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历史人口地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北京历史人口地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1160532.jpg)
- 韩光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29578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北京历史人口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北京历史人口地理的意义1
一、研究北京历史人口地理的理论价值1
前言1
二、研究北京历史人口地理的现实意义3
表1-2 北京的人口变迁4
附录4
表1-1 北京的人口增长4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7
一、区域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的对象7
二、区域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的方法11
第三节 北京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的空间与时间范围20
一、北京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的空间范围21
二、北京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的时间断限22
一、北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26
第四节 北京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条件26
附图28
图1-1 北京地区地形图28
二、北京地区社会经济条件29
一、辽南京地区行政建置31
第一节 历代区域行政建置31
第二章 区域行政建置和政区沿革31
二、金中都地区行政建置33
图2-1 辽南京地区行政建置与区划34
三、元大都地区行政建置35
图2-2 金中都地区行政建置与区划36
四、明北京地区行政建置38
图2-3 元大都地区行政建置与区划39
图2-4 明北京地区行政建置与区划41
五、清北京地区行政建置42
图2-5 清北京地区行政建置与区划43
六、民国时期北京(北平)地区行政建置44
图2-6 民国时期北京(北平)地区行政建置与区划45
第二节 辽迄民国北京地区建置沿革特点46
一、州县建置的相对稳定性46
二、州县建置兴废的阶段性46
三、北京城市户籍管理与户口统计的日趋专门化47
第三章 各时期区域和城市人口规模48
一、从户籍制度与户口统计特点看辽南京地区和南京城市户口的构成48
第一节 辽南京地区和南京城市人口规模48
二、天庆三年(1113年)南京地区人口规模51
表3-1 辽天庆三年(1113年)南京地区州县户口52
三、天庆三年(1113年)南京城市人口55
表3-2 辽天庆三年(1113年)南京地区与南京城市户口58
第二节 金中都地区和中都城市人口规模59
一、从户籍制度与户口统计特点看金中都地区和中都城市户口的构成59
二、泰和七年(1207年)中都地区人口规模63
表3-3 金泰和七年(1207年)中都地区与中都城市户口65
三、泰和七年(1207年)中都城市人口66
一、从户籍制度与户口统计特点看元大都地区和大都城市户口的构成68
第三节 元大都地区与大都城市人口规模68
二、至元七年(1270年)与泰定四年(1327年)大都地区人口规模73
表3-4 元至元七年(1270年)中都地区与中都城市户口80
表3-5 元泰定四年(1327年)大都地区与大都城市户口81
三、大都城市人口及其演变81
表3-6 元代大都城市户口变迁84
一、从户籍制度与户口统计特点看明北京地区和北京城市户口的构成85
第四节 明北京地区与北京城市人口规模85
二、北京地区人口规模及其演变92
表3-8 明代香河与文安二县户口之变迁94
表3-7 明代延庆州与永宁县户口之变迁94
表3-9 明代北京地区州县赋役户口95
表3-10 明代北京地区卫所与军屯人数分布100
表3-11 明代中后期上林苑苑户与海户户口及分布103
表3-12 明代北京地区和北京城市户口演变104
三、北京城市人口及其变迁104
表3-13 明代中后期北京五城坊铺设置统计106
表3-14 明天启元年(1621年)北京坊铺保甲户口统计107
表3-15 明嘉靖后期北京五城坊铺户口统计推算表108
第五节 清北京地区与北京城市人口规模110
一、从户籍制度与户口统计特点看清北京地区和北京城市户口的构成110
二、北京地区人口规模及其演变116
表3-16 清代前期北京地区州县赋役人丁统计117
表3-17 清代北京地区州县赋役户口统计118
三、北京城市人口及其演变120
表3-19 清代北京八旗佐编设一览表120
表3-18 清代不同时期北京地区户口规模及其演变120
表3-20 清代京师内城及城属户口统计推算表126
表3-22 清代北京城市户口规模及其演变128
表3-21 清代京师外城户口统计推算表128
表3-23 清代京师八旗人口演变及其在区域总人口中所占比重129
第六节 民国时期北京(北平)地区与北京(北平)城市人口规模129
一、由户籍制度的变革及户口统计的简化看北京(北平)地区与北京(北平)城市户口的构成129
二、北京(北平)地区人口规模及其演变130
表3-24 民国年间(1912~1948年)北京(北平)地区人口统计131
三、北京(北平)城市人口及其演变132
表3-25 民国时期北京(北平)市历年人口统计133
表3-27 民国时期北京(北平)历年人口134
表3-26 民国初期北京四郊人口134
一、人口增长的过程135
第一节 人口增长过程与特点135
第四章 人口增长过程及其机制135
表4-1 辽至民国北京地区和北京城市人口规模之变迁137
图4-1 辽迄民国北京地区和北京城市人口规模变迁138
二、人口增长的特点145
一、人口内聚迁移是导致各时期北京人口短期迅速膨胀并长期增长的根本原因147
第二节 人口增长机制147
表4-2 民国年间北京(北平)市人口出生、死亡与自然增长率统计150
二、人口自然增殖各个时期北京人口不断增长的决定因素151
表4-3 清初北京地区州县土地被圈占统计164
三、刺激与影响北京城市和区域人口增殖的政策与行为因素191
第三节 人口阶段性锐减的原因209
一、政权更替前后的人口离散迁移210
二、战争荼毒212
三、自然灾害216
四、粮食短缺221
第五章 人口迁移与人口控制227
第一节 人口迁移概况228
一、辽代228
表5-1 契丹统计者以燕蓟地区民户所置州县统计230
表5-2 辽代内聚迁移南京地区的户口统计233
二、金代235
三、元代246
表5-3 元代大都地区内聚迁移户口统计249
表5-4 元代中期大都地区人口离散迁移统计256
四、明代258
表5-5 明初北平移民统计260
表5-6 明永乐宣德中北京地区移民统计262
表5-7 嘉靖至万历中北京内城部分坊属铺的变化267
五、清代269
六、民国时期281
图5-1 民国六年(1917年)北京内外域人口年龄与性别结构283
图5-2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北平市人口年龄与性别结构284
图5-3 民国时期(1912~1948年)北京(北平)人口性别比变动曲线285
表5-8 不同年份北京(北平)人口的结婚率286
第二节 人口迁移特点和迁移机制287
一、人口迁移的特点287
二、人口迁移的机制291
第三节 北京城市人口的控制299
一、元明时期控制北京城市人口规模的尝试299
二、清代控制北京内城八旗人口规模的措施302
三、清代北京外城人口政策的演变313
四、清代控制北京城市人口的基本原因315
第六章 人口地理分布320
第一节 各时期人口分布概况及规律321
一、各时期人口分布概况321
表6-1 辽天庆三年(1113年)南京地区人口分布321
图6-1 辽天庆三年(1113年)南京地区人口分布322
表6-2 金泰和七年(1207年)中都地区人口分布323
图6-2 金泰和七年(1207年)中都地区人口分布324
表6-3 元泰定四年(1327年)大都地区人口分布325
图6-3 元泰定四年(1327年)大教地区人口分布326
表6-4 明万历六年(1578年)北京地区人口分布327
图6-4 明万历六年(1578年)北京地区人口分布328
表6-5 明天启元年(1621年)北京五城人口分布329
表6-6 清光绪八年(1882年)北京地区人口分布330
图6-5 清光绪八年(1882年)北京地区人口分布331
表6-7 清宣统元年(1909年)北京城人口分布332
表6-8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北平地区人口分布333
表6-9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北平市各区人口密度334
图6-6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北平地区人口分布335
二、人口分布规律及其变化趋势335
图6-7 清光绪八年(1882年)北京地区人口密度337
第二节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340
一、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人口地理分布的经常性因素340
二、经济与交通条件是影响人口地理分布的最终决定因素345
三、社会政治原因是影响人口地理分布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353
表6-10 明洪武时期北平地区军屯分布统计358
四、城市群是构架区域人口地理分布格局的基本因素361
后记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