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1169700.jpg)
- 王岳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18681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引言1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景观4
第一节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4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理论特征8
第三节 后现代文化逻辑17
第二章 后现代精神脉动:新解释学与接受理论24
第一节 解释学作为后现代精神萌芽25
一 从赫尔墨斯到方法论解释学25
二 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解释学29
第二节 哲学解释学的后现代转折轨迹32
一 解释学循环33
二 理解的历史性与偏见35
三 语言游戏与本文运用41
四 审美理解与艺术真理45
第三节 接受理论对现代美学的挑战51
一 接受视界的移位51
二 主体:新思路的确立57
第四节 解释—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的冲突63
第三章 后现代图景:解构策略及其新本文观69
第一节 解构理论的兴起70
第二节 全新的挑战:消解结构与解拆在场73
第三节 破除魔咒与颠倒秩序79
一 结构主义整体神话的破灭79
二 语言中心主义的消解82
第四节 瓦解在场的解构方略87
一 分延:意义的不定90
二 播撒:本文的裂缝93
三 踪迹:始源的迷失95
四 替补:根本的空缺98
第五节 为了本文而放逐历史103
一 本文意义:写作与解读104
二 清理在场形而上学残余107
三 解构与解释:本文观的差异112
第四章 后工业社会的文化境遇122
第一节 走向后工业社会123
第二节 后工业社会的文化矛盾125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文化特性134
第四节 走向“新宗教”138
第五章 交流理性:对抗后现代性144
第一节 现代性成了问题145
第二节 向“现代性”进攻的历程149
第三节 “后现代性”是否可能155
第四节 新理性图式:交流理性161
第六章 后现代知识境况与前景173
第一节 后现代状况下的知识分子危机173
第二节 后现代的知识状态177
一 后现代知识地位178
二 叙事与科学“范式不可通约”180
三 解“合法化”185
四 策略:谬误推理189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文艺美学192
第一节 后现代哲学论争198
第七章 后哲学文化与新人文观198
第二节 后哲学文化204
一 镜喻哲学与镜式本质的终结204
二 后哲学文化精神向度206
三 启迪哲学与体系哲学210
第三节 后现代文化前景217
一 文学的敞开性与哲学的封闭性217
二 对解构哲学本文观写作观质疑221
三 走向解释学的新实用主义226
第八章 后现代文化理论与策略229
第一节 后现代文化逻辑230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文艺和美学特征236
一 平面感:深度模式削平236
二 断裂感:历史意识消失238
三 零散化:主体的消失240
四 复制:距离感消失241
第三节 后现代与第三世界文化244
第九章 后现代审美之维250
第一节 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命名251
第二节 现代与后现代的关系253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258
第四节 后现代批评多元论261
第十章 后现代主义诗学理论266
第一节 全新的后现代世界观266
第二节 存在主义的后现代诗学270
第三节 后现代艺术本体论277
第四节 论争:后现代主义的名与实281
第十一章 后现代主义写作模式285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解放还是离心285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艺术危机291
第三节 写作模式:反体裁294
第十二章 后现代主义文学反思300
第一节 文学解构与意识形态分析301
一 文学解构的后现代性格301
二 后现代的意识形态话语306
第二节 后现代文学批判315
一 搏击后现代主义大潮316
二 后现代主义的前景320
第三节 后现代写作323
一 20世纪文学的“钟摆”运动324
二 不确定性的写作原则328
第十三章 后现代文学代码分析331
第一节 走向后现代主义332
第二节 后现代文学本文的代码分析337
第十四章 后现代主义思潮新趋势346
第一节 解释—接受理论的转向347
第二节 解构主义的分化351
第三节 批判理论的转折361
第四节 女权主义的发展383
第五节 新历史主义的兴起396
结语403
文献书目407
后记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