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内科理论与实践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内科理论与实践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1209650.jpg)
- 黄定九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239452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048页
- 文件大小:194MB
- 文件页数:1084页
- 主题词:内科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内科理论与实践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篇 绪论1
第一章 从医之道1
第一节 临床诊疗治病救人1
第二节 不断提高精益求精3
第三节 传统中医继承发扬3
第二章 内科医生应具有的医德4
第一节 古今中外对医生应有品质和医德的核心的共识4
第二节 内科医生医德素养的一些特殊要求4
第三章 循证医学概论6
第一节 实践循证医学的步骤6
第二节 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6
第三节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级8
第四节 临床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8
第五节 循证诊断的方法9
第六节 循证治疗的方法11
第四章 临床场所的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13
第一节 预防医学的概念及其在保障人群健康的作用13
第二节 三级预防策略14
第三节 我国的公共卫生及其实施机构15
第四节 临床医生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16
第五章 对中医学的认识17
第一节 仁智互见话中医17
第二节 中医的医学模式18
第三节 中医理论的学术特点18
第四节 中医临床医学的基本观点19
第五节 从未来医学发展趋势看中医学的潜在优势21
第二篇 遗传与疾病22
第一章 人类遗传学基础22
第二章 人类遗传病概述28
第三章 染色体病33
第四章 单基因遗传病40
第五章 多基因遗传病45
第六章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48
第七章 遗传咨询55
第八章 遗传病医学遗传服务中的伦理准则59
第三篇 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其与医学的关系64
第一章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内容64
第二章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68
第三章 重组DNA技术77
第四章 基因诊断81
第五章 基因治疗85
第四篇 免疫学基础91
第一章 免疫系统91
第一节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91
第二节 免疫分子94
第三节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与MHC98
第二章 免疫应答102
第一节 固有免疫102
第二节 适应性免疫107
第五篇 营养与疾病113
第一章 营养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113
第二章 膳食参考摄入量、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116
第一节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16
第二节 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119
第三章 营养调查与评价123
第一节 营养调查123
第二节 临床营养评价方法125
第四章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27
第五章 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和过多131
第六章 进食障碍137
第一节 神经性厌食症137
第二节 神经性贪食症138
第七章 肥胖病140
第八章 肠内营养144
第九章 肠外营养149
第六篇 临床药理学154
第一章 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154
第一节 临床药动学154
第二节 临床药效学160
第二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165
第一节 基本概念165
第二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165
第三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166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估167
第五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方法168
第七篇 肿瘤学基础170
第一章 概述170
第二章 肿瘤的诊断174
第三章 肿瘤的化学治疗179
第四章 其他常用治疗肿瘤方法194
第五章 抗肿瘤分子靶向治疗197
第六章 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199
第一节 肿瘤的诱导分化疗法199
第二节 肿瘤的诱导凋亡治疗202
第三节 诱导分化和凋亡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4
第八篇 老年病学207
第一章 衰老的生物学机制207
第二章 各系统老化的生物学变化211
第一节 呼吸系统老化的生物学变化211
第二节 循环系统老化的生物学变化211
第三节 消化系统老化的生物学改变212
第四节 血液系统老化的生物学变化214
第五节 泌尿系统老化的生物学变化214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老化的生物学变化216
第七节 神经系统老化的生物学变化217
第八节 老年免疫特点218
第九节 女性生殖系列老化的生物学改变219
第十节 男性生殖系统老化的生物学改变219
第三章 老年病特点及应对策略220
第一节 临床与衰老相关的基本概念220
第二节 老年疾病的临床特点与应对策略221
第四章 老年药理学特点及用药原则224
第一节 老年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224
第二节 老年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225
第三节 老年药物不良反应特点226
第四节 老年人用药原则227
第五章 老年营养与疾病228
第六章 老年病康复原则231
第一节 概述231
第二节 老年康复原则与内涵232
第三节 老年病康复适用技术232
第四节 常见老年问题的康复233
第七章 老年医学伦理学、临终关怀234
第一节 老年期伦理学的若干问题234
第二节 老年临终关怀的概念和策略236
第九篇 若干诊断方法在临床的应用238
第一章 放射诊断新技术238
第一节 数字成像238
第二节 多排CT239
第三节 MRI功能成像242
第四节 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245
第二章 超声影像学检查246
第一节 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和仪器类型246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超声检查247
第三节 腹部超声检查250
第四节 浅表器官超声检查253
第三章 放射性核素检查255
第一节 临床诊断核医学概述255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检查的临床应用257
第四章 临床实验诊断技术262
第一节 临床血液学检验和尿液检验262
第二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264
第三节 临床免疫学检验266
第四节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269
第五节 临床分子生物学技术270
第十篇 若干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273
第一章 发热273
第一节 概述273
第二节 原因不明发热276
第三节 癌性发热280
第四节 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的自身免疫病282
第二章 呼吸困难285
[附]缺氧286
第三章 发绀287
第四章 水肿289
第五章 疲乏293
第一节 生理性疲劳293
第二节 病理性疲劳293
第三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293
第六章 晕厥294
第七章 疼痛296
第一节 头痛296
第二节 颈肩部及腰背疼痛298
第三节 骨关节疾病引起的肢体疼痛299
第四节 神经-肌肉疾病所致的肢体疼痛300
第五节 血管疾病所致的肢体疼痛301
第十一篇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303
第一章 职业病诊断标准的制定和应用303
第一节 职业病诊断标准的制定303
第二节 职业病诊断标准的应用304
第二章 尘肺病306
第一节 概述306
第二节 硅肺病308
第三节 其他尘肺病310
第三章 物理因素314
第一节 高温中暑314
第二节 噪声性耳聋317
第三节 射频辐射与微波损害318
第四章 化学中毒概论319
第一节 毒物与中毒319
第二节 诊断原则322
第三节 治疗原则323
第五章 化学物中毒和自由基325
第六章 化学源性猝死327
第七章 隐匿式中毒330
第八章 化学性哮喘331
第九章 家庭生活中毒及预防333
第一节 概述333
第二节 化妆品所致不良反应333
第三节 洗涤剂所致不良反应334
第四节 消毒防腐剂334
第五节 食品与食品添加剂所致中毒336
第十章 突发中毒事件应急救援338
第十一章 金属中毒339
第一节 铅中毒339
第二节 四乙基铅中毒341
第三节 汞中毒342
第四节 锰中毒343
第五节 镉中毒344
第六节 铊中毒345
第七节 钡中毒346
第八节 锌中毒347
第九节 三烷基锡化合物中毒348
第十二章 刺激性气体中毒349
第一节 二氧化硫中毒349
第二节 氯气中毒350
第三节 氨气中毒351
第四节 光气中毒352
第五节 氮氧化物中毒353
第六节 一甲胺中毒354
第七节 硫酸二甲酯中毒355
第八节 有机氟中毒356
第十三章 有机溶剂中毒358
第一节 苯中毒358
第二节 甲苯中毒359
第三节 正己烷中毒359
第四节 二氯乙烷中毒360
第五节 四氯化碳中毒361
第六节 三氯乙烯中毒362
第七节 二甲基甲酰胺中毒363
第八节 甲醇中毒364
第九节 酒精中毒365
第十节 二硫化碳中毒367
第十一节 汽油中毒368
第十四章 窒息性气体中毒369
第一节 一氧化碳中毒369
第二节 硫化氢中毒371
第三节 氰和腈类化合物中毒372
第十五章 有机磷杀虫剂及混配农药中毒373
第一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373
第二节 混配农药中毒376
第十六章 其他农药中毒377
第一节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毒377
第二节 拟除虫菊酯中毒378
第三节 除草剂中毒379
第四节 杀鼠剂中毒382
第十七章 其他化学物中毒384
第一节 砷中毒384
第二节 砷化氢中毒385
第三节 磷中毒386
第四节 磷化氢中毒387
第五节 酚中毒388
第六节 甲醛中毒389
第七节 环氧化合物中毒390
第八节 偏二甲基肼中毒391
第九节 芳香族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392
第十八章 动植物中毒395
第一节 蘑菇中毒395
第二节 乌头中毒396
第三节 菜豆中毒397
第四节 毒蛇中毒397
第五节 河豚中毒398
第十二篇 传染性疾病399
第一章 总论399
第一节 传染与免疫399
第二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401
第三节 传染病的特征401
第四节 传染病的诊断402
第五节 传染病的治疗403
第六节 传染病的预防404
第二章 病毒性疾病404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404
第二节 慢性病毒性肝炎411
第三节 脊髓灰质炎421
第四节 肠道病毒感染424
第五节 流行性感冒426
第六节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429
第七节 呼吸道病毒性疾病434
第八节 麻疹435
第九节 风疹438
第十节 天花440
第十一节 水痘441
第十二节 带状疱疹442
第十三节 单纯疱疹443
第十四节 流行性腮腺炎444
第十五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46
第十六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448
第十七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451
第十八节 森林脑炎454
第十九节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455
第二十节 流行性出血热456
第二十一节 狂犬病462
第二十二节 口蹄疫464
第二十三节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466
第二十四节 艾滋病468
第二十五节 人类禽流感病毒感染476
第三章 支原体感染479
第一节 概述479
第二节 支原体肺炎480
第三节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481
第四章 衣原体感染482
第一节 概述482
第二节 肺炎衣原体感染482
第三节 沙眼衣原体感染483
第四节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484
第五章 立克次体感染485
第一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485
第二节 地方性斑疹伤寒487
第三节 恙虫病488
第四节 Q热490
第六章 细菌性疾病492
第一节 伤寒和副伤寒492
第二节 其他沙门菌感染495
第三节 霍乱498
第四节 志贺菌病502
第五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504
第六节 破伤风506
第七节 肉毒中毒508
第八节 猩红热510
第九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12
第十节 结核性脑膜炎515
第十一节 白喉519
第十二节 百日咳521
第十三节 布氏菌病522
第十四节 鼠疫525
第十五节 炭疽528
第十六节 兔热病531
第十七节 败血症532
第七章 螺旋体病537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537
第二节 回归热538
第三节 鼠咬热540
第四节 Lyme病541
第八章 深部真菌病544
第一节 念珠菌病544
第二节 隐球菌病547
第三节 组织胞浆菌病549
第十三篇 寄生虫病551
第一章 原虫感染551
第一节 阿米巴病551
第二节 肺孢子虫病553
第三节 弓形虫病555
第四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557
第五节 隐孢子虫病558
第六节 黑热病560
第二章 线虫病562
第一节 蛔虫病562
第二节 鞭虫病563
第三节 钩虫病564
第四节 旋毛虫病565
第五节 丝虫病566
第六节 广州管圆线虫病569
第七节 蠕虫蚴移行症570
第三章 吸虫病571
第一节 血吸虫病571
第二节 并殖吸虫病577
第三节 华支睾吸虫病579
第四节 姜片虫病582
第五节 其他吸虫感染584
第四章 其他寄生虫病585
第一节 曼氏裂头蚴病585
第二节 包虫病586
第三节 绦虫病与囊尾蚴病588
第四节 舌形虫病592
第十四篇 呼吸系统疾病594
第一章 呼吸系统的结构594
第二章 呼吸系统的功能596
第一节 呼吸功能596
第二节 氧和二氧化碳的输送597
第三节 非呼吸功能598
第三章 胸部影像学诊断600
第一节 胸部X线诊断600
第二节 核素显像对肺栓塞的诊断602
第三节 肺癌的18F-FDGPET显像602
第四节 肺癌的非18F-FDGPET显像603
第四章 动脉血液气体分析和酸碱平衡604
第一节 动脉血液气体分析和酸碱平衡指标604
第二节 机体的缓冲系统605
第三节 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605
第四节 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606
第五章 内镜检查607
第一节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607
第二节 胸腔镜检查609
第三节 纵隔镜检查610
第六章 支气管哮喘610
第七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16
第八章 支气管扩张和局限性气道/肺病变623
第一节 支气管扩张623
第二节 局限性气道/肺疾病625
第九章 囊性肺纤维化626
第十章 支气管肺癌628
第十一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35
第十二章 肺炎635
第十三章 肺部真菌感染641
第十四章 肺结核645
第十五章 肺部寄生虫病653
第一节 概述653
第二节 肺吸虫病654
第十六章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656
第一节 分类和诊断思路657
第二节 特发性肺纤维化和相关疾病658
第十七章 过敏性肺炎660
第十八章 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661
第一节 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662
第二节 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662
第三节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663
第四节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663
第五节 变应性肉芽肿病与血管炎663
第六节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664
第十九章 肺结缔组织病664
第二十章 结节病665
第二十一章 Wegener肉芽肿667
第二十二章 肺小血管炎668
第二十三章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和肺泡蛋白沉着症670
第一节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670
第二节 肺泡蛋白沉着症671
第二十四章 职业性肺部疾病672
第一节 硅沉着病673
第二节 煤工尘肺674
第三节 石棉肺674
第二十五章 物理化学因素所致的肺部疾病675
第一节 吸入性肺炎675
第二节 放射性肺炎676
第三节 肺型氧中毒677
第二十六章 肺血栓栓塞症678
第二十七章 肺动脉高压684
第二十八章 胸膜疾病690
第一节 胸腔积液690
第二节 结核性胸膜炎692
第三节 脓胸693
第四节 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胸腔积液693
第五节 其他脏器疾病所致胸腔积液694
第六节 气胸694
第七节 胸膜间皮瘤695
第二十九章 横膈病变697
第一节 概述697
第二节 膈麻痹698
第三节 膈膨出症698
第四节 膈疝698
第五节 膈肌肿瘤699
第三十章 胸廓疾病699
第一节 鸡胸699
第二节 漏斗胸699
第三节 脊柱侧凸和后凸699
第三十一章 纵隔病变700
第一节 纵隔炎700
第二节 纵隔气肿701
第三节 纵隔肿瘤701
第三十二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704
第三十三章 肺部疾病外科治疗710
第一节 肺容积减少术710
第二节 肺移植术710
第十五篇 心血管疾病713
第一章 心血管病学概论713
第二章 心电图学721
第一节 常规心电图721
第二节 动态心电图725
第三节 负荷心电图726
第四节 食管心电图及心内心电图727
第五节 其他衍生心电图727
第三章 非创伤性心脏影像学729
第一节 超声心动图729
第二节 核素心脏病学735
第三节 胸部放射检查736
第四章 诊断性心导管术与心血管造影744
第一节 心导管检查术744
第二节 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检查术746
第五章 心肌电生理学基础748
第六章 心律失常的诊断754
第一节 无创性检查754
第二节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757
第七章 缓慢性心律失常759
第一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60
第二节 房室传导阻滞762
第八章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764
第九章 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768
第一节 窦性心动过速768
第二节 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768
第三节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768
第四节 心房扑动769
第五节 心房颤动770
第六节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773
第七节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773
第八节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775
第十章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776
第一节 室性早搏776
第二节 室性心动过速777
第三节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785
第四节 心室电风暴786
第十一章 心脏性猝死787
第十二章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791
第十三章 心肺复苏794
第十四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798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798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特点与临床应用799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804
第十五章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805
第一节 射频导管消融术805
第二节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807
第十六章 心脏功能807
第十七章 心力衰竭818
第十八章 人工瓣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和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834
第一节 人工瓣置换术后抗凝治疗834
第二节 心室辅助装置与人工心脏834
第十九章 心脏移植836
第二十章 肺源性心脏病和高原心脏病838
第一节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838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839
第三节 高原心脏病842
第二十一章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844
第一节 常见成人先天性心脏病844
第二节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症和合并某些特殊情况的处理854
第二十二章 心脏瓣膜病856
第一节 二尖瓣疾病856
第二节 主动脉瓣疾病860
第三节 三尖瓣病变863
第四节 肺动脉瓣病变864
第五节 多瓣膜病865
第二十三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866
第二十四章 心肌病871
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871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874
第三节 限制型心肌病876
第四节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877
第二十五章 心肌炎879
第一节 感染性心肌炎879
第二节 非感染性心肌炎882
第二十六章 心包疾病884
第一节 概述884
第二节 心包综合征885
第三节 特殊类型心包炎890
第二十七章 心脏外伤和心脏肿瘤893
第一节 心脏外伤893
第二节 心脏肿瘤893
第二十八章 高血压病895
第二十九章 动脉粥样硬化911
第三十章 代谢综合征及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心血管的影响916
第一节 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916
第二节 糖代谢紊乱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916
第三节 肥胖与内脏脂肪积聚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917
第四节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918
第五节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919
第三十一章 缺血性心脏病与其他冠状动脉疾病920
第一节 概述920
第二节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921
第三节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929
第四节 缺血性心肌病929
第三十二章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931
第三十三章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心肌梗死并发症937
第三十四章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947
第一节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948
第二节 瓣膜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952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954
第四节 周围血管病介入治疗955
第三十五章 心脏病的外科治疗956
第一节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956
第二节 后天性心瓣膜病959
第三节 冠心病960
第三十六章 心脏病的康复961
第三十七章 动脉疾病964
第一节 主动脉瘤964
第二节 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966
第三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967
第四节 颈动脉硬化性闭塞症969
第五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971
第六节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972
第三十八章 静脉与其他血管疾病974
第一节 周围静脉血栓形成974
第二节 雷诺综合征978
第三节 红斑性肢痛症979
第四节 网状青斑979
第五节 手足发绀980
第三十九章 妊娠与心血管疾病981
第四十章 一些非心血管疾病中的心血管变化987
第十六篇 危重疾病状态的处理和监护997
第一章 概述997
第二章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00
第三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005
第四章 休克的概述1010
第五章 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1013
第一节 感染性休克1013
第二节 过敏性休克1020
第三节 神经源性休克1020
第六章 急性中毒1021
第七章 环境物理因素损伤1025
第一节 电击1026
第二节 淹溺1026
第三节 冻僵1026
第四节 减压病1026
第五节 晕动病1028
第六节 放射病1029
第七节 高原病1031
第八章 呼吸监护和血流动力学监测1034
第九章 神经功能状态监护1039
第十章 呼吸支持1042
第一节 机械通气的基本特性1043
第二节 机械通气的模式1043
第三节 机械通气的应用原则和基本策略1044
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基本方式1045
(下册)1049
第十七篇 消化系统疾病1049
第一章 胃肠疾病总论1049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1050
第三章 贲门失弛缓症1056
第四章 食管癌1060
第五章 胃炎1063
第一节 急性胃炎1064
第二节 慢性胃炎1064
第六章 自身免疫性胃炎合并恶性贫血1068
第七章 某些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1070
第一节 残胃炎1070
第二节 痘疹性胃炎1070
第三节 淋巴细胞性胃炎1070
第四节 嗜酸细胞性胃炎1071
第五节 肉芽肿性胃炎1071
第六节 巨大胃黏膜肥厚症1073
第八章 消化性溃疡1073
第九章 胃癌1077
第十章 溃疡性结肠炎1084
第十一章 Crohn病1088
第十二章 大肠癌1092
第十三章 肠结核1097
第十四章 少见的炎性结肠病1099
第一节 胶原性结肠炎和淋巴细胞性结肠炎1099
第二节 非特异性结肠溃疡1101
第三节 直肠孤立性溃疡综合征1101
第四节 转流性结肠炎1102
第十五章 肠道真菌病1103
第一节 肠道念珠菌病1103
第二节 组织胞浆菌病1104
第三节 放线菌病1105
第十六章 其他肠病1106
第一节 假膜性肠炎1106
第二节 放射性肠病1107
第三节 阿米巴肠病1108
第十七章 原发性小肠肿瘤1110
第十八章 胃肠道间质瘤1114
第十九章 结核性腹膜炎1117
第二十章 吸收不良综合征1121
[附]几种特殊疾病状态的吸收不良1123
第二十一章 功能性消化不良1125
第二十二章 肠易激综合征1130
第二十三章 急性胰腺炎1133
第二十四章 慢性胰腺炎1138
第二十五章 胰腺癌1143
第二十六章 一些少见的胰腺疾病1148
第一节 胰腺内分泌肿瘤1148
第二节 少见的胰腺外分泌肿瘤1150
第三节 胰腺假性囊肿1151
第二十七章 腹痛1152
第二十八章 腹泻1156
第二十九章 便秘1159
第三十章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163
第三十一章 肝胆系正常解剖和组织学1170
第一节 肝胆系正常解剖学1170
第二节 肝胆系的正常组织学1171
第三节 肝实质细胞、非实质细胞和胆管细胞的超微结构1172
第三十二章 肝病的生化指标评价1176
第三十三章 胆汁淤积1183
第三十四章 黄疸1190
第三十五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194
第三十六章 酒精性肝病1199
第三十七章 药物性肝病1203
第三十八章 自身免疫性肝炎1210
[附一]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219
[附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220
第三十九章 肝硬化1221
第四十章 腹水1224
第四十一章 肝性脑病1230
第四十二章 肝肾综合征1235
第四十三章 肝肺综合征1237
第四十四章 肝衰竭1240
第四十五章 原发性肝癌1249
第四十六章 原位肝移植的内科问题处理1253
第四十七章 胆石症1259
第一节 胆囊结石1260
第二节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260
第三节 肝内胆管结石1261
第四十八章 胆道感染1262
第一节 急性胆囊炎1262
第二节 慢性胆囊炎1264
第三节 急性胆管炎1264
第四节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265
第四十九章 胆道肿瘤1266
第一节 胆囊息肉样病变1266
第二节 胆囊癌1266
第三节 肝外胆管癌1267
第十八篇 血液系统疾病1269
第一章 贫血总论1269
第二章 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1270
第三章 继发于慢性病的贫血1274
第一节 慢性病贫血1274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贫血1274
第三节 肝脏病贫血1275
第四节 内分泌疾病相关性贫血1275
第四章 巨幼细胞贫血1276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1280
[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283
第六章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1284
第七章 溶血性贫血总论1287
第八章 红细胞膜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290
第一节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290
第二节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和棘形红细胞增多症1291
第九章 红细胞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291
第一节 红细胞无氧糖酵解途径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291
第二节 红细胞磷酸戊糖旁路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293
第三节 参与红细胞核苷酸代谢酶缺乏所致的溶血性疾患1295
第十章 血红蛋白病1296
第一节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296
第二节 异常血红蛋白病1299
第十一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300
第一节 概论1300
第二节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302
第三节 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303
第十二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304
第十三章 粒细胞减少及缺乏1306
第十四章 粒细胞增多及类白血病反应1308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增多1309
第二节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309
第三节 类白血病反应1311
第十五章 白血病总论1312
第十六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13
第十七章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319
第十八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323
第十九章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26
第二十章 少见类型白血病1330
第一节 多毛细胞白血病1330
第二节 成人T细胞白血病1330
第三节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1330
第四节 浆细胞白血病1331
第五节 肥大细胞白血病1331
第六节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1331
第七节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1332
第八节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1332
第二十一章 霍奇金淋巴瘤1332
第二十二章 非霍奇金淋巴瘤1336
第二十三章 浆细胞病1345
第一节 多发性骨髓瘤1345
第二节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1352
第三节 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1353
第四节 重链病1354
第二十四章 恶性组织细胞病1355
第二十五章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356
第二十六章 反应性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357
第二十七章 脂质贮积症1358
第一节 Gaucher病1358
第二节 Niemann-Pick病1359
第二十八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359
第二十九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365
第三十章 脾功能亢进1367
第三十一章 骨髓纤维化1369
第三十二章 血栓与止血1371
第一节 出血性疾病总论1371
第二节 凝血障碍性疾病1380
第三节 血栓形成与抗血栓治疗1388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393
第五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97
第六节 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1401
第七节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04
第八节 血小板增多症1407
第三十三章 成分输血1410
第一节 红细胞输注1410
第二节 血小板输注1411
第三节 粒细胞输注1411
第四节 血浆输注1411
第五节 血浆冷沉淀物1412
第六节 血浆蛋白制品输注1413
第三十四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1417
第三十五章 血液病和妇产科的关系1422
第一节 妊娠与贫血1423
第二节 妊娠与出血性疾病1424
第三节 妊娠与血管栓塞性疾病1425
第四节 妊娠和造血系统恶性肿瘤1425
第三十六章 血液病与外科的关系1426
第十九篇 肾脏与泌尿生殖器疾病1429
第一章 肾脏与泌尿生殖器疾病总论1429
第二章 肾脏与水、钠、钾及酸碱平衡紊乱1431
第一节 肾脏与水、钠平衡1431
第二节 肾脏与钾平衡1433
第三节 肾脏与酸碱平衡1434
第三章 急性肾衰竭1435
第四章 慢性肾衰竭1440
第五章 肾脏替代治疗1444
第一节 血液透析1444
第二节 腹膜透析1448
第三节 肾移植中的内科问题1452
第六章 肾小球疾病概述1455
第七章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457
第一节 肾病综合征1457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1467
第三节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1469
第四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1471
第五节 隐匿性肾炎1472
第六节 IgA肾病1473
第八章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475
第一节 狼疮肾炎1475
第二节 糖尿病肾病1479
第三节 肾淀粉样变性1483
第四节 轻链沉积病1484
第五节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1485
第六节 过敏性紫癜性肾损害1487
第七节 系统性硬化病肾损害1488
第八节 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1488
第九节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1489
第十节 肾脏血管炎-多动脉炎、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1489
第十一节 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494
第十二节 肝肾综合征肾损害1495
第十三节 高尿酸血症肾损害1497
第十四节 血栓性微血管病1498
第九章 肾小管间质性疾病1501
第一节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1501
第二节 慢性间质性肾炎1503
第三节 肾小管性酸中毒1504
第四节 镇痛剂肾病1506
第五节 肾性糖尿1507
第六节 肾性氨基酸尿1508
第七节 肾性尿崩症1510
第八节 Fanconi综合征1511
第九节 Bartter综合征1513
第十节 Gitelman综合征1514
第十一节 Liddle综合征1515
[附]马兜铃酸肾病1516
第十章 泌尿系感染1518
第十一章 肾血管疾病1522
第一节 高血压肾硬化和肾动脉硬化1522
第二节 肾动脉狭窄和缺血性肾病1525
第三节 肾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1530
第四节 肾静脉栓塞1533
第十二章 遗传性肾病1534
第一节 薄基底膜肾病1534
第二节 Alport综合征1535
第三节 Fabry病1537
第十三章 肾脏囊肿性疾病1539
第一节 单纯性肾囊肿1539
第二节 多囊肾病1539
第三节 获得性肾囊肿性疾病1545
第四节 肾髓质囊性病和海绵肾1545
第十四章 肾结石1548
第十五章 梗阻性肾病1550
第十六章 肾脏肿瘤1554
第一节 肾脏恶性肿瘤1554
第二节 肾脏良性肿瘤1557
第十七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1559
第一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1559
第二节 前列腺炎1561
第十八章 妊娠与肾脏疾病1563
第二十篇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1568
第一章 内分泌学原理与临床实际应用1568
第二章 遗传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与内分泌学1574
第三章 内分泌与免疫系统1579
第四章 神经内分泌学与脑垂体1584
第一节 垂体的发育、生理功能及其与下丘脑的关系1584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前叶相关激素1585
第三节 内分泌的节 律与生物学时钟1589
第四节 下丘脑综合征1590
第五节 垂体生长激素瘤1591
第六节 Cushing综合征1593
第七节 泌乳素瘤1594
第八节 垂体瘤1596
第九节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1597
第十节 松果体与内分泌1600
第十一节 血管加压素1600
第十二节 尿崩症1601
第十三节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1603
第五章 躯体的生长与成熟1604
第一节 躯体生长相关激素1604
第二节 躯体生长发育1607
第三节 生长激素缺乏症1609
第六章 甲状腺疾病1611
第一节 概述1611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613
[附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1617
[附二]Graves病合并妊娠1618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618
第四节 亚急性甲状腺炎1620
第五节 甲状腺功能正常性病变综合征1622
第六节 甲状腺肿1623
第七节 碘缺乏病1625
第八节 甲状腺肿瘤1630
第七章 肾上腺疾病1633
第一节 肾上腺的发育、解剖和组织学1634
第二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化、生理概述1634
第三节 Cushing综合征1640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1645
第五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647
第六节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650
第七节 嗜铬细胞瘤1652
第八章 男性性腺疾病1658
第一节 睾丸解剖与生理1658
第二节 男性生殖内分泌1660
第三节 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1661
第四节 性分化及青春期发育异常1663
第五节 雄激素抵抗综合征1664
第六节 勃起功能障碍1665
第七节 男性不育症1673
第八节 男性乳房发育症1678
第九章 女性性腺疾病1679
第一节 卵巢的生长发育、结构、功能和月经周期1679
第二节 青春期发育失常1680
第三节 闭经和功能性子宫出血1682
第四节 不孕症1685
第五节 多毛症、多囊卵巢综合征1686
第六节 经前期综合征、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1688
第七节 绝经和围绝经期综合征1689
第八节 女性内分泌肿瘤1691
第九节 妊娠内分泌(妊娠合并甲亢和糖尿病)1693
第十章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699
第十一章 多内分泌腺肿瘤1703
第一节 多内分泌腺肿瘤1型1703
第二节 多内分泌腺肿瘤2型1704
第十二章 多内分泌腺自身免疫综合征1705
第一节 多内分泌腺自身免疫综合征Ⅰ型1706
第二节 多内分泌腺自身免疫综合征Ⅱ型1706
第三节 多内分泌腺自身免疫综合征Ⅲ型1707
第十三章 骨质疏松1708
[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1715
第十四章 甲状旁腺疾病1716
第一节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716
[附]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和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719
第二节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720
第十五章 钙、镁、磷代谢1725
第一节 骨的结构和代谢1725
第二节 钙代谢1728
第三节 低钙血症1729
第四节 高钙血症1731
第五节 磷代谢1735
第六节 低磷血症1735
第七节 高磷血症1737
第八节 镁代谢1738
第九节 低镁血症1738
第十节 高镁血症1739
第十一节 维生素D代谢及相关疾病1739
第十六章 Paget病1742
第十七章 肾性骨营养不良1745
第十八章 水、钠、钾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1751
第一节 钠和水1751
第二节 钾1754
第三节 酸碱平衡1756
第十九章 糖尿病1761
[附]脂肪萎缩性糖尿病1774
第二十章 低血糖症1774
第二十一章 血脂异常1776
第二十二章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1784
第二十三章 血色病1788
第二十四章 成人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病1789
第一节 苯丙酮酸尿症1789
第二节 同型半胱氨酸尿症1790
第三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790
第四节 尿黑酸尿症1790
第二十五章 卟啉病1790
第一节 概述1790
第二节 肝细胞源性卟啉病1792
第三节 红细胞源性卟啉病1794
第二十六章 遗传性膜转运体病1794
第一节 胱氨酸尿症1795
第二节 Hartnup病1795
第二十七章 糖原贮积症1795
第一节 糖原贮积症Ⅰ型1796
第二节 糖原贮积症Ⅱ型1796
第三节 糖原贮积症Ⅲ型1796
第四节 Ⅴ型糖原贮积症1797
第五节 糖原贮积症Ⅵ型1797
第六节 糖原贮积症Ⅸ型1797
第七节 选择性半乳糖代谢病1797
第八节 果糖1,6-二磷酸醛糖酶缺乏症1797
第九节 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1797
第十节 其他肝糖原贮积症1797
第二十八章 肝豆状核变性1798
第二十九章 结缔组织遗传性疾病1799
第一节 成骨不全1799
第二节 Ehlers-Danlos综合征1800
第三十章 溶酶体贮积症1801
第一节 概述1801
第二节 黏多糖贮积症1802
第二十一篇 免疫缺陷病和变应性疾病1805
第一章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805
第二章 过敏性疾病1819
第一节 概述1819
第二节 严重过敏反应1821
第三节 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1823
第四节 全身性肥大细胞病1826
第五节 药物过敏1828
第六节 昆虫叮咬变态反应1830
第七节 变应性鼻炎1831
第三章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1832
第一节 概述1832
第二节 排斥反应的类型1834
第二十二篇 风湿性疾病1836
第一章 概述1836
第二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1841
第一节 概述1841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一般机制1842
第三节 遗传因素和自身免疫病的发病学1843
第四节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新进展1844
第三章 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1845
第一节 结缔组织中的蛋白质与大分子1845
第二节 结缔组织中的细胞1848
第三节 特殊的结缔组织结构与功能1849
第四节 年龄因素引起的结缔组织变化1850
第四章 结缔组织的遗传性疾病1850
第一节 Marfan综合征1850
第二节 成骨不全1851
第三节 黏多糖贮积症1852
第四节 弹性假黄瘤1853
第五节 Ehlers-Danlos综合征1853
第五章 滑囊炎1853
第一节 概述1853
第二节 肩峰下滑囊炎1859
第三节 鹰嘴滑囊炎1855
第四节 骼耻滑囊炎1855
第五节 坐骨结节滑囊炎1855
第六节 大粗隆滑囊炎1855
第七节 膝部滑囊炎1855
第八节 鹅足滑囊炎1856
第九节 跟后滑囊炎1856
第六章 风湿热1856
第七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1863
第八章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和未分化结缔组织病1869
第一节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869
第二节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1872
第九章 抗磷脂综合征1872
第十章 类风湿关节炎1876
第十一章 成人Still病1882
第十二章 脊柱关节病1886
第一节 概述1886
第二节 强直性脊柱炎1889
第三节 反应性关节炎1893
第四节 银屑病关节炎1894
第五节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1896
第六节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1897
第十三章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1899
第十四章 硬皮病1903
第十五章 系统性血管炎1909
第一节 大动脉炎1909
第二节 结节性多动脉炎1910
第三节 Wegener肉芽肿1912
第四节 显微镜下的多血管炎1913
第五节 Chrug-Strauss综合征1914
第六节 皮肤血管炎1915
第十六章 I3ehcet病1917
第十七章 干燥综合征1920
第十八章 复发性多软骨炎1927
第十九章 脂膜炎1929
第一节 结节性脂膜炎1930
第二节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1931
第三节 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1931
第四节 胰腺性脂膜炎1932
第五节 结节性红斑1932
第二十章 骨关节炎1933
第二十一章 痛风与晶体性关节炎1936
第二十二章 淀粉样变病1938
第二十三章 纤维肌痛症1941
第二十四章 特发性多灶性纤维硬化症1943
第二十五章 系统性疾病的关节表现1946
第二十六章 关节病的外科治疗1948
第二十三篇 神经系统疾病1951
第一章 引言1951
第二章 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疾病1952
第一节 周围神经疾病1952
第二节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1961
第三节 肌肉疾病1962
第三章 脊髓与脊柱疾病1967
第一节 概论1967
第二节 脊髓病变的临床综合征1969
第三节 常见脊髓疾病1970
第四章 脑干与脑神经疾病1976
第一节 概论1976
第二节 脑干的临床定位综合征1976
第三节 常见脑神经疾病1977
第四节 脑干常见疾病1987
第五章 小脑与共济失调疾病1988
第一节 解剖生理基础1988
第二节 小脑病变的临床症象1989
第三节 常见疾病1989
第六章 基底节 (锥体外系)与动作障碍1993
第一节 解剖生理基础1993
第二节 基底节 疾病的各种临床症象1994
第三节 基底节 常见疾病1995
第七章 脑部疾病纲要2006
第八章 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2007
第九章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2017
第一节 概述2017
第二节 脑膜炎2018
第三节 急性病毒性脑炎2021
第四节 炎症性、感染后、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2023
第五节 亚急性或慢性病毒性感染2025
第六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2026
第七节 神经系统螺旋体感染2029
第八节 神经系统寄生虫疾病2031
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髓素疾病2033
第一节 概述2033
第二节 多发性硬化2033
第三节 脑白质营养不良和脑白质病变2035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2036
第十二章 脑肿瘤性疾病2040
第一节 颅内肿瘤2040
第二节 脑转移性肿瘤2042
第三节 癌肿相关免疫机制引起的副瘤综合征2043
第十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2044
第一节 概述2044
第二节 癫病2045
第三节 偏头痛2048
第四节 发作性睡病与睡行症2051
第十四章 应激系统-中枢自主神经网络和神经内分泌-免疫学基础2052
第十五章 神经精神病学纲要2055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常见症状2057
第一节 意识障碍2057
第二节 脑神经障碍2058
第三节 抽动2059
第四节 瘫痪2060
第五节 感觉障碍2061
第六节 其他神经系统症状2061
第二十四篇 内科与其他各科之关系2064
第一章 外科学与内科学的关系2064
第二章 高危妊娠与内科疾病2066
第三章 疼痛2070
第四章 内科常见的心理障碍2078
第五章 耳鼻咽喉科在内科疾病中的表现2081
第一节 头晕2081
第二节 头痛2083
第六章 口腔黏膜病与内科2084
第一节 口腔溃疡2084
第二节 口腔斑纹2086
第三节 口腔大疱性损害2087
第四节 唇舌疾病2088
第五节 梅毒与艾滋病的口腔表征2088
第六节 口腔黏膜色素异常2089
第七节 黏膜肿块、结节和肉芽肿2089
第七章 内科疾病在眼科的表现2090
第八章 内科疾病与皮肤2092
第一节 系统性疾病与皮肤的联系2092
第二节 心脏疾病与皮肤2092
第三节 消化道疾病与皮肤2092
第四节 肝脏疾病与皮肤2093
第五节 卟啉病2094
第六节 肾脏疾病与皮肤2094
第七节 呼吸疾病与皮肤2095
第八节 血液疾病与皮肤2095
第九节 内脏恶性肿瘤与皮肤2096
第十节 免疫缺陷病与皮肤2097
第九章 康复医学与内科2099
第一节 康复医学与内科学的关系2099
第二节 康复评定2099
第三节 康复治疗技术及工作方法2100
第四节 常见内科疾病的康复2100
附录 检验医学参考值2103
索引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