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小平理论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1159057.jpg)
- 奚广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27881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马恩列毛邓著作及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一 风格独特的邓小平理论2
二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5
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特征10
四 “三落三起”的独特经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13
五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主题16
六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19
七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和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和方法22
第二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1
一“两个凡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和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32
二 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达到实事求是39
三 在摸索中“求是”,在试验中创新。按照辩证法办事43
四 从实践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48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54
一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55
二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59
三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形态运动规律上的体现63
四 消灭剥削、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体价值目标上的体现70
五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75
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80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88
一 当今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89
二 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97
三 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101
四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5
五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10
第五章 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114
一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必然性115
二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20
三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23
四 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128
五 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相互关系133
第六章 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138
一 封闭只能导致贫困落后、愚昧无知139
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41
三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44
四 建立对外开放的基地。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147
五 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51
六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57
第七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4
一 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165
二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170
三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75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78
五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渐进过渡185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与分配制度191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92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199
三 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选择203
四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208
五 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分配制度210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218
一 “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战略219
二 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225
三 要有一个合理的经济结构。农业是根本232
四 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38
五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244
第十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253
一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254
二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259
三 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以贯彻。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262
四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268
五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73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80
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81
二 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四有”公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286
三 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保持一致。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288
四 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思想道德建设291
五 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科学文化建设295
六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298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303
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304
二 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当代中国的一切。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共产党306
三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310
四 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317
五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各民族的团结322
六 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326
第十三章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332
一 用新的思路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333
二 “一国两制”构想归功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国两制”构想与世界的现实和中国的实际338
三 “一国两制”的实践及其历史意义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