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有机合成指南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有机合成指南 第3版
  • R.K.麦凯,D.M.史密斯,R.A.艾特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3159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有机合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有机合成指南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言1

第2章 官能团化学:基础3

2.1有机反应的选择性3

2.1.1区域选择性和区域特异性3

2.1.2立体化学选择性和立体化学特异性4

2.2烷烃的官能团化4

2.3烯烃的官能团化5

2.4炔烃的官能团化7

2.5芳烃的官能团化8

2.5.1环位取代8

2.5.2侧链上的反应9

2.6取代苯衍生物的官能团化10

2.7简单杂环化合物的官能团化11

2.8官能团的转换14

2.8.1羟基的转换14

2.8.2氨基的转换14

2.8.3含卤化合物的转换16

2.8.4硝基化合物的转换18

2.8.5醛和酮的转换19

2.8.6酸和羧酸衍生物的转换19

总结20

第3章 碳-碳键的形成:原理21

3.1一般策略21

3.2切断与合成子22

3.3亲电的碳物种24

3.3.1烷基化试剂24

3.3.2羰基化合物25

3.3.3亲电的碳-氮试剂26

3.3.4亲电的烯烃27

3.3.5碳烯27

3.4亲核的碳物种27

3.4.1格氏试剂和有关的有机金属试剂27

3.4.2稳定的碳负离子28

3.4.3烯烃、芳烃和杂芳烃30

总结31

第4章 碳-碳键的形成: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32

4.1格氏试剂和亲电试剂32

4.1.1烷基化32

4.1.2与羰基化合物反应33

4.1.3与含有?和?基团的化合物反应35

4.1.4与?和相关体系的反应36

4.1.5烯基和炔基格氏试剂37

4.2其他有机金属试剂和亲电试剂37

4.2.1有机锂试剂37

4.2.2有机锌和有机镉试剂39

4.2.3有机铜(Ⅰ)试剂40

4.3从1-炔烃得到的亲核试剂的反应42

4.3.1钠、锂和镁衍生物42

4.3.2炔基铜(Ⅰ)化合物43

4.4复习回顾45

4.4.1切断与合成子的进一步讨论45

4.4.2合成等价物46

4.5实例讲解47

实例4.1 1-苯基-2-丁醇(4)48

实例4.2十五烷-4-酮(5)49

实例4.3 3-苯基丁酸甲酯(6)49

实例4.4 3-戊炔-1-醇(7)51

总结51

第5章 碳-碳键的形成:使用稳定的碳负离子和有关的亲核试剂52

5.1被两个—M基团稳定的碳负离子52

5.1.1烷基化53

5.1.2烷基化产物的水解:生成羧酸和酮的途径56

5.1.3酰基化58

5.1.4缩合反应61

5.1.5与?和有关体系的反应:迈克尔(Michael)反应64

5.2被一个一M基团稳定的碳负离子66

5.2.1烷基化67

5.2.2酰基化69

5.2.3生成α-烷基化醛、酮的间接途径71

生成α-烷基醛的途径71

生成α-烷基酮的途径:“特定的烯醇盐”72

5.2.4缩合反应74

醛和酮的自身缩合反应74

混合缩合反应75

5.2.5迈克尔反应78

5.3被邻位的磷或硫稳定的碳负离子78

5.3.1维蒂希反应78

不稳定的叶立德79

稳定的叶立德79

维蒂希反应的立体控制80

5.3.2硫叶立德82

5.4亲核酰化83

5.4.1苯偶姻反应83

5.4.2共轭加成[施泰特尔反应(Stetter reaction)]84

5.4.3 1,3-二噻烷和1,3,5-三噻烷85

5.5烯烃、芳烃和杂芳烃亲核试剂86

5.5.1烷基化87

5.5.2酰基化89

5.5.3与羰基和有关化合物的加成和缩合反应91

5.6复习94

5.6.1切断的策略97

5.7问题98

实例5.1 3-甲基-2-辛酮(55)98

实例5.2 4-氧-4-苯基丁腈(56)100

实例5.3 4-甲基-2-戊烯酸甲酯(57)101

实例5.4 7-壬烯醛(58)102

总结102

第6章 碳-杂原子键形成:原理104

6.1碳-卤键104

6.2碳-氧键、碳-硫键和碳-硒键104

6.3碳-氮键和碳-磷键105

6.3.1亲核氮和亲电碳106

6.3.2亲电氮和亲核碳107

6.3.3亚硝基化合物(包括亚硝酸酯)108

6.3.4碳-磷键109

6.4碳-硅键109

总结109

第7章 闭环(和开环)110

7.1通过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相互作用的分子内环化110

7.1.1引言110

7.1.2分子内闭环的条件:巴德文规则(Baldwin rules)112

7.1.3在闭环过程中的迈克尔加成113

7.1.4导致芳香和杂芳香环的环化115

碳环115

杂环116

7.1.5中环和大环的形成121

7.2环加成反应123

7.2.1迪尔斯-阿德耳反应124

7.2.2 1,3-偶极环加成128

7.2.3碳烯和氮烯对烯烃的加成130

7.3电环化闭环反应132

7.4开环反应135

7.4.1水解、溶剂解和其他亲电试剂与亲核试剂的相互作用135

7.4.2氧化和还原开环反应136

7.4.3周环开环反应136

7.5复习141

7.5.1非芳香环141

7.5.2芳香环141

7.6问题141

实例7.1 2,3-二甲基环戊-2-烯酮(50)142

实例7.2 4-甲氧基环己基-1,4-二烯醛(51)142

实例7.3 2-甲基苯并噁唑(52)144

实例7.4 2,9-二氮杂菲(53)144

总结145

第8章 还原反应146

8.1催化氢化反应146

8.1.1非均相催化反应146

8.1.2均相催化反应147

8.1.3转移催化氢化反应147

8.2金属氢化物还原反应148

8.3电子转移反应149

8.4特殊官能团的还原反应150

8.4.1烯烃的还原反应150

8.4.2炔烃的还原反应151

8.4.3醛和酮的还原反应153

还原成醇153

双分子还原反应155

酮还原成亚甲基155

与羰基的还原偶合157

8.4.4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还原反应157

8.4.5腈的还原反应160

8.4.6亚胺和肟的还原反应,包括还原烷基化160

8.5碳-杂原子键的还原断裂反应161

8.6环氧化物的还原开环反应164

8.7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165

8.8共轭二烯的还原反应166

8.9芳香和杂芳香化合物的还原作用167

总结168

第9章 氧化反应169

9.1一般性原则169

9.1.1脱氢反应169

9.1.2氢被一个官能团取代170

9.1.3从亲核中心抽取单电子170

9.1.4含氧试剂对重键和杂原子的加成反应170

9.2烃的氧化反应171

9.2.1烷烃和烷基171

9.2.2烯丙位的氧化反应173

9.2.3苄基位的氧化反应174

9.2.4烷烃、烷基和烯烃的脱氢反应179

烷烃和烷基179

烯烃182

9.2.5对烯烃的氧化加成反应182

环氧乙烷的形成(环氧化)182

1,2-二醇的形成(羟基化)183

9.2.6烯烃的氧化断裂反应187

9.2.7炔烃的氧化反应188

9.3醇及其衍生物的氧化反应189

9.3.1醛或酮的形成(脱氢)189

取代-消除方法189

氢化物转移法194

其他方法196

9.3.2 1,2-二醇的氧化断裂196

9.4芳香体系的氧化反应197

9.4.1芳香烃的氧化反应197

9.4.2酚的氧化反应198

9.5醛和酮的氧化反应201

9.5.1氧化成羧酸201

9.5.2氧化成1,2-二羰基化合物202

9.5.3氧化成酯:拜耳-维利格(Baeyer-Villiger)和达金(Dakin)反应203

9.6含氮官能团的氧化反应205

9.6.1 N-氧化的化合物的形成205

9.6.2涉及含氮官能团的脱氢作用206

9.6.3硝基烷烃的氧化反应207

9.7含硫官能团的氧化反应207

9.7.1硫醇207

9.7.2硫化物208

总结209

第10章 保护基团210

10.1策略210

10.2醇的保护211

10.2.1醚的形成211

10.2.2硅醚的形成211

10.2.3酯的形成212

10.3羧酸的保护214

10.3.1酯的形成214

10.3.2原酸酯的形成215

10.4硫醇的保护216

10.5醛和酮的保护216

10.6 1,2-二醇和1,3-二醇的保护217

10.7氨基的保护218

10.7.1 N-烷基化218

10.7.2 N-酰基化218

10.7.3氨基甲酸酯的形成218

10.8一些例子219

总结223

第11章 含硼试剂224

11.1烯烃与硼烷的硼氢化反应224

11.2烯烃和烷基硼烷的硼氢化反应227

11.2.1双仲异戊基硼烷227

11.2.2叔己基硼烷228

11.2.3 9-硼双环[3.3.1]壬烷228

11.2.4手性硼烷229

11.3有机硼烷的反应229

11.3.1与碱性过氧化氢的反应229

11.3.2转变为氨基230

11.3.3转变为含卤化合物231

11.3.4与有机酸反应231

11.3.5烷基硼烷的热反应232

11.3.6涉及一氧化碳的反应232

11.4双烯的硼氢化233

11.5炔烃的硼氢化234

11.6羧酸的还原236

总结237

第12章 含磷试剂238

12.1有机磷化学引言238

12.2碳-碳双键的形成239

12.2.1烯烃的形成239

12.2.2炔烃的形成244

12.3官能团转换244

12.3.1羟基转换成卤素244

12.3.2酰胺和酯的生成以及相关的反应246

12.3.3卤代芳烃脱卤248

12.4脱氧反应249

12.4.1 N-氧化物的还原249

12.4.2涉及硝基和亚硝基的环合反应249

12.4.3亚砜的脱氧250

总结250

第13章 含硅试剂252

13.1有机硅化学引言252

13.2有机硅化合物的合成252

13.3碳-碳键形成反应253

13.3.1有关硅稳定的碳负离子的反应253

13.3.2有关乙烯基硅烷的反应256

13.3.3有关烯丙基硅烷的反应258

13.3.4有关烯醇硅醚(硅氧烯烃)的反应259

13.3.5硅氧丁二烯的反应261

13.3.6氟诱导的反应263

13.4氟诱导的不涉及碳-碳单键形成的反应264

13.4.1消除反应264

13.4.2还原反应266

13.5三甲基硅碘烷的合成应用266

13.5.1脱烷基化反应267

13.5.2碘代化合物的形成267

13.5.3砜的还原268

总结268

第14章 含硒试剂270

14.1试剂的获得与合成270

14.2官能团的相互转换:由醇转化为溴代物271

14.3硒氧化物的顺式消除272

14.3.1消除反应的一般特点272

14.3.2合成上的应用272

从取代反应制备硒醚272

从加成反应制备硒醚275

14.4烯丙基硒化物和硒氧化物277

14.4.1烯丙基硒化物的制备:一般性特征277

14.4.2烯丙基硒氧化物重排277

14.4.3与三烷基硼烷的反应:β-羟基烯烃的合成279

14.4.4与烷基锂试剂的反应:硒-锂交换280

14.5碳-硒键的氢解反应280

14.5.1引言280

14.5.2合成应用281

醛和酮的还原烷基化反应281

还原杂环的形成281

烯烃氧化为酮282

14.6 1,2,3-硒二唑的消除反应282

14.7采用硒(Ⅳ)试剂的氧化反应283

14.7.1采用苯基硒酸的氧化反应283

14.7.2采用苯基硒酸酐的氧化反应284

总结287

第15章 不对称合成288

15.1术语和分析方法分类288

15.2策略和方法分类289

15.3第一代方法:使用手性底物291

15.4第二代方法:采用手性助剂292

15.4.1手性烯醇的烷基化292

15.4.2手性氮杂-烯醇式294

15.4.3手性亚胺和腙的烷基化297

15.4.4氮原子-α-烷基化:手性甲脒298

15.4.5不对称迪尔斯-阿德耳反应299

15.4.6立体中心的自行产生300

15.4.7手性亚砜301

15.5第三代方法:采用手性试剂302

15.5.1采用铝锂氢化物的不对称还原反应302

15.5.2采用硼试剂的不对称还原反应303

15.5.3不对称硼氢化反应303

15.5.4不对称维蒂希类型的反应304

15.6第四代方法:不对称催化305

15.6.1催化不对称烷基化反应305

15.6.2催化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306

15.6.3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306

15.6.4不对称氧化反应307

15.6.5不对称氮杂环丙基化和环丙基化反应309

15.6.6被酶和其他蛋白催化的反应311

总结312

第16章 精选合成314

16.1前言314

16.2(Z)-二十一碳-6-烯-11-酮314

16.3(+)雌舞毒蛾引诱剂(Disparlure)319

16.4(Z)-茉莉酮322

16.5抗菌试剂FR-900848.326

16.6(+)-棉子酚329

16.7轮烯332

16.7.1[18]轮烯333

16.7.2 1,6-亚甲桥环癸五烯333

16.8甾族化合物:黄体酮和可的松334

16.9肽的合成336

16.9.1肽合成的策略336

16.9.2肽合成的技术337

保护基337

肽键形成反应338

固相肽的合成341

16.9.3合成较高分子量的肽,从牛胰腺到碱性胰蛋白酶抑制剂(BTI)343

参考读物346

一般性读物346

第2章346

第3章347

第4章347

第5章348

第7章350

第8章351

第9章352

第10章354

第11章354

第12章355

第13章355

第14章356

第15章356

第16章358

索引359

人名索引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