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 第2卷 冷战后期的局部战争(1969-198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 第2卷 冷战后期的局部战争(1969-1989)](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1219054.jpg)
-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37174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96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611页
- 主题词:有限战争-战争史-研究-世界-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 第2卷 冷战后期的局部战争(1969-198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编 苏攻美守形势下的冲突与战争3
第十一章 两大阵营的分化与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形成3
第一节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分化3
一、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5
(一)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及“布拉格之春”5
(二)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武装干涉6
二、中、苏关系的破裂及边境武装冲突10
(一)中、苏敌对关系的形成10
(二)中、苏关系破裂的影响18
第二节 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的扩大21
一、西欧国家对美国的离心倾向21
(一)法国的“欧洲人的欧洲”22
(二)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22
(三)西欧国家联合的发展23
二、日本追求对美国平等关系的努力24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28
一、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28
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0
第四节 大国的战略调整和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形成32
一、美国的战略收缩32
(一)“尼克松主义”的出台33
(二)“现实威慑”战略的确定35
二、苏联的进攻性战略39
(一)对西方国家的“缓和”策略42
(二)加强以重工业为核心的综合实力44
(三)实施进攻性军事战略46
三、中国的战略调整50
四、中美苏战略大三角关系的形成53
第十二章 苏联在亚、非的扩张与第三世界的反霸斗争58
第一节 苏联对南亚的渗透与第三次印巴战争58
一、印巴两国的紧张关系与苏联的插手58
(一)巴基斯坦内乱58
(二)印度干涉巴基斯坦内政61
(三)苏联对南亚的渗透63
二、印度的战争准备与印、巴双方的兵力对比66
三、战争经过及孟加拉国的建立69
(一)印军对东巴的入侵69
(二)印军对西巴的入侵73
(三)孟加拉国的建立74
四、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特点及影响75
(一)印军作战的主要特点75
(二)巴基斯坦战败的教训79
(三)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影响80
第二节 苏联插手非洲与安哥拉内战81
一、安哥拉的民族解放战争与苏联的介入81
二、安哥拉的内战与美、苏的争夺84
第三节 沙巴战争与欧加登战争87
一、沙巴战争88
(一)沙巴战争的起因88
(二)第一次沙巴战争90
(三)第二次沙巴战争91
二、欧加登战争与苏联的武装干涉92
(一)战争的背景与起因92
(二)战争经过95
(三)苏联的战略空运98
(四)战争的经验教训99
第四节 越南与柬埔寨的战争102
一、战争的起因102
二、双方的战前准备与部署104
三、作战经过106
(一)越军大规模进攻柬埔寨106
(二)越军实施“扫荡”108
(三)越军进行重点进攻110
(四)民柬三方的抗战与越南的撤军111
四、越、柬战争的国际影响112
第十三章 第四次中东战争116
第一节 阿拉伯国家的战争准备116
一、埃及的反攻战略及争取苏联军援、重整军备的努力117
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团结协作与开战决策128
三、埃及、叙利亚对以色列的作战计划133
(一)西奈方面的态势和埃及的作战计划134
(二)戈兰高地方面的态势及叙利亚的作战计划143
四、实施伪装与欺骗145
第二节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经过150
一、戈兰高地的作战150
(一)叙利亚军队进攻戈兰高地150
(二)以色列军队越境进攻叙利亚154
二、西奈前线的作战156
(一)埃军突破以军运河防线156
(二)埃军进攻受挫161
(三)以军偷渡运河成功164
三、联合国促成“就地停火”171
第三节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和影响177
一、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177
(一)战争的目标、时间和规模受到有意识的控制177
(二)大量使用先进的战术导弹等武器装备179
(三)电子战频繁而激烈183
(四)作战物资损耗巨大,严重依赖美、苏战时补给186
二、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187
(一)为和平解决埃、以矛盾打下基础187
(二)促进了阿、以双方军队的变革192
(三)促进了军事思想和军事高技术的发展194
第十四章 阿富汗战争199
第一节 阿富汗概况与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原因199
一、阿富汗概况199
二、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原因205
(一)阿富汗执政党的内讧及背离苏联的倾向205
(二)阿富汗反苏反政府抵抗运动的兴起208
(三)苏联霸权主义意识的膨胀209
第二节阿富汗战争的经过210
一、入侵和占领阶段210
(一)苏军入侵和占领阿富汗210
(二)阿富汗人民抗苏游击战争的发展213
二、大规模围剿作战阶段217
(一)围剿、反围剿作战的基本状况217
(二)1982年5月潘杰希尔河谷战役222
(三)1982年六七月加兹尼战役230
三、战争“阿富汗化”阶段231
(一)苏联准备从阿富汗脱身231
(二)阿富汗抵抗力量继续广泛开展游击战236
四、和谈成功与苏联撤军阶段242
(一)1988年4月14日的《日内瓦协议》242
(二)苏联如期撤军246
第三节 阿富汗战争的特点及影响254
一、阿富汗战争的特点254
(一)战争持续时间长但参战兵力相对有限254
(二)战术层次、分队规模的游击战与反游击战是主要作战形式256
(三)阿富汗抵抗力量组织林立、各自为战258
二、阿富汗战争的影响261
(一)促使全球和地区战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261
(二)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266
(三)埋下阿富汗长期内战的隐患269
(四)推动苏军武器装备的改进271
(五)创立别具一格的游击战战术277
第五编 美攻苏守形势下的冲突与战争287
第十五章美、苏的战略调整与军备竞赛287
第一节 美国与苏联的战略调整287
一、美国的“新灵活反应战略”287
(一)“新灵活反应战略”出台的背景287
(二)“新灵活反应战略”的主要内容289
(三)“新灵活反应战略”的作用与影响301
二、苏联的战略退却303
(一)苏联实施战略退却的背景303
(二)苏联的战略调整与对美政策变化306
(三)苏联的“防御性军事战略”315
第二节 美、苏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318
一、七八十年代的美、苏军备竞赛318
(一)美、苏的核军备竞赛318
(二)美、苏的常规军备竞赛324
二、七八十年代的美、苏军备控制329
(一)美、苏核军备控制谈判329
(二)美、苏和欧洲常规裁军谈判344
第十六章 “低强度冲突”理论与局部战争352
第一节 美国“低强度冲突”理论及对局部战争的指导352
一、“低强度冲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52
二、“低强度冲突”的主要样式及其特点356
第二节 美军入侵格林纳达359
一、格林纳达概况与军事政变360
二、美国对格林纳达政变的反应363
三、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经过371
四、格林纳达战争的影响及其军事总结374
第三节 美军空袭利比亚378
一、1981年8月18日的美、利军事冲突379
二、“草原烈火”行动381
三、“黄金峡谷”行动386
(一)“黄金峡谷”的策划和实施386
(二)“黄金峡谷”行动的启示394
第四节 美军入侵巴拿马396
一、美、巴历史关系396
二、美国策划入侵巴拿马403
三、美国入侵巴拿马的作战经过406
四、美军入侵巴拿马的作战特点411
第十七章 英、阿马岛战争416
第一节 英、阿马岛主权归属之争417
一、马岛概况及战略地位417
二、革、阿马岛主权之争的激化420
第二节 马岛战争的爆发424
一、阿根廷收复马岛424
(一)南乔治亚岛事件424
(二)阿根廷决心武力收复马岛425
(三)阿军实施“罗萨里奥行动”428
二、英国对阿根廷收复马岛的反应与备战431
(一)英国舆论的强烈反应431
(二)英国积极进行备战435
第三节 英国重新占领马岛439
一、阿军的马岛防御与英军的战略展开439
(一)阿军的马岛防御439
(二)英军的战略展开与夺取南乔治亚群岛的先期作战442
(三)英、阿双方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斗争446
二、英、阿两军争夺制海制空权的作战456
三、英、阿两军的登陆抗登陆作战463
(一)英军成功登陆马岛463
(二)英军在马岛的陆地进攻468
(三)英军对阿根廷港的最后总攻472
第四节 马岛战争的特点、经验教训与启示477
一、马岛战争的主要特点477
(一)高层决策指挥,实施总体作战477
(二)战争目的和范围有限但作战行动坚决478
(三)具有远洋作战性质的诸军种联合作战478
(四)大量使用新式武器装备,战争呈现高技术化特征483
(五)后勤保障复杂,物资消耗巨大485
二、马岛战争的经验教训与启示487
(一)正确的战争指导是取得胜利的前提487
(二)快速反应能力是夺取现代战争主动权的重要因素489
(三)作战指挥效能的高低是能否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491
(四)新型武器装备是未来战争的“撒手锏”494
第十八章 两伊战争与第五次中东战争496
第一节 两伊战争496
一、战争的起因496
二、战争准备498
三、战争的经过502
(一)伊拉克全面进攻阶段502
(二)伊朗军队局部反攻阶段504
(三)伊朗军队全面反击阶段505
(四)伊朗军队越境作战阶段506
(五)地面拉锯战和油轮战阶段508
(六)两伊弭兵言和阶段514
四、两伊战争的特点516
五、战争的经验教训518
(一)两伊在战争指导上的得失518
(二)双方未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效能521
(三)两伊均偏重攻城略地,忽视机动歼敌522
第二节 第五次中东战争523
一、战争的背景和起因523
二、双方作战企图和战争准备528
三、作战经过530
(一)以军大规模进攻阶段530
(二)巴解总部撤出阶段534
四、交战双方的经验教训536
(一)以军获胜的主要原因536
(二)巴解组织和叙军失败的教训539
第十九章 亚、非、拉部分国家的战乱541
第一节 亚、非、拉部分国家的内战541
一、尼日利亚内战541
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的内战543
三、斯里兰卡内战546
四、菲律宾内战552
(一)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引发的军事政变552
(二)政府军与共产党武装的内战554
(三)政府军与穆斯林武装的武装冲突555
五、乍得内战556
(一)哈布雷与古库尼两派之间的内战556
(二)伊德里斯·德比推翻哈布雷政府的内战559
(三)反对德比政府的武装叛乱560
六、尼加拉瓜内战561
七、萨尔瓦多内战566
八、苏里南与智利内战569
第二节 亚、非、拉部分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571
一、普遍存在的边界争端和冲突571
二、坦桑尼亚与乌干达的战争574
三、西撒哈拉战争576
四、南、北也门的武装冲突579
五、南非对邻国的战争581
(一)南非入侵安哥拉582
(二)南非入侵莫桑比克等国584
六、乍得与利比亚的战争586
第三节 亚、非、拉部分国家战乱频仍的原因和特点591
一、基本原因591
二、主要特点594
本卷后记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