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机理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机理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1205244.jpg)
- 吴建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0085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检察机关-工作-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机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机理探索1
一、新时期检察发展轨迹及蕴涵的一般法则1
(一)检察制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断完善1
(二)检察工作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加强3
(三)检察事业伴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协调发展4
(四)检察发展实践蕴涵的一般法则5
二、新时期检察发展进路及其生成机理6
(一)在保障科学发展中推进检察建设7
(二)在为民执法中改进检察方式8
(三)在维护和谐稳定中优化检察职能9
(四)在统筹兼顾中提高检察能力11
第一篇 科学发展中的检察理念第一章 概述:检察理念的形成与确立19
一、科学发展中检察理念之必要性分析19
(一)保障服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20
(二)开辟检察工作新境界的必然要求21
(三)解决检察执法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22
二、确立科学发展中检察理念的基本原则24
(一)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4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指导25
(三)体现我国检察机关的职能特征27
三、科学发展中检察理念的培育与确立28
(一)注重检察理念的自主性培育29
(二)强化检察理念的基础性教育30
(三)完善检察理念培育的保障机制32
第二章 检察宪政理念探思34
一、检察宪政理念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34
(一)“三个至上”的基本内涵34
(二)“三个至上”的内在联系36
(三)“三个至上”的基本特征36
二、检察宪政理念的法理基础和时代特色37
(一)党的事业至上与我国宪法原则和党的根本宗旨37
(二)人民利益至上与我国的国体政体和检察工作的人民性39
(三)宪法法律至上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强化法律监督41
三、践行检察宪政理念的职责使命4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44
(二)执法为民的践行者和人民权益的维护者46
(三)依法治国的推进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护者49
第三章 检察发展理念探思53
一、检察发展的第一要义:保障、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53
(一)检察工作发展的法治价值53
(二)检察工作发展的正当性、合理性54
(三)检察工作发展动力之源55
二、检察发展的核心: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55
(一)检察工作的人民性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56
(二)维护人民权益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56
(三)改进执法作风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57
三、检察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忠实履行检察职责57
(一)全面忠实履行职责与进一步解放思想58
(二)全面忠实履行职责与全面加强法律监督59
(三)全面忠实履行职责与提高执法水平59
四、检察发展的根本方法:统筹业务、队伍和保障等重大关系60
(一)强化法律监督与加强自身监督相结合61
(二)思想政治建设与专业化建设相结合61
(三)司法管理与后勤保障相结合62
第四章 检察执法理念探思63
一、检察理念的核心要素:公正执法63
(一)法律监督的目标追求63
(二)司法活动的本质属性64
(三)检察活动的根本原则64
二、检察执法的本质要求:维护人权65
(一)执法为民的具体体现65
(二)人民检察的必然要求65
(三)司法公权中的价值理念66
三、检察执法的重要使命:保障发展66
(一)服务大局的时代主题66
(二)法律监督的价值体现67
(三)检察能力的客观要求68
四、检察执法的内在要求:程序正当69
(一)公平正义的载体69
(二)检察职能的特征69
(三)规范执法的依据70
五、检察执法的根本保证:政策指导70
(一)党领导执法的具体体现70
(二)正确适用法律的基本保证71
(三)检察权监督制约的基本依据72
第五章 检察价值理念探思74
一、公平正义是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前提和基础74
(一)公平正义的法理内涵74
(二)公平正义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75
(三)公平正义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77
(四)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77
二、公平正义内涵与法律监督品格的契合78
(一)合法合理:法律监督的基本前提79
(二)平等对待:法律监督的基本要求81
(三)及时高效:法律监督的重要原则83
(四)程序公正:法律监督的基本路径84
三、公平正义对法律监督主体的应然要求87
(一)坚持秉公执法,忠于事实真相87
(二)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88
(三)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结合89
(四)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89
(五)坚持以公开促公正90
第六章 检察理念蕴涵的思想方法探思91
一、用唯实的思想方法认清检察工作宪法定位91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92
(二)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92
(三)坚持科学的评价标准93
二、用创新的思想方法激发检察工作的内在动力95
(一)把法律监督职能与服务大局职责联系起来思考95
(二)把组织体制改革与工作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探索97
(三)把党的建设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推进97
三、用统筹的思想方法确保检察工作的协调运转98
(一)用检察工作主题统筹各项检察职能99
(二)牢牢把握能力建设的“三项重点”99
(三)正确处理检察工作中的各种重大关系100
四、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方法端正检察工作的价值取向101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01
(二)人本思想的检察境界102
(三)人本思想的职能要求103
第二篇 科学发展中的检察职能第一章 概述:检察职能的形成与运行109
一、检察职能的概念及其司法属性109
(一)检察职能的概念109
(二)我国检察职能的司法属性111
(三)中国特色的司法规律114
二、我国检察职能运行的基本原则117
(一)检察一体:检察职能运行的基本特色117
(二)检察民主:检察职能运行的基本要求119
(三)司法平等:检察职能运行的基本前提119
(四)司法求是:检察职能运行的基本途径120
(五)司法制约:检察职能运行的基本方式121
(六)司法效率:检察职能运行的基本遵循122
三、科学发展中的检察职能的运行123
(一)以“保障和谐”为价值基础123
(二)以“宽严相济”为刑事策略123
(三)以“刑事和解”为重要探索124
(四)以“民行检察”为薄弱环节125
第二章 检察职能的价值基础127
一、检察监督与和谐社会建设127
(一)保障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128
(二)保障诚信友爱建设,促进社会充满活力128
(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29
二、和谐社会建设与人民生活质量130
(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130
(二)构建和谐就是创造提高民生质量的社会环境132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标志就是社会主义法治133
三、和谐法律秩序与强化诉讼监督135
(一)强化刑事立案监督135
(二)强化侦查活动监督135
(三)强化刑事审判监督136
(四)强化刑事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137
(五)强化民事行政法律监督138
(六)加强对自身执法监督活动监督139
第三章 法律监督的刑事策略140
一、刑事法治的政策和策略140
(一)刑事政策的概念140
(二)刑事政策的历史渊源141
(三)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142
(四)刑事政策的法理依据和实践基础144
二、法律监督的刑事策略考量146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检察环节适用现状分析147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中宽严失衡成因分析149
三、检察环节落实刑事政策的构想152
(一)执法思想上正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科学内涵152
(二)刑事实体上明确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153
(三)刑事程序上探索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途径155
第四章 惩治职务犯罪的策略运用158
一、惩治职务犯罪的刑事策略回眸158
(一)刑事政策与惩治职务犯罪的有机联系158
(二)刑事政策指导职务犯罪惩治的历史演进160
(三)刑事政策在职务犯罪惩治中的功能分析162
二、惩治职务犯罪的刑事策略要求164
(一)刑事政策在执法指导上的要求165
(二)刑事政策在工作安排上的要求166
(三)刑事政策在办案原则上的要求168
(四)刑事政策在执法效果上的要求170
三、职务犯罪侦查中的政策适用172
(一)把握“趋利避害”心理特征,体现宽严相济司法导向172
(二)引入“协商性”司法方式,体现宽严相济程序价值173
(三)把握犯罪情节和悔罪态度,体现宽严相济实体价值175
四、惩治职务犯罪的立法建议177
(一)职务犯罪的立法缺陷177
(二)惩治职务犯罪的立法完善179
第五章 办理轻刑案件的新模式181
一、刑事和解的现实性、合理性考究181
(一)刑事和解的现实意义182
(二)刑事和解的文化源流184
(三)刑事和解与世界法治潮流的契合186
二、刑事和解的概念、内容与特征187
(一)刑事和解的概念187
(二)刑事和解的原则189
(三)刑事和解的制度模式191
三、刑事和解运行的实证分析与法治价值195
(一)刑事和解的实证分析195
(二)刑事和解的法治效果197
(三)刑事和解的现实启迪200
第六章 增强民行检察的薄弱环节204
一、强化民行检察的价值分析204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204
(二)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的重要保证205
(三)促进行政权依法行使的必要手段206
二、民行检察的现实状况考量207
(一)法理上的纷争207
(二)现实中的窘境208
(三)成因上的思考209
三、强化民行检察的基本构想211
(一)强化民行检察的基本原则211
(二)强化民行检察的基本构想214
第三篇 科学发展中的检察体制第一章 概述:检察体制的健全与完善221
一、健全完善检察体制的现实意义221
(一)健全完善检察体制的研究视角221
(二)健全完善检察体制的现实意222
二、健全完善检察体制的法理基础223
(一)健全完善检察体制的理论基础223
(二)健全完善检察体制的宪政基础224
(三)健全完善检察体制的法律依据225
三、健全完善检察体制的基本思路226
(一)健全完善检察体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26
(二)健全完善检察体制的基本设想227
第二章 检察机关的组织体制230
一、检察机关领导体制230
(一)检察机关的政治组织领导体制及其完善230
(二)检察机关上下级领导体制及其完善233
(三)检察机关自身领导体制及其完善235
(四)检察机关集体领导体制及其完善236
二、检察机关业务机构设置238
(一)检察业务机构设置的现状及问题238
(二)检察业务职权配置与机构调整思路240
(三)完善检察业务机构设置的具体构想243
(四)整合检察机关非检察业务机构246
第三章 法律监督的工作体制247
一、法律监督权力结构模式及其完善247
(一)法律监督权力结构现状248
(二)现行法律监督权力结构弊端250
(三)法律监督权力结构的改善251
二、法律监督职权的运行机制253
(一)职务犯罪侦查的运行机制及其完善254
(二)公诉权的运行机制及其完善257
(三)诉讼监督权的运行机制及其完善261
(四)建立有关职权运行的协作机制265
三、法律监督权运行的监控机制266
( )建立健全检务督察机制266
(二)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269
第四章 检察价值保障体制272
一、检察价值保障与检察官客观义务272
(一)检察官客观义务的概念272
(二)检察官客观义务的特征275
(三)检察官客观义务的法律规定277
二、构建我国检察官客观义务的法理基础278
(一)检察官客观义务在我国立法上的体现278
(二)检察官客观义务在我国司法中的实践280
(三)检察官客观义务的理论基础282
三、构建我国检察官客观义务的基本路径284
(一)确立检察官客观义务的司法理念284
(二)建立健全检察官客观义务的工作机制285
(三)优化检察机关在司法过程中的制衡体系287
(四)把握检察官客观义务的适用288
第五章 检察物质保障体制290
一、检察物质保障的基本内容290
(一)资金保障290
(二)技术装备保障291
(三)检察基本建设292
二、检察物质保障现状解析292
(一)检察物质保障存在的问题293
(二)检察物质保障问题解析294
三、检察物质保障的完善对策296
(一)完善检察物质保障总的设想297
(二)完善检察物质保障具体措施299
第四篇 科学发展中的检察能力第一章 概述:检察能力的构成与建设303
一、检察能力的含义与构成303
(一)检察能力的含义303
(二)检察能力的构成要素304
(三)检察能力建设的必要性305
二、检察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307
(一)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要求307
(二)必须以执法规范化为基础308
(三)必须重视检察文化的培育309
(四)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09
三、检察能力建设的基本格局310
(一)检察能力建设的先导:检察理念310
(二)检察能力建设的核心:办案技能311
(三)检察能力建设的重点:专业化素质312
(四)检察能力建设的关键:检察管理313
(五)检察能力建设的动力:检察文化313
(六)检察能力建设的支撑:检务保障314
第二章 检察能力与专业化建设316
一、增强检察能力的要求及特征316
(一)提高检察能力的整体要求316
(二)提高检察能力的权能要求317
(三)提高检察能力的岗位职责要求319
(四)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的特征320
二、检察能力建设主体专业素质考量322
(一)H省检察官专业素质状况分析323
(二)检察官专业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326
(三)影响检察官专业素质之诸因素328
(四)提高检察官专业素质之路径329
三、检察专业素质建设的着力点和结合点335
(一)围绕“严格、公正、文明”,提高执法办案能力335
(二)围绕执法技能,深化岗位练337
(三)围绕专业素质,完善检察官培训长效机制338
(四)检察能力和素质建设的“四个结合”340
四、检察专业素质建设的法律保障343
( )落实完善检察官职务保障343
(二)落实完善检察官经济保障345
(三)落实完善检察官考评晋升制度346
第三章 检察业务评价机制建设352
一、传统检察业务评价制度的利弊研判352
(一)对履行检察业务职能的积极作用352
(二)对履行检察业务职能的负效应355
(三)对检察业务考评负效应的法理评析358
二、完善检察业务评价机制的基本构想362
(一)科学确定考核各项业务工作的指标体系362
( )合理设置考评项目及评分标准364
(三)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动态考评机制364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365
三、创新检察业务评价机制的一个模式366
(一)执法办案的评估标准366
(二)执法办案的责任体系368
(三)办案质量监控评价系统371
(四)干警素质提升系统371
第四章 检察业务管理建设372
一、检察业务管理的必要性分析372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373
(二)提高检察业务管理的理性选择374
(三)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根本性举措374
二、绩效管理的特征及其应用状况375
(一)绩效管理的特征375
(二)国外绩效管理应用现状376
(三)我国绩效管理应用状况378
三、检察绩效管理的实践评析381
(一)检察绩效管理的先进性381
(二)绩效管理(考核)存在的问题382
(三)改进绩效管理(考核)工作的对策384
四、创新检察绩效管理机制的思考386
(一)“KPI”概念在检察机关绩效管理体系设定中的运用387
(二)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完善绩效考核结果的评估388
(三)运用现代手段推进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389
(四)把绩效管理与“三位一体”建设结合起来390
第五章 检察机关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93
一、社会价值体系及其功能的法理评析393
(一)价值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393
(二)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生命395
二、检察机关核心价值体系依据及其构成396
(一)检察机关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依据396
(二)检察机关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399
三、检察机关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与构建403
(一)以检察信仰为核心,营造学习文化403
(二)以检察精神为核心,营造道德文化405
(三)以检察素养为核心,营造职业文化406
(四)以检察规范为核心,营造制度文化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