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固体催化剂实用研究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固体催化剂实用研究方法
  • 刘维桥,孙桂大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ISBN:780043834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固体催化剂实用研究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催化剂反应性能的测试1

1.1 催化剂反应性能的测试目标1

1.1.1 催化剂的活性2

1.1.2 催化剂的收率和选择性4

1.2 催化剂活性测试方法4

1.2.1 流动法4

1.2.2 微量催化色谱法5

参考文献8

第二章 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定9

2.1 物理吸附理论简单介绍9

2.1.1 吸附现象及其描述9

2.1.2 吸附等温方程12

2.2 表面积计算15

2.2.1 BET法15

2.2.2 B点法17

2.2.3 经验作图法18

2.2.4 其他方法20

2.3 孔容和孔分布计算20

2.3.1 比孔容积21

2.3.2 孔分布及其计算23

2.4 蒸气吸附实验技术27

2.4.1 容量吸附法27

2.4.2 重量吸附法29

2.4.3 动态法30

参考文献36

第三章 催化剂金属分散度与酸性测定37

3.1 负载型催化剂金属分散度测定38

3.1.1 氢吸附法38

3.1.2 HOT法42

3.2 多相催化剂酸性及其测定方法44

3.2.1 固体表面的酸和碱44

3.2.2 Hammett指示剂法46

3.2.3 碱性气体吸附-脱附法49

参考文献55

第四章 多晶X射线衍射技术57

4.1 X射线的产生及性质57

4.1.1 X射线的产生57

4.1.2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59

4.2 晶体几何学基本知识61

4.2.1 晶体61

4.2.2 点阵、格子62

4.2.3 晶胞63

4.2.4 晶面及晶面指数66

4.2.5 晶面间距67

4.3 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68

4.4 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71

4.4.1 X射线衍射仪71

4.4.2 样品制备74

4.4.3 衍射数据的测量75

4.4.4 实验条件的选择76

4.5 物相鉴定及物相定量77

4.5.1 物相鉴定77

4.5.2 物相定量80

4.6 晶胞参数测定85

4.7 线宽法测平均晶料大小87

参考文献89

第五章 热分析90

5.1 差热分析(DTA)91

5.1.1 基本原理91

5.1.2 差热分析实验装置92

5.1.3 差热曲线94

5.1.4 差热曲线的应用95

5.1.5 影响DTA曲线的因素99

5.2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106

5.2.1 基本原理106

5.2.2 差示扫描量热计及其工作原理107

5.2.3 差示扫描量热曲线108

5.2.4 DSC曲线的应用109

5.3 热重法(TG)112

5.3.1 热天平及其工作原理113

5.3.2 热重曲线114

5.3.3 热重曲线的应用116

5.3.4 热重曲线的影响因素117

5.4 热分析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121

5.4.1 催化剂组成的确定122

5.4.2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选择124

5.4.3 催化剂活性的评价126

5.4.4 研究活性组分与载体的相互作用127

5.4.5 研究催化剂的中毒和老化129

5.4.6 催化剂积炭行为的研究130

5.4.7 固体催化剂表面酸性测定131

参考文献132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133

6.1 红外光谱基本理论134

6.1.1 红外光谱的产生134

6.1.2 分子振动方程式135

6.1.3 分子振动形式137

6.1.4 红外光谱的吸收强度139

6.1.5 影响吸收峰峰位的因素139

6.2 吸附分子的红外光谱140

6.3 红外光谱仪141

6.3.1 双光束光学自动平衡式红外光谱仪141

6.3.2 双光束电学自动平衡式红外光谱仪143

6.3.3 计算机红外光谱仪144

6.3.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144

6.4 红外光谱的实验技术147

6.4.1 样品制备147

6.4.2 红外吸收池149

6.5 红外光谱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150

6.5.1 固体表面酸性的测定150

6.5.2 双金属催化剂的化学表征152

6.5.3 金属一载体间相互作用研究156

6.5.4 作为探针分子的CO吸附态157

6.5.5 反应动态学的研究158

参考文献162

第七章 电子显微镜法163

7.1 透射电子显微镜163

7.1.1 电子显微镜的电子光学基础163

7.1.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构造172

7.1.3 透射电子显微图像的衬度原理174

7.1.4 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技术181

7.1.5 TEM在催化剂研究中的作用186

7.2 扫描电子显微镜192

7.2.1 扫描电镜成像原理192

7.2.2 SEM的操作形式及像衬度194

7.2.3 SEM的分辨力与放大倍数197

7.2.4 SEM仪器构造197

7.2.5 SEM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199

7.3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简介200

参考文献202

第八章 电子能谱法203

8.1 光电子能谱204

8.1.1 光电子能谱和光电子能量公式204

8.1.2 X射线光电子能谱208

8.1.3 谱峰位移212

8.2 俄歇电子能谱(AES)215

8.2.1 俄歇效应和俄歇电子能量公式215

8.2.2 俄歇电子能谱218

8.3 电子能谱仪和实验技术220

8.3.1 仪器设备220

8.3.2 实验技术222

8.4 电子能谱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223

8.4.1 组分鉴别225

8.4.2 价态分析226

8.4.3 半定量分析229

8.4.4 金属分散度测定230

8.4.5 酸性测定232

8.4.5 催化研究中其他一些方面的应用233

参考文献234

第九章 核物理技术及其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235

9.1 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235

9.1.1 核磁共振原理235

9.1.2 核磁共振谱仪245

9.1.3 实现核磁共振的方法和核磁共振谱247

9.1.4 核磁共振技术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248

9.2 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技术250

9.2.1 TDPAC原理251

9.2.2 TDPAC实验装置260

9.2.3 实验数据处理263

9.2.4 同位素的选择和样品制备265

9.2.5 TDPAC在钼基催化剂表面结构研究中的作用269

参考文献2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