机制256
病理生理256
临床表现257
诊断与鉴别诊断257
治疗258
第五节 心脏穿透伤258
定义、分类与流行病学258
危险因素与损伤机制258
病理生理259
临床表现259
诊断与鉴别诊断259
治疗260
预后261
第六节 胸主动脉破裂伤261
定义、分类与流行病学261
危险因素与损伤机制262
病理生理262
临床表现262
诊断与鉴别诊断263
治疗263
预后264
第七节 胸主动脉夹层分离264
定义、分类与流行病学264
危险因素与病因264
病理生理265
临床表现265
诊断与鉴别诊断266
治疗267
预后267
第八节 肺动脉栓塞268
定义、分类与流行病学268
危险因素、病因与预防268
病理生理268
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268
治疗269
第九节 脑血管病外科治疗新进展269
脑血管病外科治疗现状与进展270
脑血管病基因治疗现状及对策277
脑血管病脑组织及干细胞移植的现状和前景285
卒中单元的建立和作用288
第4章 心脑血管急症心理学研究292
第一节 心脑血管急症心理学基础292
心理生理医学简要回顾292
心理学基本概念293
第二节 心身医学与心脑血管急症301
心身疾病发病机制302
常见的心身疾病303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303
情绪应激与心脑血管急症304
第三节 常见心脑血管急症的心理学研究305
高血压的心理学研究305
冠心病心理学研究308
第四节 常见心脑血管急症的紧急处理311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急救311
休克的急救312
心脏性猝死的急救313
高血压危象的急救314
心绞痛发作时的急救314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315
脑卒中的急救316
第5章 心脑血管急症的中医药研究318
第一节 冠心病318
心绞痛318
急性心肌梗死322
第二节 脑血管病323
第三节 食疗及药膳327
食物能防治疾病之源328
“食药同源”之说330
“药食同源”并非“药食无别”330
食疗膳食的类型332
为什么要因人选用药膳333
食疗养生有哪些原则333
调节饮食的原则335
调节饮食的方法336
介绍几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病药膳341
第6章 心脑血管急症与重症监护343
第一节 ICU的设置、监护原则与规范化管理343
危重病医学343
ICU的病房设置与人员配备344
危重患者的监护原则344
ICU规范化管理与工作秩序346
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347
无创血压监测347
有创血压监测348
中心静脉压监测349
肺动脉压监测351
心排血量监测353
周围循环监测354
循环功能的判断354
第三节 呼吸功能与血气监测357
肺功能监测357
呼吸运动监测360
呼吸功能监测临床应用363
血液气体监测366
第四节 中枢神经功能监测370
颅内压监测370
脑电监测372
脑血流监测373
脑氧供需平衡的监测374
第五节 机械通气374
机械通气的指征374
呼吸机的分类375
呼吸机的主要组成部分376
机械通气的各项参数及其功能376
进行机械通气的步骤379
撤离呼吸机379
机械通气的副作用380
第六节 心脏围手术期重症加强监护381
心脏外科手术前监护381
体外循环及术中监护382
心脏直视手术后监护384
第七节 ICU护理技术390
氧疗过程中的护理390
气管内插管的护理391
气管切开术的护理392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393
第7章 心脑血管急症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398
第一节 人体内环境与心脑血管急症398
人体正常水、电解质代谢与分布398
人体内环境的调节399
心脑血管急症与内环境的变化400
第二节 常见水、电解质代谢失调401
容量失调401
浓度失调402
成分失调403
第三节 血液酸碱平衡失调405
血液酸碱分析的参数及临床意义405
酸碱平衡失调的分类、临床特点与诊断406
常见酸碱平衡失调的治疗要点409
第四节 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411
第8章 心脑血管急症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412
第一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原理412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历程412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溶质清除原理413
CBP水分清除原理414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及选择414
第二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414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414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415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415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415
缓慢性连续性超滤415
连续性高流量透析416
高容量血液滤过416
连续性血浆吸附滤过416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特点416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血管通路和抗凝技术416
第三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心脑血管急症中的临床应用419
顽固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19
心肺旁路术后421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液体管理422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并发症423
第9章 人工心脏起搏、心脏电复律、冠心病介入诊疗425
第一节 人工心脏起搏425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425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426
第二节 心脏电复律429
适应证429
禁忌证430
操作方法430
并发症及处理430
植入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430
心脏电复律评价432
第三节 冠心病的介入诊疗技术432
冠状动脉内心电图432
冠状动脉造影433
冠状动脉内超声波检查435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超声检查438
心肌造影超声心电图440
经皮冠状动脉内镜441
经皮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42
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ICA)与支架置入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应用443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置入术444
冠状动脉内膜旋切术与冠状动脉内旋磨术445
激光血管成形术的临床应用448
超声血管成形术450
射频热球囊血管成形术450
超声溶栓452
冠状动脉的局部药物导入和基因治疗453
第10章 脑卒中的CT诊断455
第一节 脑出血455
病理455
临床表现456
CT表现456
诊断与鉴别诊断457
第二节 脑梗死457
脑血管阻塞性脑梗死458
血流动力性脑梗死460
第三节 脑卒中影像学进展462
第11章 心脑血管急症的药物治疗464
第一节 调血脂药物464
药物分类464
合理应用464
常用药物与评价465
第二节 正性肌力药物478
药物分类478
合理应用和药物评价478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481
药物分类481
合理应用481
常用药物与评价484
第四节 β受体阻滞药484
药物分类484
合理应用与药物评价485
第五节 钙拮抗药487
药物分类487
常用药物与合理应用487
钙拮抗药的评价489
第六节 血管扩张药490
药物分类490
合理应用490
常用药物与评价491
第七节 抗凝血药493
药物分类493
合理应用493
抗凝血药评价494
第八节 抗血小板药497
药物分类497
合理应用497
抗血小板药评价498
特殊应用499
第九节 降纤维蛋白原药物502
药物分类502
合理应用502
第12章 心脑血管急症与健康革命504
第一节 循证医学对医疗卫生的影响504
产生背景504
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望505
循证医学的意义及对未来医学的影响509
第二节 高新诊疗技术对心脑血管急症的影响510
高新诊疗技术在心脑血管急症中的应用511
高新诊疗技术对心脑血管急症的影响519
第三节 医学前沿学科对心脑血管急症的影响520
分子生物学520
分子影像学520
纳米医学521
医学信息学522
激光医学522
量子医学523
仿生学523
组织工程学523
第四节 计算机应用对心脑血管急症的影响524
电子病历524
计算机模拟技术525
远程医疗526
图像处理和分析526
PACS527
专业应用软件528
第五节 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对心脑血管急症的影响528
现状528
改革实践529
存在困难531
展望及意义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