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
  • 冯契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03084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630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近代哲学革命1

一、“古今中西”之争制约着中国近代哲学的发展3

二、西方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近代哲学的影响6

第二节 中国近代哲学的主要论争11

一、从道器之辩演变到进化论和唯物史观12

二、关于认识论上的“必物(知行)”之辩16

三、关于逻辑和方法论的问题18

四、关于人的自由和理想问题21

第一章 中国近代哲学的前驱27

第一节 龚自珍:“众人之宰,自名曰我”--近代人文主义的开端29

一、对“衰世’的揭露批判--近代“古今”之争的开始30

二、“天地,众人自造”--从哲学的高度推崇“自我”34

三、“自尊其心”与历史变易观39

四、要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45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近代“中西”之争的开始51

第二节 魏源:“善言我者,必有乘于物”51

二、“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54

三、“我有乘于物”和“及之而后知”--在“心物(知行)”之辩上的近代命题58

第三节 洪秀全、洪仁玕:神学外衣下的革命世界观66

第四节 “中西”论争中的“道器”、“本末”之辩73

第二章 哲学革命的进化论阶段83

第一节 康有为的“三世”说--历史进化论的提出85

一、为变法维新提供哲学根据86

二、破“天地”旧说87

三、历史进化论和大同思想91

四、“以智为先”的先验主义和对方法论近代化的初步探索101

第二节 谭嗣同:“冲决网罗”之仁学109

一、破“中外之见”与“冲决网罗”110

二、唯名论观点和“以太说”113

三、进化论思想和唯意志论倾向117

第三节 严复的“天演之学”与经验论123

一、抓住西学命脉来比较中学和西学124

二、建立在近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演哲学”129

三、经验论的认识论138

四、重视归纳法的逻辑思想141

五、关于人的自由和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144

第四节 梁启超论“我”之自由与“群”之进化151

一、“新思想界之陈涉”和康、梁关于“自由”的争论152

二、认识论上的“除心奴”说157

三、以社会心理为实体的历史进化论163

四、“新史学”研究方法169

五、“新民”说与“道德革命”口号173

第五节 章太炎:“竞争生命智慧,革命开民智”--社会实践观点的萌芽181

一、从民族主义立场对待“古今中西”之争183

二、包含革命观念的进化论186

三、强调革命行动的认识学说196

四、重视演绎法的逻辑思想202

五、突出意志作用的伦理思想206

第六节 王国维:哲学学说的“可爱”与“可信”214

一、“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215

二、实证论与形而上学的矛盾217

三、对传统哲学范畴的分析批判和科学的治学方法220

四、美学上的境界说227

第七节 孙中山的进化理论和知行学说234

一、鲜明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234

二、进化论与“突驾”说236

三、“知难行易”学说242

四、大同思想与“替众人服务”的人生观245

第三章 新旧思潮之激战和哲学革命开始进入唯物辩证法阶段253

第一节 五四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的自由争鸣253

一、由革命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260

第二节 李大钊:由进化论到唯物史观--历史辩证法由自发而自觉260

二、进化论与理性主义263

三、向唯物史观的转变269

四、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统一的新社会理想和革命人生观278

五、在“问题主义”的论战中批评实用主义284

第三节 陈独秀:由进化论到唯物史观288

一、由革命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288

二、进化论与现实主义(经验主义)292

三、向唯物史观的转变298

第四节 胡适的实验主义306

一、“评判的态度”306

二、实用主义的世界观和真理论311

三、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征”为核心的方法论316

第五节 梁漱溟的直觉主义327

一、“东方文化派”的代表327

二、唯意志论和直觉主义330

三、唯心主义的文化观335

第六节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338

一、玄学派和唯意志论339

二、“科学”派的实证论343

三、马克思主义者对两派的批评347

第七节 瞿秋白的历史决定论352

一、“新时代的活泼稚儿”353

二、“社会的有定论”的“历史工具”说358

三、对实用主义,经验主义的批判363

一、反帝反封建的“精神界之战士”370

第八节 鲁迅:战斗的唯物主义在文化战线的胜利370

二、从“意志主义”到战斗的唯物主义377

三、对“国民性”的分析以及对自由人格的描述383

四、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391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专业哲学家的贡献398

第一节 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普及与应用中走向中国化401

一、要求“建立普遍与特殊统一的理论”401

二、以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国情403

三、对唯物辩证法的几点发挥409

第二节 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普及与应用中走向中国化414

一、通俗化是“中国化现实化的初步”414

二、对当代哲学思潮的分析批判417

三、对唯物辩证法的几点发挥424

第三节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429

一、在玄学立场上会通中西429

二、“万法唯识”,“翕辟成变”431

三、“性修不二”438

一、自由主义者的文化观445

第四节 朱光潜:美学上的表现说445

二、对审美经验的分析447

三、用表现说解释艺术意境451

第五节 金岳霖:“以经验之所得还治经验”--在实在论基础上的感性与理性、事与理的统一460

一、对中西哲学的比较和会通461

二、“所与是客观的呈现”464

三、概念对所与的双重作用469

四、知识经验的必要条件,逻辑与归纳原则473

五、“居式由能,莫不为道”480

第六节 冯友兰的“新理学”486

一、“继往开来”,建立“新统”486

二、“最哲学的形上学”492

三、人生境界说501

第七节 马克思主义者对传统思想的批判研究509

一、驳斥新专制主义的“道统”说509

二、对唯心主义学者的哲学史观的批判512

三、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开拓性研究517

第八节 毛泽东:能动的革命反映论--对历史观和认识论中的“心物”之辩的总结523

一、对“古今中西”之争的历史总结524

二、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之基本观点526

三、关于认识运动秩序的理论532

四、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541

五、经过人民民主专政到达大同之路548

六、革命的功利主义和群众观点551

小结561

一、从中西比较看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规律性561

二、哲学革命的最主要成果--能动的革命反映论568

三、对方法论的探索574

四、对人的自由问题的探讨579

五、缺点和重要理论思维教训585

六、进一步发展哲学革命593

后记599

索引602

人名索引602

名词索引609

著作索引6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