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0中国金融发展报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00中国金融发展报告
  • 龚浩成,戴国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9420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10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6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00中国金融发展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1 总论1

1.1 中国经济发展中金融深化的现状分析1

1.1.1 中国金融深化中的金融增长1

1.1.2 中国金融深化中的金融结构6

1.1.3 中国金融深化中的市场机制11

1.1.4 中国金融深化中的二元性特征13

1.2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金融支持16

1.2.1 金融自由化理论对转轨中中国经济增长及其金融表现的解释力17

1.2.2 中国转轨经济增长中的金融约束20

1.3 中国金融发展中的金融安全27

1.3.1 中国金融安全的隐患28

1.3.2 中国金融资产的盘整29

1.3.3 创建金融安全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34

1.4 加入WTO后中国的金融深化问题37

1.4.1 加入WTO对中国金融开放的要求38

1.4.2 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的正面效应39

1.4.3 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的负面效应40

1.4.4 金融业开放和一些相关金融改革的关系42

1.4.5 中国金融业迎接对外开放的对策43

1.5 中国金融市场的回顾与展望45

1.5.1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回顾45

1.5.2 中国金融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50

1.5.3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展望52

1.6.1 改革金融产权,发展与非公有制经济相对应的民间金融56

1.6 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56

1.6.2 转化政府职能,建立克服市场信息不完全的有效机制59

1.6.3 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发展资本市场并优化金融资产结构60

1.6.4 强化市场机制,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62

2 勇于创新的中国银行业64

2.1 概述64

2.1.1 银行改革起步阶段(1979-1984年)64

2.1.2 银行改革探索阶段(1985-1997年)66

2.1.3 银行改革深化阶段(1997年至今)72

2.2 管理制度变迁74

2.2.1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74

2.2.2 分业经营80

2.2.3 审贷分离83

2.2.4 内控机制84

2.3 资本金86

2.3.1 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86

2.3.2 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金89

2.3.3 外资银行资本金91

2.4 负债业务91

2.4.1 国有商业银行负债业务91

2.4.2 股份制商业银行负债业务97

2.4.3 外资银行负债业务100

2.5 资产业务101

2.5.1 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业务101

2.5.2 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业务118

2.5.3 外资银行资产业务123

2.6.1 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125

2.6 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125

2.6.2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128

2.6.3 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128

2.7 市场营销管理129

2.7.1 中国商业银行的营销经营129

2.7.2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营销理念和金融创新131

2.7.3 中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新阶段:客户经理制132

2.8 商业银行电子化134

2.8.1 历史回顾134

2.8.2 发展现状136

2.9 中国商业银行继续深化改革的思路142

2.9.1 继续深化管理制度改革142

2.9.2 深化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144

2.9.3 国有商业银行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拓展各种业务145

2.9.4 中国房地产信货将成为房地产金融的一支重要力量145

2.9.5 强化营销管理,推进客户经理制的建设146

2.9.6 加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力度148

2.9.7 顺应商业银行电子化的发展趋势148

3 渐趋规范的中国证券业152

3.1 证券业发展历史回顾152

3.1.1 证券经营机构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产物153

3.1.2 1988-1998年证券经营机构的发展154

3.2 证券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58

3.2.1 证券经营机构的合并重组158

3.2.2 证券经营机构的增资扩股160

3.2.3 证券经营机构短期融资渠道的扩大164

3.2.4 证券业现存问题分析166

3.3 证券业的定位与功能170

3.3.1 证券业的定位分析171

3.3.2 证券业的功能与业务分析173

3.4 证券业增资重组战略分析177

3.4.1 证券业增资重组的必要性和动因178

3.4.2 证券业增资重组的原则和目标185

3.4.3 证券业增资重组的模式设想186

3.4.4 证券业增资重组的问题和难点192

3.5 2000年证券业发展战略研究194

3.5.1 培养核心竞争能力194

3.5.2 增强业务开发能力196

3.5.3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201

4 逐步开放的中国保险业203

4.1 1999年以前保险业概况203

4.2 1999年保险业发展分析208

4.2.1 发展概况208

4.2.2 保险市场分析220

4.3 中国保险业发展问题分析228

4.3.1 刺激保险业发展的有利因素228

4.3.2 影响保险业发展的不利因素234

4.3.3 加入WTO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239

4.3.4 对中国2000年保险费收入的模型分析和预测241

4.3.5 对中国保险业持续发展的建议245

5 走向市场化的中国金融体制253

5.1.1 中央银行的形成及其发展254

5.1 中国金融机构体制改革254

5.1.2 专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257

5.1.3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崛起259

5.1.4 逐步放宽对外资银行进入的限制261

5.2 中国金融调控监管体制改革262

5.2.1 银行资金管理体制改革262

5.2.2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268

5.2.3 其他金融调控手段的市场化270

5.2.4 外汇体制改革272

5.2.5 合业管理向分业管理的转变275

5.3 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逐步形成278

5.3.1 证券市场的形成278

5.3.2 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281

5.4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展望282

5.4.1 中央银行制度的改革前景282

5.4.2 商业银行的改革前景284

5.4.3 其他方面的改革前景285

6 积极探索中的货币市场288

6.1 同业拆借市场290

6.1.1 1999年以前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概况290

6.1.2 1999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同业拆借市场运作分析298

6.1.3 2000年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发展前景研究309

6.2 银行间债券市场316

6.2.1 1999年以前银行间债券市场运作概况316

6.2.2 1999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运作分析319

6.2.3 2000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前景研究329

6.3.1 1999年以前票据市场发展概况332

6.3 票据市场及其他货币市场子市场332

6.3.2 1999年票据市场发展概况334

6.3.3 2000年票据市场发展趋势预测342

6.3.4 大面额可转让存单(CD)市场和企业短期债券市场344

7 稳定发展中的外汇市场351

7.1 外汇市场回顾(1994-1998年)351

7.1.1 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和创建外汇市场351

7.1.2 外汇供求变动与人民币汇率回顾362

7.2 外汇市场现状分析(1999年)375

7.2.1 外汇市场的变动分析375

7.2.2 人民币汇率分析391

7.3.1 外汇管理制度与外汇市场的发展预测399

7.3 外汇市场发展预测399

7.3.2 人民币汇率趋势预测409

7.4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统计分析及其结论417

7.4.1 人民币汇率及其收益的基本统计417

7.4.2 稳态分布的基本特性420

7.4.3 实证研究420

7.4.4 结果分析421

8 调整成长中的资本市场422

8.1 资本市场与资本流动422

8.1.1 资本市场是以融通中长期资金为主的市场422

8.1.2 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融资和资本资产定价423

8.1.3 资本市场结构424

8.2.1 改革开放至1998年证券市场发展轨迹425

8.2 证券市场运行分析425

8.2.2 1999年证券市场发展分析431

8.2.3 证券市场政策评述441

8.2.4 证券市场发展方向及政策建议447

8.3 证券境外发行与上市452

8.3.1 证券境外发行与上市的基本模式452

8.3.2 证券境外发行与上市回顾分析454

8.3.3 证券境外发行与上市的政策分析及发展思路457

8.4 中长期信贷市场462

8.4.1 中长期信货市场在资本市场中的功能与地位462

8.4.2 中国中长期信货市场发展的历史回顾462

8.4.3 中国中长期信货市场发展现状分析466

8.4.4 中长期信货市场发展预测474

8.4.5 发展中长期信货市场应注意的若干问题478

9 注重实效的货币政策482

9.1 90年代货币政策回顾483

9.1.1 90年代宏观经济的运行及货币政策目标的变化483

9.1.2 各阶段主要货币政策措施及其效果488

9.1.3 90年代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特点及其问题498

9.2 1999年货币政策效应分析501

9.2.1 1999年经济运行分析501

9.2.2 1999年货币政策回顾508

9.2.3 货币政策效应分析510

9.3 2000年经济形势预测及货币政策建议516

9.3.1 国际经济环境516

9.3.2 国内经济形势预测517

9.3.3 2000年货币政策建议519

10 不断深化的金融理论522

10.1 新中国金融理论的历史回顾(1949-1989年)523

10.1.1 1949-1978年的金融理论523

10.1.2 1979年至80年代中期的金融理论525

10.1.3 80年代后半期的金融理论527

10.2 90年代中国金融理论研究概述531

10.2.1 90年代中国金融理论研究的背景与特征531

10.2.2 90年代中国金融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532

10.3 90年代的货币供给理论537

10.3.1 盛松成的研究537

10.3.2 胡海鸥的研究541

10.4 90年代的货币需求理论547

10.4.1 邓乐平的研究548

10.4.2 戴国强的研究553

10.5 90年代的通货膨胀理论560

10.5.1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丁鹄与陈观烈之争560

10.5.2 通货膨胀与预期:李拉亚的粘性预期理论562

10.6 中国金融理论的最新发展569

10.6.1 金融危机理论569

10.6.2 通货紧缩理论573

10.6.3 关于中国是否存在“流动性陷阱”的争论578

10.6.4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583

10.7 结束语586

附录1 论经济系统的非线性:混沌与分形589

附录2 中国股票市场的周末效应分析597

参考文献608

热门推荐