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广义政治经济学 第3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广义政治经济学 第3卷
  • 许涤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01847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4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广义政治经济学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生产过程1

第一章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和发展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1

一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

二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3

三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6

第二节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形式11

一 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地位11

二 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14

三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劳动集体所有制27

第三节 个体经济与中外合资企业38

一 作为公有制经济补充的劳动者个体所有制38

二 关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独营企业42

三 “一国两制”问题44

第二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性同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性的区别47

第二节 “穷过渡”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破坏50

第三节 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55

一 民富会妨害国富吗?55

二 一部分人先富一定是“两极分化”吗?56

三 致富与遵守价值规律5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60

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性60

二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63

三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66

四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与其他经济规律的关系69

第三章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73

第一节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73

第二节 关于利用集体力的问题75

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与新的社会生产力79

第四节 迎接新的技术革命84

第四章 社会主义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87

第一节 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87

第二节 生态环境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侧面88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90

第四节 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92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两用性94

第一节 制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9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9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必然性100

第四节 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经济102

第五节 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104

第六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存在的必然性107

第六章 社会主义生产中的剩余劳动11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中的剩余劳动不具剥削性11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中剩余劳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112

第三节 “一平二调”、捧“铁饭碗”与社会主义剩余劳动116

第四节 开放政策与剩余价值问题118

第七章 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12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必要劳动1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阶段按劳分配的必然性123

第三节 工资形式131

第八章 生产过程中人们的相互关系13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关系的特点?1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劳动纪律139

第三节 外资企业中的劳资关系141

第九章 社会主义生产中的价值规律与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143

第一节 价值规律还在社会主义生产中发生作用143

第二节 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与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的关系145

第三节 价值规律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149

第四节 关于商品经济盲目性的问题153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效益155

第一节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对比155

第二节 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157

第三节 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160

第四节 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的途径161

第二篇 社会主义的流通过程165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流通过程中的商品与货币16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必然性165

第二节 商品流通与价值规律17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货币职能与货币流通173

一 社会主义货币的职能173

二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177

三 社会主义国家对货币的发行与管理17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资金的循环1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本质183

第二节 企业资金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185

第三节 货币、生产和商品三个循环形式的相互关系187

第四节 流通费用的问题189

一 纯粹的流通费用189

二 保管费用191

三 运输费用196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资金周转199

第一节 企业资金周转的时间199

第二节 企业生产资金的构成及其对资金总周转的影响200

第三节 固定资金的周转203

第四节 流动资金的周转208

第五节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210

第十四章 关于市场问题213

第一节 自由市场在封闭式的压力下发展213

第二节 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的关系216

第三节 对自由市场管理的必要性220

第三篇 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与积累223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的再生产过程223

第一节 统一着生产与流通的社会主义再生产22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前提下的简单再生产22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扩大再生产232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237

第一节 关于I(v十m)=Ⅱc和I(v+m)>Ⅱc的问题237

第二节 两大部类年价值产物的总和242

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补偿和替换245

第十七章 综合平衡249

第一节 综合平衡是一个全局性问题249

第二节 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以及它们各自内部的比例关系253

一 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相互关系253

二 农业内部的比例关系256

三 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关系258

四 重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261

五 轻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265

第三节 基本建设与生产的相互关系267

第十八章 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271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与人口问题27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控制人口增长的必然性276

第二节 人口急速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矛盾279

第三节 我国的计划生育282

第四节 能说我国的计划生育是新马尔萨斯主义吗?285

第四篇 物质生产部门与第三产业291

第二十章 以农业为基础的第一产业291

第一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91

第二节 第一产业的几个重要部门295

一 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基础的种植业295

二 畜牧业与草地301

三 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06

第二十一章 作为国民经济主导的工业312

第一节 工业为什么是国民经济的主导?312

第二节 建立和发展完整的工业体系316

一 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316

二 采掘工业的重要性318

三 加工制造业321

四 建筑工业问题322

五 核电工业的重要性323

六 发展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324

第三节 发展我国工业体系和作为支柱业的航天部门327

第四节 技术构成与计划利润率329

一 不断提高的技术构成329

二 价格、税收与企业利润332

第二十二章 非物质生产的第三产业337

第一节 第三产业存在的必要性337

第二节 国内商业的职能339

一 国营商业的商品经营339

二 商业利润与商业劳动者的剩余劳动344

三 个体商业的经营及其存在的问题351

第三节 对外贸易与开放353

第四节 国家银行与信贷356

一 国家银行的本质和职能356

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利息的来源与利息率360

三 信贷资金与预算资金的平衡366

第五节 保险事业368

一 保险事业与银行储蓄的区别368

二 保险事业对我国工农企业和个人的作用370

三 保险事业与社会保险371

第六节 服务业373

一 服务业的范围373

二 服务业存在的必然性375

三 服务劳动的性质377

四 发展服务业的问题379

第七节 旅游业381

一 旅游业是综合性的行业381

二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建设382

三 旅游设施与服务的问题384

四 旅游业对我国建设的促进385

第五篇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与国家财政387

第二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源泉及其分配387

第一节 社会总产品与社会纯收益387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390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394

第二十四章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397

第一节 国家财政的收入与支出397

第二节 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399

第三节 国家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401

第二十五章 财政、信贷与物资三者平衡的必然性405

第六篇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409

第二十六章 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准备条件409

第一节 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409

第二节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412

第二十七章 关于消灭阶级的问题41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416

第二节 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问题418

第三节 对犯罪分子的斗争420

第二十八章 消灭三个差别的问题423

第一节 发展生产力是消灭三个差别的物质基础423

第二节 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差别424

第三节 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430

第四节 从缩小三个差别到消灭三个差别433

第二十九章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436

后记4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